三精口服液七次被曝含有异物至今未做回应

资料图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一名消费者反映,在孩子服用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瓶内发现黄豆大小的灰绿色片状异物,而该口服液出自国内知名药企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四年中三精七次被曝含有异物”,随后有媒体“盘点”,从2009年至今,三精制药和“异物门”事件纠缠不断,根据记者从网络上查阅到的过往报道,出现异物的药品主要涉及三精葡萄糖酸锌、酸钙口服液和双黄连口服液。如果三精屡屡陷入“异物门”情况属实,那么作为一家深得国人信任的知名药企为何会在短短几年内如此高频率出现异物事件?  三精制药未做回应  据媒体报道,北京的刘先生称,1岁多的儿子服用三精口服液时,发现瓶内有一个黄豆大小的灰绿色片状物体,经确认,出现异物的药品有效期是2013年11月,刘先生进而排除了药品因过期出现异物的可能,刘先生随即向三精厂商进行了投诉。  记者发现,如果在网上搜索“三精口服液现异物”这一关键词,相关报道不只北京刘先生这一篇,一些媒体在三精“异物门”被披露后,盘点了“那些年,三精出现的异物事件”,报道显示,从2009年至今短短的4年时间,三精异物事件出现达7次。  由于一些报道的时间已经比较久远,记者近日致电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核实相关情况,并就北京王先生“异物”投诉后续情况进行了解,但三精制药相关人员始终表示“采访须向领导申报,稍后会和记者联系”。截至发稿时,记者也未得到来自三精制药的回复。  生产环节、药品质量  都可能是异物源头  业内人士介绍,生产一支口服液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要将所有原材料溶解,然后进行配制,配制好的药液要经过过滤,以去除异物,“按道理,过滤后的药液是不会存在异物的。不过,也不能排除过滤过程中,滤网、滤芯中掉落的杂质进入药品终端的可能。”这是异物进入口服液类药品的第一个可能环节。  过滤后的药品要进行灌装、加盖。加盖是异物可能混入药液的第二个环节。“口服液的瓶盖一般都是胶塞和铁皮组成的,自动加盖机将瓶盖直接套在瓶口,然后进行压盖、加盖、旋盖步骤,旋盖过程中,有可能会带入一些胶塞里的橡胶异物到瓶中。”  加盖后需要对药品做灭菌处理。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灭菌后,生产人员会对药品进行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灯检。“灯检就是由工人拿着药液,透过灯光的光线查看瓶中是否有异物,这里检查的异物主要是玻璃屑,加盖过程中如果玻璃瓶没洗干净,玻璃屑就会留在瓶子里,通过灯检一般都能发现,其他异物在这个环节也能被检
查出来。”  “这是从生产环节来说的,从本身药性来分析的话,如果产品本身的稳定性不好,有可能会形成沉淀,让消费者误认为是‘异物’。碰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可以看一下说明书,如果说明书中注明‘产品需要摇匀后服用’,说明沉淀属药品正常情况,消费者可以服用。但是,如果说明书注明产品属于沉积液,那么就没有沉淀性异物发生的可能,此时如果发现药品中有异物就不应该喝了。”  该业内人士表示,口服液出现异物并不是一种常态现象。“如果是经常出现异物,一方面可能是产品设计上出现了问题。但假如说该产品面市初期是稳定的,经过一段时间后经常出现异物问题,就说明质量控制这个环节有问题了。”  清者自清?  三精异物门自从被
曝光后,三精制药选择沉默。当企业出现负面信息时,一部分企业虽然嘴硬,坚称“无辜”,四处发声明为自己“辩护”,但态度至少是积极的,说明企业很重视自己苦心经营的口碑,爱惜羽毛。不过,也有一些企业在面对不利报道时,学鸵鸟,把自己隐藏在事件背后,三缄其口。当然,每个企业的危机公关不尽相同,没有孰优孰劣,只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息事宁人便是公关成功。然而,面对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企业的沉默显然不是负责任的表现。假如三精的口服液果真如网上报道的那样多次出现异物,而且异物出现在以小朋友为消费主体的三精葡萄糖酸锌、酸钙口服液中,一旦异物被小朋友误服,后果不堪设想。假如三精口服液并没有上述诸多的异物门事件,那么面对这样不利于企业形象的“流言”,三精又为何不早早站出来为自己辩白呢。也许三精信奉“清者自清”。可是,在毒胶囊事件中,一些知名大药企也被牵涉其中,导致公众的信任跌至冰点。三精真的能让我们放心吗?相信消费者心中自有答案。

时间: 2024-07-29 18:10:27

三精口服液七次被曝含有异物至今未做回应的相关文章

三精口服液4年7次被喝出异物声称出厂已检查

中国网5月2日讯 日前媒体报道称,有消费者购买的三精牌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出现灰绿色异物.据记者了解,这已是近4年来,三精口服液第7次被曝出现"异物".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就此联系哈药集团三精制药(600829)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精制药"),该公司有关部门回应称,三精制药所有口服液出厂前均严格检查,"如果出现异物,公司一定会去解决". 5月2日出版的<京华时报>报道,一消费者给儿子购买的哈药集团三精牌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打开后,发现瓶内

三精牌口服液内被曝出现异物回应称生产把关严

三精牌口服液现异物 本报讯(实习记者怀若谷)截至昨天,市民刘先生购买的三精牌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出现灰绿色异物一事仍未解决.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地区销售经理表示,该厂药品均有严格把关,此事仍在处理中. 据刘先生称,妻子于上月中旬在西庄卫生室购买了一盒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生产厂家系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4月14日晚,1岁多的儿子服用该口服液时,刘先生发现瓶内有黄豆大小的灰绿色片状物体,便立即制止儿子服用,随后拨打厂商服务热线电话投诉.该口服液有效期至2013年11月. 涉事口服液的瓶

三精升和制药口服液里出现不明絮状物

宝宝的口服液里出现不明絮状物 会不会损害孩子健康成经销商和家长争议焦点有絮状和白色颗粒物的口服液(上)与未出现异常的口服液形成鲜明对比. 本报讯 为给1岁多的宝宝加营养,西安一位妈妈就买口服液给宝宝喝.没想到,在剩下的三支口服液中,发现了白色不明絮状物和白色颗粒.这到底会不会损害孩子健康呢?经销商和宝宝妈妈各持己见. 口服液里有不明絮状物和颗粒 郭女士家住南 河村,1岁多的宝贝女儿长得机灵可爱,个头长得也比其他小孩快.听说给孩子多补充钙可增加骨密度.6月份,郭女士在村西一家医药超市购买了四川三精

三精牌口服液现异物瓶口铝盖有吸管插过的痕迹

截至昨天,市民刘先生购买的三精牌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出现灰绿色异物一事仍未解决.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地区销售经理表示,该厂药品均有严格把关,此事仍在处理中. 据刘先生称,妻子于上月中旬在西庄卫生室购买了一盒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生产厂家系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4月14日晚,1岁多的儿子服用该口服液时,刘先生发现瓶内有黄豆大小的灰绿色片状物体,便立即制止儿子服用,随后拨打厂商服务热线电话投诉.该口服液有效期至2013年11月. 涉事口服液的瓶口铝盖除有吸管插过的痕迹外,接口处完好无损,

三精葡萄糖惊现片状异物药品安全市场实在堪忧

近来,三精又爆"质量安全门",这使得一直不得安宁的食品药品市场又起波澜.据了解,三精新爆出的质量安全问题是消费者饮用时发现的.该名消费者反映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瓶内发现黄豆大小的灰绿色片状异物,而据包装和购买单据可证明该口服液确实出自国内知名药企哈药集团三精制药(600829)股份有限公司.据媒体"盘点",从2009年至今短短不到4年的时间三精不断惹祸上身,旗下药品包括三精葡萄糖酸锌.酸钙口服液和双黄连口服液均曾被曝出含有异物,且出现频率颇高,共计出现达到7次.针对此次

市民喝三精双黄连口服液时发现异物药监局不愿检测

市民陈先生报料:家里买了一盒双黄连口服液,他的外孙女喝到第六瓶时,发现瓶底有一小块深灰色的异物.我找到商家,商家表示不退货,找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方却不愿进行检测.[记者调查]12月26日下午,陈先生告诉记者,10月24日,他的女儿在朝阳农贸市场三楼的汇华强盛医药连锁店购买了1盒三精牌双黄连口服液."外孙女喝之后就发现了恶心呕吐的现象."陈先生说,当时家人都当做是小孩子排斥药品的苦涩口感而没在意.喝到第6瓶时又发现了该口服液的不对劲,竟然在瓶底出现了一小块深灰色的异物.陈先生说,异

“三精”战略促非油起飞

通过确立"发挥网络优势,做大销售收入"的发展思路,学习借鉴国际国内有益经验,采取有效激励措施,以及抓好重点工作,做精商品.门店和项目等,山东石油分公司非油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文/孙秀君 2008年6月中旬正式运营至今,中国石化山东石油分公司的非油业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便实现了全员.全网络销售的目标.到目前为止,他们与麦当劳.肯德基.油猴等国际品牌企业开展合作项目9个,已开业4个.今年1-11月,公司非油品业务收入已经突破2亿元,开创了非油业务的崭新局面. 夯实基础 搭好舞台 &qu

发展商出招:首付三成其余七成免息贷

应对五成高首付,有发展商"拆招"招徕买家 号称史上最严的宏观调控政策推出后,为了促进楼盘成交,近日一些发展商"拍破脑袋"想出"首付三成,剩余七成款项全部免息分期支付"或联合银行推出助业贷款.装修贷款等招数帮助买家降低首付.面对即将到来的"五一"黄金周销售节点,不少发展商更是多次开会讨论研究应对新政的措施,部分还有降价的打算. 七成房款5年内分期支付 "首付只需三成,剩余七成款项全部免息分期支付."近日花都新

同仁堂再陷汞超标危机40种药品被曝含有朱砂

同仁堂再陷汞超标危机百年老店同仁堂近来可谓麻烦不断.继同仁堂"健体五补丸"被检测出水银(汞)含量超标,遭香港卫生署发布公告召回后,日前又被爆旗下另外两款产品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成分含量分别是17.3%及0.72%,前者超国内标准,后者则远超香港标准.事实上,陷入重金属超标漩涡的远不止同仁堂一家.此前,"六味地黄丸".云南白药.汉森四磨汤等均被卷入重金属超标的争议风波.业内人士表示,老字号中药品牌频频发生质量危机为中药生产安全性敲响了警钟,其中尤以重金属超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