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为何要逃离大陆?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了更加著名的产业链《非常6+1》的理论,也即整个产业链可划分为7部分,分别是A.产品设计;B.原料采购;C.仓储运输;D.订单处理;E批发经营;F.商店零售,最后一部分就是加工制造。前面的6部分,占有98%的利润,加工制造仅占2%,而且还要面对环境污染、剥削劳工等棘手问题。郎教授的理论背景,应该是号召政府和领导趁早转型,让中国青年脱掉世界打工仔的工衣,能参与到影响世界进程中的大产业模式中,他曾直言不讳:中国越制造,美国就越富裕。

遗憾的是,中国制造没能按照郎教授的愿景发展,20年来,我们依旧舔着人口红利的最后一根骨头,直到其变成鸡肋。或许,《非常6+1》的理论是真知灼见,但依中国制造现有的状况看,我们尚没有讨论如何升级的资格,更应该操心地可能是:如何留住外企资本,以保住中国青年本就不够丰厚的薪水。

遥记得2008年,阿迪达斯关闭大陆唯一的代工厂时,中国青年的反应是:拦住阿迪,还我工作,好不悲呛。时过境迁,中国依旧没有进军前6个部分,反倒是连最后一部分也渐渐失去:先有奥巴马要求iMac组装回流美国,再有三星投资20亿美元越南建厂,连中国制造的骄傲富士康,也忙着宣传自主品牌“富可视”,准备过一把“我是客户,我有订单”的瘾。不仅是巨头们的发展策略让中国制造纷纷逃离大陆,而且,大陆代工环境的恶化,也加剧了之一趋势,动不动就有人往高处跳下来,媒体每天拿着道德的鞭子抽打,政府人员参观动辄带走20台iPhone4S,补贴却常常爽约…总之,大陆的制造业,不好干了。

越南建厂,三星欲逃离中国大陆

从2012年开始,三星在大陆的代工厂就接连被爆出劳工问题,曾经有一个负责任的组织,提供了一份长达124页的报告,页数是Galaxy S4的说明书的5倍以上,颇有点罄竹难书的味道。据这份报告显示,三星的代工厂,每年大概有6个月加班时间达到100小时,最忙碌的季节加班每月高达186小时,这种工作节奏,基本上占用了员工除睡觉之外的所有时间,包括吃饭和上厕所。此外,他们还雇佣了大量的未成年工,让花季雨季淹没在了永不停歇的流水线上,至于,空白合同等问题,则更像是三星与政府的默契。

因老对手苹果代工厂在更早的时候爆出劳工、人权、坠楼等问题,所以,当三星也Hold不住的时候,有美国网友调侃:真是服了这家韩国企业了,难道连“虐工”这样的事情,三星也要模仿苹果吗?

124页的调查报告,显然让三星的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但却也反映了一些问题,更确切地说,在媒体扮演上帝时,这份报告犀利、准确、一阵见血,活脱一个科技界的鲁迅。可真正的情况,或者说作为理论上的“受虐者”,员工的感受又是五味杂陈的,毕竟,他们有选择留守or离开的权利。笔者有一位朋友,在某代工厂内担任制造部门的主管,他常常抱怨:90后员工不好管,他们渴望加班,渴望加班费,但却又希望早点下班同女朋友出去吃饭;想要提高收入,却于疏于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且中国的物欲横流,给了他们深深的刺激。

面对这些劳工问题,三星的做法非常干脆:别了,中国大陆。韩国企业的代工厂,没有义务要解决中国社会的就业问题,它需要找到新鲜的廉价劳动力,只需要奉上简单、粗暴的薪水和服务,就能继续攫取丰厚的代工利润。据报道,三星2013年已经投资20亿美元,在越南建立了一个新工厂,到2015年该工厂满负荷运转时,将会有40%的Galaxy系列的手机,由越南的“港口”输送到全球各地。除了手机之外,便携式电脑的产能也开始由中国转向越南,今年第一季度,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平板和笔记本电脑同比减少14%,而越南的这一数字,则是增加了300%。虽然中国大陆依旧有规模性的产业优势,但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有着强大的劳动力优势,胡志明市的标准工资是200万越南盾,折合人民币611元,而且那里的环境还有着充分的可污染空间,媒体们会公开力捧这些工厂:同志们,他们是来帮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的…

其实,三星的迁徙只是逃不掉的宿命,全球性的代工产业链从欧美传递到亚洲的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目前主要停留地是中国大陆。而随着代工环境的日益恶化,势必会向印度、越南、柬埔寨这些东南亚国家。未来非洲、南美,乃至南极大陆都有可能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代工地,估计到那个时候,最著名的电子产品肯定是“企鹅手机”了。

巨头转身,富士康的品牌神游

提到中国制造,一定不能绕开富士康,就好比篮球之于NBA,办公软件之于office,或者智能手机之于iPhone4S,他们都是把某个领域做到极致的典型代表。富士康于世界代工业,乃至人类整个代工史都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每天向全世界源源不断地输出最风靡的电子产品,还顺便解决了120万人口的就业问题。苹果、dell 、Nokia、Moto、Blackberry,这位代工巨人的客户清单,几乎囊括了除三星之外,全部有头有脸的消费品牌,120万的员工,每天忙碌在流水线上:28秒锁一颗螺丝,45秒扣2个super flex,而且因富士康落户衍生出的周边产业链,庞大且琳琅满目:招募员、派遣工、面食世家、网吧、日租房等等。总之,富士康的存在已然超越了代工厂的范畴,它代表着一种“不惜一起代价也要满足客人需求”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勤奋、高效,简直是自虐。

或许是强大的成本管控能力和自虐般的效率,让富士康不得不优先录用20出头的年轻人,他们的学历普遍集中于高中学历,一般来自于那种“毕业100%推荐就业”的技校,他们心灵手巧,有着充沛的精力,乐于加班,又能熬得住夜班,但也正是这些人中,有大概12位左右从楼上跳了下去,引发了全社会对富士康的口诛笔伐,也让这位代工巨人走上了一条非典型的自我救赎之路。

自坠楼事件后,郭台铭曾大幅度加薪,太原普工薪资从900元,升至1300元,再到如今的1900元,如果算上平时和周末的加班费,他们的收入一般能有3000元左右,不知道什么概念?有数据显示,全国本科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仅有2500元。除了薪资结构上的优化外,富士康整体人员管理模式,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改变,现在的保安可不敢训斥员工,就差拿他们当儿子给哄着;基层管理者则要求温和沟通、合理安排人物等软素质。此外,园区内部还兴建了大量的娱乐设施:图书馆、游泳池、篮球场、电影院等等,这些设施不单是要请媒体过来拍照,而是真正针对90后员工特性进行的隐性投入,一旦员工有了称心如意的爱好,不仅会增强归属感,也会降低集体性不良情绪的蔓延…但如此关怀备至,富士康依旧没能过舒坦日子,不仅管理着最繁琐的流程,也承担着产业链中最高的风险,全世界的vendor都能向他们出货不良品、甚至残次品,但他们却从没有胆量向苹果出一台外观有瑕疵的机台。其中,最受追捧的业务无疑是iPhone5S土豪金的组装,但背后却是满目心酸,有数据显示,富士康仅有2%的利润,而且据内部人士爆料,苹果会派大量的Audit人员,每日检讨其内部的良率、产量、人员招募,乃至空间利用率等等,变态的库克甚至会因两万块的场地租金而与富士康讨价还价,直到榨取其最后一滴血,总之,代工环境的恶化让郭台铭不得不加速“苹果化”,甚至谋求转型。

其实,富士康的越南厂区早就投入生产,他们的内部期刊杂志《鸿桥》曾有一期专门报道越南园区的风景秀丽,他们也喊出去美国建厂的口号,但富士康不同于三星,他有义务保证现有员工不能突然失业,所以,不可能大面积迁徙。只是要应对员工和代工利润问题,这位巨人不得不谋求转型,机器人自动化和培育品牌,是其最主要的两条转型之路。众所周知,郭台铭有个疯狂的“百万机器人”计划,虽然进度有些缓慢,但Foxbot已然陆续上岗,替代人类完成枯燥、繁重的工作,同时,机器人创造了研发、维护、检修、采购等新工作岗位,以保证被替换的人工顺利过渡;而为了摆脱代工之王的身份,一向讨厌搞品牌的郭总也一改强硬作风,不仅高调与Blackberry合作,更是推出自有品牌“富可视”手机,而且大肆向非著名电商飞虎乐购砸钱.据内部人士爆料,富士康高层会优先游说员工购买手机,还号召其担任销售,专案代号:小老板员工计划,而且集团内部摸彩挽回奖品,也统一换成飞虎乐购的电子钱包。从这些动作来看,郭台铭是铁了心要转型了:推品牌,做电商。

富士康逃离大陆,更多意义上的是一种神游,他们给整个社会都做出了足够的贡献。虽然曾遇到一些问题,但历史自会有定论。笔者认为,1000年后,人们谈论富士康时,最常用的话题一定是自虐般的效率,高超的成本管控技巧和解决社会就业的贡献,以及他们的食堂出现在《舌尖上的中国2》,而不是什么坠楼、暴动、保安啥的,正如,跟在爱因斯丹后面的,永远是相对论,而不是他的婚外情。(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2927545,并注明出处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流66293965

 

时间: 2024-07-31 01:47:01

中国制造为何要逃离大陆?的相关文章

外资电视品牌,这些年在大陆混得好么

外资电视品牌,这些年在大陆混得好么?看看下面这些新闻就知道了: 2009年9月,日立电视品牌由苏宁电器代理,而代工方将切换为福建冠捷旗下的TPV 2010年8月,先锋 液晶电视 品牌交由苏宁电器代理, 2010年7月,东芝和TCL合资,自此中国市场上的东芝彩电均由TCL代工制造 2010年11月,冠捷收购飞利浦在中国的电视业务 2011年4月,三洋电视品牌由国美电器代理, 2013年12月,东芝宣布关闭位于中国大连工厂以及清算大连东芝电视有限公司, -- 日立.先锋.东芝.飞利浦.三洋,一个又一

外资品牌电视为何接连逃离中国市场

摘要: 外资电视品牌,这些年在大陆混得好么?看看下面这些新闻就知道了: 2009年9月,日立电视品牌由苏宁电器代理,而代工方将切换为福建冠捷旗下的TPV 2010年8月,先锋 液晶电视 品牌交 外资电视品牌,这些年在大陆混得好么?看看下面这些新闻就知道了: 2009年9月,日立电视品牌由苏宁电器代理,而代工方将切换为福建冠捷旗下的TPV 2010年8月,先锋 液晶电视 品牌交由苏宁电器代理, 2010年7月,东芝和TCL合资,自此中国市场上的东芝彩电均由TCL代工制造 2010年11月,冠捷收购

云到端技术的创新正在改变和提升中国制造

作为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我国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深度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 "互联网+"正在成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代名词,这种融合不仅在推动着企业的业务流程重构和商业模式创新,甚至在促生新的发展生态.传统的制造.能源.医疗.交通等行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产业转型,正在迎来新的创新发展机遇. 2015年12月,工信部提出并制定了"互联

工业大数据是中国制造的伪命题 | 无知识不数据 精益数据时代

工业大数据在中国是伪命题 大数据本来有更加学术化的名称:数据密集型(Data-Intensive)计算研究.微软在2009年组织撰写<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一书,给与这种方法以"范式里程碑"的待遇.而对于大众而言,这些不过是野地径自升起的炊烟,无人知晓也无可关注. 后来随着Big Data这个简洁明了的概念一炮打响,各种大数据这才迎风而上. 工业大数据不过是其中一种BigBang.工业4.0轻松地接过这一闪亮的火把,搅动了人们对于大数据无穷的想象力和不着边际的信心.

iPad关税:中国制造为何国内比国外贵

代工利薄意在退税,一出一进层层加码,中国补贴发达国家高消费开栏的话iPad过关征收千元关税事件,喧闹后带出一个全新的话题:为什么国内的iPad要比不少国家和地区贵?是什么造就了在"世界工厂"买不到便宜的东西?是什么驱使国内消费者舍近求远去国外采购?这种"扩大外需"的行为是怎么造成的,是否合理,又有着怎样的经济学动力?要知道,不少iPad原本就是在国内生产的,深圳富士康就是iPad的全球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当扩大内需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如何在合理保护我们

大陆公司该如何学习联发科?

联发科虽然未必十全十美,无疑这些年已经成为华人世界集成电路界的一面旗帜,虽然山寨机横行颇受非议,无疑联发科的出现并成长带动了大陆电子制造业特别是手机行业的崛起,大陆手机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一环,作为大陆半导体公司如何能从联发科的成长中汲取经验,是每一位创业者都应当认真思考的. 一.Turnkey 无疑整体解决方案(Turnkey)是联发科走出TI等公司垄断的杀手锏,无论联发科因为什么原因推出Turnkey模式,都是手机行业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其崛起的背景是大陆制造行业技术实力的落伍,即

工业大数据是中国制造的伪命题丨无知识不数据 精益数据时代

工业大数据在中国是伪命题 大数据本来有更加学术化的名称:数据密集型(Data-Intensive)计算研究.微软在2009年组织撰写<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一书,给与这种方法以"范式里程碑"的待遇.而对于大众而言,这些不过是野地径自升起的炊烟,无人知晓也无可关注. 后来随着Big Data这个简洁明了的概念一炮打响,各种大数据这才迎风而上. 工业大数据不过是其中一种BigBang.工业4.0轻松地接过这一闪亮的火把,搅动了人们对于大数据无穷的想象力和不着边际的信心.

价格战将毁掉大陆手机产业?

2011年3月联发科发布6253替代产品6252,同时单价大幅度下降,2011年4月,展讯将推出6600的替代产品6610,据传6610单价将直逼6252,一场血雨腥风的价格战即将打响. 近几天老杳在深圳拜会了多位位居大陆手机出货量前十的手机方案商或品牌厂商,大家一致的担心是联发科.展讯的价格战很可能将大陆手机产业推向深渊,说的严重些很有可能重蹈DVD的覆辙. 联发科.展讯价格战正在将手机行业推向深渊,价格战的深入不仅伤害了两家公司的利润空间,也在大幅度降低整个产业的利润空间,因为一样的毛利率,

一年进口芯片花费超万亿 中国制造在为美国打工?

中国的出口和制造业总产值已经高居世界榜首,但很多高附加值的关键产品和零部件其实仍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中国每年花费在芯片进口的金额超过万亿,耗费已经超过原油. 中国虽然已经成为手机.电脑和电视等产品的最大生产国,但通过一颗小小的芯片,国外厂商其实死死掐住了很多中国企业的喉咙.轰轰烈烈的"中国制造"其实获利微薄,拥有核心技术的美国企业是中国芯片进口的最大受益者. 中低端产品庞大的出口额屡屡引发贸易争端,但往往利润却不值一提.本无风流事,枉担风流名--美国企业拿走利润,贸易逆差的黑锅却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