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电商刷墙成了一个话题。让人想起多年前,村子西头人家墙面上巨大的化肥、种子以及电信套餐广告。
那时,村庄上人声虽不鼎沸,倒还是充满活力。不知这时节,当电商刷墙人跑到乡村,是否有种异样的感觉,那就是乡村的空洞化: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甚至常年不回;留守的大都是老年人与上学的孩子们。
当然,电商们刷墙肯定不会寻找那么偏僻的乡村,它们会根据所谓人口、消费力、交通条件等要素选择性地来刷墙,可能看不到这种空洞的现实。
当无数的企业、公共传媒将小城镇、农村、农民当成一种最后的营销洼地时,言必称“四六级市场”、“渠道下沉”时,在我心里浮现的,不是一种伟光正的感受,而是一种带有诱惑性、甚至暴力味道的营销,乡村人成了大工业、大渠道、互联网倾销策略的羔羊。
1、京东商城:“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我体会的是,一种既想渲染低价又很造作、装逼的形象;
2、当当网:“老乡见老乡,购物去当当”。一种缺乏真正的乡村生活体验的矫饰;
3、淘宝网:“生活想要好,赶紧上淘宝”。依然是一种脱离生活的倾销味道。
有记者对此夸饰地说:“刷墙标语也都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我看来,一堆没有生态观念的倾销广告词,根本就没有任何乡土气息,何来什么“浓郁”?
我承认,我来自乡村,有太多小农思维,有太多的不安全感,有太多抗拒新鲜事物的顽固。但我依然坚持,互联网尤其是电商业,虽然正在持续改变世界,这个阶段,面对乡村,它还不过是资本裹挟下缺乏生态观念与人文关怀的倾销者。
再没有比刷墙文化更能说明一种高高在上、救世主一样的倾销姿态了。本该从底层理念、从基本生存角度反哺的,却又打着消费主义的旗帜,以无数矫饰的语言进一步透支乡村的世界。
我信服作家梁鸿在《中国在梁庄》中的一句话,乡村是一个“民族的子宫”。如今,“村庄的溃散使乡村人成为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没有回忆,没有精神的指引和归宿地。”
因为,乡村已经成了城市与工业社会的巨大赝品。机械复制导致传统价值观快速崩溃、离散。某种程度上,导致这一结局的,也包括刷墙的公司们。
当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求生,村子里老人与孩子留守,你在那里竞逐渲染网上买东西,还说要让每个孩子都要学会用手机买东西,你不觉得,这里面有一种隐秘的、冰冷的残酷性?
在我看来,尽管刷墙营销会让农民直接得利,但这种刺激消费的单向行为,不是一种健康、合理的生态培育,因为你只是将乡村当成倾销地,一个巨大的市场,而缺乏它的消费力的培育。
刷墙文化里的救世主心态,忽视了它应该反哺的基础的土壤。
我绝不是否定向农村销售便宜的商品有罪过,而是从生态的培育角度说。我认为,帮助农村创业、创富,远比用倾销广告直接诱惑他们买东西更具关怀的价值。
即便是纯商业考量,新的刷墙行为,面对的也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段。这一年,中国许多制造业以及中国房地产呈现萎缩迹象,庞大的工厂开工率不足、生产线闲置,建筑工地开始冷清,农民失去了许多求生的机会。
互联网巨头,能不能拿出一种更为合理的商业策略,既能从四六级市场获利,又能重建乡村社会消费生态?
几年前,我记得巨人公司准备大推面向农村的游戏娱乐,并制订了非常庞大的刷墙营销计划。但到了最后,史玉柱忽然觉得,它对乡村似乎缺少一种建设性,巨人最后放弃了这一策略。我觉得,史玉柱的思考里,有一种互联网生态的观念。
这远远不够。
我记得,2009年,代工巨头富士康推出过所谓“万马奔腾”的渠道计划。就是说,它鼓励工厂乡村员工回到老家,创立销售网点,销售富士康生产的各种消费类电子,服务于它的整体渠道战略。
当然这计划里有隐晦的裁员用意,员工加入后,渠道计划搁浅了。但我觉得,其中确实也有合理的生态观念,面对一个空心化的乡村社会,如果真要激活消费,首先必须先让乡人回流,而且拥有更多生存的空间,拥有更多消费力。
我对中国互联网巨头有所期待。期望它们改变这种单向的策略,应该真正低下头,首先从农村生存、乡村重建的角度去培育一个真正的底层互联网生态。
年前,我还在报社做编辑工作时,曾经策划过一个“乡村电商专题”,让我的同事张京科下到江苏徐州睢宁沙集镇,写出了一组《沙集镇的“网事”与梦想》,其中,文章的开头,让我至今都有感动。
“‘不离土、不离乡、网络创业奔小康。’
当汽车驶入徐州市睢宁县‘沙集农民网商一条街’时,首先映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眼帘的,正是这条刷在墙上的标语。
它传递着一个苏北乡镇的互联网梦想。这条不到500米的村内物流快递一条街上,为线上服务的几十辆中型货柜车、各类送货车,往来穿梭。”
我还看到这样一句:“与其东奔西跑,不如创业淘宝。”
大概是我的小农思维作祟,每次想到这两句,我就觉得世界充满生机。在我看来,同样是电商世界,同样是刷墙文化,这一句“不离土、不离乡、网络创业奔小康”,要比上面京东们带有倾销未的广告语有力百倍。
因为,它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双向、循环的生态体现,就是说,电商已经渗透在当地生活,为人们打开了生存的通道。
但这远远不够。乡村融入互联网世界,于电商巨头来说,根本不是它们言必称的所谓物流设施薄弱云云,真正的症结,还是在于一个健康的生态循环。我期待中国电商巨头们,能结合区域市场的自然禀赋、基础设施,通过大数据,给出一种长远的四六级市场的生态建设计划,而不是疯狂的刷墙。
事实上,别说电商渗透了,有太多偏僻的乡村,它们连基础的互联网与通讯设施都还很缺乏,连基本的电力都无法保障。前段时间,尼葛洛庞帝来中国参加百度的新媒体大会,他与电信业大佬王建宙的对话时,谈到下一个10亿互联网用户时,对这一偏僻的世界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当然,我这么说,并非贬低中国乡镇与乡人,它们的生存已经较过去非常美好。只是想说,资本裹挟的商业力量,尤其是当下的互联网巨头,它们鼓起的消费主义姿态,贬低了乡村的存在。低价诱惑,机械复制的商品,不应该成为左右乡村与乡人的力量,他们不需要怜悯,他们有的是勇气、韧性,有的是在严酷生活面前依然保留着的尊严,他们要的是公正、公平的权利,唯独缺少一些教育与培训,当然还有农村金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