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徐扬生院士:应用领域广泛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

今天(7月6日)上午,“中国源头创新百人论坛2017”在深圳市丽思卡尔顿酒店召开。

源头创新百人会于2015年7月启动,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而成立的一个非政府组织,这个平台的主要使命是推动交流对话,为国内的“创新”整合国际创新资源、链接行业创新需求、构建产业创新生态、开展决策咨询、提供科技评价。

作为源头创新百人会的年度论坛,本次会议聚集了来自政府部门、企业界、投资界等多方代表,以“连结创造价值”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研讨人工智能产业格局,探讨跨地域、跨文化、跨学科连结对创新的意义。

在本次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也发表了演讲。在演讲中,徐扬生校长阐述了内地和香港在人工智能上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些思考。

以下为雷锋网整理徐扬生校长演讲中的一些观点摘要:

  • 人工智能领域研究靠的不是“挖人”,需要真正踏实的研究。徐扬生认为,这一波浪潮过去之后,大家才会静下心来做研究。
  • 香港的基础研究有优势,在会上他举了个例子:
  • “香港中文大学有个工学院,是香港所有工学院里最小的,这么小的工学院里面,这五个系里面,每一个系都有人做Computer vision,还不只是一个人做。”但是工业界支持相对大陆薄弱。
  • 大陆基础研究少了一点,现在的状态是八仙过海,有些领域以及开始起来了。
  • 中国人工智能的优势是应用落地非常广泛。
  • 徐扬生认同应用领域广泛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在安保、金融、生物医学、能源、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等领域的应用非常重要及关键。
  • 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社会分工的一些变化,一些领域会变化迅速,比如医院、教育等领域。

下面是徐扬生校长的全部演讲速记:

徐扬生:谢谢会议主办方邀请我,我昨天才知道要讲这个话题,我也不知道要讲什么,他们说是一个非常高层的闭门会议,在座有很多投资界的学者。

今天用十几分钟时间讲讲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我做这个行业是33年了,以前在美国做,后来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最近是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龙岗这个地方,虽然是在做校长,但是大概每个星期五个小时,主要是在周末做点这方面的研究。

今天想讲的都是高层的东西,具体的研究东西如果在座有兴趣,我会留名片在桌子上,有兴趣的话直接跟我联系或者跟我的学生联系,我今天不讲具体的研究。

这个领域是前年开始,非常的热,比读书的时候不知道热了多少,这个状态已经是完全不一样了,非常热,但是也比较的虚,不是那么现实。这也是可以想像的,所有的研究都是这样,真正有研究的东西不是很多。

可能是我了解的不多,我在国内看过的单位,没有一个单位让我感觉到有什么好的研究在里面,我到了美国的硅谷,三个月前去转了一圈,一个月前我去了美国的东部哈佛,哥伦比亚等等地区,我发现也不是很多,真正的研究探索都到公司去了,我的学生都到公司去了,很多大学的研究者都到公司里面去了,那谁做研究呢?到底谁在做研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这条线的探索围绕着大数据为主的那些研究,到底谁是主力?全世界的研究主力在哪里?我自己想不清楚。

二十年前的时候,中央有一个领导人问我,中国的高新企业怎么上去,应该怎么靠谁?我跟他说,美国的主要高新技术上去是靠研究性大学或者是一些自然Lab;日本采用完全不一样的模式,日本上去是靠大公司的研究所,日本的主要研究案例是在大公司里面;韩国也是这样,韩国政府花了那么多钱但是什么都拿不到,但是韩国主要是四个公司的研发;中国的情况怎么样?我跟他说真话,我说中国可能大学靠不住,其他的研究所能不能靠得住,我现在还不清楚。我自己觉得中国要靠上去还是得靠新一代的大公司的研究机构,如果能规划好的话。

我们再回到人工智能的研究,到底是靠什么?到处都在挖人,以为挖了人事情就可以做了,不一定,华为的那批专家一小时之前我们在学校,我们闭门讨论,我觉得还是要静下心来想想怎么走。我要说的是,AI是涉及到整体的东西,这方面现在是比较虚,真正做踏实的研究比较少,我估计可能这一波浪潮过去之后大家会静下心来,人在大难当头的时候脑子才会清楚,一般工业界的人不太愿意听这些话。

现在讲讲香港,主办方希望讲讲香港,香港发生了什么?香港的Basic

research还是有一些的,90年代开始就从美国引进了一些比较知名的科学家,我是1992年第一次访问香港,当时香港在这方面没有很多研究,是逐渐上来的,所以香港上来还是比较快的,研究这个东西是很奇怪的,不要说20分钟,我20个小时也讲不完。

我举个例子,香港中文大学有个工学院,是香港所有工学院里最小的,这么小的工学院里面,这五个系里面,每一个系都有人做Computer
vision,还不只是一个人做,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个力量有多强。我稍稍统计了一下全世界做Computer
vision,亚洲占了40%左右,博士论文占了50%多,所以Basic
research还是有的,但是缺少了工业界的支持,因为少了支持人就看不到方向,如果你做机器人做了半天,没有看到一个机器人在那里用或者动起来的话,你做了两三年也会有点灰心丧气,所以香港这方面是个弱点。DJI、Sense Time,很多同事在深圳做开发做成果,很多成功的案例。

另外一个很好玩的是FinTech,这就是人工智能和数据库的东西,大数据、数据科学和金融连起来组成的平台,这实际上在金融界非常有用,香港非常非常想做这件事情,香港人是非常现实的,他是非常想做这些事情的。

讲讲内地,Basic

research少了一点,但是也未必,现在的内地状态跟之前不一样,现在的状态是八仙过海,在有些领域是有些实力起来了,有些领域未必。我称之为蜻蜓点水,一放以后,把有些真正想做研究的人,让他们至少不能饿死,把他们养起来了,这是好的部分,我知道这个叫百人会,我不知道具体情况,大概是一个源头的,什么叫源头?就是basic
research,我觉得这方面国家要重视,有一批专家要静下心来做这方面的重视。

但是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我在很多场合上讲这个事情,但是很多人不相信,全中国都在讲创新文化,但是一般人是做不好的,不是你要创新就可以创新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不是说所有人要做就可以做的。

中国人做研究跟美国人做研究是不一样的,中国人做创新创业也是不一样的,创新创业主要创在商业模式上,他们就是想赚钱,每个人都想赚钱,我也想赚钱,但是动机还是不一样的。但是中国有一个很好的就是Application非常广泛,比较好的领域比如刘若鹏讲的一些领域也是挺重要的。

我个人感觉到一个重要领域还是在生物医学,中国是个大国,等下张教授会多讲点,他是专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第二个领域我个人感觉到也是非常大的,中国有可能做得比别人好都说不定,就是能源领域,这个领域能源大家不要忘记,18年前大概在全国有一个很重要的高层会议,当时叫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全中国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对所有会议里面最最吃惊的,对我来说也是最吃惊的,全中国IT领域做得最好的是石油,所以不要忘记,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领域,能源包括能源的管理这条线对中国是非常致命的。

我上个月去了几个地方,包括国家电网,走下来以后我觉得非常激动人心,中国真正要把它做好的话,这条线是非常好的。另外就是大家都比较知道的城市管理交通管理方面。机器人这方面比如说五年十年以后,这件事情是肯定要做的了。

下面我讲讲Opportunity,主办方要我讲讲香港和内地,我觉得学术上的交流还是要多加强,在座各位包括领导也在这边,不做交流的话,这是有问题的,我跟香港的有些朋友见面都是在美国或者英国碰到,香港从来不碰到,交流是个大问题,我有个同事香港科大的,跟我讲了大概20分钟内地的研究,我说你对内地的研究蛮了解的。Collaborative
basic research
center,深圳也有很多要设这个中心那个中心,但是都是凭空的讲,为什么不用用旁边的香港资源?同样香港做这件事情也是这样的,你去看他们科技局、教育局,也从来不想旁边的深圳,奇怪吗?International
 wconsortium也是可以做的,Mechanism  built  in for
entrepreneurship,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决心,世界上任何事情如果真要做的话还是能做好的,没有决心做不成事情。我们国家,深圳是不是真的下决心要把这个事情做上去,我不知道。香港有没有下决心要把这个事情做下去?我不知道,我目前还没有看到。

有一个事情可以稍微讲讲的,我们的社会分工我个人感觉到在下面的五年到二十年当中,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个事情跟人工智能是有关系的,现在无人车慢慢起来了,只是大家还有点担心,这个不用担心,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再看看一百年前的社会分工,分工就是这么变化的。

那天他们跟我说笑话,两百年以前江南一带搞学术的才子们,主要的出路是三条,一个是私研,一个是老师,一个是中医,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了,社会分工是在变化得非常快的,哪些领域会变化很快呢?我个人感觉Industry还有医院,不知道在座有没有医生,我每次到医院里面去,我上面有四个老人,送走了两个,你会知道我会走多少次医院,医生主要做什么?一般医生问你生什么病,但是现在你生什么病是医院做检测的,医生是知道你什么病要开什么药,全世界有两千多种病,四千多种药,这个分配我觉得机器绝对做得比他好,比如说一种病有60种药可以治,医生记得了60种药吗?可能6种就已经了不起了,当时我是外行,我在想人工智能上来以后,医院会有很大的变化。银行也是这样,你去银行排了半天,你去看他到底给你做了什么?我的机器人做得不知道比他好多少,又精确又快又安全,人都是死的,多少利率也不会给你变化的。

最重要的还是教育,因为我是一个做老师的人,我自己感觉到教育非常重要,人工智能上来以后对教育会有非常大的冲击,为什么?因为现在的教育主要是知识的教育,灌输知识,这些知识的主要是记忆力、逻辑判断力,这些东西我个人感觉人做不及机器人,江苏卫视有个节目叫最强大脑,看了两三期不想看了,他测试人最弱的那部分,这个跟机器人比肯定没有机器人强。

我在日本参加一个非常高层的全国的节目,他们请了非常多的专家,其中有一个题目就是各个国家的高考,我用我们的机器人参加的,我个人感觉高考的题目,机器人是随便做就好了,你比不过机器人的。张教授我现在问你,比如你的朋友圈现在有多少人?他说五百人,张书记呢?到今天为止你人生当中所有认识的人加起来是多少人?只要你认为这个人是认识的,在座各位能不能给我一个数字?我所调查下来五千是比较大的数字,这就是人的记忆的局限性,朋友圈是不可能上到一定程度的数字的。机器人的话,五万人是很简单的,任何一个机器人都可以记忆到五万,所以记忆是人类的弱点,你的知识是以这个方式去灌输的,到最后肯定是要过时的。所以人工智能上来以后最大的冲击是教育,我们的学校在龙岗,我们所有的课程重新排,排完了以后,我们发现人的强项不在这里,是想象,是创造,是情感,是直觉这方面的东西,教育怎么把这些东西放进去,这才是最大的前景,我的讲话就到这里,感谢各位。



关注更多创新内容,关注明日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主办的CCF-GAIR全球人工智能峰会,与雷锋网一起读懂智能&未来


本文作者:赵青晖

本文转自雷锋网禁止二次转载,原文链接

时间: 2024-10-04 00:08:42

中国工程院徐扬生院士:应用领域广泛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的相关文章

徐扬生:判断智能设备是不是机器人有三大标准

11月10日消息,今日,由腾讯举办的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1729.html">WE大会,在深圳保利剧院召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以<人类与机器人共建未来社会>为题,发211.html">表演讲,分享他对于机器人的心得体会. 以下为腾讯科技整理的核心观点: 1.一个智能设备是不是机器人,有三个判断标准:感知能力.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 2.在互联网时代,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是分布式的:嗅觉

中科院陈润生院士: 精准医疗数据处理中的挑战

◆ ◆ ◆ 前言 2016年12月8日,2016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Big Data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6,BDTC 2016)于12月8日在北京拉开帷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作为主讲嘉宾做了<大数据与精准医疗>的演讲,阐述了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对于生命科学.临床医学.临床药理等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大数据的效用可以体现在譬如对基因突变做出正确解析.标记有临床意义的注释等.因此可以说,大数据分析是精准医疗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也是跨界合作的重要领域.陈院士还在演讲中

CCAI 2017 | 李德毅院士现场致辞:中国人工智能步入新阶段

大会开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院士首先发言,李院士的致辞全文如下: 人工智能界的各位同行.行内各位朋友们,各位到会的朋友们,我们非常高兴在这里一同参加中国人工智能大会.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大家刚刚看到国务院印发了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我想我们选择这个好时候开这个会,体现了我们人工智能学会和我们杭州对人工智能的浓厚兴趣,以及政府.学界.企业对此的大力推动.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活,改变着整个世界.为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构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创新

加拿大院士周松年建言中国云计算发展

本文讲的是加拿大院士周松年建言中国云计算发展[IT168 评论]国庆前夕,周松年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不过,这次他的行程有些特殊.应国务院.欧美同学会的邀请,50名成功华人代表来华座谈,共同商讨包括云计算.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在内的多个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为PLATFORM公司的CEO,同时也是加拿大工程院的院士,周松年特别就中国政府的云计算战略规划提出了自己的建议.9月30日,周松年就此还接受了IT168等媒体的采访,分享了他对云计算及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许多独到看法. ▲PLATFORM

专访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

全世界的物联网目前还只能说是在起步阶段.中国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的概念已从最初的标记化向智能化延伸 说起中国的物联网,业内人士对邬贺铨这个名字耳熟能详. 作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观察者.思考者和推动者,邬贺铨,这位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国家物联网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组长,在过去三年,见证着中国物联网的理性成长. 从2008年至今,在国内,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的会展论坛上,都可以看到邬贺铨的名字和身影.他为物联网产业呐喊,为企业的盲目狂热降温.在他的眼里物联网呈现着怎样的面孔?目前的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未来网络创新环境CENI的探索

2015年12月10-11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FNII)与下一代互联网工程中心(BII)承办,备受瞩目的2015中国未来网络发展与创新论坛在南京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韵洁 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在论坛中做了主题为"中国未来网络创新环境CENI的探索"的精彩演讲,在演讲中,刘韵洁院士讲到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我很高兴有机会给大家汇报一下中国的网络创新环境的一些考虑.我报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网络发

院士警声:中国要外包更要自主软件产业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一直认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发展离岸外包,但也要将目光聚焦在基础软件领域. " 2007年中国的软件市场的总销售额为5800亿元,其中7/8是国内市场的贡献,1/8是软件出口的贡献(其中2/3是嵌入式软件出口的贡献),真正离岸服务外包对于中国软件产业的贡献还不到2%.实践表明,中国软件主要是依靠内需拉动,这正是中国软件业的有利条件."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进一步将基础软件纳入信息领域的"核心电子器

18位院士话“未来光纤” 中国光纤用户将达七成多

今年是光纤理论诞生50周年,昨日,由我国第一根光纤研制单位武汉邮科院(烽火科技集团)承办的网络与信息高端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18位两院院士齐聚光谷,围绕"网络强国"战略进行探讨. 该论坛由中国工程院.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论坛议题包括可覆盖海陆空的"天地一体化光网络".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超级计算机系统.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与物联网等关系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核心领域. 50年前,诺贝尔奖得主高锟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石英玻璃制作光纤并进行通信应用的基本原理.40年前,中国第一

徐乐江:外资曲线进入中国钢铁业值得警惕

陈姗姗在昨天宝钢与中海合资公司签约仪式期间,宝钢董事长徐乐江指出,越来越多的外资控股中国优质民营钢铁企业的行为值得警惕,很可能将对中国钢铁业造成威胁.徐乐江的这番评论,是在近期发生的两起外资曲线收购中国的民营钢铁企业的背景下提出的.两天前,俄罗斯第二大钢铁企业Evraz 集团公司宣布,入股了民营钢铁企业集团德龙控股10%的股份,并可能进一步收购德龙控股有限公司51%的股权,从而间接控股中国数家民营钢企.德龙控股是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开发.钢铁生产.钢铁贸易等,而旗下主要的钢铁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