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琢磨写点什么,突然感觉应该给大家一些更实在的干货,技术之外其实还有很广阔的天地,这方面恰恰是我缺乏的,但是别人有,而我也是一个比较挑
剔的技术宅,对于好的深入分析的文字,我都会牢牢记住,这不,说到很多IT标准和各种行业规范,有时候感觉会有些冗余,但是背后付出的可能是时间考验下的
灾难,生命来逐渐演进。
所以那些文字感染了我,我只需要在搜索几个关键字就可以得到我需要的内容。今天来个大家说的是一个食品安全的话题,这个看起来遥远,但是等你耐心看完,你会发现我的推荐没有错。
内容来自知乎的精彩回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作者:钱程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4769986/answer/60062982
来源:知乎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从来都不少见,究其发生原因也相当多样化。 但据本人观察,总结下来这些食品安全事故大部分不外乎两类:
1. 食品本身由于各种原因被污染,厂家不知情。
2. 厂家蓄意往食品里掺假。
每一个食品安全事故背后都能折射出产品生产线,厂家,甚至整个行业的一系列问题。现在相对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其实也是经由这些挫折才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下面说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
1. 加州李斯特菌奶酪污染事件
(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食品安全事故,1985,美国洛杉矶)
这个事故发生在1985年的加州。当时很多孕妇和婴儿在食用了Jalisco公司生产的“墨西哥风味软奶酪”产品后出现了很严重发热、肺炎、腹泻等的症状。事故最终造成了142个病例,52人死亡。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食品安全事故。
经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污染所致。这是一种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食品致病菌,对孕妇、婴儿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十分危险。那么,李斯特菌是怎么跑到奶酪中去的呢?
原来,整个事件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个员工的错误操作。
大家应该了解,刚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生牛奶含有大量的细菌,其中可能就有单增李斯特菌。这样的牛奶直接拿来加工是相当危险的。原本,工厂采购来的,用于做奶酪的生牛奶必须经过巴氏杀菌后才能使用。
然而,这个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错误地将生牛奶和巴氏杀菌奶混合在一起使用了!
这个例子说明了,对公司新员工进行靠谱、详细的培训是多么重要。食品安全不是儿戏,简单的一个误操作,背后就是生命的代价。
2. 德国 O104:H4 大肠杆菌感染事件
(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肠杆菌污染事件,死亡人数最多的微生物所致食品安全事故,2011,德国)
从2011年5月份开始,德国很多人出现出血性腹泻症状,病情进展凶猛,一些患者很快就进展成溶血性尿毒症,有些患者因此死亡。
医学研究表明,这种症状是由于一种新的大肠杆菌菌株 -- O104:H4 型大肠杆菌所引起。以往这种菌株只会感染牲畜,而这次事件很有可能是因为这种菌株发生了变异,导致其获得对人类的感染能力。
调查者们最终发现,造成感染的源头可能是下萨克森境内比嫩比特尔(Bienenbüttel)一处农场生产的豆芽菜。2009年与2010年从埃及进口的葫芦巴种籽与这次疫情也有可能有关联。
至今为止,这个事件已经造成53人死亡,超过3950人受到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微生物所致的食品安全事故。
我认为,这个事故的教训就是:微生物的进化速度很快,人类未知的病原体将来还会不断出现,我们只有做好充分的应急预案和规章制度,才能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3. 伊拉克麦粒汞中毒事件
(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食物中毒事件,1971年,伊拉克)
比起前面两个事件,这个事件诡异得多。
这个事件和大家熟知的日本水俣病一样,是甲基汞中毒事件。作为最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之一,有650人因此死亡,受到影响的人甚至无法统计,最少估计有上万人。
甲基汞是哪里来的呢?是从美国和墨西哥进口的麦粒中被发现的!那么问题来了:美国和墨西哥出产的麦粒为何会含有甲基汞?
原
来,这些麦粒本来就不是给人吃的>< 为了防止真菌污染(说白了就是发霉),Cargill
公司研制了含有甲基汞的杀真菌剂,那些麦粒是用这种杀菌剂浸泡过的试验品,袋子上甚至印了“此为试验品,不供食用”的字样,和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毒物”标
志(就是一个骷髅两个交叉骨头的那个)。
然而,这批种子在运到伊拉克境内以后,可能是因为语言问题,也有可能是在运送途中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分销商并不知道是不可食用的,就当做可食用的麦粒卖给了农民,农民买回去以后就直接吃上了。
当毒麦粒造成大批农民死亡时,农民还没有意识到是麦粒的问题,仍然在继续食用。当最后终于被研究者发现中毒来源时,已经过去2个月了。
无疑,这次事件最大的问题出在进出口贸易上。特别是不同国家的语言问题一定要在贸易中被重视。这次事件后 WHO 针对危险标签立下了如下的规定:
1) 危险标签必须以进口国和出口国两种文字书写。
2) 危险标签上表示警告的标志,必须与当地习惯一致。比如,某些国家以蛇,而不是骷髅来做标志的。
3) 危险标签必须跟随包装妥善保护。
4. 中国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
(最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故之一,受影响人最多的食品安全事故,2008,中国)
Alizul 博客把这个事件评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食品安全丑闻”。不仅是受影响规模是世界最大(超过300,000 人受影响,正式住院的有12,892人,死亡4人),更重要的是,该事件是商家为了利润,故意往食品里掺假所致,所以足以达到“震惊世界”的程度。
事件的起因是多个婴儿发生肾结石症状,最后发现这些婴儿都食用了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对这些奶粉进行详细检测后发现,它们含有一种化学工业上常用的物质——三聚氰胺(Melamine)。
为什么要添加这种物质呢?因为为了防止牛奶掺水或其他物质,各个国家关于牛奶的检测里都有一项是测蛋白质含量。如果含量太低了就过不了关。蛋白质含量检测用的是凯氏定氮法,顾名思义就是只要确定了氮元素的含量就行了。
为什么呢?因为牛奶中的氮元素主要就是以蛋白质的形态存在,蛋白质含量多,氮就多,反之,蛋白质含量低,氮就少。所以这种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靠谱。
但是,化工试剂三聚氰胺的含氮比例远远高于蛋白质,商家为了经济利益,在掺假的牛奶里加入三聚氰胺,这样虽然蛋白质还是那么少,但至少氮元素的含量够了,这样就能“蒙混过关”地通过检测。
该事件的难点在于,之前没人想到过“啊,这么掺假也可以啊!”,根本没想到作为化工试剂的三聚氰胺竟然会被用作这种用途,所以所有的检测都没有考虑到这种可能性。
这种事件,着实有点防不胜防。虽然商家确实黑心,但光骂“商家黑心”是没有用的。怎样把食品检测尽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怎样采用新的方法去完善检测,还有政府如何去完善类似事件的处理方式,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别的食品安全事件还有很多,我只是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简单说了说。欢迎补充。因为有很多是现查资料,如有错漏之处,欢迎指出。有空我再更新。
---完
这
些事情有些我们其实也有所耳闻,感觉在这些方面行业都是相通,很多问题的种类都是大同小异,第一个是误操作,第二个对于应急的预案设计不足,第三个对于标
准和行业规范的设定纰漏,这些在IT中真是屡见不鲜,从这些也能折射出很多的共通之处。当然第四种,对于明知故犯的情况真是无法评论,这种一般从技术上不
好做,他们做到了。
食品安全,现在已经是一个越来越严峻的话题了,话说病从口入,现在食品安全外,还有空气污染,你说生活条件好了,这些基础的成本高了,我们奋斗努力其实就在圆以前很容易就能实现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