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除了要守住法律、道德等社会基本价值观的底线,自媒体还需要思考的是,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到底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忽如一夜秋风起,部分公共账号上周末被微信集体封杀,其中大多数正是被称为“自媒体”的传媒弄潮儿。这些公共账号的玩家们和订阅者难免有些戚戚然,连带着热火朝天的自媒体行业,似乎也被泼了一盆冷水。然而正如观察者所言,微信不是管外之地,更不是法外之地。自媒体的健康生长离不开行业自律和监管他律的规范,只有遵守公共舆论场的法则,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自媒体其兴也勃。在微博和微信为主的平台上,2013年诞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营销号和公共账号,仅微信公共账号就突破了200万个。从数量来说,稚龄的自媒体已经超过100多岁的传统媒体。在形式和内容上,自媒体清新活泼,紧紧抓住了移动阅读时代的读者群,积累订阅粉丝数量的成本和速度都优于传统媒体发行模式。然而自媒体的奔放生长,是植根于移动阅读这片相对空白的地带,相应地,缺乏行业规范、技术底蕴和经验积累。渐渐地,一些问题开始冒头。
最明显的就是为了吸引订阅 “不择手段”:在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账号文章,很多都带着“揭秘”、“爆料”、“有染”等夺眼球词汇;还有各种所谓医疗偏方、行业内幕、人物八卦,似是而非,让人半信半疑;更让人疑惑的是,许多自媒体频频突破传统禁区,褒贬政治、透视官场,似乎他们比正规媒体消息渠道更多、分析更权威。然而这些信息内容往往却并不怎么经得起推敲,有些自媒体甚至还专门注明“一家之言,概不负责”。
到底什么是“自媒体”?是不是在个人言论自由的幌子下,向公共舆论场推销各类不负责任的消息,就是自媒体?自媒体虽然戴着一个“自”的帽子,但在本质上仍属于大众媒体,也应当遵守公共舆论场的秩序和规则。只是由于自媒体所处的平台不同,如何有效规范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腾讯此番封杀部分公共账号,可以说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决不能允许自媒体成为“色情低俗、暴力血腥、政治谣言等各类违法违规信息”的集散地。那些不适合在正规媒体上刊登的消息,同样不应该在自媒体上发布。
除了要守住法律、道德等社会基本价值观的底线,自媒体还需要思考的是,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到底要扮演怎样的角色?虽然自媒体内容不乏精品,运营者多数也有传统媒体从业背景,目前看来也不缺资金投入,但是自媒体最关键的内容生产部分,缺乏传统媒体审核机制和采编分工等成熟的生产规范。从长远来看,那些以订阅量为追求、一味迎合粉丝口味的自媒体难免沦为碎片化、浮夸化的“心灵鸡汤”。这就有赖于自媒体的精英创业者们,在数字统计和市场压力的挤压中,坚持自己的审美和价值追求,像做好任何一件文化产品那样,用广阔的视野、高远的眼光和深沉的社会责任感,为自媒体立范,创出一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