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7月3日,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而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与自贸区功能相类似的六类经济园区,如保税区、物流园区等,但上海自贸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
自贸区的设立对于国内的钢铁市场而言,影响如何呢?
一、房地产市场升温将带动钢铁需求加速。现阶段中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自贸区的建立将带动建筑市场的火热,这势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降产效果。房地产本身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投资限制的松绑将带动浦东这块区域的工商业地产和住宅市场升温。森兰外高桥、">浦东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新城等几大板块的房地产市场将会因此而有较为明显的提升。由于美国QE退出预期升温,新兴市场面临资金外流风险,我国出口受到一定限制,但自贸区的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放开,有可能引境外人民币资本回流,反而促使房出现火爆的可能性增加。而建筑钢市用钢量占到我国钢材消耗量的一半以上。
二、国内钢企或瞄准自贸区。上海口岸服务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口岸外贸货物吞吐量累计达3.6亿吨,同比增长5.9%,上海港继续保持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地位。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所涵盖的一系列金融服务项目改革将提上日程,包括人民币资本项目下放,汇率自由汇兑,利率市场化等金融项目的改革,这些措施将更加使得上海口岸、上海港巩固现有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我国钢材出口目的地大约有200个国家和地区,现阶段传统外贸形式严峻、人民币不断升值、国内产能严重过剩、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对于国内大型钢铁而言,国外市场的拓展将再次成为一些大的钢企寻求利润的突破口,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金融服务成为钢铁企业转型的方向,国内具备一定实力的钢企或以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的形式涌入该区域,从而与国外的金融机构展开合作,进而获取政策红利(这种可能性或在短期内难以显现)。
三、自贸区短期对钢铁行业影响不会太大。关税减免对进口量大的产品较为有效,但是对整个钢铁行业而言则未必如此。我国钢铁自给能力强,虽然高档的钢材产品仍需要进口,但是总体上现有产品自给能力足以满足当前经济的需要,钢材的出口则并不会享受退税,所以自贸区的建立可能对钢铁业的利好不会太明显。
但是,多产业经营是国内大的钢企的业务特点,部分钢企涉足房地产、电子商务、原料等市场,不同产业的发展或在自贸区建立的基础上使得钢企享受制度红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冲抵钢市当前的低沉气氛。
大钢企或将优先享受到制度红利。大钢企在资源管控和行业集中度方面都有较大优势。以湛江钢铁为例,湛江钢铁的建立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今天,可能会在原料、电子商务、物流等发面发力,而不会在钢铁的生产方面有所专注,拿原料来说,一吨钢材的成本中,原料成本就占到了将近六成。如果说自贸区的建立是在用倒逼的形式进行改革,那么自贸区的建立或者促进国内钢企向多种经营方向迈进。
另外,中国的产能过剩已到相当严重程度,电子商务化和金融化的发展为钢企的转型提供了借鉴,二者的结合在当前发展也很迅猛。国内钢企屡屡试水互联网金融,更大的优势是,互联网与金融化相当默契的结合起来。自贸区的建立,更多的会在金融方面有所助力,这对深陷泥淖的中国钢铁行业而言,助推良多。尤其是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的金融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钢企的转型。例如上海刚联近期的股价走势可谓相当吸引眼球,两个月来,股价几乎翻了一番,其本身互联网金融化特点就很明显,而从其发展的过程来看,金融化一直是其探索的目标,或者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这种金融服务一般限于钢铁行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对于钢企本身而言,金融化的发展并不具有优势,虽然长期来看这是个方向。现阶段的延伸服务,包括链接仓储、物流、银行以及如何有效的监管,都处于探索阶段,虽然钢铁业有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在以上方面的探索成绩突出,但问题也不少,如仓单重复质押,空单质押等涉及到金融方面的问题如何进行程序化的应对,以及采取何种措施高效解决,诸多困扰仍亟须解决,这都成为国内钢企在进入自贸区之前需仔细思量的。(写于2013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