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9月出生的郭熙敏,还不满33岁。昨天,他永远离开了妻子和一岁多的儿子。
上周六周日连续两天在公司加班之后,国信证券保荐代表人郭熙敏于昨日早上突发心肌梗塞,7点钟左右送往武警总医院抢救。然而,他还是走了,走得太匆忙。
一年多以前,儿子出生时,郭熙敏远在浙江宁波出差。IPO项目的压力太大,他走不开。一年多以后,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所有人都无法相信。
“上午听说这个事情,我的头皮都麻了。”慈星股份董事会秘书傅桂平昨天下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我们就像哥们一样,一起工作了那么长时间。”
傅桂平的声音略带哽咽。一个曾经那么熟悉的人,突然没了,谁都没办法一下子缓过来。前一天,郭熙敏还给傅桂平打过一次电话,沟通工作上的问题。
在国信证券北京1788.html">分公司,郭的同事们先是手足无措,接着有人赶往医院,有人商量着怎么接逝者远在湖北的亲属来北京。昨天晚上,郭的父母已经乘航班来京,老两口并不知道儿子已经不在了。
提及保代,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高薪。但事情原本的面目总是复杂的,不少保代和一线投行人员为此付出的是牺牲健康的代价。再加上国内IPO业务竞争日益激烈,监管要求也不断提高,保代群体担负的责任、承载的压力也在增大,这一点局外人很少真正了解。
“对逝者,我深深缅怀,忆及过去几年的兄弟之情和同事之谊,深感痛惜和悲痛。对生者,我深深祝福,愿大家在生活工作中更加保重,更加幸福和健康。”国信证券主管投行业务的副总裁胡华勇在给">本报记者发来的短信中表示。
光环下的苦涩
从五道口研究生毕业后,郭熙敏在国信证券一干就是7年。在证监会的保代信用系统中,他的名下登记有3个首发项目,其中慈星股份是最成功的一个。
2010年8月傅桂平加入慈星股份的时候,郭熙敏和他的项目组同事已经在公司做了2个多月的前期尽职调查。
“他业务上非常不错,为人也踏实。”傅桂平说,“我听讲有的保代很少待在项目现场,但是郭熙敏花在我们公司的时间很多,连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没回去。”
慈星股份是创业板净利润额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一般来说,公司质量比较好,IPO审核也会比较顺畅。但即便如此,慈星股份从报材料开始,到最后发行完毕,每个环节都刚刚好在节点上,异常紧张。
在反馈阶段,所有的问题反馈完毕相当于重新写一遍招股书。如果是在美国或者香港上市,招股书的写作都是律师承担的。但是在A股,这项极其浩大繁琐的工程完全是投行项目组的分内事。
“我们公司的反馈意见落实都很及时,没有拖过后腿。”傅桂平说。
但是,为了及时做好反馈材料并且保证质量,郭熙敏必须和傅桂平日夜倒班。白天的时候,傅桂平领着董秘办和财务部的人准备各种材料;晚上郭熙敏看材料,撰写对证监会发行部门反馈意见的答复,同时拟好进一步的材料清单。第二天,傅桂平接棒继续工作,如此往复。
“为了效率高,只能这样干。”傅桂平说,“郭熙敏可能也是习惯了,他自己也说晚上安静,有利于思考问题。”
其实,这并不是郭熙敏一个人的习惯。绝大部分往返奔波于北京金融街(证监会办公地点)与项目现场之间的保荐代表人,都必须修炼挑灯夜战的基本功。
“投行压力大,强度高,工时长,这是行业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要想办法调整。”一家合资投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几年前有几位同事癌症去世,都很年轻,大家当时出人出力,联系最好的医院,但一切都晚了。”
去年9月19日,那一天紧张的工作忙完,郭熙敏才想起来这一天是自己的生日。他告诉傅桂平,后者提议去喝点小酒,于是两人找了个夜排档。
“那天很高兴,我还喝高了。”傅桂平说。他顿了一下,又说:“我们就像兄弟一样,真想不到,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