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大数据应用“含苞待放”?

文章讲的是环境大数据应用“含苞待放”,近期,大数据的“倩影”频繁出现在国家出台的各项方案和指导意见中,也成为环保系统热议的内容。

  记者了解到,北京、武汉等不少省市的数据资源中心早已建成。截至目前,全国将近2/3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厅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环境数据资源中心。

  面临大数据的龙卷风,环境数据资源中心是否做好了准备?环境大数据应用走到了哪个阶段?

  数据如何“开口说话”?

  相比于其他省市的环境信息化建设,北京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北京市环境数据中心的建设开始于2012年,并于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北京市环保局各个业务处室主要的业务数据已经进入环境数据中心

  北京市环境信息中心主任陈海宁介绍说,数据中心的建设极大地便利了环保工作,比如原先环境监察人员进行污染源监管,需要查阅大量纸质资料,手工记录现场情况,现在只要通过监控终端或移动客户端直接调取数据中心的数据,就可以对污染源相关数据进行查阅和记录,环境监管省时省力。

  但不久之后,陈海宁的困惑也出现了,“数据中心是建成了,但数据中心对各业务部门的帮助还很有限,如何开发更好的大数据产品为环境管理服务,成为数据中心要突破的瓶颈。”

  同样走在前头的武汉市也面临类似问题。武汉市环境信息中心主任詹炜介绍说,武汉环境数据中心很早就集成了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但现在这些数据只用来做一些简单的统计和报表,数据还没有真正‘开口说话’。”

  而更多省环保厅的环境信息中心处于不断建设和完善的状态。据了解,内蒙古环境数据中心已经基本建成,目前已经进入第三期建设;云南省正处在“数字环保”第二阶段,重点建设资源数据中心。

  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也很早就开始注意到数据资源的开发情况,希望大数据可以成为解决环保管理问题的钥匙。去年开始,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徐富春带领探索大数据应用,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城市局地大气主要污染物时空分布大数据模型——U-Air,这一合作也开启了大数据应用的“第一春”。

  以U-Air为代表的大数据应用兴起

  目前,我国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设置是根据行政区域设置,站点数量非常有限,不能反映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易受站点附近环境影响,造成不同区域受众对数据可信性的质疑。

  就北京来说,北京市有35个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点,但不能完全反映整个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状况。“U-Air通过获取地面监测站的空气质量数据,结合交通流、道路结构、兴趣点分布、气象条件和人们流动规律等大数据,用基于机器认知的算法就能模拟出城市细粒度(1km×1km)的空气质量,并能对未来24小时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徐富春说,这不仅弥补了地面监测在地域上的局限性,实时监测每一寸土地,也破解了在没有污染源排放清单、排放边界不太清楚的条件下,如何预测城市空气质量的难题。

  “U-Air是一个运用大数据解决环保问题的典型案例,并且在科学性和技术性上都经过了一定的验证。”徐富春告诉记者,大数据应用需要满足3个条件,第一就是数据量要足够大,第二是数据类型要多元化,第三是要基于机器认知的学习方法和算法。U-Air除了有行业类结构化数据,还有城市道路数据、路网结构、气象数据、地理位置、城市特征分布等数据,后台也具备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的条件。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资深架构师罗彤介绍,未来U-Air将可以提前预测1小时~5 小时的空气质量,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计划自己的生活,比如什么时候和去哪里慢跑,什么时候应该关窗户、什么时候应该带上口罩。

  其实,除了微软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开展探索外,面对大数据这块大蛋糕,环保产业已经跃跃欲试。

  中科宇图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还建设了自己的大数据中心。据中科宇图总裁姚新介绍,公司的大数据中心不仅包括各地环保业务数据,还有与环保相关的行业数据,目前,他们也研发了空气质量预警预测模型。

  北京力鼎创软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霾计算”总体架构,结合传统空气监测数据、污染源数据、气象数据、交通数据、餐饮、学校、加油站等信息,对空气质量进行预警预测。

  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则利用大数据推出了环保快搜功能,实现了各类业务一体化查询。此外,环保快搜还可以根据用户偏好分析,自动为用户推荐可能需要的环境数据。如污防部门每个季度都需要超标排放的企业数据,系统可以定时为用户推送。

  大数据分析的核心就是算法和模型的研究,IBM中国研究院在大数据应用的模型上下足了功夫。据IBM中国研究院高级总监王海峰介绍,IBM采用Watson认知计算技术融合多类型多来源模型(物理模型、学习模型、专家模型),建立了可自调节的空气质量超级模型,可以用于环境污染仿真建模和天气预测与预警。王海峰还介绍了大数据在监测污染源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对卫星观测数据、移动用户提供的污染源信息、地面污染源监测数据进行计算,就可以识别异常数据,为环境执法提供依据。

  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又为环保部门与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在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3月举行的一次环境信息资源应用研讨会上,鄂尔多斯遇上了IBM。

  鄂尔多斯大数据平台只是开端

  记者了解到,鄂尔多斯环保工作已经进入信息化带动环境管理的新阶段,环境数据资源中心也已建成,未来将全部布置在鄂尔多斯大数据中心。

  鄂尔多斯环保局局长董介中介绍说,鄂尔多斯大数据中心将拥有市政、交通、农业、气象、能源等社会各方面的数据,不久,环保数据将真正对接大数据。开发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为环保管理工作服务是鄂尔多斯环保局急切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在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的支持和指导下,鄂尔多斯环保局与IBM合作建成环保大数据平台,并初步投入使用。

  目前,除了传统的地面观测数据、排放清单、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地形地貌,大数据平台还集纳了卫星遥感数据、企业生产数据、移动传感器数据、社会舆论、企业信用情况等数据资源。

 “大数据平台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准确溯源,当自动观测站数据发生异常的时候,平台会自动触发溯源分析,依次进行气象分析、空气质量分析,然后开始污染溯源,再进行企业集中生产分析。”董介中告诉记者,大数据平台溯源可以给出量化分析结果,从而为精准执法提供数据支撑,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

  以往,溯源基本上依靠人工观测,无法估算具体的贡献量,极容易出现偏差。鄂托克旗位于内蒙古乌海市与鄂尔多斯市交界处,毗邻多个工业园区,污染状况一直处于说不清的状态,经过大数据平台的计算,鄂托克旗彻底搞清了污染来源。“大数据平台的溯源功能便于我们环保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治理。”董介中说。

  除了溯源外,大数据平台还可以对重污染天气进行预测预警,甚至可以预测哪一天将出现重污染天气,从而有利于环保部门有针对性地管控污染源,避免重污染天气的出现。鄂尔多斯信息中心接入在线监控数据和空气自动站数据后,记者看到一张色块动态图,绿色代表空气质量最优,颜色越来越深,就代表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鄂尔多斯环保局大数据平台可说是环保系统开展大数据应用的一个代表,大数据建设也将成为环境保护部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记者了解到,目前,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全面开展了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研究,正在加速制定《环保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工作方案》。

作者:  徐丽莉 

来源:IT168

原文链接:环境大数据应用“含苞待放”?

时间: 2024-08-03 14:30:03

环境大数据应用“含苞待放”?的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大数据风头正劲 信息化推动管理新聚合

大数据风头正劲.发展大数据的目的是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那么生态环境大数据究竟能给环境管理创造哪些价值?带来哪些变化?作为新生事物,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之路仍需要探索.我们要积极扫除障碍,理清思路,为生态大数据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环境保护部谋划"十三五"工作的思路和规划.其中,信息化作为"五化"之一,其重要作用将越

美国环境大数据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2016年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环境大数据是提高我国环境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将在中国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大数据发展和应用也成为中国政府近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抓手.环境保护部成立了以陈吉宁部长为组长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和部署大数据在环保系统的建

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创新环境管理

信息化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而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密接相关. 移动支付让我们出门时不再考虑带多少现金.几张卡,而是带上手机,走遍天下都不怕. 电子办公让我们工作时不再考虑一天能跑几个地方,出门需要携带几份文件,而是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文件的自动流转. 在日前举办的全国环境信息中心主任工作会上,与会代表不约而同地发现,会议资料越来越薄,以往装订成册的代表通讯录直接发布在专门定制的微信企业号"环境信息化"里,发言者的PPT直接共享到各位代表,方便深入研读和收藏,参会者需要"背

经开区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7月20日,经开区大数据管理平台5大模块完成软件开发,将实现实时监控排污企业污水排放情况和空气质量的全天候实时监控,以及对排污企业.污染数据建立分析,开展定向追踪. 据介绍,为做好经开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经开区生态促进局通过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立足以人为中心,建立全方位的环境数据分析体系,通过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应用分析.固体废物交换.信息公开和环境应急管理五大子平台,形成一套覆盖全面.技术先进的智慧环保管理系统. 该平台将对排污企业.污染数据建立分析,定向追踪,达到对整个企业环保

新产业倒逼新环境 ——“大数据时代的上海机遇”

从大数据产业掘金,对于上海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最近,不少政府委办.高校,纷纷研讨"大数据产业",希望加快产业推进步伐.但在一片热闹声中,我们是否意识到,大数据产业之"新"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它将深刻影响产业链和社会运行模式,倒逼我们营造适应新产业的新环境. 培养"数据科学家"正当时 据统计,当今世界在24小时之内,就可以产生出相当于16.8亿张DVD容量的数据:产生2940亿封电子邮件,相当于全美国在2年中产生的纸质邮件.人类至今获得的全部数据,

大数据如何改善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

在正式讲环境大数据之前,我们来讲一个和身边有关的案例.大多数去过星巴克喝咖啡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星巴克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低呢?"甚至有人开始抱怨说室内温度太低,但是这也不会带来什么改变.因为在冷的环境下,顾客肯定会倾向于买热咖啡,而且是大杯的热咖啡.像温度.水分.声音这些东西跟我们平时生活息息相关,包括购买意愿实际上跟我们周围环境都是直接相关的. 环境数据的特性 前段时间参加了100offer组织的大数据技术沙龙,参讲嘉宾都是来自知名互联网科技界的技术牛人,但是给我影响最深

基于大数据的政府环境决策能力建设

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首次从国家层面认定数据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2016年环保部印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开启"互联网+生态环境"战略,推动政府环境治理创新.依托大数据为环境治理提供的战略资源和发展契机,多方面推进政府环境政策能力建设,对我国环境治理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前景 21世纪的人类,正由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牵引着步入大数据时代,"

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走在大数据路上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将全面启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在环评.监测.应急.执法.网站五大领域大数据应用建设. 目前,借助移动执法能力建设,多地已经开始探索建立环境执法大数据中心.开发移动执法数据应用,具备了环境执法大数据建设的基础.可以说,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在执法方面已经先走一步. 那么,移动执法建设走到了哪一步?在此基础上,如何开展监察执法大数据建设?近日,记者走访了多个移动执法建设走在前列的地区. 契机 多模式开展移动执法能力建设 环境监管具有知识量大.工作量大.行业繁杂.环保专业问

国家大数据平台知多少?八大平台前景可期!

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的必要性,"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李克强总理也曾多次强调,"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工程,也有利于国家安全." 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更是明确指出,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率先在信用.交通.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