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互联网思维的浪潮,现实商业世界就是残酷,企业要想活下去,就要时刻做好被颠覆和自我颠覆的准备。
2013年,“互联网思维”以“炸鸡啤酒”般的速度成为行业热词,并大有嫁接到所有行业的趋势:30年前抡起大锤砸出“质量取胜”金不换招牌的张瑞敏,这一次挥起的是互联网迁徙与改造的重锤,推动海尔从家电制造巨头往一家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转型。2014年伊始,汽车大佬李书福一袭黑衣,笑容可掬地出现在“极客公园”,他说,面对滚滚而来的互联网大潮,汽车要融入这个大潮中。2月的亚布力,地产界“思想家”冯仑说,房地产行业正被互联网颠覆。其中的沸点,要数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3月份作为唯一企业家代表出席政协记者会,面对300多家境内外媒体侃侃而谈,“无论哪个产业,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加以审视,就会发现当中仍有非常多的机遇和空间。”。
除了这些大佬的言论不断刺激媒体的兴奋点,更多的中小企业早已忙不迭地用互联网思维给自己的商业概念镀金。一时间,用互联网思维卖套套的,卖娃娃的,卖XXOO的各种案例和设想就蹦了出来。当然,被互联网思维改变最多的还是自媒体人,这年头,要是没写篇关于互联网思维的文章,都不好意思叫自己自媒体。
不过,大家大多还都纠结于高中政治题式的What、Why、How,却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互联网思维最早又是谁提出来的,以及这位大佬何以那么早就有这个思维。今天,我们就来考古一把。
“考古”互联网思维
顺着各种资料继续往上翻,互联网思维这个现在看来神乎其神的概念,也并非什么新东西,更像是被如今的自媒体们拿出来新瓶装旧酒而成的。以我掌握到的最早素材来说,其实早在2007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接受《赢周刊》专访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论述。
《赢周刊》记者问及李彦宏怎么看新经济和传统产业的结合点。李彦宏以一个在百度工作了两年的转型去投资传统产业的朋友来举例,他的这位朋友“以一个互联网人的角度去看传统产业,就会发现太多的事情可以做,把在互联网人精堆里磨炼出来的经验带到传统企业去,这些经验使得他在过去一年对传统产业的投资回报超过百分之百”。正如李彦宏当时所言, “传统产业的机会其实远比互联网要大,传统产业的效率提升空间比互联网要大得多。”而且,2011年百度联盟峰会,李彦宏再次以“互联网加速淘汰传统产业”的说法来试图引起大家对互联网思维的关注。
本着考古专业主义精神,仔细回过头去重新看2007中国互联网的格局,那时舞台上的主角还是靠着博客大火的新浪,以及如今“传奇”不再的盛大。就在那年之前,大批中国公司的股价被低估,在市场仍处在平静上升期的情况下,互联网公司们显然没有找到足以让市场和用户兴奋的刺激点。
而当时的李彦宏很敏锐地看到了一点,那就是互联网企业在传统行业中发现机会。李彦宏当初的设想,在几年之后被雷军变成了现实。而图像则是信息另一种更形象化的方式,美图秀秀的创始人吴欣鸿就将这样一种思维进行了实践,在一个小的,但是信息量极大的领域上深耕,从而实现了边缘创新,在巨头的夹缝中寻找到了出路。
同样,李彦宏和他的百度其实从那时开始就已经实践互联网思维了。中间页、读图时代、应用为王,轻应用等,更多的将目光聚焦在了信息在分配过程中的效率提高上。以中间页为例,它本身就是对流量的二次分发,对应的就是人们在购物、住宿、出行等等各方面的需求流在百度平台上汇集,再由百度进行分配,在这个过程,通过对用户的分析让信息和需求能够匹配,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思维。
当然,这样一种思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变得更加具有想象空间,百度并购91,聚拢开发者;腾讯依托微信,构建移动平台,互联网思维某种意义上被移动互联网给放大了,线上与线下的连接也更加充分。
于是,我们看到了卖套套的大象,卖娃娃的马佳佳,卖煎饼的赫畅,他们的成功让人们突然意识到,原来身边哪怕是一个简单的煎饼摊都是可以轮流和互联网发生关系的(此处没有省略任何字),每一个人都已经身处互联网的节点之中,新的商业机会也正由此酝酿而生。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在小米创始人雷军那里,互联网思维大体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群众路线。作为生在红旗下 ,长在春风中的一代人,雷军的互联网思维可以说是深得毛主席真传。而对周鸿祎来说,互联网思维这本武功秘籍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葵花宝典,要学此功,必先自宫成了周鸿祎互联网思维的关键。不同于周鸿祎的是,公司商业模式的相似的搜狗CEO王小川则用“用户量”“连接”“智慧”三个词来概括了互联网思维,而他的互联网思维仔细看来,某种意义上也是搜狗三级火箭模式的另一种提炼。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显然,黄太吉们最大的成功在营销,而在营销的过程之中,互联网思维本身也就成了他们博人眼球的噱头。这样的营销方式显然不是他们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独有的,张朝阳创立搜狐之初,利用尼葛洛•庞帝的影响力,也是大炒了一把互联网概念以及自己尼葛洛•庞帝中国门徒的身份。倘若这种营销也可以算作互联网思维,那么张朝阳也算得上是前辈了。
饥饿营销,靠噱头吸引眼球,利用隐私性问题制造话题点,这些更像是一场发生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作秀,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伪互联网思维”罢了。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则是这一切的核心,因而互联网思维不能离开对信息的解读。
互联网思维应该是利用信息重构以传统产业为代表的一切,打破壁垒,消除距离。而让人和信息实现匹配则是互联网一直在做的事情,互联网思维也正是用一种更新的方式让信息利用的效率变得更高。通过我们的位置和时间,我们可能及时收到来自百度地图这种基于LBS的推送,或许是美食,或许是购物优惠。当然,还有那情人节时不断推送那条万恶信息——情人节“定”在一起,一遍遍地提醒着我情人节注定过成光棍节的悲惨遭遇。但让信息主动找到人不正是互联网思维和传统思维模式最大的差别之处吗?尽管我更希望的是我未来的女朋友也能主动找到我,倘若她现在不在幼儿园的话。
过去一年里,火热的或许不仅仅是那些“伪互联网思维”,更是我们急切地希望用互联网改变社会的内心。但其实,这样一种改变早已经消无声息地开始了。罗胖子在《罗辑思维》里面的“名言”: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只能用一句只有中国人才懂的话解释,那就是强制拆迁,异地重建。
没错,事实却是如此,那些传统的危房们确实是时候迎接改造了。这也契合了李彦宏在今年两会期间所言,“无论哪个产业,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加以审视,就会发现当中仍有非常多的机遇和空间”。面对互联网思维的浪潮,现实商业世界就是残酷,企业要想活下去,就要时刻做好被颠覆和自我颠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