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opycat(模仿、山寨)横行的中国互联网业界,Curious Cat几乎绝迹。
评论啦(pinglunla.com)联合创始人王宏明并不否认,评论啦不仅有美国“干爹”,而且,若单纯从产品角度看,它们之间还“很相似”。
在2010年9月评论啦上线之前3年半,美国第三方社会化评论系统Disqus已经推出。而在评论啦的客户量还只有几千家的今天,搭载Disqus评价插件的网站已超过170万家。并且,这家公司迄今已经获得了共计1450万美元的投资。
中美之间技术和需求的落差,似乎已经使得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了一个势能,从美国“高地”流向中国。
但包括王宏明在内的中国创业者相信,在“拿来主义”的表象之下,其实是“中国式创新”。 Techcrunch曾指出:“中国互联网企业家,会抄袭现有的商业模式,但在接下去的过程中,他们反思和重塑了这种商业模式和流程。”这让他们尽快盈利,并在本土市场击败先行者,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显然,在Copycat模式下,中国创业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如何选择复制时机,如何进行本地化改造等。不过,谁能肯定,这种局部的、渐进的“微创新”,是导向“颠覆性创新”的量变?
抄袭的时机
王宏明的“评论啦”,提供的产品叫作“第三方评论系统”,接入这种系统的网站,可以让浏览者无需注册就可以评论、留言。它允许用户用微博、腾讯QQ、人人、豆瓣等多账户登录,并把相关的评论、留言分享到社会化媒体。
虽然,评论啦的“干爹”Disqus,早在2007年5月就已现身,但评论吧的出世,却等到了2011年。“第三方评论系统,是与社会化媒体的兴起联系在一起的。”王宏明说,Disqus发展比较早,是因为“适合它们的环境发展得比较早”,Facebook、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2007年便已开始流行。而直至2008年,中国还没有新浪微博,开心网等则尚未向第三方平台开放接。
不过,即便一个项目在美国已经成功,如果引入中国的时机不恰当,再好的概念也很难奏效。
天使投资人查立对此深有感触,他常说起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名叫Wichina的公司最初对自己的定位是“手机MySpace”,“概念很好、技术也不错”,但却“始终无法赢利”,让人耿耿于怀。
不过,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其命运。在2008年春节的那场大雪中,许多被堵在回家路上的农民工们,选择了通过Wichina把钱汇回家。查立至今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段时间,公司的流量大增,但“创业团队们一看都傻眼了,用户全是农民工。我们从来没设想过,这家公司的盈利点会在这些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