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的是中国人不便宜了,医疗信息化才有希望,医疗信息化市场的红海是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在运营上高度分散、在政策上粗放管理、在人力成本上严重低估的必然结果。
去年3月料峭春寒之际笔者有幸在芬兰出差,看到了大名鼎鼎的赫尔辛基大学医院实验室(HUSLAB)。芬兰推行典型的北欧式社会福利系统,全民免费教育、免费医疗,政府不仅是全民医疗服务的主要支付者,而且是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30年前HUSLAB还仅仅是一个服务于大学医院的实验室,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周边医院加入HUS医疗集团,HUSLAB开始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集中检验,最早的LIS系统开始建立。这是Mylab公司在芬兰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
接下来,政府要求芬兰各个大区的医疗信息联网,HUSLAB的LIS系统升级成为区域检验信息系统。到了使用这个系统第十个年头,HUSLAB发现自己的发展已经严重依赖于信息系统,如果Mylab公司不给力,则会极大地影响自己的业务发展。于是从经济角度考虑,HUS决定不再和Mylab签署软件采购协议,而转换为服务续订协议。
为了减少双方的风险,协议规定HUS按照每年的检查量向厂商支付服务费用,Mylab保证每年递减单位检查对应的收费金额。但是由于双方都了解HUSLAB以及芬兰健康产业的发展速度,年检查量递增的量足以抵消单位检查费用的降低。因此,HUSLAB控制了成本和风险,Mylab保证了未来的的稳定业务收入。至此,HUSLAB在整合中提供了芬兰一半以上的检验服务,也成为Mylab主要的收入来源。
进入2010年,芬兰政府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上升,对于高成本检验项目使用做了严格的适应症限制,普遍调低了检验项目单价,并要求更全面的报告质量控制和减少重复检查项目。这在客观上提高了HUSLAB检验集中要求和成本控制压力。为此,HUSLAB要求Mylab提供更精细的自动质控功能(以节省宝贵的人力)、实验室运营BI分析工具(以发现运行中的瓶颈)和基于移动端的标本采集追踪系统(以延伸样本采集的覆盖),上述系统投入使用后成功地帮助HUSLAB降低日常运营成本,提高设备运转效率和样本采集覆盖范围。为此,HUSLAB与Mylab签订了长达15年的系统升级和维护合同,Mylab一跃成为芬兰最大的LIS供应商(8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以区区四十余人的团队创造了每年近千万欧元的收入,纯利润率超过20%。
然而,当Mylab试图在中国这个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复制自己的成功时,却在兰博医信上陷入泥潭。在"要不要继续卖二三十万元人民币一套的LIS"问题上纠结几年后,董事会终于失去耐心,绝然停止输血,申请兰博医信破产保护。
对比芬兰市场我们不难发现,利用"伴随客户成长"战略,Mylab在伴随HUSLAB这个金牌客户的成长过程中成功定位实现了自己的良性发展。而中国市场的实验室客户高度分散,每个实验室独立运行在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成本严格控制的需求上远不及HUSLAB。由此,信息系统集约化、规模化、精细化优势得不到体现,引起客户对信息化系统的价值低估,进而造成国内LIS市场的红海现状。
其实,类似的红海不只是在检验信息系统市场中体现,整个医疗信息化的红海现状正是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在运营上高度分散,在政策上粗放管理,在人力成本上严重低估的必然结果。
如果没有奥巴马医改的政策推动和严酷法律环境的倒逼,就不会有哈佛医学院上亿美元的电子病历项目投入,没有哈佛上亿美元的项目投入就不会有Epic这样的明星企业和产品。
我们在羡慕发达国家医疗信息化的丰硕和肥沃的同时,也感慨于自己宏观政策的粗放和微观环境的悭吝。
想起十多年前医疗设备界一位老大的遭遇,当时这位前辈已经在医疗设备市场做得风生水起,决定投入未来的热点"医疗信息化"。当他在院长面前每次眉飞色舞地描述一个利用信息化手段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效率的场景时,院长就会很有耐心地帮他算一笔账告诉他:中国人很便宜的,我们只要增加几个实习生就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这项服务,不用花那么多钱买软件。几个回合下来,这位前辈被泼了一头冷水,感慨道:什么时候中国人不便宜了,信息化才有希望啊。
作者:朱杰
来源:IT168
原文标题:中国人不便宜了,医疗信息化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