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神话记载,普罗米修斯偷来了火,被宙斯囚禁在高加索山上,每天会有一只鹰来啄他的肝脏
普罗米修斯,意思是“先见之明”(forethought)。他帮人类从奥林匹斯偷取了火,因此触怒宙斯,将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派一只鹰去吃他的肝,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
这正是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的写照——一方面,多数创意都来自“Copy to China”,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看上去在不断缩小,实际上却在等待下一个振奋人心的创业创意出现眉目。而在被从悬崖上解救下来之前,创业者不得不先承受刷榜等“中国特色”之苦。
一、资本市场暖冬:创业成为众神的游戏
中国的资本市场,没有经过秋天的收获,就进入了又一个冬季。
连续两个季度,外资快速流出中国,特别是国外制造和加工业撤离中国。而很多基金的投资,也从TMT行业转向传统行业。海外上市基本停滞,中概股遭打压。很多项目都无法退出,京东、凡客、拉手、58同城、易传媒,都被卡在尴尬的位置上。没有存量的基金,在新的项目上也不敢投入。
麻烦不止这些,一些上市公司的私有化,也吸收了大量资金,仅一个阿里巴巴,就吸收了100亿美金!投资规模不断缩小,如果谁A轮融了300万美元,现在B轮可能只有融资200万美元。即使投一些Pre-IPO的项目,价格/估值也得打折。
这也是一个燥热的冬季,没有了秋天,难去暑气。
移动互联网行业以几倍于互联网的速度快速膨胀,根据百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2 Q2的数据,2G网络仍为移动互联网的主流接入方式,但Android、iOS市场,超过73.7%的用户选择3G或WIFI接入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iPad流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12年6月相比较年初,iPad流量翻了一番。Android平台增长迅猛,同比增长890%。超越S60,跃至手机平台市场份额的第一位。这些数据都让人疯狂。
而资本方已基本完成App Store和web类的布局,如豌豆荚、机锋等早已名花有主。创业者和投资者之间的矛盾层出不穷。资本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小米手机的估值是诺基亚的50%!部分资本进入刷机、内置预装等,SNS/导购/推荐还有部分机会。大家虎视眈眈。新的阅读习惯的改变导致流量入口的改变,似乎一切都在改变。
中国有全世界最低的移动创业成本,如果流量成本降低,6人团队可以完成优秀产品运营,成本小于200万,同时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移动用户群。这似乎意味着一切唾手可得。但这些绝非易事,今天中国的创业圈,成为了众神的游戏。各种政策和巨头摆在前面,挑战权威然后自己也成为权威。 一些事
到底什么才是振奋人心的大创意?
二、振奋人心的大创意
移动社交:社交的移动化,还是移动的需求化?
这两者的差别在于,需求的移动化,是指用户的终端使用习惯的迁移——从前在PC上的使用习惯,被延伸到了手机上。移动的需求化是因为有了移动的设备,有了新的功能和新的特性,才产生了新的需求。
如果我们用社交产品来做这个对比,我们就能发现,有的用户,他在电脑上一直在使用腾讯QQ,他们希望在回家的路上,也能继续聊。这就是社交需求的移动化。
而有的用户,他们在希望能搜索周围的美女、搜索附近即时发生的新鲜事儿。这样的情况,就是移动的需求化。用户只有在移动设备上才可能更好的完成这样的体验。我们能很明显的看出,这两个功能,就是“寻找周边的好友”和“周边的微博”功能。无疑,前者是留给巨头的空间。而后者,才是创业者的机会。如果能准确的分辨出一个需求,是前者还是后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这颗创意的火种。
腾讯是毋庸置疑的社交霸主,中国的六大社交网站,有三个是腾讯的产品。
第一是腾讯QQ,一款IM客户端。7亿8400万用户,几乎覆盖全部青少年群体,是中国互联网的基础应用。
第二是QQ空间,依托QQ客户端的SNS产品。5亿9700万用户。用户在上面写博客、分享照片和音乐。
第三是腾讯微博,4亿6900万用户。
第四是新浪微博,拥有3亿6800万用户。覆盖一线城市受到良好教育的用户群。而这部分用户在微博上的主要行为就是发布和分享名人绯闻和时事政治。
第五是人人网,1亿4000万用户,以高校大学生为主。
最后是微信:他拥有2亿用户,注意,这是一款纯手机应用。只用了433天,就杀入中国顶级产品俱乐部——用户量就突破了一个亿!而,Instagram用户量达到1亿需要两年、Facebook用了4年,Twitter和Tumblr用了5年左右,而LinkedIn用了8年时间!这就是移动需求化的典型,微信的很多功能,只有在移动状态下,才真正有意思。
当然,试图突围移动社交的,并不是只有一个微信。Foursquare的追随者,在2009年,就开始尝试以“签到(Check-in)”的方式来向朋友们报告自己所在的位置、发表自己当时的想法,并可以通流行的社交平台把自己的位置发布出去来和朋友们互动。玩转四方是最早的一个尝试者、随和街旁在几个月后也上线、开开、嘀咕随之而来。甚至一个早一段时间就已经完成融资的产品——立方网,也号称自己是中国的Foursquare。但是都没坚持到第二次融资。只有街旁的用户被拉升到了360万。其他的产品,都默默转型了。不过,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街旁的用户数,是用在一周内注册并登陆一次的计数方式统计的。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低估了他的真实数据。
这时候,出来了一个陌陌。他的头上顶着“约炮神器”的名字,以陌生人交友为切入点,杀入移动社交市场,生生切得了1000万用户的市场。并传出了估值上亿的B轮传闻。“看看你周围有谁”这就是最典型的移动需求化。陌陌的广告语是这样写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没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挪威的森林》”。
陌陌的确找到了一个刚需,它是马斯洛理论里最基础的需求。但是这也给陌陌带来了诸多的尴尬。不但品牌上升空间被抑制,也会影响将来的商业转型。但是,能活下来比活的精彩,要重要的多。至少,在前仆后继的社交战场上,找到另外一条路。
构建本地化优势:生活类、医疗类和旅游类应用
世界是平的,所以本地化的优势将更加的明显。海外公司在国内水土不服的情况已经不乏例子。但是全国性企业无法进入本地市场的例子,是直到团购市场兴起,才被真正提起注意。而生活类与旅游类应用,就是这样一个领域。这些应用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方圆只有三公里到五公里的商圈,或者一个30公里的景区。本地化的运营、本地化的推广,都要求一个充满弹性的本地化的技术支撑和本地化的团队和人才。
大众点评,是这一领域毋庸置疑的霸主。这一领域有布丁优惠、丁丁优惠这一类的新生代,也有QQ美食、Google Places、百度身边、爱乐活这样系出名门的富二代。这一市场的价值,只要从大众点评网D轮融资6000万美金,就能看出一点端倪,虽然这6000万指向的是团购。但是大众点评也不止一次说过,美团网是大众点评的最有重量级的对手。本质上,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市场。
整个市场应用的APP都充满了进入本地市场的冲动。甚至街旁也在准备进入这个领域,街旁的用户,有着移动互联网上独特的UGC文化,街旁最近推出的4.0版本,就是依据街旁积累下来的这些人的数据、地点的数据、人与地点关系的数据,“为用户做生活消费的推荐”。街旁认为,这样做对店铺的意义在于可以做到比团购更持久的营销效果和比微信更多的分享和扩散。这样的动作,让街旁的成了大众点评对抗微信进入店铺的一块壁垒。传言他们的上层也彼此有过会面,而会面的结果,不得而知。
本地生活类服务的一块巨大处女地在于医疗。网易前副总编辑张锐即离职创业进入这一领域。在美国有72%的医生使用智能手机,有超过10000个移动医疗软件,其中有6000个在iTunes上面。20%以上的医生拥有iPad,移动医疗保健市场将在2012年至2014年增长22%左右。咨询公司Parks Associates的数据显示,仅美国市场,与无线配件、应用等相关的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在2012年有望翻一番,达到13亿美元。而这一领域,在中国目前多数资源都是被国家和地方垄断的,如果能成功突围这一领域,将获得极大的增长空间。
旅游市场也是如此,旅游地、机票、住宿的本地属性强烈,针对动身地用户的精准广告也依赖本地化的推广,而周边游、本地游的快速兴起,也成为旅游APP本地化策略的重中之重。而更多的开发者也把目光放在了旅游APP的社交属性上。这些都给我们本地化带来了很大挑战。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2第二季度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同比保持了快速增长,市场交易规模达418.7亿元,同比增长35.8%。2012第二季度在线旅游行业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第一,航空机票市场的自然增长以及在线预订比例的稳步提升;第二,酒店的OTA在线分销以及经济型连锁酒店直销保持快速增长。包括芒果网、艺龙以及携程在内的在线商旅并不仅仅局限于价格战,也在向上游移动,试图拦截用户。旅游类APP,就是最好的工具。目前这一市场,还没有巨头的产生。
因此,打造一个本地化的产品,构建一个本地化的团队,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抵抗外来巨头的进入,而并购,也许成为了最好的妥协方式。
移动电子商务:重塑电商的机会
移动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起因,很大程度上源于两个动力,一个是前文中提到的需求移动化,用户想在移动设备商也使用和PC上一样的服务,比如京东、淘宝、凡客等,他们欣喜地发现,消费者在使用移动设备时有更强的购买欲。消费者在使用Android和iPhone进行网页搜索所提供的关键词长度,是使用桌面搜索时的两倍。用户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购物时的心情更为迫切,在得到搜索结果之后,高达88%的用户在24小时之内都会下订单。平板电脑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影响也不小,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预计用户在平板电脑上产生的销量有望超过PC。
而另一个动力,恐怕有点小小的戏剧化,那就是,我们挑剔的用户,一直在偷偷干着“店里试穿,网上下单”的购物方式,这虽然挫伤了地面商铺的积极性,却也激活了一批有头脑的商家积极进入这个领域。但是在面临线上线下销售成本的不同和销售方式的差异,双方也都在积极尝试各种解决方案。 一些事
2012年6月在美国的购物/商务类别APP使用人数突破4,500万人,平均每位用户一个月内会使用17次的购物APP。光是在6月份,eBay和Amazon的手机APP分别吸引了1,300万、1,200万名消费者,团购网站如Groupon和LivingSocial则是以1,000万名行动消费者紧追在后。
而中国的移动电商,还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淘身边是其中一例,如先行者在试水这个市场的温度、测试用户的反应、尝试新的方式。“身边闲置物品买卖”是它切入的领域。用户可以把自己的物品拍照上传,卖给周围的朋友或者邻居。也可以用手机搜索自己周围几公里范围内的商品,线下交易。这是一市场在美国规模巨大,在国内也在15%的速度递增。如果淘身边能有所斩获,也许将意味着中国C2C市场的再次崛起。
三、盗火者,普罗米修斯
在中国,有一种独特的称呼,叫C2C模式,当然,这里指的不是Consumer to Consumer,而是Copy to China。每个创业者在初期寻找产品创意的时候,总是要看美国有没有这样的模式。一个产品在融资阶段的时候,如果能补充一句“某某产品的中国版”,就比较容易被资本市场理解。QQ、淘宝,校内、美团,到微博、微信,我们刚才提到的所有产品均有海外模型。欣慰的是,这些产品在本地化运营过程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气质。但是这无意在中国的创新之路上,留下了阴影。
而困扰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刷榜现象,也是无法避免的中国特色。所谓刷榜,即模拟真实用户下载APP的过程,从而提高该APP的下载量,达到在App Store排名提升的目的。近日,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计越曾在微博上说,“最近看到一些移动互联网应用,就靠刷榜刷到APP Store的总榜前100位排名+微博大号转发来忽悠投资人,并以颠覆式移动创新而自居。还真有VC靠榜单来决定投资的。靠刷榜长期锁定总榜的排名也不贵,每天花个1-3万就行。刷榜+微博营销变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全世界各地的App store生态圈中,都没有哪个国家,把刷榜,当作一个如此常规的营销手段,甚至因此衍生了一个庞大的生态圈。参与刷榜的,不只是开发者,这行业已经细分到了每个细节,从帐号的制作到刷榜工具的制作,为了防止IP重合,甚至有人专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水军最大限度的模拟真实的用户评价体系。最令人吃惊的是,很多营销公司、推广公司、甚至推出榜单的各大渠道商,自己也在刷自己的榜!刷榜好像毒品一样在中国的行业里蔓延,一时快乐的背后,恐怕要付出长久而惨痛的代价。而在刷榜这件事情中,很少有人是干净的。
其实,刷榜的最大受害者是中小开发者,他们没钱没人脉没人才却技术,应用一上线就不见了。而这些中小开发者,才是这生态圈里最大的创新动力。
另外,互联网行业整体,做为新兴事物,实践发展速度超过理论的探索,出现了大量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过河成功的,成了纳斯达克的新宠。过河失败的,就成了行业的典型。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重重资本困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第一批上市者探索的VIE模式和中国概念股操作方式,在十年之后,遇到了诸多问题。在文章开头时提到的诸多从纳斯达克退市私有化的中概股,都或多或少承担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现实成本。
这些,都为我们的创业者光辉的历程,蒙上了一些灰尘,但是却并不影响他们前仆后继的奔向光明。
几千年后,赫剌克勒斯为寻找金苹果来到悬崖边,把恶鹰射死,并让半人马喀戎来代替普罗米修斯。但他必须永远戴一只铁环,环上镶一块高加索山上的石子。
对于当下的创业者来说,他们也许无从知道将来会是谁将他们从悬崖上解救下来,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先度过这个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