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际货物贸易呈现增速下滑的走势,电商却呈现出逆势前进的态势。近些年,梦芭莎、凡客和京东等国内电商企业纷纷开始开拓海外市场。电商布局海外虽有其必然原因,但要避免操之过急。
一方面,国内电商企业多如牛毛,竞争激烈,经常靠“价格战”来维持市场的份额。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使国外消费者对物美价廉的产品需求增加,形成了对中国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潜力。而且,电子商务作为依托于网络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跨越国界“走出去”实属合乎情理之事。
但是,中国电商企业的“走出去”不应也不能突袭猛进。电商企业迈步海外并不是开通几个英文站点就万事大吉的。相反,这只是起点。电商企业要做大,还需要依靠相关配套服务的完善。
亚马逊是电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谋篇布局的先行者。从2004年收购中国的卓越网,建立卓越亚马逊开始,到去年10月,卓越亚马逊又正式更名为亚马逊中国,继续强化自己作为全球最大电商企业的地位。
如果说借用收购当地企业来推动本土化,是亚马逊成功“走出去”的杀手锏,那么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和相关服务,则无疑是其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
此外,在进军中国市场的过程中,亚马逊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采用了更多符合中国消费者购物习惯的策略,比如在商品原价的基础上给予
折扣价,以及满29元即可享受免费配送服务。亚马逊在中国还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支持“货到付款”在内的多种付款方式,甚至连其域名都改成了中国消费者更容易接受的z.cn。回过头来看,中国电商企业进军海外,物流
体系被认为是最关键的一步棋。且不说高昂的运输和通关费用,运送时间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大半个月,已经给购物者带来了不便。因此,国内企业“走出去”,需要在海外关键节点,建立便捷而完善的物流体系。
对海外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摸索与了解,也是国内企业进军海外的重要课题。比如在页面上,英文版不应只是国内版的简单翻译,而应该多考虑当地消费者的阅读与审美习惯。所展出的商品和展示形式等,也不应照搬国内的做法,而要注重“量身打造”,切合用户心理,重视用户体验。
即使是收购了卓越的亚马逊,在中国市场已经度过了七年之痒,其市场份额也没能夺得头筹,仍仅在2.9%的低位徘徊。可见,电商企业要进军海外,从战胜水土不服,到最终成为本土化运作的企业,距离成功也非一朝一夕。
总之,国内电商布局海外市场,不过应当避免片面追求短期占领市场份额,而更需要从长远布局,完善配套,做好服务,这样“走出去”才会更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