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实现的各种内部排序算法汇总_C 语言

提起排序算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或许很多人已经把它们记得滚瓜烂熟,甚至随时可以写出来。是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算法。这里就把各种内部排序算法总结归纳了一下,包括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尔排序)、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2-路归并排序。(另:至于堆排序算法,前面已经有一篇文章针对堆排序的算法实现做了详细的描述)

C++实现代码如下:

/*************************************************************************
 > File Name: sort.cpp
 > Author: SongLee
 ************************************************************************/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int ElementType;

/*
 *<<直接插入排序>>
 * 为了实现N个数的排序,将后面N-1个数依次插入到前面已排好的子序列中,
 *假定刚开始第1个数是一个已排好序的子序列。经过N-1趟就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
 *****时间复杂度:最好情况O(n),最坏情况O(n^2),平均情况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稳定
 */
void InsertSort(ElementType A[], int n)
{
 int i,j;
 ElementType temp; // 临时变量

 for(i=1; i<n; ++i)
 {
 temp = A[i];
 for(j = i; j>0 && A[j-1]>temp; --j)
 A[j] = A[j-1];
 A[j] = temp;
 }
}

/*
 *<<折半插入排序>>
 * 与直接插入排序不同的是,折半插入排序不是边比较边移动,而是将比较和移
 *动操作分离出来,即先折半查找出元素的待插入位置,然后再统一地移动待插入位
 *置之后的所有元素。不难看出折半插入排序仅仅是减少了比较的次数。
 *****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稳定
 */
void BinaryInsertSort(ElementType A[], int n)
{
 int i, j, low, high, mid;
 ElementType temp;
 for(i=1; i<n; ++i)
 {
 temp = A[i];
 low = 0; high = i-1; // 设置折半查找的范围
 while(low <= high)
 {
 mid = (low+high)/2; // 取中间点
 if(A[mid] > temp)
 high = mid-1;
 else
 low = mid+1;
 }

 for(j=i-1; j>=high+1; --j) // 统一后移
 A[j+1] = A[j];
 A[high+1] = temp; // 插入
 }
}

/*
 *<<希尔排序>>
 * 希尔排序通过比较相距一定间隔的元素,即形如L[i,i+d,i+2d,...i+kd]的序列
 *然后缩小间距,再对各分组序列进行排序。直到只比较相邻元素的最后一趟排序为
 *止,即最后的间距为1。希尔排序有时也叫做*缩小增量排序*
 *****时间复杂度:依赖于增量序列的选择,但最坏情况才为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不稳定
 */
void ShellSort(ElementType A[], int n)
{
 int i, j, dk; // dk是增量
 ElementType temp;

 for(dk=n/2; dk>0; dk/=2) // 增量变化
 {
 for(i=dk; i<n; ++i) // 每个分组序列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
 temp = A[i];
 for(j=i-dk; j>=0 && A[j]>temp; j-=dk)
 A[j+dk] = A[j]; // 后移
 A[j+dk] = temp;
 }
 }
}

/*
 *<<冒泡排序>>
 *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从后往前(或从前往后)两两比较相邻元素的值,若为
 *逆序,则交换它们,直到序列比较完。我们称它为一趟冒泡。每一趟冒泡都会将一
 *个元素放置到其最终位置上。
 *****时间复杂度:最好情况O(n),最坏情况O(n^2),平均情况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稳定
 */
void BubbleSort(ElementType A[], int n)
{
 for(int i=0; i<n-1; ++i)
 {
 bool flag = false; // 表示本次冒泡是否发生交换的标志
 for(int j=n-1; j>i; --j) // 从后往前
 {
 if(A[j-1] > A[j])
 {
 flag = true;
 // 交换
 A[j-1] = A[j-1]^A[j];
 A[j] = A[j-1]^A[j];
 A[j-1] = A[j-1]^A[j];
 }
 }

 if(flag == false)
 return;
 }
}

/*
 *<<快速排序>>
 * 快速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其基本思想是基于分治法:在待排序表L[n]
 *中任取一个元素pivot作为基准,通过一趟排序将序列划分为两部分L[1...K-1]和
 *L[k+1...n],是的L[1...k-1]中的所有元素都小于pivot,而L[k+1...n]中所有元素
 *都大于或等于pivot。则pivot放在了其最终位置L(k)上。然后,分别递归地对两个子
 *序列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每部分内只有一个元素或空为止,即所有元素放在了其最终
 *位置上。
 *****时间复杂度:快排的运行时间与划分是否对称有关,最坏情况O(n^2),最好情况
 *O(nlogn),平均情况为O(nlogn)
 *****空间复杂度:由于需要递归工作栈,最坏情况为O(n),平均情况为O(logn)
 *****稳定性:不稳定
 */
int Partition(ElementType A[], int low, int high)
{
 // 划分操作有很多版本,这里就总以当前表中第一个元素作为枢纽/基准
 ElementType pivot = A[low];
 while(low < high)
 {
 while(low<high && A[high]>=pivot)
 --high;
 A[low] = A[high]; // 将比枢纽值小的元素移到左端
 while(low<high && A[low]<=pivot)
 ++low;
 A[high] = A[low]; // 将比枢纽值大的元素移到右端
 }

 A[low] = pivot; // 枢纽元素放到最终位置
 return low;  // 返回枢纽元素的位置
}

void QuickSort(ElementType A[], int low, int high)
{
 if(low < high) // 递归跳出的条件
 {
 int pivotPos = Partition(A, low, high); // 划分操作,返回基准元素的最终位置
 QuickSort(A, low, pivotPos-1); // 递归
 QuickSort(A, pivotPos+1, high);
 }
}

/*
 *<<简单选择排序>>
 * 选择排序的算法思想很简单,假设序列为L[n],第i趟排序即从L[i...n]中选择
 *关键字最小的元素与L(i)交换,每一趟排序可以确定一个元素的最终位置。经过n-1
 *趟排序就可以使得序列有序了。
 *****时间复杂度:始终是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不稳定
 */
void SelectedSort(ElementType A[], int n)
{
 for(int i=0; i<n-1; ++i) // 一共进行n-1趟
 {
 int minPos = i; // 记录最小元素的位置

 for(int j=i+1; j<n; ++j)
 if(A[j] < A[minPos])
 minPos = j;

 if(minPos != i) // 与第i个位置交换
 {
 A[i] = A[i]^A[minPos];
 A[minPos] = A[i]^A[minPos];
 A[i] = A[i]^A[minPos];
 }
 }
}

/*
 *<<堆排序>>
 * 堆排序是一种树形选择排序方法,在排序过程中,将L[n]看成是一棵完全二叉
 *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利用完全二叉树中双亲节点和孩子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当
 *前无序区中选择关键字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堆排序的思路是:首先将序列L[n]
 *的n个元素建成初始堆,由于堆本身的特点(以大根堆为例),堆顶元素就是最大
 *值。输出堆顶元素后,通常将堆底元素送入堆顶,此时根结点已不满足大根堆的性
 *质,堆被破坏,将堆顶元素向下调整使其继续保持大根堆的性质,再输出堆顶元素。
 *如此重复,直到堆中仅剩下一个元素为止。
 *****时间复杂度:O(nlogn)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不稳定
 */

void AdjustDown(ElementType A[], int i, int len)
{
 ElementType temp = A[i]; // 暂存A[i]

 for(int largest=2*i+1; largest<len; largest=2*largest+1)
 {
 if(largest!=len-1 && A[largest+1]>A[largest])
 ++largest;   // 如果右子结点大
 if(temp < A[largest])
 {
 A[i] = A[largest];
 i = largest;   // 记录交换后的位置
 }
 else
 break;
 }
 A[i] = temp; // 被筛选结点的值放入最终位置
}
void BuildMaxHeap(ElementType A[], int len)
{
 for(int i=len/2-1; i>=0; --i) // 从i=[n/2]~1,反复调整堆
 AdjustDown(A, i, len);
}
void HeapSort(ElementType A[], int n)
{
 BuildMaxHeap(A, n);  // 初始建堆
 for(int i=n-1; i>0; --i) // n-1趟的交换和建堆过程
 {
 // 输出最大的堆顶元素(和堆底元素交换)
 A[0] = A[0]^A[i];
 A[i] = A[0]^A[i];
 A[0] = A[0]^A[i];
 // 调整,把剩余的n-1个元素整理成堆
 AdjustDown(A, 0, i);
 }
}

/*
 *<<2-路归并排序>>
 * 顾名思义,2-路归并就是将2个有序表组合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假定待排序表
 *有n个元素,则可以看成是n个有序的子表,每个子表长度为1,然后两两归并...不
 *停重复,直到合成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序列为止。Merge()函数是将前后相邻的两个
 *有序表归并为一个有序表,设A[low...mid]和A[mid+1...high]存放在同一顺序表的
 *相邻位置上,先将它们复制到辅助数组B中。每次从对应B中的两个段取出一个元素
 *进行比较,将较小者放入A中。
 *****时间复杂度:每一趟归并为O(n),共log2n趟,所以时间为O(nlog2n)
 *****空间复杂度:O(n)
 *****稳定性:稳定
 */
ElementType *B = new ElementType[13]; // 和数组A一样大
void Merge(ElementType A[], int low, int mid, int high)
{
 int i, j, k;
 for(k=low; k<=high; ++k)
 B[k] = A[k];    // 将A中所有元素复制到B
 for(i=low,j=mid+1,k=i; i<=mid&&j<=high; ++k)
 {
 if(B[i] <= B[j])  // 比较B的左右两段序列中的元素
 A[k] = B[i++]; // 将较小值复制到A中
 else
 A[k] = B[j++];
 }
 while(i<=mid) A[k++] = B[i++]; // 若第一个表未检测完,复制
 while(j<=high) A[k++] = B[j++]; // 若第二个表未检测完,复制
}

void MergeSort(ElementType A[], int low, int high)
{
 if(low < high)
 {
 int mid = (low + high)/2;
 MergeSort(A, low, mid);  // 对左侧子序列进行递归排序
 MergeSort(A, mid+1, high); // 对右侧子序列进行递归排序
 Merge(A, low, mid, high);  // 归并
 }
}

/*
 * 输出函数
 */
void print(ElementType A[], int n)
{
 for(int i=0; i<n; ++i)
 {
 cout << A[i] << " ";
 }
 cout << endl;
}

/*
 * 主函数
 */
int main()
{
 ElementType Arr[13] = {5,2,1,8,3,6,4,7,0,9,12,10,11};
 //InsertSort(Arr, 13);
 //BinaryInsertSort(Arr, 13);
 //ShellSort(Arr, 13);
 //BubbleSort(Arr, 13);
 //QuickSort(Arr, 0, 12);
 //SelectedSort(Arr, 13);
 //HeapSort(Arr, 13);
 //MergeSort(Arr, 0, 12);
 print(Arr, 13);
 return 0;
}

相信本文所述实例代码对大家复习和巩固各类排序算法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以上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的内容,在的博客、问答、公众号、人物、课程等栏目也有的相关内容,欢迎继续使用右上角搜索按钮进行搜索c++
, 算法
, 排序
内部
c语言排序算法、内部排序算法比较、c语言冒泡排序算法、c语言快速排序算法、堆排序算法c语言,以便于您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

时间: 2024-08-04 03:03:32

基于C++实现的各种内部排序算法汇总_C 语言的相关文章

C/C++实现八大排序算法汇总_C 语言

概述排序有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内部排序是数据记录在内存中进行排序,而外部排序是因排序的数据很大,一次不能容纳全部的排序记录,在排序过程中需要访问外存. 我们这里说说八大排序就是内部排序. 当n较大,则应采用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的排序方法:快速排序.堆排序或归并排序. 快速排序:是目前基于比较的内部排序中被认为是最好的方法,当待排序的关键字是随机分布时,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最短: 1.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Straight Insertion Sort) 基本思想: 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

C++实现各种排序算法类汇总_C 语言

C++可实现各种排序算法类,比如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Shell排序.归并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基数排序.对data数组中的元素进行希尔排序.冒泡排序.递归实现.堆排序.用数组实现的基数排序等. 具体代码如下: #ifndef SORT_H #define SORT_H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 1.直接插入排序 template<class ElemType> void

C++选择排序算法实例_C 语言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选择排序的主要优点与数据移动有关.如果某个元素位于正确的最终位置上,则它不会被移动.选择排序每次交换一对元素,它们当中至少有一个将被移到其最终位置上,因此对n个元素的表进行排序总共进行至多n-1次交换.在所有的完全依靠交换去移动元素的排序方法中,选择排序属于非常

常用内部排序算法之五:希尔排序

前言 在前面介绍常用内部排序算法的文章中,我们知道在简单排序算法中,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要优于冒泡排序和简单选择排序的.而这里要讲的希尔排序则是优于直接插入排序的.而且希尔排序打破了原来简单排序中时间复杂度不能超过O(n2)的神话.这也是希尔排序伟大的地方,而且希尔排序不同于之前三种简单排序,希尔排序是以一个科学家的名字进行命名的. 希尔排序的原理 由于希尔排序是在直接插入排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所以为了更好理解希尔排序,需要再次将直接插入排序请出来.我们知道直接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

常用内部排序算法之二:快速排序

前言 快速排序可以说是内部排序算法中的高手,之所以称为快速排序,是因为快速排序算法从整体性能上讲是排序冠军.快速排序算法的思想是:通过一趟快速排序将待排序的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的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达到整个记录有序.实现快速排序算法的核心是partition函数,这个函数的主要目的先选取当中的一个关键字(称为枢轴),然后尽可能将他放在一个位置,使得它左边的值都比它小,右边的值比它大. 快速排序算法实现 package com.

常用排序算法的C语言版实现示例整理_C 语言

所谓排序,就是要整理文件中的记录,使之按关键字递增(或递减)次序排列起来.其确切定义如下: 输入:n个记录R1,R2,-,Rn,其相应的关键字分别为K1,K2,-,Kn. 输出:Ril,Ri2,-,Rin,使得Ki1≤Ki2≤-≤Kin.(或Ki1≥Ki2≥-≥Kin).     排序的时间开销可用算法执行中的数据比较次数与数据移动次数来衡量.基本的排序算法有如下几种: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归并排序.分配排序(基数排

详解计数排序算法及C语言程序中的实现_C 语言

关于计数排序算法 当输入的元素是 n 个 0 到 k 之间的整数时,它的运行时间是 Θ(n + k).计数排序不是比较排序,排序的速度快于任何比较排序算法. 由于用来计数的数组C的长度取决于待排序数组中数据的范围(等于待排序数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加上1),这使得计数排序对于数据范围很大的数组,需要大量内存.计数排序是用来排序0到100之间的数字的最好的算法,但是它不适合按字母顺序排序人名.但是,计数排序可以用在基数排序中的算法来排序数据范围很大的数组. 算法的步骤如下: 找出待排序的数组中最大

内部排序算法的总结

内部排序总结 这篇博文我们简要地总结下各种内部排序方法. 这10种排序算法中,前面7种属于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排序算法,通过决策树已经证明,任何基于比较进行的排序算法的时 间复杂度不可能再优于O(n*logn).后面3种不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因此,可以达到线性运行时间. 下面我们给出各种排序方法的时空复杂度的表格(属于自己总结,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或补充). 返回栏目页:http://www.bianceng.cnhttp://www.bianceng.cn/Program

内部排序算法:基数排序

基本思想 基数排序是一种非比较型整数排序算法,其原理是将整数按位数切割成不同的数字,然后按每个位数分别比较.由于整数也可以表达字符串(比如名字或日期)和特定格式的浮点数,所以基数排序也不是只能使用于整数. 基数排序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LSD(Least Significant Digital):从待排序元素的最右边开始计算(如果是数字类型,即从最低位个位开始). MSD(Most Significant Digital):从待排序元素的最左边开始计算(如果是数字类型,即从最高位开始). 我们以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