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M(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中文翻译为业务连续性管理或业务持续性管理,是指为能给利害关系人带来影响的业务中断准备,在限制的时间内重新运营核心的商务机能,树立全社性的政策及系统并履行的经营活动。其最早起源于美国七十年代,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不断完善总结而成,目前常提到的业务连续性计划(BCP)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BCM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应用较为广泛,而在中国的应用目前还主要用于与金融相关的行业。那么BCM在中国究竟遭遇了怎样的难题,又该如何去成熟应用?为此,IT168记者特地采用了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咨询服务部总经理尹晖先生。
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咨询服务部总经理尹晖先生
据尹晖总经理介绍,早在2001年,随着911的发生,中国对灾难备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中国市场随之出现了业务持续性管理方面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但是发展较为缓慢。2004年,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信息安全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要求金融等重点行业必须做好灾备和业务连续性方面的工作。此后,中国的BCM市场也开始走向高速发展之路,在这其中,人民银行、银监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美国911事件可以折射出BCM的重要性,而在今年三月日本大地震事件则可体现出BCM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短短的49天内,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的日本新干线就宣布恢复运营,这在之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负面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泰国政府对于洪水的应对就显示出对业务持续性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足,演练不够,角色不清,媒体应对不利等问题。
当然,尹晖总经理同时表示,信息化技术的成熟应用为此提供了前提条件。就国内目前的情况看来,金融业是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管理最为成熟的行业,所以中金数据立足于这个成熟的行业开始提供服务。早在2001年的时候,银行业的信息系统的大集中工程就已经启动,这一进程是革命性的,不但提高了整体运作效率,也降低了运营管理的成本,保证了团队的稳定,但同时风险也随之集中,所以就必须考虑灾备的问题,而由此直接催生了业务持续性管理第三方服务市场。
尽管目前不管是从重视程度还是技术水平方面看,国内的业务持续性管理和灾备服务市场已经不断开始走向成熟。但与欧美等其他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这个差距在短期内用技术手段是无法提升的,那就是细节和覆盖面。尹晖总经理认为,BCM是建立在IT灾备之上的管理架构和体系,强调的是各部门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工作、通过标准流程共同完成业务恢复,所以细节非常重要,一旦某个细节错误,可能会导致整个恢复工作的失败或者是风险的爆发。另外就是对多少场景,多少运营机构做了相关的BCM预案的准备?目前国内BCM市场恰恰就是在管理和细节方面较为薄弱。
针对这一问题,尹晖总经理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他说,欧美一些先进的银行光是预案都有7000多份,以一个先进的信息系统为支撑,并有几百人的团队去负责整个预案体系的维护,整个预案体系分门别类。一旦遭遇紧急事件,可根据事件类型迅速定位。并且其应急和灾备团队的管理层级也非常清晰,比如说,亚洲区发生紧急事件,亚洲区负责人处理即可,而不需要惊动到全球负责人或者董事会。在这一点上,国内市场还有很多学习的地方。
当谈到国内的BCM发展时,尹晖总经理说,BCM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根据国内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比如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刚发布的中金业务持续和应急管理软件(CeBCM 3.0)在2.0的基础上增加了应急和演练功能,以帮助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环境去检验、修正紧急预案的可用性,并且通过演练,可加强紧急预案参与人员的协作性,共同梳理突发事件应对流程。
此外,在IT基础设施方面,云技术正逐步落地。尹晖总经理认为,云计算作为服务交付模式的发展位信息系统的灾备提供了更多的灵活选择,使得未来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的界限更加模糊,多中心运行成为可能和必然。弹性计算和虚拟化,使得应用和基础设施更加灵活的在企业的各个中心按需部署,来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或者业务高峰。
尹晖总经理同时表示,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立足于金融行业,未来将围绕金融行业逐步拓展,进而辐射其他行业。据其透露,在2012年,将针对其他行业发布一个行业版的业务持续和应急管理软件,但其并没有透露具体的时间表。
(责任编辑:蒙遗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