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新微信数据背后的哲学

5月13日腾讯发布第一季度报告,我们也得以从中了解微信的最新发展状况,结合已有相关数据,笔者对微信发展的几个趋势做了相关分析。

 

 

数据来源: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2015Q1财报(未经审核)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2014年报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2014年中期报告

企鹅智酷《微信的“影响力”——首份微信平台数据化研究报告》

 

 

 

1微信月活跃用户新增近0.5亿:增长加速
 

微信2015年Q1月活跃数达到5.49亿,相比于腾讯2014年年报中5亿的月活跃用户,本季度新增活跃用户达到0.49亿,季度同比增长达到近10%,这一数据甚至优于之前两个季度平均增长6.8%的表现。从一定程度上,它打消了人们对于微信增速放缓的质疑。

 

 

由于缺乏详细数据,外界无从得知新增活跃用户来源。但结合近期有关微信在海外拓展不畅的报道,0.49亿的新增活跃用户主要应该还是来源于大陆地区。

 

其实,智能手机装机量达到90%的微信,新增注册用户也已经很有限,所以新增活跃用户应该多是前期注册之后沉默用户的重新启用。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微信在日渐成为多数人的基本日常社交工具之后产生的带动效应。

 

在陌生人或好友团聚的场景中,由过去的交换电话号码变成互加微信好友。而在日常联系中,从打电话、发短信变成发微信留言,无疑都能有效激起沉默用户的活跃度。

 

 

2微信好友多与少的苦恼
 

2015年1月企鹅智酷发布的《首份微信平台数据化研究报告》表明,微信好友用户数在50人以下的接近四成,而100人以下的达到了六成以上。

 

 

现实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好友数量差别很大。定位于熟人社交的微信远未完成线下社交关系向线上的转移,如果考虑到微信不可避免地会成为非熟人间的社交工具,那么这一路程仍然很漫长。在理想状态中,要达到线下社交关系的完全转移,微信好友至少要在300人以上才能涵盖大部分的线下关系。

 

但根据英国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提出的“邓巴人数”,人类能够维持亲密关系的“内部圈子”人数上限是150人左右。这是由于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即使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有数倍于此数的好友,基本上也停留于“点赞之交”。

 

很多微信的活跃用户,在好友人数超过一千之后,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微信中充斥着沉默的僵尸好友,在各种社交场合碍于情面添加的好友从此再无来往。朋友圈也因为陌生人的闯入,导致垃圾信息的泛滥,而真正熟人的状态被淹没中不断刷新的瀑布流中。

 

企鹅智酷的调研数据来自一年前,如今,好友数量的膨胀已是事实。对于个人而言,如何处理陌生人“闯入”朋友圈,不妨参照微博前运营总监刘新征的做法:“有时我不愿意给陌生人我的电话号码,就加微信好友,不过陌生人会第一时间双向屏蔽朋友圈”。

 

而对于微信团队来说,如何应对这一必将到来的趋势,可能需要提供除了允许用户拉黑之外的更多可选项。

 

3微信公共服务与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之梦
 

为了破除社交工具盛极必衰的魔咒,微信必须升级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而为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微信就不能止于聊天工具,企鹅帝国给微信的定位是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

 

各级地方政府开设公众号成为马化腾、张小龙完成这一梦想的绝佳契机。《“互联网+”微信政务民生白皮书》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政务微信总量达到40924个,其中省市级部门是政务微信运营的主力军,而公安和医疗系统开设的公众号合计占总量的36.7%。

 

这些与民众生活相关的政府部门在微信上打开了一个窗口,而这个窗口所能连接的服务从最初的提供资讯,逐渐强大丰茂,在微信顺势推出的“微信智慧城市”中,通过手机入口上的“城市服务”集成了小到天气预报,大到港澳台通行证等诸多民生服务。

 

 

这一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让微信的生活工具属性大大加强。除了聊天和打发时间之外,需要处理某项生活事务时,如果也能让人们第一时间想起微信并在微信上完成,将会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一旦新的用户习惯养成之后,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性将大大增加。微信将会像生活中的水电一样成为真正的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微信也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上名副其实的“流量黑洞”。企鹅智酷的报告中显示,40%的用户微信流量使用占到全部流量30%以上,46.3%的调查者在使用APP时首选是微信,而这一比例显然还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坏消息是,就像一直以来支持创新者批评的那样,微信的一家独大也有可能导致整体应用生态的恶化。当然,对行业领导者的批评从未消失,但整个互联网历史上不断发生的“颠覆式创新”案例则表明,一切应用皆有生命周期,后来者总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开辟出新天地,就像微信只花了两三年就颠覆了曾经如日中天的微博一样。

 

4微信支付用户达到4亿:增长惊人
 

在2014年的年报中,“QQ手机钱包及微信支付已绑定银行卡的用戶账户总数已超过1亿”,这是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数据,最新数据更显示微信支付用户达到4亿。前后两组数据有表述上的差异,“已绑定银行卡的用户账户”与“微信支付用户”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未绑定银行卡也可以使用微信支付。

 

因为统计标准上的差异,所以两组数据无法做简单比较。但微信支付用户数的海量增长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惊人的增速背后是微信的全力推广。

 

春节期间总投入高达数十亿元的红包大战中,通过与央视的合作以及对传统发红包习俗场景的巧妙利用,微信成功发动全民参与。除夕当晚22:34摇一摇出现峰值,摇动频率达到8.1亿次/分钟。

 

 

春节过后,微信支付还通过更广泛的合作来进行推广。包括设立“微信支付日”,携手“京医通”开展医院微信全流程就诊,携手景区实现微信支付购票,以及携手家乐福及佐丹奴等商家实现线上线下微信支付优惠活动。

 

全力推广背后,是微信支付在微信商业化闭环中的关键作用。要想解决线上和线下消费结算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打造自己的移动支付工具是必然选择,即使面临支付宝的强大竞争压力,也必须全力迎战。

 

5微信公众号的喜悦与哀愁
 

微信公众号最初诞生的目的是为了给整个微信生态提供“谈资”,提高用户可阅读、可分享的内容。但今天,微信生态面临的是内容在数量上的严重泛滥。一个显而易见的参考标准是,去年6月份公众号数量达到800万并且以每天1.5万的速度疯狂增加,时至今日,总数早已突破千万。

 

平均130人一个公众号的细思极恐背后,是公众号红利期已逝、运营者生存形势两极分化的态势。早期成功的百万甚至千万级别大号,早已赚得钵满盆溢。而后期起步的账号,除非有极其优质的内容,例如“一条”,或者不计成本的推广投入,例如“陆金所Lufax”或者“分众专享”,否则极难实现突破。

 

根据新榜(newrank.cn)监测的数据显示,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在持续下滑,点赞率也在逐渐降低。一方面,用户虽然仍在不断订阅各种公众号,但是由于精力限制,并没有充足时间每天逐个查看。另一方面,微信用户更习惯于在朋友圈阅读他人分享的文章,这就导致“马太效应”,好者越好,坏者越坏。公众号运营者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

 

而从近期的各种政策来看,微信官方对各种类型公众号的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

 

原创功能目前已经进入大规模公开测试阶段,大部分认证媒体账号以及部分坚持原创的优质个人账号,以及个别企业主体账号,都已经获得包括原创声明、赞赏、评论和文章模板等全套功能。对于优质内容生产者,微信将会大力扶持。

 

而从微信官方近期政策、微信摇周边的推进情况,以及微信公开课的演讲案例,都显示出,对于具有更大商业变现潜力的企业账号,尤其是服务号以及企业号,微信正在通过赋予更多接口、更多功能,以及案例教学,引导企业积极使用,发掘各种可能性。

 

而对于缺乏内容原创能力,基本依靠复制粘贴的草根类公众号,微信在极力遏制。除了浪费微信的服务器资源之外,他们的贡献实在是乏善可陈。“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个体都会受到同样的对待。近期与日俱增的封号行动,已经是微信官方非常明确的“亮剑”,将来应该也不排除微信官方自建版权原创库的可能性。

 

所以,在微信官方态度、政策明确化之后,2015年的中国微信公众号极有可能迎来大洗牌。

 

via原文

时间: 2024-10-14 22:14:58

2015年最新微信数据背后的哲学的相关文章

大数据背后的神秘公式(下):“贝叶斯革命”

在上一篇文章<大数据背后的神秘公式(上):贝叶斯公式>中我们讲到贝叶斯公式在联邦党人文集作者公案和天蝎号核潜艇搜救中大显身手后,开始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和重视,而其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成功,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全新的问题解决路径.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大数据的出现使它的威力日益显现,一场轰轰烈烈的"贝叶斯革命"正在发生. 一. 真正的突破 自然语言处理就是让计算机代替人来翻译语言.识别语音.认识文字和进行海量文献的自动检索.但是人类的语言可以说是信息里最复杂最动态的一部

大数据背后,不可忽视的“人”

当下中国,大数据是个热词. 无人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疗,各种新科技中,大数据的身影无处不在,它像一把万能钥匙,开启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空间. 但在人们热捧大数据的同时,却往往就数据论数据,甚至陷入数据膜拜,而忽视了大数据背后的人的因素.大数据是怎样发挥价值的?那些不会说话的数据又是怎样讲述鲜活的故事的?关注到腾讯近日发布的大数据报告<95后迷之隐私观大揭秘>,记者走进位于深圳的腾讯总部,走进那些让数据"活"起来的人. 大数据给不出解释 搞大数据研发,不就是坐在实验室.电脑前,

第4季度开元网络与品牌研究最新研究数据发布,海尔知名度最高

日前,2013年第4季度开元网络与品牌研究最新研究数据发布.在干衣机品牌网络知名度评估中,海尔的知名度最高,综合得分98.33分,排名第一,其次是松下等外资品牌及一些互联网品牌.据了解,本次网络知名度调查是根据数以百亿计中文网页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分析,为品牌营销提供理论依据,通常一个品牌在网络媒体被提及或曝光的频率越高,说明该品牌的用户关注度越高.知名度也越高.通过研究品牌在综合影响力排行前列的行业网站中的曝光度.博客用户量靠前的博客网站中的提及率.人气排行前列论坛的提及率,以及知名门户新闻

数说云计算大会 寻找大数据背后的商机

本文讲的是数说云计算大会 寻找大数据背后的商机,上周,云计算大会在高温中落下帷幕.本次大会正值盛夏,但会场三天依旧人头窜动,高温酷暑也阻挡不住大家对云计算的热情.今天为您盘点一下本届云计算大会上的各种数据,看看能否从这些数据背后找到新的商机. 1.1天=19天 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怀进鹏: 一个PB的数据,光用现在最快硬盘读取速度1.9天,一个GB的数据需要五年左右完成,百度一天网页超过10个PB,百度用最快硬盘把数据读完就需要19天,一天数据需要19天读完,显然在数据

大数据背后,网络文学丰而不富

探讨70亿元产值规模背后的内容.受众与管理 截至2014年底,一共已有114部网络小说被购买影视版权,成为热门IP,网络文学迎来了大好时机,但目前连"什么是网络文学"都并未形成统一定义,这种繁荣背后的诸多问题也值得探讨. 网络文学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中的焦点.截至2014年底,一共有114部网络小说被购买影视版权,有90部计划被拍成电视剧,24部被拍成电影.据市场第三方统计,到2015年网络文学的产值规模能够达到70亿元. 这样一片大好的数据背后,是否意味着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然成熟?

窥尽大数据背后被遮掩起来的财富

当我们在谈大数据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大数据产业火爆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利益驱动性,于是各大商家与企业纷纷趋之若鹜,想要窥尽大数据背后被遮掩起来的财富.毫无疑问,变现,是大数据火爆的背后原因. 大数据被潮流所接受,皆因它能够带来进步与利益 纵观古今,博览中西,能够经历历史的洗刷而留存下来的精粹,都是能经得住各种考验的东西,都是能够真实满足人类各种需求的东西.这些"东西",要么是从物质上说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如农业.手工业.商贸等;要么是从情感上说能够给人类带来快感的--如绘画.舞蹈.

揭秘美丽说与微信合作背后:两天敲定合作细节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美丽说成微信开放平台首批合作伙伴. [TechWeb报道]5月2日消息,美丽说产品总监王新米今日在知乎发文,披露美丽说与微信合作背后的故事. 王新米文中称,美丽说接入微信,起因可追溯到2011年6月的一次流量分析,当时美丽说自有流量蹿升快速,拆解数据发现有趣的事:相当比例的用户会在QQ上高频的互发美丽说链接,形成了扩散.后来QQ产品团队因此将

大数据背后的神秘公式(下):“贝叶斯革命”

贝叶斯公式在联邦党人文集作者公案和天蝎号核潜艇搜救中大显身手后(详见大数据背后的神秘公式(上):贝叶斯公式),开始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和重视,而其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成功,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全新的问题解决路径.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大数据的出现使它的威力日益显现,一场轰轰烈烈的"贝叶斯革命"正在发生. ◆ ◆ ◆ 真正的突破 自然语言处理就是让计算机代替人来翻译语言.识别语音.认识文字和进行海量文献的自动检索.但是人类的语言可以说是信息里最复杂最动态的一部分.人们最初想到的方法是

羊年春节微信数据大解析

2015羊年春节头条非微信莫属,满满的都是收获(这四个关键点让微信春晚摇一摇大获成功),这不,腾讯大厦昨日迎来万名员工前往领取开工利是,幸运的员工将领到马化腾亲手派发的红包,还有9位公司高层同时派发.羡慕的同时我们来一起看看羊年春节微信数据大解析. 除夕当天,微信发送信息总量为143亿次 除夕当天,微信朋友圈信息总量为2.6亿次 春晚摇一摇数据 全球摇一摇的总次数超过110亿 除夕22:34这一分钟全国人民都在摇,春晚摇一摇互动出现峰值达8.1亿次/分钟 全球有185个国家在摇 看春晚,变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