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胜龙忍痛三年 迅雷最终“流血上市”成了他人的嫁衣

  6月24日,隐忍了三年的迅雷最终在美国纽约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上市,目前市值在10亿美金左右。但这与三年前的迅雷相比,此次上市依旧不被业内看好,仍被称为是一次“流血上市”。值得一提的也就是邹胜龙最终并没有辜负投资人,并且还为迅雷找到了一个好靠山。相信这也是邹胜龙忍痛割爱的无奈之举。

  随着迅雷的上市,也就意味着又少了一个全球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在不久前,Business Insider公布了全球39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迅雷这家成立超过十年的互联网公司,凭借其傲人的业绩和强大的技术平台,估值超过10亿美金,排名34位。

  上市后,迅雷的市值似乎与Business Insider公布的估值很吻合,但这绝对不是迅雷CEO邹胜龙的理想估值,也就凑合达到了他的底线而已。在三年前,迅雷冲击上市路演时,资本市场给出估值曾达到15-20亿美元。由于当时中概股正经历着资本市场的寒冬,在估值泡沫论、VIE信用危机、部分公司财务造假等因素的影响下,估值从超10亿美金一路下跌至6亿美金左右,而10亿美金是邹胜龙的底线,因此最终放弃了此次IPO。

  此前,邹胜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10亿美元是赴海外上市的一个重要指标,境外的资本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如果市值达不到10亿美元,机构不愿意投资,并且海外市场有做空机制,容易导致股价出现比较大的波动,所以10亿美元一直是迅雷的标准。

  在24日,迅雷以每股14.21美元的价格开盘,较发行价上涨18.4%,首日收报14.90美元,较发行价12美元上涨24.17%,按收盘价计算,迅雷当前市值为10.3亿美元。然而,这个结果仍被称之为“流血上市”,相信这个结果邹胜龙应该也是不满意的。

  有媒体报道称,在上市当晚,和其他带领团队成功赴美上市的创业者不同,邹胜龙当天并没有流露出多少喜悦,在迅雷员工的身上,也没有出现上市带来的兴奋情绪。想想在上市前,迅雷完成了5轮融资,其融资总金额超过了5亿美元。而此次上市后,迅雷市值才10亿美元左右。这也难怪他们高兴不起来,被质疑“流血上市”也就理所当然了。

  隐忍了三年,不论是不是“流血上市”,最终总算是上市“成功”了,这也算是对投资者多年来的一份回报,也算是邹胜龙对自己创业11年来的一个交代。但是由自己一手打下来的天下如今却已经拱手送人了,作了他人的嫁衣。

  据迅雷IPO后向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常规文件显示的迅雷的机构股东在IPO后持股比例:小米风投持有9365万股,持股比例29.3%;晨兴科技投资集团持股比例为持有3779万股,持股比例11.8%;Vantage Point持有3281万股,持股比例10.3%;金山风投持有3750万股,持股比例11.7%;IDG持有2582万股,持股比例8.1%;Ceyuan Funds持有708万股,持股比例2.2%;Aiden & Jasmine持有1313万股,持股比例4.1%。

  以此计算,小米和金山持有迅雷的股份总和将达到41%。目前,小米对迅雷持股已经超过了邹胜龙本人,成为第一大股东。从这一角度来看,作为创始人的邹胜龙失去了对迅雷的绝对控制权。

  虽然邹胜龙一再表示,一位创始人对于一个公司的影响力和控制权,并不需要股权来强化这一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雷军系”大员大举进驻迅雷董事会,这也是迅雷引入小米的“代价”。目前,小米联合创始人洪峰、王川及金山软件CEO张宏江均已加盟迅雷董事会。

  业内分析认为,雷军系目前已经拥有了金山软件、欢聚时代、猎豹移动,而迅雷无疑也将成为雷军所构建的小米生态圈的重要一环。

  邹胜龙也曾指出,迅雷和小米的两个合作点,一个在于MIUI操作系统,另一个在于以互联网电视和互联网机顶盒为主的小米家庭硬件,这两个方向可以帮助迅雷在用户接触点上进一步加快在移动互联网和家庭互联网的布局。

  但他并没有指出这也只是小米的移动互联网和家庭互联网的布局。

时间: 2024-09-10 08:23:22

邹胜龙忍痛三年 迅雷最终“流血上市”成了他人的嫁衣的相关文章

迅雷CEO邹胜龙自述:迅雷十年反思

中介交易 SEO诊断淘宝客 站长团购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如果当初不创立迅雷,现在的邹胜龙是怎样的模样? 这家在下载市场有着绝对垄断地位.并一度被视为继百度.腾讯之后最有可能成为巨头的企业,迎来了它的第一个10年成人礼.下一个10年,拥有海量用户.但在商业上被束住手脚的迅雷,又该如何破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现实尴尬?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其掌门人邹胜龙,有着怎样的反思和感悟? ■文/(口述)邹胜龙,迅雷科技公司CEO (整理)本刊记者鲁渝华 人生,没有边界 我常常问自己,如果当初不创立迅

邹胜龙期待迅雷新表现

在迅雷有限公司将登陆纳斯达克前夕,迅雷CEO邹胜龙在上市前就接受了现场连线. 在连线中,邹胜龙表示,他认为上市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给老员工以及投资商一些回报.而在谈到融资用途时,邹胜龙还表示在未来迅雷希望自己的用户能够用不同的设备都来享受迅雷软件,同时还会考虑在扩张以及增值业务方面再更加多的聘请一些人才. 而针对与小米的合作,邹胜龙表示迅雷和小米的合作除了资本方面以外,小米还可以让迅雷的云加速业务得到迅速推广.邹胜龙还介绍称迅雷和小米的合作将集中在miui和小米的硬件产品,和miui合作为下载

迅雷管理层调整 创始人邹胜龙致全体员工邮件曝光

本文讲的是 :  迅雷管理层调整 创始人邹胜龙致全体员工邮件曝光  ,[IT168 评论]6月30日消息,昨日晚间,迅雷宣布管理层调整,联席CEO陈磊自7月6日起出任迅雷CEO和董事,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创始人邹胜龙作为董事长,将精力投向AI,包括AI在内的云计算产品和技术创新以及战略投资. 据笔者收到的爆料及内部邮件截图显示,邹胜龙在发给迅雷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肯定了陈磊的工作能力及领导力,并认为陈磊有能力承担完全CEO的责任. ▲迅雷创始人兼董事长邹胜龙 而卸任CEO的他称,未来精力将会用在帮

迅雷邹胜龙:小米能为迅雷云加速服务带来流量入口

迅雷邹胜龙:小米能为迅雷云加速服务带来流量入口6月24日消息,迅雷今晚将登陆 纳斯达克,仪式开始之前,迅雷CEO邹胜龙在接受国内媒体连线时表示,迅雷和小米除了在资本层面的合作之外,小米将能够为迅雷提供快速触及用户的流量入口,迅雷能够为小米移动互联网和家庭互联网提供更快速地用户端传输.在迅雷董事会中,小米联合创始人洪锋.王川均为执行董事,其中洪锋是小米MIUI系统的负责人.王川是小米电视.小米盒子等硬件负责人,这暗示小米与迅雷在业务上会 深度整合.邹胜龙表示,迅雷与小米合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中

邹胜龙上市梦圆 雷军梦续

文|孙宏超 延后.推迟.改时间,在多次波折后,这家顶着中国未上市互联网公司独立访客第二多(第一是阿里巴巴)光环的企业终于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6月24日晚,迅雷顺利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交易代码为XNET,开盘价14.2美元,较11美元的发行价上涨20%,迅雷CEO邹胜龙和众多高管终于完成了上市梦想. 再起航 迅雷公司诞生于2003年,目前是中国第十大互联网公司,也是中国互联网第二大付费会员平台.2011年,迅雷曾提交过一次上市申请,拟最多募资2亿美元,然而此后迅雷三度推迟上市进程.迅雷将上次IP

邹胜龙,这一次终于真正露出了笑容

刘佳 从美国归来的邹胜龙,这一次终于真正露出了笑容. 三年前,迅雷上市失败归来,迅雷CEO邹胜龙在内部坦言自己"欲哭无泪".在面对各种内外压力时,作为CEO,他只能去安慰别人,却没人安慰自己. 直到2012年迅雷拿到一笔融资,他才似乎感觉自己终于从"壳"里走出来了.那次融资不是因为缺钱,而是为了鼓舞因此前上市折戟而受到影响的士气.融资后的邹胜龙看了一场电影,虽然早已忘记了电影的名字,但他说:"看完电影,感觉整个人释放了." 三年前,迅雷的估值从1

邹胜龙:从“美丽的错误”中走出来

本报记者 刘向阳 "在互联网上,有多少用户会使用下载功能?93%~95%左右.在整个下载市场里面,有多少下载在使用迅雷?我们得到的数字是74%."8月12日,迅雷网络在北京发布了其最新的版本迅雷7.迅雷CEO邹胜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迅雷7之后的开发方向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关注用户的点在延展,不仅是功能和快,我们还关注用户想要其他什么个性化的服务.更加突出的是时尚和高端领域的应用." "迅雷是小公司,所以创新是其最重要的基因之一.我们在过去7年里做了一

邹胜龙:未来的迅雷是一家云服务公司

7月24日下午,刚刚从美国回来的迅雷CEO邹胜龙接受了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三年前,迅雷的估值从17亿下调到7亿,让邹胜龙取消了IPO. 2014年的上半年,迅雷遭受了更严峻的考验.迅雷一直存在一个业务上的"魔咒",迅雷的付费会员买的是增值服务,但是迅雷的增值服务比较单一.或许,从上市这一刻起,迅雷就要做出调整和转型. 对此,邹胜龙给出的答案是:未来的迅雷将不是一个下载增值服务软件,而是一家云服务公司. 经济观察报:迅雷三年前打算上市时的估值是17亿,而此次市值只有10-11亿,如何看待

迅雷CEO邹胜龙:尚未与第三方达成投资协议

迅雷CEO邹胜龙( 腾讯科技配图)腾讯科技讯(范晓东)2月26日消息,今日有传闻称迅雷已获得小米公司2500万美元战略投资.对此,迅雷CEO邹胜龙向腾讯科技表示,确实和一些互联网领头羊企业就战略合作包括战略投资进行过深入的接触,但目前还没有确定的可以和市场分享的结论.关于赴美上市,目前也在积极关注,如果时机合适,迅雷也会认真考虑.迅雷和小米此前已经在路由器方面达成合作,迅雷为小米路由器提供存储加速等软件服务和迅雷看看的内容服务.此次迅雷传出引入小米投资,则被业界视作今年将再次启动美国上市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