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的头脑革命:盘点国内外脑波穿戴式设备

摘要: 提到头戴式的可穿戴设备,我们想到的往往是各种智能眼镜、虚拟现实头盔,其实脑电波的检测类的产品也将是头戴式智能产品的一块重要领域。 脑电波的检测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在

提到头戴式的可穿戴设备,我们想到的往往是各种智能眼镜、虚拟现实头盔,其实脑电波的检测类的产品也将是头戴式智能产品的一块重要领域。

脑电波的检测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类就已经首次记录下人脑电图(EEG),并发现其随着大脑不同状态规律性的频率变化。例如在放松状态下,脑波频率以8-13Hz为主,命名为Alpha波;专注状态下,频率会增加至13-30Hz的Beta波。这些规律适用于全人类,也就奠定了脑电图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基础。随后,脑科学界还陆续发现了不同的脑波频段,将其归类。目前脑科学界公认的脑波分类标准大致如以下表格: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脑波智能穿戴产品都是基于以上的原理运作的。与传统在医疗军事领域的脑波设备相比,这些脑波穿戴产品体积更小、成本更低、佩戴更加方便,无需专人辅导,用户就可以自行操作。同时,与移动互联网结合,配合一系列的App,可以增强用户体验,同时也打开了许多脑电波民用化的可能性。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头戴式的脑波产品吧。

Necomimi:最萌的脑电波产品

Neocomimi脑电波猫耳朵出自于日本厂家Neurowear,是一款以女性和Cosplay爱好者为目标的智能脑波产品。只要戴在头顶上,头上的脑电波传感器就会探测并自动分析观察到的脑电波,随着人类情绪起伏,做出相对应的表示性动作。例如集中注意力时,则会竖起来;身心疲倦时,它也会平躺着。虽然在互动上比较单一,但是其极其萌的造型,新颖的概念,加上较为亲民的价格(合约人民币300元),还是深受目标人群的喜爱。

MindFlex:首个脑电波玩具

MindFlex来自著名的玩具巨头美泰,其强劲的渠道和营销体系使MindFlex成为目前最广为人知的脑电波产品。戴上配套的耳机,只要你集中精力,耳机会接收你的脑电波,感应器会做出反应,让那个蓝色的小球漂浮在空中,你可以用意念控制它的高低(意念越集中,小球漂浮的越高),然后去飞过各种小障碍。虽然MindFlex更像是一款游戏玩具,但是其神奇的飘小球互动感还是能激发许多好奇者的购买冲动。MindFlex也是目前民用化脑波产品出货量最高,累计约400万台,同时也成为当年亚马逊平台玩具类销售的冠军。

MindWave:专为行业级应用设计

MindWave是美国神念科技NeuroSky公司推出的一款脑电波耳机。NeuroSky在智能穿戴领域已经是颇有名气的生物电传感芯片供应商,主要包括脑电(EEG)和心电(ECG)。本文所提及的许多产品都采用他们的方案,在脑波解决方案的市场占有率方面也是最高的。

MindWave是NeuroSky针对行业应用和开发者的一款产品。 它安全捕抓脑电波并输出脑电功率谱,不同的脑波模式会发出不同振幅和频率的脑电波。例如,当脑波位于12到30Hz之间时,即Beta波,表示大脑正处于专注状态。当脑波在8到12Hz时,即Alpha波,表明大脑正处于平静放松的状态。整个设备由头箍,耳夹以及传感头组成,耳夹内装有参比电极和接地电极,脑电图电极位于传感头内,另外设备还内置了一节AAA电池,可持续用8小时。目前许多开发者、院校、实验室和行业应用都采用该款MindWave产品,脑波行业的生态链系统已经初具规模。

Interaxon Muse:结构最为紧凑的脑电波穿戴产品

Interaxon Muse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家初创企业Interaxon,前一段时间谷歌的计划收购传闻,让这家公司赚足了媒体的眼球。Muse是Interaxon在众筹平台Indiegogo的项目,筹得30万美元的佳绩,2013年8月获得了6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Muse的外形可以说是最为简洁紧凑的脑电波产品。配备6个传感器,通过蓝牙连接到终端设备。通过相关介绍了解到目前Muse已经有一款叫Calm的App帮助用户进入大脑放松状态,日后也会鼓励更多开发者参与,制作更多应用。据了解,Interaxon Muse将不兼容其它厂商的App,打算构建自己的开发者生态体系。而目前NeuroSky已经构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脑波产品生态链,形成直接的竞争,这对于Interaxon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对于开发者和下游合作者将有更多的选择,同时脑波产品的民用化发展也会有推动作用。

BrainLink:应用丰富的脑电波产品

这款BrainLink意念力头箍来自国内的宏智力科技,是国内首个民用化的脑波穿戴式产品,采用了可拆卸设计,将传感器支架和核心处理模块分离,增加了支架配件的灵活度,比如,就可以将核心模块接入瑜伽软带或运动帽等头戴服饰,配合不同头型,优化佩戴舒适度,适应更多的使用场景。同时产品上还配备一个叫EmoLight的智能感应灯,能判断佩戴者不同的大脑状态显示不同颜色的灯光。

与Interaxon的策略不同,BrainLink选择了融入现成的开发者生态体系,可以兼容NeuroSky的大部分App,同时官方还提供了20多款应用,主要针对儿童脑力的提升和城市白领的放松减压,是应用比较丰富的脑电波产品。

Emotiv Epoc:针对专业游戏玩家

Epoc来自美国脑波产品厂商Emotiv,是一款基于PC平台为专业玩家打造的脑波产品。外型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传感器的数目比上述产品多,优点是可以探测出更多脑波信号,实现更多的操控方式,例如前后左右等。

但是过多的传感头大大增添了佩戴的难度,而且每次使用都要经过一个对每位用户的脑波识别过程,比较繁琐,因此目前在市面上很少能看到这款产品,只能看到一些院校和研究机构内应用的报道。Emotiv针对Epoc的定位策略也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专业玩家转变为残疾人康复等科研方向。

Emotiv Insight :升级版Emotiv Epoc

Insight是Emotiv公司继Epoc之后推出的新一代脑波产品,这一次他们简化了设计,减少了传感器的数目,目标人群也更为大众化。Insight也是一款众筹产品,在Kickstarter上创下60万美元的惊人成绩。由于产品还未正式面世,具体的应用和体验感没有更多的信息,但是从相关资料了解到Insight具有和Epoc同样强大的功能,对脑电图进行数据分析,帮助用户认识到自己大脑所处的状态。

小结

脑电波产品的民用化已经有了不少先驱者,这个领域虽然大部分以国外厂商为主,国内也有一些像BrainLink这样的团队在做了。

目前,由于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民用化的脑电波穿戴式产品大部分还停留在娱乐、健康、教育领域。这些产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激动人心却又充满争议的未来:随着脑电波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许有一天我们将大脑接入互联网,实现终极的“意念”人机交互。但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思维私隐、安全、伦理等问题。

时间: 2024-08-30 23:39:33

智能穿戴的头脑革命:盘点国内外脑波穿戴式设备的相关文章

智能交通是一场革命 盘点发展几大趋势

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是交通事业的一场革命.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计算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的集成和应用,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从而实现实时.准确.高效.安全.节能的目标. 随着人口的增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小汽车,只是为了出行旅游.购物.上班的方便.道路是有限的,而小汽车是越来越多的,随着小汽车的普及进程的加快,导致各种各样的交通问题和交通事故,比如交通拥堵.道路事故和城市大气污染等问题,这些已经成为了

【新闻晨报】CES2014可穿戴式设备盘点 2014互联网金融降温

中云网每天精选各科技媒体头条! 1. 凤凰科技 苹果中国开启"红色星期五"活动 产品最高降价700元 http://tech.ifeng.com/it/detail_2014_01/10/32892542_0.shtml 1月10日消息,今天凌晨0点,苹果官方准时启动"红色星期五"特别购物日.用户在苹果中国在线商店或苹果直营店选购各类商品都可以获得不同幅度的优惠. 在此次活动中,苹果的主要产品均参与促销,其中iPhone 5s/5c降价350元,iPad Air降价

智能穿戴式设备爆发在即 实用性尚欠缺

谷歌联合创始人之一布林(左)为著名时装设计师黛安娜·冯·弗斯滕伯格调整智能眼镜. 新华社发智能穿戴式设备即将迎来爆发期,成为中外巨头新的"竞技场",深圳中小厂商也蓄势"掘金".记者连日来采访发现,谷歌.微软.百度等中外巨头纷纷推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穿戴式设备,医疗器械.运动装备厂商也加入战团,深圳中小厂商纷纷准备推出相关产品.瑞士信贷最新报告称,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未来2-3年有望迅速增至500亿美元,目前仅为30亿-50亿美元.中外巨头齐掀穿戴热穿戴式设备无疑是今

CES,智能汽车与可穿戴式设备成为两大产品热点

如谷歌联合通用汽车.本田.奥迪.现代和芯片制造商Nvidia等企业成立了"开放汽车联盟",共同研发智能汽车项目. 国内智能汽车市场目前也已启动.播思商务拓展副总裁王暾对笔者表示:播思已与广汽本田.重庆长安.吉利等汽车企业达成合作,其中预装播思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首款吉利帝豪汽车,已计划于今年4月上市,2014年将成为国内智能汽车元年. 播思成立于2007年9月,曾因开发中国移动OPhone 手机 操作系统 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在后OPhone时代,播思继续为移动运营商.手机厂商等提供端到端

果壳电子发力穿戴式设备 - 启用全新 Geak 品牌,发布手机、智能手表和魔戒四款产品

class="post_content" itemprop="articleBody"> 盛大果壳电子6月17日召开发布会,带来四款产品,其中包括两款智能手机,一款智能手表以及一款另类的智能戒指.四款产品使用 GEAK OS,该系统基于 Android 4.2 底层开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包括界面设计.通化设计.短信设计.系统优化等1208项细节改进-- 果壳电子 GEAK 发布的两款全新手机分别是 -- Eye 和 Mars,前者售价人民币 1,999 元,以

李昂将为大家解读可穿戴式设备的误区和困境

智能手表inWatch的创始人李昂将为大家解读可穿戴式设备的误区和困境,他给大家展示了inWatch的开发过程与现有配置,描绘了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场景,它的出现不是为了替代现有的智能手机,而是让多个屏幕之间实现良好的配合.李昂给大家带来了国外一些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有智能尿布.智能T恤.智能鞋子等等.目前可穿戴式设备的发展受到了电池容量的很大限制,全世界的电池技术都很难解决续航能力不足的问题.不久的将来,以Google Glass为代表的智能穿戴设备将会飞速发展,中国与全世界的开发者目前站在了同

可穿戴式设备遭“成长烦恼”概念火市场遇冷

从今年年初开始火热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不得不遭遇现实尴尬. "概念火.市场热.出货少."一位创业者如是对记者总结. 而艾媒咨询CEO张毅则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可穿戴式设备普遍处于"尝鲜阶段",而不是"解决问题"的阶段,需要寻找更多的"着陆点". 他预计,未来2~3年内,可穿戴式设备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设备问题,更需要解决生态的融合问题和商业问题. 新鲜过后 在今年8月8日发布智能腕表inWatch的映趣科技,目前首轮1万台的i

inWatch创始人:可穿戴式设备的误区和困境

视频文字实录: 可运行app.可打电话的手表 我是inWatch智能腕表的联合创始人李昂,在演讲前先让大家看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我们所做的事情.正如大家所见,我们团队搞了一个可穿戴智能设备--inWatch智能腕表.去年年初,我的合伙人王小彬找到我说想搞一个可以上网.运行App.打电话的手表时,我脑补了一下这个手表的样子,感觉非常酷,于是我决定加入团队一起来做这个事情.在当时还没有智能穿戴的系统概念,我们的想法也仅仅是要把智能手机的功能加进去,同时又不能做得像手机. 我们的第一个原型机是用了1.7

可穿戴式设备 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

1960 年代以来,可穿戴式计算逐渐兴起.到了 70 年代,发明家 alan lewis 打造的配有数码相机功能的可穿戴式计算机能预测赌场轮盘的结果.1977 年,smith-kettlewell 研究所视觉科学院的 c.c. colin 为盲人做了一款背心,它把头戴式摄像头获得的图象通过背心上的网格转换成触觉意象,让盲人也能"看"得见.可穿戴计算在 80 年代继续发展,steve mann 把可控制的摄像设备塞进了一个特制的背包里,再配上一个头戴式摄像机(下图). 可以说ste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