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与产品相关的品牌、国藉等与产品质量的一些思考(转)

 

  最近几年不再混战在纯互联网领域,接触了很多与实体有关,尤其是外贸电商行业的生意。见识开阔了不少,也经历了很多,同时也有困惑和思考。在这里我尝试谈谈自己现在想明白的几个问题,有些只与具体的生意有关,有些则与行业有关,虽然比较杂乱,但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作用。如果大家有意见,也欢迎讨论。

  一、外贸电商必须做品牌。

  前些年外贸电商不为大家所知的时侯,的确有很多人靠卖没有品牌或山寨品牌(几乎等于没有品牌)商品的野路子赚了钱。所以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希望做“大量低价出货”的生意,以开新账号的办法应对客户的投诉和平台的惩罚。不幸的是,这条路如今已经走不通了。

  我认为,原因大概有两点:第一,现在外贸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海外消费者选择众多,有品牌的商品尚且价格战打得火热,没有品牌的商品更是只能泯然,消费者完全分不清无品牌产品的优劣,购买意愿非常低。第二,如今主要的外贸销售平台正在从 eBay 转向 Amazon,eBay 强调“店铺”,店铺的信誉很重要,搜索同一件产品可以出来多个结果,只是卖家不同,所以消费者需要仔细寻找靠谱的店铺;而 Amazon 更强调“商品”,好的产品(如果不是独家销售)大家都可以跟卖,搜索同一件产品一般只有一个结果,在详细页面给出不同卖家的购买选项,所以卖家是“依赖于”产品的,没有好的产品,店铺信誉再好也没有用。因此,建立品牌才可以守稳自己的地盘,也才能摆脱大家一起打无品牌产品的价格战,看谁“亏得起”的恶性竞争。

  二、品牌是受国籍影响的。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认识到建立品牌的重要性了。但是在建立品牌的时侯,国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面对陌生的品牌,我们通常能够参考的就是国籍。大致来说,日本品牌常常让人感觉“精致”,韩国品牌让人联想到“时尚”,德国品牌带有“可靠”的色彩,美国品牌则和“高科技”挂钩。如果不相信,不妨仔细观察那些品牌的介绍文案,尤其是大众不熟悉的品牌的介绍文案。如果来自韩国的机械制品,来自德国的时尚用具,谁心里都会先打上几个问号。

  那么,中国品牌给人的印象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也询问过一些国外的朋友,答案中最好的就是“good enough”,意思是“还能凑合”;通常则是 just so-so,也就是“很一般”。所以,如果希望打造一个中国品牌,尤其是在世界上打造好的中国品牌,难度是相当大的。即便一开始成功坐实了 good enough 的形象,以后向上突破也是举步维艰。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摆脱国籍的笼罩色彩,较好的做法是弱化品牌的国籍,突出产品自身的特质(实际上,许多国内的公司在海外也正是这样做的)。当然,借用东方文化的神秘主义色彩也是一条路,但是这条路更适合文化类产品。

  三、一般不存在“以 60 分价格提供 60 分品质”的空间。

  我以前认为,做好产品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加大投入,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做好产品的难度会越来越小,大家的品质会越来越接近。但是最近几年的经历告诉我,做好产品的投入是巨大的,而且投入和品质不会呈线性关系。

  最典型的例子来自生产线。我曾经以为,就像程序已经写好可以稳定运行,建立完成的生产线就可以稳定生产出足够数量、足够质量的产品。现实却说明,这想法过于天真了。同样的生产线,同样的工人,同样的工序,生产出来产品的质量却可能相差迥异。原因还在于:工人的态度是否投入、负责,物料的配备是否合理合适,误差控制得好不好,质检标准严不严,有没有甲方派人驻厂…… 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巨大的投入,甚至远远大于“开动生产线”本身。所以,国内销售的不少的“外贸/出口品牌”,或许品牌是真的存在,质量却要打个折扣。

  在很多领域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如果把优秀产品的品质和价格都比作 100 分。那么还有大量产品在以 10 分甚至 15 分的价格提供 20 分甚至 30 分的品质。所以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如果能以 60 分的价格提供 60 分的品质,必然可以切下来一大块市场。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错得离谱的说法。因为在品质和成本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100 分的品质往往是由少数龙头企业花费巨大成本定下的标杆,是其它追随者难以企及的标的,常常也是大量思考、试验的结果,还不能忽略对营销和售后等方面的大力投入。对追随者来说,让消费者感知到的品质越接近它,成本上升就越厉害。所以“以 60 分的价格提供 60 的品质”基本不现实。通常的情况是,要么 60 分品质的市场已经被高端产品的副品牌覆盖,要么只能以 30 分的价格来提供。

  我曾经买过好几个国产的冷水壶,价格亲民,做工也不错。但直到我用过日本产的冷水壶,才知道原来倒水的时侯,水流可以如此顺畅,而且绝不会流到外面。我仔细观察,觉得玄机应该在壶盖和壶口的加工工艺上。要达到这种工艺和误差,国内通常的工厂是不行的。这大概可以解释,虽然国产的冷水壶确实提供了冷水壶的绝大部分基本功能,价格却不到日本产品的一半。

  当然,价格高的品牌里包含了品牌溢价,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这种品牌溢价往往是以品质为保障的。达不到这种品质,就只能对人家的品牌溢价干瞪眼。而一旦达到了,就可以跻身少数享受高溢价的“权贵俱乐部”,不会有动力去打价格战。

  结合之前提到的品牌国籍问题,就会发现国产品牌往往陷入了恶性循环:因为中国品牌的总体形象是“凑合”,所以即便真心去做好品质,终端价格也无法负担,于是只能做低端产品——结果,又强化了“凑合”的印象。

  所以国产品牌要走品牌之路,除了淡化国籍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有意思的是,最近这些年韩国品牌在世界上都受到了认可,哪怕消费者没听说过这个品牌,只要知道它是韩国的,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联想到“廉价货”。韩国人是怎么做的,我还不清楚。

  四、不要对“中国制造”过于乐观。

  经常有很多人夸赞“中国制造”,因此下一步就该是“中国创造”。逻辑上说这样没有问题,但从现实来看,“中国制造”还不能完全自立,无法让人乐观。

  我曾经很困惑:既然中国的制造业这么发达,既然中国的逆向工程和山寨能力这么强,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价值链上占据更重要的环节,为什么我们不能廉价提供已经成熟,但不那么先进的产品呢?

  深入了解现实之后我才知道,“中国制造”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工厂给苹果代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是在苹果深度参与生产的情况下实现的。换句话说,丢开苹果这副拐杖,“中国制造”的生产水平其实是要大打折扣的。有做硬件的朋友说,如果要给电子秤加个蓝牙模块,深圳的任何工厂都能做。但如果要做一条造型时尚、做工精致的项链,里面需要有蓝牙,有各种传感器,创业者自己做得出原型,深圳却找不到工厂可以生产。优衣酷的创始人柳井正在《九胜一败》里提到,将生产转移到中国,还必须从日本调派有多年服装生产经验的老师傅到中国的加工厂去指导工作,否则就无法保证质量。所以,“中国制造”的水平问题,其实存在于各个行业。

  但是,中国毕竟依靠大量的熟练工撑起了“世界工厂”,制造了大量的产品,这是坏事吗?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我认为,目前自动化的生产还不够先进,还无法以低廉的成本“平推”各种工艺,所以许多行业的低端产品依然无法全部用机器完成,必须借助人力。这种现实,给了中国制造业迅速掘金的空间。但是,独立意识的增强、法治的健全必然推高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单纯依靠人力,尤其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越来越无法应付大规模的生产和精细化的运作,所以遇到增长的极限,必然要转变模式,求助于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但是要改掉从娘胎里带来的对廉价劳动力的惯性依赖,补上组织和管理方面的大量欠缺,困难可想而知。

  如今创业大潮又起,尤其是硬件相关产品的创业,更是炙手可热。我在这里要郑重提醒广大软件和互联网出身的创业者,创业之前一定要认识“中国制造”的真实水平,最好在研发阶段就加入对生产加工的考虑,否则,很可能会遇到“设计得出却做不出”,或者“基本无法按时、按质、按量交货”的窘境。或者,即便能打好创意产品的第一战,也无法持续提供高品质的后续产品(“拉皮”除外)。

 

http://news.cnblogs.com/n/508694/

 

时间: 2024-08-20 02:31:26

关于与产品相关的品牌、国藉等与产品质量的一些思考(转)的相关文章

施华洛世奇侵权假冒产品泛滥,品牌商积极维权电商一片哀嚎

经新快报报道后,未获得施华洛世奇授权的"沐恩""美丽饰界"等多个品牌,京东商城当当网等电商进行了下架处理.目前在售的"Mbox""CRYSTOCRAFT(卡斯杜克)"等品牌,经记者查询,均属于"施华洛世奇元素"的授权产品. 网购销售混乱,品牌商积极维权,电商一片哀嚎 在新快报进行了系列报道"施华洛世奇侵权产品网络泛滥",及"京东拒不回应涉嫌侵权问题"后,日前,京东商城

蔡丹红:从产品力到品牌力

文 │ 何洁娃 李鸣 4月12日,由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浙商>杂志社.湖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主办的芙蓉王·浙商财富快车在余姚宾馆举行.活动特别邀请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营销实战专家蔡丹红为余姚的300多名中小企业主作了<企业转型升级与品牌战略>的主题讲座. "转型乃遵天道,保发展之必需."讲座一开始,蔡丹红就向在座的企业主点明了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行业竞争都是从产品力到品牌力."蔡丹红认为,没有一个商业模式可以持久走到永远,企业的

天猫新政:卖产品到打造品牌

摘要: 这是天猫成立以来,做的最大一次内部改造. 9月11日,天猫启动旗舰店升级计划,帮助商户在天猫建立品牌站,通过多种互动工具,与消费者实现多样互动,最终转换为消费行为.44个 这是天猫成立以来,做的最大一次"内部改造". 9月11日,天猫启动"旗舰店升级计划",帮助商户在天猫建立品牌站,通过多种互动工具,与消费者实现多样互动,最终转换为消费行为.44个品牌旗舰店参与了此次升级. 这种看似"掮客"定位的背后,是天猫主动出击,为商户和消费者培养购

RFID产品提供商品牌知名度问题解析

2016年1月,RFID杂志曾在服装制造业,体育用品,珠宝首饰零售商及公司内进行过一个调查,了解他们对零售行业RFID提供商的了解程度.我们列出了40个RFID标签,读取器以及软件公司. 这次调查并不科学,我们仅收到了不到50个回复.这些回答并不能反应全球零售商及制造商的全局情况,但他们是这些行业中最了解RFID的企业.83%的受访者表示过去四年多里他们一直在研究RFID,其余13%受访者则表示他们研究了3到4年时间.只有4%的受访者表示研究时间不到一年.我很难想象有比他们更了解RFID的群体.

权威机构曝光产品劣质家居品牌皮尔·卡丹上榜

在2010-2011年度里,人们欣慰地看到诸多企业开始重视品牌打造,擅长口碑传播,坚持质量为上.然而,仍不乏一些企业敢铤而走险,置消费者最重视的产品质量于不顾,将不合格产品推向市场.下面列举的就是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的一个年度里,被国家质监局.国家工商局.北京市质监局. 北京市工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权威机构公开 曝光的在抽检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家居行业十个代表性品牌. 质量"黑榜"主角之一 HUIDA惠达水龙头 ■上榜原因:管螺纹精度等不合格 2010年9月2日,国

电商应用剖析:斯波帝卡男装如何从卖产品到卖品牌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对市场做实时准确把握,精确定位产品和公司发展方向,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如果斯波帝卡不做文化区分的话,就和别的网络品牌没有区别."斯波帝卡男装CEO吴诗辉的一句话猛然惊醒了笔者.在人人都在拼成本的今天,价格战之后,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靠什么来支撑?吴诗辉给出的答案是品牌的内涵与文化. "淘品牌"的居安思危 这个起家于为国外奢侈大牌代工的服装企业,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成为淘宝销量第一的男装淘品牌,之后更是稳居男装淘品牌销

工具型产品如何形成品牌认知

工具型产品,由于自身属性限制,用户很难对其形成品牌认知,特别是情感认知.所以,针对这类产品如何俘获用户.甚至留住用户,都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那么,工具型产品凭什么捕获人心?下面我提供给大家三种逻辑的参考:痛点.格调.有爱.一.痛点所谓痛点先行就是死死抓住用户刚需,抓住后集结公司全部资源,全力以赴地往死里打.然后将其功能逐步升级,覆盖更大的范围.在这点上,360 无疑是典范,牢牢抓住安全这个点一路做到上市,令人侧目.但实际上,360 之前早就有杀毒软件在做安全了,但为什么就只有 360 能够做成?

李宁品牌店铺关闭 引发对营销模式的思考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近日,运动品牌李宁因公司亏损严重,无奈停止对国家体操对的赞助,同时关闭线下品牌店铺244余家,试图改变2年的盈利亏损情况.据上半年李宁官方的数据报告,上半年亏损由去年同期的1.84亿元扩大至5.86亿元. 传统营销模式已落幕 李宁面对电商的崛起和国外体育品牌的冲击,这家老牌国货被运转不灵的销售网络拖累,的确显得执行力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李宁对于亏损的解释是,大量存货.呆账拨备和人力

苏泊尔申请产品复检苏宁全国下架相关炊具

苏泊尔(002032)"质量门"事件昨日(10月18日)又传出新动向.据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由于对相关检测结果存有异议,苏泊尔已经就涉及此次"质量门"事件的部分产品向哈尔滨工商局道外分局提交了复检申请.记者昨日还获悉,国美.苏宁等大型卖场已经开始全面暂停销售苏泊尔相关炊具.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试图联系苏泊尔,但其相关负责人的办公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苏泊尔提交复检申请 国庆长假后,苏泊尔数十个型号的炊具被检出材料不合格,千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