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六届中国智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中国(宁波)智慧城市院士论坛10日在宁波举行,14位国内知名院士以及数十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截至2015年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数量已经达到了386个,其中省级和副省级智慧城市建设比例达到100%,地级市建设智慧城市比例达到74%,县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比例达到32%,其中中东部地区领跑,西部跟进并加快步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说,“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准确地表述应该是“城市的智能化发展”。对于带有农村的中国广大城市而言,建设“智能城市”就是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有机融合发展。因此,“智能城市”更适合表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智能化发展。
据了解,“智慧城市”的概念是由美国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的,想把计算机系统运用到城市的管理过程中,比如智能医疗系统等。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知名IT企业为中国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这些“智慧”的方案也暴露出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大数据的“孤岛困境”,城市、政府与企业没有实现共赢。
潘云鹤认为,欧美国家已经走过了大规模城市化和工业化时代,已不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中国则同时处于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融合阶段,需要通过发展产业来引领城镇化的发展。因此,中国城市的智能化发展路径必然是独特的。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应该在“智能”(Intelligent)上下功夫。
“我们现在提出的建设‘智能城市’,不仅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运用,还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四化’融合。”潘云鹤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表示,智慧城市建设要把新一轮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到一起。
他表示,智慧城市的基础,是数字城市。要把智慧城市搞好,必须把数字城市搞好,把传感网建起来。
“要把人、财、物都上网,比如我们家里的电器都上网,每个人都可以用手机来管理家里的电器。”李德仁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他认为,技术创新需要依靠的是产业链内的分工合作。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产业链的诸多环节,而不同企业的优势是不一样的,只有各个环节的企业在各自领域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积极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山代表与会院士发布2016年中国(宁波)智慧城市院士论坛倡议书,呼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加强合作,推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创新智慧城市运营模式,完善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大数据体系建设,让居民享受更多智慧城市发展红利。
宁波是院士之乡。据统计,在全国1600多位两院院士中,每15位院士就有一位宁波籍院士。据悉,此次院士论坛由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和宁波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会与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