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如火如荼,传统教育机构也在尝试用不同的路径去切入,宏观上来看有两个流派:以内部孵化、外部投资等方式布局纯线上/移动工具,重构学习方式;另一种是整合线下内容、教师资源,用O2O的方式提高运营管理效率。不同的路线,体现出面对在线教育时的不同思考。推出e学大,老牌个性化辅导机构学大教育算是第二种流派的典型案例,近日在教育专业媒体多知网举办的线下活动【他们】上,学大教育CEO金鑫用独立演讲的方式,讲述了e学大的前世今生,以及背后的种种波折。其中很多细节,可以帮助你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传统教育机构偏爱O2O的思路。以下内容根据金鑫演讲整理:e学大前奏:PPTS解决流程管理,曾尝试外包大家好,我是学大教育的金鑫,非常感谢多知网的邀请。在这样一个舞台上跟大家分享学大在在线教育上的一些探索和思考。在线教育这两年逐渐占据我们的视野。新的模式和项目层出不穷,好像一夜之间传统教育就会被颠覆一样。所有传统教育的从业者们都有一种焦虑的心态。说实话这个速度确实要比我们想象的快一些,怎么应对在线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变化,已经成为摆到我们桌面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在线教育有很多种方向、有很多种路径,选择哪种路径还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来决定,而不是简单地去模仿、去复制。其实早在04年,学大刚推出个性化教育的时候,我们就想能不能和互联网、和技术结合起来,设计了不同的方案。最终选择了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做的,因为确实当时的技术条件、技术储备,应用环境,包括整个公司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撑。学大的个性化业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所有的教学都围绕学生来组织,如果直接(用技术)切入到内容和教学环节,说实话这个坑是比较深的。我们当时是先把流程做出来,做了一套业务管理系统,叫做PPTS系统。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做法,但真正的触碰到教学的内核的(部分)还没通过技术的方式来实现,当时困扰我们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被解决。但这样一种业务流程标准化的方式,已经足可以支撑学大在全国各地的复制和扩张了。到了08年的时候,我们把用技术或在线的方式来解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想法提上议事日程。但当时市场上的技术还比较有限,我们自己的技术团队也不是很强,所以希望从外部找一些合作伙伴,当时叫自适应学习,根据学生的行为自动判断,给出下一步的解决方案。这背后的算法很重要。我们找了一家公司,它有相应的算法,但他们说算法不能公开给我们,只能封装到服务器上,我们来调用。但我们想,如果我们不能知道算法的逻辑是什么,就不能保证它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所以还是放弃了。如何快速复用线下资源?众包是个好思路又过了两年,我觉得必须开始着手做这个事情了,因为当时学大线下的网络已经铺的非常大了,全国六七十个城市,几百个学习中心,每年的学生十几万,老师也有一万多。虽然我们也有教研团队的支撑,但统计都是滞后的,它是靠人工的,而不是系统的帮助。我们想把线下每一个教学行为管理起来,而不是建立在对老师个人(经验)的依赖,到了这个体量,我们必须想办法做这个事情。要做这个事情,学大要过几个关:技术关、系统开发关、资源建设关、应用关。每一关都非常难,但我们必须想办法。第一关是技术关,差不多在2012年的时候得到解决。因为通过几年的积累,开发数据库、移动互联网都已经很完善。另外从互联网公司、IT公司请了很多非常顶尖的专家帮我们设计这套系统。大概在2012年,用半年时间把系统的流程基本走通了。第二个是开发关,系统的开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那持续的投入就是不可避免的。刚开始我们有一个将近一百人的技术团队,从中我们挑选出十几人的精干的团队,专门来开发e学大,我们内部叫X计划,X一方面代表学,另一方面代表它是个未知数,希望它能为学大将来的发展提供各种可能。开发的团队不断壮大,从十几个人到三十多个人,终于把页面、数据库,以及各方面的关联关系都做出来了,这时已经是2013年初。接下来到了资源建设关,技术打好了以后,最重要的还是资源,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有大量的资源补充。资源建设的难度很大,学大要做(这个产品)一定是面向全国的。现在全国主流的教材版本有十几种,高考有二十多种,中考更是不计其数,所以这个产品涵盖的内容量是非常非常大的,但必须要做,这样才能满足线下所有老师和学生的的需要。2013年初,我们从全国挑选了各科一共四五十个老师,集中到北京,根据各地的教材版本,做了第一波的资源建设。包括各种考试题,我们打上标签、来源、题型等等,做二次加工。很多题是纸质的,需要重新扫描,数字化的录入,有的是Word版本的,要重新写入系统,这个工作量是非常非常大的。除了题目,还有课程,针对每一道题,它背后的知识点,我们要做解析,包括文字解析和视频解析,投入非常大。这个过程中我们取了一个巧,做了发包,比如针对初中物理的20个知识点,需要200个课程讲解,我们就在全国学大体系里发包,举办视频课程大赛,每位老师都可以自己录,我们评选后把优胜者录入系统,给予老师一些补贴。这个活动得到了全国老师的响应,在半年内就搭建起了覆盖所有知识点的题库和讲解,真正用很少的资源,去发动了线下一万多个老师。我们内部讨论的时候,说如果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这个事情是很难的,想要得到一万多老师的支持,可能要投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但对于学大来说,这些老师都是存量资源。办个大赛几万或十几万元的奖金,就可以调动很多资源帮我们充实内容。到2013年年底,经过资源的集中开发和全国体系的众包,数据库内已经达到了四五十万道题,一万多个题目的讲解,还有两万个教学案。教学案就是老师在线下完成教学的每一节课的内容,每个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讲授内容不同,但可能有百分之五六十是共性的,如果没有系统支撑的话就会存在大量的效率上的浪费,甚至质量上的不统一。我们希望通过e学大,让老师把教案上传到系统,全国的其他老师都可以看到和使用。我们给老师一个积分机制,如果你上传的教案被越多人使用的话,积分就会越来越多,在晋升、考核和薪资上都会有一些帮助,这就调动了很多优秀老师的积极性,把原来私藏的一些资源贡献出来。现在我们已经有差不多2万个教案,覆盖全国各个年级各个科目。怎么推动老师学生去用?把利益机制装进去下一关就是应用关,这个我觉得是最难的。再怎么说,技术、开发,包括资源建设,我们只要投入钱、投入时间,都能做好,但是不是能够让全国几万名老师、十几万学生每天在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方面我们从2013年的第四季度开始推进,到现在也在不断的推进中。挺难的。任何一个新事物推到一线去,很多时候是不被一线人员理解的,因为要转变他们的行为方式,要增加他们额外的工作量,比如原来并不用去系统里选题、布置作业、上传和使用教案,但现在要增加一些工作量。老师的行为习惯改不过来,他还在使用原来传统的方式在教学,没有用到e学大,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阻力,但我们还是觉得这是一个方向,不这么做的话,很难做到用系统和技术的方式实现对教学的跟踪和教学效果的保证,所以加强了非常大的力度。比如说,如果你不用e学大上课,可能晋升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没有晋升的机会;包括课时费,比如原来每个课时100块,用了e学大之后给你120块。我们把很多的利益机制装进去,推动老师去用。这是一个过程,就像我们原来习惯于执笔写字,电脑出来的时候也很不适应,因为要学输入法。但一旦应用起来,可能就离不开它了,相信在座各位平时都是电子录入,很少用书写的方式了。老师也是一样,一旦习惯了会觉得这个系统非常好用,对他管理学生的教学效果、备课的效率都有大幅提升;学生也是,开始不适应,慢慢发现还是有帮助的。现在有80%多的学大老师已经在用,而且用的不错了,学生的比例比这个数字要小一些,这个过程是在不断渗透的。所以我觉得真正选择什么样的方向,一定是跟主营业务结合,学大选择的是用在线的方法、互联网的技术去改善、提升我们线下的业务,而不是突然去做一个全新的东西,我觉得那个跟我们不太适合。每个组织的资源、资金、人力都是有限的,重点是什么一定要把控清楚,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个为线下业务提升竞争力、差异化、提高效率的这么一个方式,我觉得我们还是在一个相对正确的方向上在做,这条路肯定是比较坎坷的,但就像发布e学大的时候我们说,愿意为整个行业在这方面的进步做些探索,这样的经验也愿意跟大家多分享。在线教育来的时候,我们的心态,是积极拥抱这样的变化,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适合自己的道路,谢谢大家。演讲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zNzU3NjQ4.html
从e学大看,为什么O2O对教育机构是大势所趋?
时间: 2024-10-25 12:33:14
从e学大看,为什么O2O对教育机构是大势所趋?的相关文章
学大“X计划”背后的五种在线教育模式分析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前言:在线教育是泡沫还是精华,不得而知.国内在线教育平台雨后春笋般出现,搅活了教育这盘死水;资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放在在线教育平台,一波波的融资闪现;国外在线教育平台齐步进局亚洲市场,在线教育的水再度沸腾.在变与不变中,选择变起码还能活久点,而在线教育最难啃的K12领域也开始全线沦陷,那么您选择是如何? ps:在线教育很美吧系列十六篇 近日知情
学大“补课”O2O:内耗、外扩的新挑战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学大"补课"O2O:内耗.外扩的新挑战 尽管在线教育在近两年迅速升温,但K12在线教育则因受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先天制约,而成为在线教育公认的最难啃的骨头.在各路玩家都没有找到有效切入路径的情况下,学大教育如何参与K12在线教育?又如何参与其中? 以互联网为起点的学大,正在回归互联网. 2001年以网上家教中介平台为起点的学大教育,在2004年选择转型线下,开始专注K12领域的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开启了个性化教育的十年.十年之后,学大教育选
学大教育金鑫:用O2O发展K12最终实现教育闭环
当下传统教育的方式仍有待创新,而在线教育 也未实现完整的教育闭环,只有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O2O模式 才是实现优质教育闭环的最佳路径,也是未来的趋势.以下为演讲精华整理:在演讲的开始,我们先来看一下现有的课外辅导的现状.当下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一两百人,甚至是三四百人的大班,都是这样的场面.那么还有一种叫小班,大概是20.30人,还有一种叫精品班,大概是十几个人,最近几年我们叫个性化小组教学,差不多是十个人以内,少的话是三个人.还有就是一对一了,不能再少了,一个老师配一个学生.这些基本上都是我们现存的
学大加速“进化”,传统教育机构还有时间吗?
前言:一个时代变革的前夕,传统教育机构都蓄势待发,新入侵者如虎豹之师,狠狠的撕裂一切壁垒.而悬浮在传统教育机构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增加了重量,加快了下落的速度.尤其是曾经无限繁荣的个性化教育机构,更是承受着无法承受之重,变则活,不变则衰,万物运行的规律! 文/黄嘉榔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传统教育行业的状元一早就被抢占,对此,一批批的野心家无可奈何.直到在线教育的来临,本已偃旗息鼓的火苗吹盛.而头顶着达摩克利斯之剑的传统教育机构感受到剑身重量下降,高度变低.改革或颠覆之势势如破竹,谁先知先觉,
学大教育受困“一对一”模式增长减速
作者: 韩言铭 国内"一对一"模式的开创者学大教育(NYSE:XUE)目前正经历成长的阵痛. 继2012年遭遇高管离职.资本看空."一对一"模式受质疑等难题后,今年2月底,学大教育公布了2012年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12年全年净利润为200万美元.而在2011财年,这一数字为480万美元,净利润腰斩一半以上.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面对利润下滑,学大教育2013年将收缩扩张战略,放缓新开教学中心的速度,发展方向将从跑马圈地的规模化布局转向以盈利为
学大教育和奇虎360达成战略合作
摘要: 今天,学大教育宣布与奇虎360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阳光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在线教育领域的拓展. 新设立的合资公司的启动资金为3000万,学大教育副总裁 今天,学大教育宣布与奇虎360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阳光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在线教育领域的拓展. 新设立的合资公司的启动资金为3000万,学大教育副总裁李俊逸将出任新公司CEO,学大教育CEO金鑫将出任新公司董事长兼法人代表.奇虎360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齐向东.奇虎360高级副总裁于光东
学大教育比拼Sylvan:谁的财商更高
一个是中国最大的一对一课外辅导机构,一个是美国最大的个性化教育品牌,已经有超过30年历史的Sylvan有哪些经验值得学大借鉴?又有哪些教训需要学大避免覆辙? 文|本刊记者 方浩 作为中国最早涉足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市场的公司,学大教育科技堪称市场里的老大:2009年年收入预计达到8亿元,专职教师5000人,学习中心一百多家.学大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租用写字楼,雇用全职的中小学教师,然后对学生实行一对一的课外辅导.显然,这与主流的大班或小班的课外辅导模式截然不同,但这也正是风险所在. 在美国,也
阿里巴巴投资地图解析:金融、大数据、O2O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是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经典台词.如今,这句台词用在阿里巴巴集团身上再合适不过. 4月8日,市场对马云收购恒生电子做出了直接反应.作为新晋的马云股,恒生电子如约复牌,直接一字涨停,最后报收23.62元/股,涨幅10.01%.并且业内预期,A股市场上触及马云.阿里巴巴概念的股票均会直上云霄,恒生电子作为正宗马云股被视作至少还有20%涨幅可期. 只是让市场有些意外的是,传闻已久的阿里巴巴集团收购恒生电子最终以马云所控制的另外一家公司
学大教育和奇虎360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
摘要: 今天,学大教育宣布与奇虎360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阳光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在线教育领域的拓展. 新设立的合资公司的启动资金为3000万,学大教育副总裁 今天,学大教育宣布与奇虎360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阳光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在线教育领域的拓展. 新设立的合资公司的启动资金为3000万,学大教育副总裁李俊逸将出任新公司CEO,学大教育CEO金鑫将出任新公司董事长兼法人代表.奇虎360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齐向东.奇虎360高级副总裁于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