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的首都北京,开启了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时间。此刻,呼和浩特市呼和塔拉万亩草原,大片的冰草正在蓄积力量,等待破土而出。
这片草原正是著名的南北朝诗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描述的所在。经过蒙草生态集团(以下简称蒙草)生态修复工程,这里再现了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自然风光。如今,蒙草正在构建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就像人体基因库的作用一般,用来解读各个地区的生态“基因”密码,从而还绿草原、还绿家园。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用“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最佳就在内蒙古”来推介内蒙古的大数据产业。他指出,内蒙古发展大数据产业具有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优势,面向未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把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在这样的政策指导下,大批新生代力量汇聚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年轻创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大数据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在呼和浩特市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我们见到了创客郝刚。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大学生郝刚,于2013年带领着一群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创建了大白鲨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大白鲨具有极其灵敏的嗅觉和触觉,我希望我们的团队也能够灵感不断、创意无限。”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电商团队,在成立不到4年的时间里创下了一系列令人称赞的好业绩。
郝刚告诉我们:“大白鲨公司现运营三大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淘宝网·中国质造羊绒产业带、阿里巴巴淘宝网·特色中国呼和浩特市馆、京东内蒙古羊绒产业带。大白鲨公司是淘宝、京东在内蒙古唯一的服务商。合作电商客户电商平台销售额过亿元。”
“我们懂得互联网,有电商从业经验,懂得如何利用大数据平台为销售服务。”郝刚自豪地介绍,一家年营业额不足300万元的农畜产品企业,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我们,合作第一年拿下全网牛肉类销售第一,第二年实现年营业额1500万元。
作为全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相继引进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建设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投资规模近500亿元。目前,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在呼和浩特市累计完成投资近60亿元,建成机房楼12栋,安装机架3.4万个,签约或入驻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IT企业70多家,引入各类应用企业302家,预计三大数据中心全部建成后,服务器数量可达368万台。
位于呼和浩特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冷却设备都处于关闭状态。负责这里云计算数据中心工程建设管理的员工刘星星介绍:“目前机房的温度在7℃左右,完全不需要开冷却设备。按照呼和浩特当地的温度,我们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可以自然冷却,省去了很大的成本。”
呼和浩特市全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一年有6个月能够利用自然条件进行数据中心设备冷却,地质结构稳定;距离首都北京440公里,航空行程不到1小时;而且,呼和浩特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延伸西北、连接俄蒙以及辐射京津冀的枢纽城市,为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和广阔空间。
除了适宜的气候及地理条件外,内蒙古电力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大型数据中心的用电价格仅为0.26元/度。近年来,一个个数据中心纷纷在呼和浩特落成并投入运营。
正是这些独特优势,为呼和浩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呼和浩特已初步形成了“两大产业园区、三大数据中心、一批应用和服务”互补互动发展格局。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把打造“中国云谷”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以自治区成功获批国家级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综合类试验区为契机,尽快形成立足内蒙古、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国家级云计算产业基地。
大数据推动地区主导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蒙草大数据操作平台上,用经度和纬度锁定地图上的一个点,该地的土壤情况、原生植物物种、畜牧业发展状况便会自动生成。
数据中心项目负责人王宝林告诉我们,目前整个平台整合20年积累的数据,实现了自治区境内的全覆盖,最小单位可以辐射至自然村。
2016年6月,蒙草将扎鲁特旗和四子王旗作为试点,在四子王旗巴音嘎查,通过蒙草大数据的精密分析,为当地牧民制定了草原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技术路线;在扎鲁特旗进行草原生态状况调查,通过采集野外数据、标本分析等,制定适合本区域生态修复措施。
内蒙古魔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乳业大数据平台”系统显示屏上,有国内大型奶源分布图、各地奶源的日均鲜奶乳蛋白含量、各省乳制品进出口贸易量等,全国乳业各种数据一目了然,便于查询。该公司还与内蒙古的牲畜育种、草业企业合作,开发畜种和草业大数据产品。
今天的呼和浩特市正全面发力打造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乳“云”、肉“云”、粮“云”、农产品“云”、工业品“云”、政务“云”和房“云”,“祥云朵朵”开新宇,古老的“云中郡”和林格尔县,如今成为新兴产业的集聚地。
据介绍,呼和浩特市要在“十三五”期间,以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为牵引,打造和林格尔新区,着力培育打造包括巩固提升“中国乳都”核心地位、全力打造“中国云谷”、打造“中国光伏材料之都”、打造“中国草业之都”、打造中国肉羊产业第一品牌在内的“五个中国第一”——这些既定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大数据产业的应用和挖掘,然后集中世界上的大数据要素和平台,推动几大主导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而把大数据产业发展不断向前推进。
在有着“马铃薯之乡”美誉的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种植大户范埃柱告诉我们:“我们武川土豆上了北京奥运会餐桌,成了上海世博会展品,现在已经成了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了。”提起武川土豆,老范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有了好产品,还需要好销路。”中国薯网网络部总监李子铨说。中国薯网是一家服务于马铃薯全产业链的电商企业,在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上,中国薯网宣布将斥资1.3亿元,大胆进军互联网+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并与内蒙古五一种畜场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我们会通过大数据平台为范埃柱这样的农牧民种植马铃薯提供信息资讯,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从而吸引中国乃至世界的马铃薯产业链主体集中参与到马铃薯产业发展中来。”李子铨介绍说。
大数据应用、信息惠民让城市更智慧
3月份的呼和浩特气温还很低,上下班出行高峰期,在寒风中等待公交车的滋味并不好受;而家住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刘阳却不担心这个问题。在他的手机里安装着一款名为“掌上青城”的手机APP:“上下班前,提前在APP里输入乘坐的线路号、乘坐站点,就可以查询到公交车的到站时间,计算好时间再出门,不用挨冻,节省时间。”
一款手机APP就能解决出行大问题,而这只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小小的体现。呼和浩特市作为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智慧呼和浩特的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2016年的工作重点共计22个,包括一个中心、四大基础数据库、五大平台和一批应用。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成功引进了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搜狐视频、搜狗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同时着力打造了一批大数据的应用平台,在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信息惠民、乳业草业等领域开展了大数据深度应用。
目前,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系统已经形成了面积达190平方公里的城市数字管理网络,覆盖市四区、如意和金川工业园区。信息采集员将市民通过12319热线、微博、微信反映的非警类问题进行汇总,将问题分析、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让问题尽快得到解答,城市管理变得智能、高效。
2013年浪潮集团与呼和浩特市政府就共同构建中国西部浪潮云计算基地、建设呼和浩特市政务云中心等签署了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呼和浩特市政务云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已搭建完成,已经具备委办局数据共享和交换能力。“‘一站式’的政务云平台,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数据真正惠民、便民。”
作为整个“智慧呼和浩特”的基础软件和数据支撑平台,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打通数据交换链路,实现数据精准交换,为“智慧呼和浩特”各类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真正实现跨部门、跨业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下一步重点工作是逐步推进部门数据开放,完成与共享交换平台的数据接入工作,真正实现全市各部门间非涉密数据信息的共享。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