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少点优越感吧,创业者不是非你不可

本文是 Paul Graham 在2005年末写就的一篇针对VC的文章,其中讲述了VC将要面对的四大挑战以及可能的两种解决方案。虽然近十年过去了,但是本文对于现阶段的创业投资还是有参考意义,在国内的创投圈里仍然是大量的钱追逐着极少的几个优秀的创业公司,且风投们还要面对着初创公司不进行融资直接就被大公司收购的挑战。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风投基金将会发现自己要对抗来自四个方面的压力。VC 手中有大量在互联网繁荣时期筹集的资金还没有来得及用出去。不过这对于 VC 本身来说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事实上这只是反映了一种更为极端的互联网投资的现状:太多的资本追逐着太少的项目。

不幸的是,这些为数不多的项目现在却越来越不那么需要钱了,因为在如今想要成立一家创业公司已经越来越便宜。四方面因素促成了该局面:开源软件,它们让创业者可以免费使用软件;摩尔定律,硬件设施也变得越来越便宜;互联网本身的发展,这让创业公司在网上进行宣传营销变得简单,只要你足够好就会有人关注;更好的程序语言,这让开发的过程变得更省钱。

当我在 1995 年创业的时候,上述因素的前三项占用了我绝大部分的开销。我们必须为网景公司的商用服务系统支付 5000 美元,这在当时是唯一能用来支持保护网络链接安全的软件。我们还要为 90 兆赫的服务器以及 32 位的内存付出 3000 美元。仅是找一家公关公司为我们的新品发布做宣传这一项就花费了 30000 美元。

而如今这三样对创业者来说都根本不算事。你不仅能够使用免费的软件,而且现在人们丢到垃圾堆里的废旧电脑都比我们那时候最先进的电脑要强大。在推广方面,只要你确实能做出好产品,光是凭着网上口碑带来的流量就会十倍胜于当年我们找公关公司登报宣传带来的效果。

当然了,对于许多创业公司来说还有一项重大变化就是编程语言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于十几年前的大部分网络创业公司来说,软件程序的开发就意味着需要雇 10 个用 C++写代码的程序员,但是在今天做这些工作你只需招一两个用 Python 或者 Ruby 的程序员足矣。

在互联网泡沫膨胀时期(上世纪 2000 年左右),很多人预言互联网创业公司将会把他们的开发工作外包给印度。不过我认为对于未来更好的发展方式应该是像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注:Ruby on rail 的创始人)那样,用更强大的编程语言来工作。有很多著名的应用软件比如 BaseCamp 都仅依靠一位程序员就写出来了。使用一个人当然比招 10 个人要便宜得多,首先他不需要把时间浪费在团队沟通的会议中,其次由于他很可能就是创始人本人,他可以不要一分钱的为自己工作。

因为现在创业是如此便宜,风投们经常会给予创业公司超出他们预期的投资数额。VC 总是喜欢一次性就投入数百万美元。但是有一个 VC 曾经告诉我他所投资的创业公司只花了 50 万美元。「我都不知道我们将要做些什么,也许仅仅是等着把钱拿回来而已。」

另一个让风投们处境更加艰难的就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被制定出台,法案的施行上市公司增加了巨大的监管负担。除了每年至少 200 万美元的合规成本,该法案还让公司相关人员心惊胆战。一位与我相识的富有经验的 CFO 下了如此结论——「现在我再也不想要在上市公司里面担任 CFO 了。」

你可能会认为负责任的公司治理可以让人不至于偏离正途太远,但是在任何法律中你为了少受约束都有可能会采取回避措施,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推行肯定是会对企业造成影响的。我的这位 CFO 朋友非常聪明且正直,如果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让这样的人都不再愿意担任上市公司的 CFO 了,这就已经足够证明该法案对于企业的冲击。

不少创业公司不再寻求上市,这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影响。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创业者们会认为只要公司能被顺利收购也是一种成功。那就意味着 VC 们费尽心机找到了一个只有两三个人的有前途的初创公司,对他们进行扶持与投资,结果只是让人家被其他大公司用 1 亿美元给收购了。风投们自然不想做这种没什么油水的生意,但是这似乎已经变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风投们的麻烦还远不止这些,收购方现在也变精明了,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提早下手。

为什么要等到自己中意的创业公司被风投注资之后价格变得更贵才去购买呢?大部分由 VC 带给这些创业公司的东西都是收购方完全不想要的累赘。收购方公司已经有品牌认知度与人力资源部门了,没有必要再从创业公司中获取这些。收购方真正想要的是软件与开发人员,而这正是早期初创公司所具备的:它们通常都是由几个专注于软件开发的开发者组成。

Google 公司是最早意识到这件事的,Google 的发言人在创业者学堂上就公开说过:「尽早将你的创业公司带到我们面前。」Google 公司的意图非常明确:他们就是喜欢收购那些即将开始 A 轮融资的创业公司(创业公司的 A 轮融资往往是首轮能够让 VC 参与其中的融资,它通常都发生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这是个非常聪明的战略,其他的科技巨头公司很快就会试着复制该模式,除非他们想眼睁睁看着 Google 把肥肉都先吃掉。

当然了,Google 购买初创公司有其独特优势:公司里的很多人都已经很有钱,或者说是只要卖掉自己的股票就能变有钱。普通的员工是不太愿意接受公司收购创业公司这种事情的,当你还在老老实实打工领工资的时候,看到一帮 20 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已经发财了,内心该是多么的恼怒啊。即使收购创业公司这件事对你的公司来说非常正确,你仍然不会感到愉快。

解决方案:

从现在的实际来看,情况就是这么糟,VC 们必须找到自我拯救的方法。他们可以采取两种方案,第一个方案不会让他们感到惊讶,但是另一个看上去更像是一种诅咒。

让我们就从最明显的一条方案开始说起吧,那就是通过院外游说让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放松对于上市公司的管制。当时这项法律的出台旨在防止未来出现像安然公司一样的事件,而不是要摧毁整个 IPO 市场。该法律出台时,由于 IPO 市场受到之前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影响本来就是半死不活,所以也没有人看出这项法案会造成什么样的坏影响。今时不同往日,科技行业已经从上一次泡沫破灭后恢复,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已经成为了这些新兴公司走向上市的瓶颈。

创业公司就像脆弱的小树苗,这些幼苗值得我们去保护,因为他们早晚会成长为经济体里面的大树。实体经济的增长将带动创业公司的发展,我相信大部分的政治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们不清楚创业公司本身的脆弱性,以及他们有多么容易就被本来旨在解决别的问题的法案给顺带伤害了。

更加危险的是,就算你损害了创业公司,由于他们人微言轻,发出的抗议之声也几不可闻。如果你踩到了煤炭产业的痛脚,你马上就会听到大声的抗议。但是如果你把创业者挤出了这个行业,你可能不会听到什么反馈,只不过是让下一个能够建立谷歌这么伟大公司的人才毕业后不去创业而是继续去读研而已。

我为 VC 提供的第二个解决方案可能会让他们感到震惊:让初创公司创始人在 A 轮融资中就部分套现。在这个时候,当 VC 投资一家创业公司的时候,他们得到的所有股票都是新发行的,且所有的钱都会直接投到公司之中。VC 当然也可以直接向创始人购买这部分股票。

大部分 VC 都像遵照宗教教义一样反对这么做。他们不想让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得到一个子儿,除非公司被出售或者上市了。VC 们都是控制狂,他们总是担心如果创始人有了钱就不会听从他们的掌控了。

这是个极其愚蠢的做法,事实上,让创始人在早期就卖掉一部分股票对于公司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会让创始人对待风险的态度和 VC 是一致的。如果按照风投现在一分钱都不让创始人赚的老办法,那么创始人对于风险的态度就会与 VC 截然相反:相比 20% 的机会获得 1000 万美元,一无所有的创始人更喜欢 100% 的机会去得到 100 万美元,而 VC 出于「理性「的考虑,往往是更喜爱后者。

不管怎么说,创始人之所以会早早把公司卖了而不是进入 A 轮融资中,不过就是前者能让他们拿回一些钱。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人生挣到的第一桶金比往后挣到的钱都更值钱。如果公司创始人能够在早期就卖掉一些股票,他们会很高兴接受 VC 的投资,并且赌注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大的回报。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创始人获得他们的第一个一百万美元,或者至少是五十万美元呢?VC 也能够因此得到相同数目值钱的股票。所以到底为什么不给创始人一点钱,而非要坚持把钱投资到公司业务中呢?

有些 VC 认为让创始人拿钱这种事情简直是难以想象,他们想要的是把所有钱投到公司业务中让公司有所发展。但是事实就是目前数额巨大的风险投资是出自风投基金自己的资产结构的需要,而非创业公司的需要。通常这些巨额投资给创业公司带去的破坏性要大于给他们的成长提供的帮助。

天使投资人在投资创业公司的时候会让创始人直接把部分股票卖给他们,这对大家来说都是一门好生意。天使投资人会因为自己的投资而得到巨大的回报,他们当然很高兴。而对于公司创始人来说,他们从自己的公司不成功便成仁的焦虑中解脱出来,这种焦虑只会让人分心,而不是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前进的动力。

如果 VC 对于让创始人套现这个主意感到害怕,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更令人恐惧的事实:你们现在是在和 Google 公司在争抢创业公司。

时间: 2024-08-01 19:10:09

VC少点优越感吧,创业者不是非你不可的相关文章

乾龙创投查立:VC为什么青睐二次创业者

创业者都像是希腊神话里的西绪福斯(Sisyphus):在人类中以机智聪明闻名,囤积了大量财富,后被宙斯惩罚,每天必须用尽全力将巨大的石头推到陡峭的高山顶上,然后,石头会自动滑落滚回山下,他要从头再来一次,重新把石头从山脚下推上山顶上去,周而复始--创业者当中有很多人成功地创了一次业,还会梅开二度.梅开三度地再去创业. VC最喜欢"第二次"的创业者 因为第二次的创业者有过"第一次"创业成功的经验,"证明过了"自己的能力,尝到过赚大钱的美好滋味,知道

合资创投机构呼吁国民待遇备战创业板PE多VC少

首批十家创业板企业定价出炉,创业板首批企业IPO已渐行渐进.作为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退出的重要一环,创业板的设立业内早已热盼已久. 对于目前即将上市的公司的定价,创投人士们怎么看?未来是否会将此作为推出的主要渠道?中国的创业板怎样避免重蹈韩国.香港创业板"昙花一现"的覆辙? 对此,网易财经今日连线了多位创投界人士,除对创业板企业更类似中小板.机构投资者参与不多的担忧外.多数创投人士表示将对创业板未来前景看好,称将作为重要的推出渠道加以关注.其中,中外合资创投则纷纷呼吁,应该早日获得与

VC十大忽悠用语:创业者,我看好你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你听到的话,真的是听上去的意思吗? 编者注:这是一篇三年前的"旧文".有趣的是,这些"忽悠术"即使今天看起来仍不过时,"我一会儿还有个会"."很看好你,可惜内部讨论没通过"--这些话好像总在哪里听过.最近在微博上被翻出重提,看得人十分欢乐,仔细想想又全是经验之谈.重新发布,并欢迎补充. 桂曙光 创业者在向VC融资的时候,会面临VC对企业.对创业者.对所在行业和市场的质疑和调查,有

李志刚:资本市场状况畸形VC与创业者地位颠倒

今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成为全球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而今年更早一些时候,中国做得好的电商公司,京东.聚美优品都在美国上市--华兴资本是这两家公司的承销商.更早些年,当当.唯品会等电商公司也是在美国上市.不仅仅是电商,中国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选择在美国上市.华兴资本涉足了中国互联网70%以上的融资.并购.IPO等案子,包凡对其的解释是,"对于科技公司来说,美国资本市场是全世界最高效的资本市场,有很强的预见性,像聚美优品这样的公司,若想上市,他知道按规定流程走,六个月以后就能上市

创业者与VC的接触之道

 创业企业因为具有高风险属性,一般很难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获得资金,而"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投资正好符合这些企业的融资特点.但是,多数创业者因为缺乏与风险投资商打交道的经验,在与VC接触后经常被拒之门外.因此,如何获得VC的青睐就成了创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多数创业者因为缺乏与风险投资商打交道的经验,在与他们接触后经常被拒之门外,因此,如何获得VC的青睐就成了这些创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日前,在亚洲创业基金期刊集团举办的企业家融资战略活动会上,国内外众多知名的VC向创业者讲述了在与

“奇葩”创业者:要求VC签署NDA抄袭“挡不住”

注:创业者在创业之前,肯定先要思考自己做什么,这时候点子就产生了.点子重要吗?如果创业者有个很好的点子,是否就能够容易获得投资的机会?有些创业者为了防止别人"抄袭"点子,在谈融资的时候还要求VC签署保密协议,VC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作者孙志超认为,点子对于VC来说,一点都不重要.来看看他的看法吧.今天碰到两个极端反差的创业者.一个创业者要求展示BP细节前先签署NDA,说之前介绍来的天使投资方,找朋友去做一样的事情了.另一个创业者,非常开放地展示自己的想法,虽然很奇葩,但认定第一不会

即使VC迎来寒冬,创业者依然可以走得很远

摘要: 当下无论是在美国硅谷还是中国,创业融资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容易.任何一家创业公司一旦融资成功,就会得到媒体的报道.同行的羡慕,用户轻易翻番,团队快速扩张.似乎投 当下无论是在美国硅谷还是中国,创业融资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容易.任何一家创业公司一旦融资成功,就会得到媒体的报道.同行的羡慕,用户轻易翻番,团队快速扩张.似乎投资可以解决产品和团队的一切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有的创业公司拿到了A轮甚至天使投资,居然办起了庆典燃起了鞭炮. 实在是本末倒置.魏武挥写过的<中国创业环境之殇>

启明创投甘剑平:不认同VC调查创业者私生活

过去一年,启明创投的多个案例得到BAT接盘.比如,2013年5月,他们投资的PPS跟百度爱奇艺完成合并.今年2月,大众点评获腾讯领投的4.7亿美元融资;启明两年前投资过的TutorABC,今年初也获阿里巴巴.淡马锡等1亿美元B轮融资.另外,启明A轮投资的一嗨租车今年还获得携程领投的1亿美金投资.过去12个月中,启明创投投资的公司中,融资和出售股份的规模共计20亿美元.作为携程12年独立董事的甘剑平笑称:"近期,我们跟每家BAT都做了一单生意.我们更希望这些初创型企业能借助BAT的资源独立上市,成

“土鳖”VC出现 VC出现变质个体

十年前,活跃中国的VC大多是国外机构的中国办事处,这些"海派"或"海归"的VC都会遵守很多VC行业的基本法则.但随着更多海外VC 的涌入.大量"土鳖"VC的崛起,加上在中国市场环境的耳熏目染后,这个群体中有些个体(注意:是个体,不是整体)已经开始出现变质和病态.有道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1.剽窃商业机密 很多创业者在寻找VC融资时,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商业机密泄露出去,所以,他们会在商业计划书的首页上罗列出保密条款,更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