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互联网产品就一定会让大家赚得满盆金

  关于移动互联网给予我们的震撼已经足够多,我想自己再去一一列举也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而且我今天想说的并不是移动互联网给与我们的营销或是推广新形势,而是数落一些被大家过分夸大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评论,让大家感受到另一种不同的产品文化,以便大家更好地面对移动互联网带给自己的机遇。

  第一个想说的其实是移动搜索。关于这点的发展,我想百度是最为头疼的,因为百度作为中国PC搜索领域的绝对霸主,其搜索产品的市场占比一直在百分之70左右徘徊,十分强势,但是反观移动搜索领域,却鲜有出色的产品出现。所以百度不得不在收购上大做文章,希望通过收购点心、魔法精灵等优秀产品进行移动领域的占有,而且先前行业中一直盛传百度有意愿收购UC科技,虽然俞永福一直强调UC的非卖性,但是说实话在资本市场一切都有可能,只能说是你的价码还没有足够打动运营者。

  不过这其中很多朋友把百度的一系列动作理解为为移动搜索做铺垫,其实我觉得未必,也许大家会认为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中,搜索仍然是一个重点业务,会有着和PC端一样的利润,对这我只想说大家想得太简单和理想化了,因为受限于设备和技术的原因,移动搜索显然不能给与用户和PC一样的用户体验,而移动搜索也并非会给大家带来足够的商业价值。

  首先,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局部不再是总—分形式,即在一个大型操作系统下存在若干个二级产品应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必然是产品与系统的平起平坐。举个例子来说,未来手机或是其他无线设备的流量入口绝非是某一个搜索端口,很有可能是某个APP应用,而这就意味着搜索产品自身发展需要的界面统治力已经不再,因此依靠移动搜索来垄断流量的想法也不再实际。

  其次,在移动互联网上用户会更加偏向于信息的定制化,也就是说大家的需求更加具体,而非PC上的综合化。因此,纵使在移动界面搞再广的数据分析,也很难满足大家的垂直需求,因为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产品的形态也在多样化起来,并不是单一搜索框就可以满足用户,热门的语音识别输入、Siri这样的狂想主义作品都有可能重新定义这个行业的标准。

  第二个想说的就是APP应用。就像笔者前面提到的,既然APP有截流的功能,甚至有颠覆移动搜索的作用,那么未来做APP一定很赚钱吧。比如最近炒得火热的神州租车,不就是一款依靠APP应有迅速发家的企业。关于APP应用,的确是富了一部分人,从苹果APP Store的兴盛和刷排名行业的长盛不衰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块充满利润的市场。但是现在充满利润并不意味着该行业就具有长远发展的潜力,因为一些东西在前期之所以发展好,除了摸准市场需求之外,更多是因为没有竞争力。也就是说现在的APP应有存在很多隐患。

  第一点就是之前提到的数据不全面,因为有太多的人为因素,所以从数据榜呈现出的信息来看,并不准确,而数据不准确就会给软件分成带来麻烦和矛盾。其实抛开人为刷榜的因素不考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卸载,数据如何来统计也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

  第二点APP作为一个新型产品,其盈利模式并非多种多样,很多时候也存在流量捆绑,广告弹窗等损伤用户体验的做法,但这些行为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消除,因为限制于移动设备的尺寸和硬件设施,一些点击广告无法在移动界面得到完整的呈现,因此广告的实际普及率并不高。所以大家只能从传达效率上入手,而这也就出现了刚才说的流量捆绑等一些极其简单没有技术含量的盈利手段。并且随着竞争的白热化,大家的利润空间会进一步压缩。

  第三点就是据统计,平均每个用户大概60%左右APP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也就说你开发的软件并不一定会促使用户天天登陆,而这些僵尸用户显然会给营销策划等具体商业过程带来极大地麻烦,另外,如何解决这部分人群的重复登录情况也是下一步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的重点。

  文章来自灵草园绞股蓝网http://www.jiaogulan.tv/,大家如有疑问可以到我们的网站交流,欢迎大家的指点,也欢迎大家转载,谢谢。

时间: 2024-09-22 15:24:41

谁说互联网产品就一定会让大家赚得满盆金的相关文章

互联网产品需求分析:产品需求分析的细节工作

文章描述:产品需求分析:用户的"奶酪"不要碰. 花了差不多2周时间去研究了卖猪肉的商贩,当和行业内朋友谈及这个形象的范例时,他们满是奇怪表情,因为一个做互联网产品的人,不好好做的你的产品,去研究卖猪肉商贩干什么!先别急,我们都知道产品需求分析是一个产品经理必修课,其实就是在项目立项之后需要把抽象的产品概念及用户业务核心需和内部的发散性的功能点集中并提炼出来并形成一个具体可见可演示的成果.产品需求确定后,那么之后的环节只要跟进这个为目标按计划推进,问题不大,所以需求分析过程相对后面环节来

互联网产品设计要放到用户真正的核心需求

文章描述:产品最重要?更重要的是产品背后的需求和人性. 有一个观点很普遍:产品最重要,好产品自己会说话. 毫无疑问,好产品重要,好产品谁都想要.但是,产品是一切吗?有好的产品,一定会成功吗?谁都适合做出好产品吗? 好产品并不是一切.产品是不是最重要,跟创业团队的基因相关,有些创业公司是技术基因强大,有些创业团队产品把握能力超强,有些创业团队运营强大,有些团队营销强大.如果一个团队并不适合打造完美的产品,产品就不是最好的创业切入点.只有少数偏执狂才能打造出完美的产品.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少数偏执打

以新浪网为例谈互联网产品之间的打通问题

      我们谈互联网产品之间"打通"这个话题.照例,为了说明道理,我们会拿别人网站的案例来解释.       先看案例:新浪网的新闻.UC聊天.微博之间.       在访问新浪新闻时候,右下角会有一个浮动窗的标题栏.说要不要跟一起看这个页面的人聊聊.       点开之后发现是新浪UC聊天室.我于是可以说话了.还被提示可以跟某人私聊.(其实这里解决了很大的"用户互动"的问题,这次不表.)          我的问题出现了,我在这写,跟新闻评论有什么关系吗?写了

王月章:详谈互联网产品的公关推广(上)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很多次在自己的腾讯微博中说过,互联网的推广方法很多,可能我们了解到的也很多,但关键是,如何找到最适合我们产品或者网站的推广方法,作为一个产品(网站)运营主管,要能给产品做个准确定位,寻找正确的传播渠道和推广平台,并加上高效的执行力,那产品获得一个良性的推广循环不是问题.互联网产品的推广要借助许多渠道,包括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客户端平台.网站

技术公司做互联网产品的 N 个思维毒瘤

前段时间写的<对比技术宅与高富帅,从追女神谈做产品!>被很多搞技术的伙伴议论,有争议.有认同,互联网就是这样,没有争论的话题怎么能成观 点?今天撰稿第二枚,继续上次的话题还谈技术公司做互联网产品的一些思维弊病,我觉得这些弊病用毒瘤形容,应该够用,有些技术思想真是病,想要转型还真的 得下定决心去治疗. 我所任职的公司就是一家安全公司,转型前的主营业务是以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厂商提供安全服务为主,这两年正在转型布局互联网市场,于是就把我眼见为实的一些案例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析,希望同行不要因此中

如何培养一名互联网产品经理

人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什么,通常来说,就是指个人对目标位置(或其他想要获取的东西)的适合程度的关键考虑点,而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相对的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 比如当我们都在讨论交流沟通技术能力如何的时候,台上一名大腹便便的领导轻挑牙签,然后弹了出去,说:"你们扯JB蛋,劳资能喝酒,还能看人眼色做事,知道怎么糊弄上面威逼下面,所以这TM才是核心竞争力,所以我才能在这位置坐得这么稳." 可是谁能说他错了? 因此,我愿意为这个问题指定一个问题范围,然后来回答它.就是说,我下

互联网产品的“打通”问题

我们谈互联网产品之间"打通"这个话题.照例,为了说明道理,我们会拿别人网站的案例来解释. 先看案例:新浪网的新闻.UC聊天.微博之间.在访问新浪新闻时候,右下角会有一个浮动窗的标题栏.说要不要跟一起看这个页面的人聊聊. 点开之后发现是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1561.html">新浪UC聊天室.我于是可以说话了.还被提示可以跟某人私聊.(其实这里解决了很大的"用户互动"的问题,这次不表.) 我

技术公司做互联网产品的N个思维毒瘤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前段时间写的<对比技术宅与高富帅,从追女神谈做产品!>被很多搞技术的伙伴议论,有争议.有认同,互联网就是这样,没有争论的话题怎么能成观点?今天撰稿第二枚,继续上次的话题还谈技术公司做互联网产品的一些思维弊病,我觉得这些弊病用毒瘤形容,应该够用,有些技术思想真是病,想要转型还真的得下定决心去治疗. 我所任职的公司就是一家安全公司,转

互联网产品就是对传统产品的重定义

几天前,我参加一个传统企业的头脑风暴会,鉴证了传统企业高管之间的逻辑对垒,那已经不能简单的用激烈这个词来形容,简直就是帮会之间的PK,我为这个企业的管理感到悲哀,企业高层之间的辩论很激烈,讨论主题往往从产品及销售模式的探讨转向部门之间的怒目相向,尤其是在产品质量问题的讨论上,每个部门都能说出1-2个理由来证明不是他们的错,最后原因归结到销售部门的无能,这个会也就在销售部门的沉默中落幕. 作为一个外向型企业,他们的出口比率占到80%还要多,形势好的时候凭借低价策略以及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出货量,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