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讯】赛迪顾问《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3)》近日在京发布。报告指出,第三方支付是现代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
目前,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线上和线下市场正在通过移动技术、O2O等形式不断进行融合。在此过程中,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出现了很多新的发展特征和重要的市场变化,这些变化都将对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从全景的视角对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进行扫描,并细致地梳理各主要细分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脉络,对于理解当前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赛迪顾问凭借自身在行业资源、信息技术与数据渠道等竞争优势,针对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整体市场和银行卡收单等线下支付市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在市场规模、企业格局等方面做出了重新梳理和大量更新,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深入了解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方支付概况:
各类业务规模差异明显,核心企业优势突出。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银行卡收单与互联网支付是交易规模占比最高的两大类业务;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以地方性业务为主,业务范围涉及全国的企业仅占全部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企业的五分之一;移动电话支付等业务规模尚处于发展期,目前在第三方支付领域交易规模的占比较小。
图1 2008-2014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线上、线下支付市场综合)
注1:数据统计了包含中国人民银行所定义“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移动电话支付”等支付方式的交易总规模;
注2:银行卡收单市场交易规模中包含了第三方支付企业为金融机构运营的收单业务规模,但并不包含金融机构自运营的收单网络的业务规模;
数据来源:根据企业、专家访谈及相关数据估算得到,CCID,2013.1
从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层面来看,2012年银联商务以45.9%的市场份额领军各企业,支付宝凭借其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的绝对优势紧随其后,汇付天下、通联支付、财付通分别占据第三方支付行业综合第三、第四、第五的位置。
图2 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主要企业交易规模市场份额(线上、线下支付市场综合)
注1:数据统计了包含中国人民银行所定义“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移动电话支付”等支付方式的交易总规模;
注2:银行卡收单市场交易规模中包含了第三方支付企业为金融机构运营的收单业务规模,但并不包含金融机构自运营的收单网络的业务规模;
注3: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交易规模为104221亿元,各家企业统计口径可能不同;
数据来源:根据企业、专家访谈及相关数据估算得到,CCID,2013.1
互联网支付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行业集中度较高。近年来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支付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支付的安全性和易用性的提高,使得互联网支付越来越受到网民的青睐,已有用户的黏性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互联网支付平台持续深耕和拓展应用行业,使得其应用领域延伸至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提高了交易规模。据赛迪顾问统计,2012年中国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38412亿元,同比增长70.46%。
截至2013年1月,目前共有75家企业获得互联网支付牌照。然而,近十家互联网支付企业占据了整个市场九成以上的份额,并呈现出一家独大的现象。从主要竞争企业的市场份额来看,支付宝居市场首位,并同财付通、汇付天下、快钱、上海银联、广州银联、易宝支付、环迅等企业构成互联网支付竞争的第一梯队。
图3 2005-2014年中国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
注:数据只统计了规模以上企业“互联网支付业务”的交易规模,主要指通过互联网线上渠道完成的从用户到商户的在线货币支付、资金清算等行为,各家企业统计口径可能不同;
数据来源:根据企业、专家访谈及相关数据估算得到,CCID,2013.1
银行卡收单市场保持较快发展,银联商务独占鳌头。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不断发展,部分综合型支付企业已不满足现有业务,由线上走向线下开始全业务布局。在各种线下支付方式中,POS机收单交易的规模占比达到90%以上,是所有线下支付手段中最为主要的支付方式,银行卡收单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线下支付市场,已受到第三方支付业界的普遍重视。2012年除银行系机构收单之外的第三方银行卡收单市场中,银联商务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通联支付、杉德、汇付天下、快钱等企业凭借差异化发展,市场份额出现明显增长。
图4 2008-2015年中国第三方支付银行卡收单市场交易规模
注:数据只统计了第三方支付企业银行卡收单交易规模,不包含银行系机构收单交易量、刷卡器的数量及其交易量,各家企业统计口径可能不同;
数据来源:根据企业、专家访谈及相关数据估算得到,CCID,2013.1
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渐成产业体系,多用途预付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随着预付卡发卡主体的多样化,支付公司、数据处理商、网络公司等各种类型的预付卡参与主体也逐渐增多,预付卡已经渐成产业体系。预付卡发行和使用数量快速扩张,使用范围日渐延伸,功能不断创新,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渐强。截至2013年1月,已经有143家支付企业获得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的牌照,兼营预付卡业务的企业共有26家,专营预付卡业务共117家。预计2014年,中国多用途预付卡的发卡规模将达到1932亿元。
北京、上海等地起步早,参与者众多,竞争也最激烈,在全国已形成了个别有影响力的主导品牌。2012年在全国多用途预付卡市场中,联华OK和资和信分列全国多用途预付卡企业排名前两位,斯玛特、海航易生、雅高e卡和壹卡会位列行业三到六位。
图5 2011-2014年中国多用途预付卡发卡规模
注1:多用途预付卡是指专营发卡机构发行的,可跨法人使用兑付商品和服务的信用凭证,包括磁条卡、芯片卡等载体的实体卡,以及以密码、串码、图形特征信息等为载体的虚拟卡;
注2:数据统计对象为已获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多用途预付卡企业(截止2013年1月),不包含单用途预付卡发卡规模,各家企业统计口径可能不同;
数据来源:根据企业、专家访谈及相关数据估算得到,CCID,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