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再出海还需要上两节课

2016年年底,一则“玻璃大王”曹德旺斥资到美国开厂的新闻拨乱了各界人士的心弦,在一片混乱的讨论声中,殊不知“走出去”,到海外攻城略地,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的一种发展趋势。未来,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增强。在这种背景下,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未来发展同样需要更多的国际化眼光,这不单单是出于降低制造成本的考量,对于提升市场层面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今后的10年,中国光伏行业走向国际市场,并在国外真正站稳脚跟将成为一大趋势。个中原因,除了产能过剩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国际需求在持续增长,同时,国外成熟市场的新能源激励政策大多以立法形式加以确定,可预测性比较强,能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长期预期。

一方面有“走出去”的需求,另一方面,“走出去”的环境也算得上良好。目前来看,光伏行业国际市场机会多于国内市场机会,国际化发展的正面因素大于负面因素。去年早些时候,2016年10月份,世界贸易组织(WTO)专家组裁定支持中国诉美国反倾销措施的主要诉讼请求,认定美国对华发起的反倾销措施在目标倾销、分别税率等做法上违反世贸规则。此项诉讼由中国于2013年12月向世贸组织提起,涉及多个制造产业,其中就包括光伏。这对中国光伏行业来说,或许意味着新一轮的国际化发展机遇期已经打开。

主攻方向已明确

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到国际市场发展一定要握住成本优势这把利剑。

2016年以来,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价格的下降幅度与速度非常惊人,美国目前已经降到了0.48美元/瓦,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业界普遍认为,到2020年,光伏发电在用户侧可以实现平价上网。面对此种局面,从发展方向来看,中国光伏企业除了传统商业模式的电池组件生产、销售外,还需要从更多层面考虑业务拓展的可能性。

首先是设备制造业的输出。将产业链延长,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可以衍生出其他的装备制造产业,比如说中国的光伏逆变器行业也将逐渐实现国际化。10年前,逆变器主流生产厂商大都是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现在华为、阳光电源、锦浪等中国企业也开始逐渐进军逆变器国际市场。中国已经具备了把电池组件相关产品出口到国外的能力,今后10年,将会大踏步地走向国际。

其次,在经营层面,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未来5~10年,中国光伏行业将不再是简单地出口产品,而是开始在其他国家立足、开办制造工厂,把制造基地转移至国外。事实上,过去两三年,中国企业已经实现了一般电池组件的海外生产,目标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印度、越南、泰国、土耳其、墨西哥等。现在,高效电池片也开始在国外生产,例如晶澳在马来西亚、南京中电在土耳其投资建设了电池片工厂。未来5年之内,肯定会有中国企业到美国或欧洲建厂,生产高效电池片。笔者认为,到美国生产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因为在美国生产电池片的制造成本与国内相差无几,除了人工成本和环保要求比较高,美国的能源、水和工业用地价格都具有优势,而且环保要求高也不一定是坏事,它可以促使企业提升环保意识与环保水平,为抢占未来战略竞争至高点储备实力。

导读:2016年年底,一则“玻璃大王”曹德旺斥资到美国开厂的新闻拨乱了各界人士的心弦,在一片混乱的讨论声中,殊不知“走出去”,到海外攻城略地,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的一种发展趋势。未来,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增强。

兼并收购需把握时机

实际上,还有一个比较快捷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兼并收购。2015年3月份,顺风国际收购了美国高效电池片企业Suniva 63.13%股权,至今运作良好,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证。

但兼并收购绝非易事。挑战之一在于收购时机的把握,中国企业如果能够在国外光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比较痛苦的时期进行收购,可以争取到一个比较低的收购价格,将是一件非常有正面意义的事情。否则,就很难争取到有利的股权控制形势,甚至可能陷入收购之后股价“跌跌不休”的泥潭。

挑战之二是收购之后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在保证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权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国内外文化、理念、决策、法治环境方面的差异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一方面,需要聘请可靠的会计师、律师,在收购之前完成风险评估工作,对全部风险进行评估,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要提前做好功课,充分了解当地的相关法律和商业问题,或者雇佣那些非常了解当地法律和商业文化的专业人士负责相关事务。在管理团队建设上,原班技术人才要保留,但管理层一定要聘请那些既懂中文又懂英文、对中国和当地商业环境都非常了解的人。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很好地理解母公司意图与决策,同时执行好当地子公司的战略规划。

服务比产品更重要

中国品牌在欧美一般被认为是物美价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品牌美誉度和品牌价值将会不断提高,逐渐得到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品牌价值提升会自然而然地完成。塑造品牌,不是说产品贴上一个标签那么简单。在欧美市场上,真正赢得认可的品牌,都需要直面消费者,100%地完成对消费者的服务承诺。以美国为例,一个重要的服务承诺就是无理由原价退货,这对目前的中国企业来说很恐怖,因为它们还不习惯欧美人的生活方式,很难理解这样的规则。

因此,中国光伏企业要想实现国际化,其一要适应直面消费者的趋势,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不能无限度地压低价格,像在国内光伏组价每瓦只有五分钱甚至两分钱的利润,根本没有预留出应对消费者退货的利润空间,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美国的惯例是,要达到30%~50%的毛利率才可以正常运营下去。

其二是要明白服务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来说,服务甚至比产品都要重要。对光伏行业而言,服务内容包括售前的免费咨询、安装时的网络化服务、代办政府补贴退税手续以及一系列的售后服务。今后,企业只有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把产品卖出去,为海外客户提供本地化的服务,是中国光伏企业在建立产品竞争力、提升品牌认知度方面逃不掉的补习功课。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9-29 11:40:06

光伏企业:再出海还需要上两节课的相关文章

光伏企业:再出海要上两节课

2016年年底,一则"玻璃大王"曹德旺斥资到美国开厂的新闻拨乱了各界人士的心弦,在一片混乱的讨论声中,殊不知"走出去",到海外攻城略地,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的一种发展趋势.未来,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增强.在这种背景下,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未来发展同样需要更多的国际化眼光,这不单单是出于降低制造成本的考量,对于提升市场层面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今后的10年,中国光伏行业走向国际市场,并在国外真正站稳脚跟将成为一大趋势.个中原因,除了产能过剩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国际

惠誉紧跟穆迪唱空中资企业光伏企业再遭点名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自上海 近日,继评级机构穆迪唱空中资概念股之后,另一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再次发布公告,称中国企业将继续成为欺诈指控的目标.由于惠誉本次评级的35家企业中又现光伏企业的影子,因此分析人士认为,上述报告可能会影响目前处于困难阶段的光伏企业的再融资. 光伏企业再度上榜 7月18日,惠誉发布了名为"中国企业管治以及评级"的报告.报告认为,目前有35家中资企业正面临公司治理方面的压力,并指出其中采用中国会计准则是中资企业的主要劣势指标之一. 近日,在美股市场上的中资概念股遇到近年

赛维遭穆迪红旗警示光伏企业再显颓势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自上海 继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上被连续看空之后,49家中资企业又被亮"红牌". 昨日(7月1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评级机构穆迪在美国时间周一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这份研究报告用标示"红旗"的方法对49家公司进行预警,警示投资者在购买上述公司的股票时应该注意.有市场人士表示,上述的警示风险不能排除故意做空的情况. 发布红旗警示 穆迪在这一份研究报告中,采用了标示"红旗"的信号测试,来增加其评级方法的透明程度

法国或削减光伏补贴中国企业再临壁垒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自上海 近日,法国政府为了研究是否应该限制建设电站,进一步削减支付给太阳能发电企业补贴费率,于12月10暂停了部分光伏项目的建设,暂停时间为期3个月.由于法国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90%来自中国,这一举动或将对中国光伏企业产生一定影响.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光伏市场将遇到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中国光伏企业要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不过,对于法国的上述举动,国内的光伏企业表示暂时还没有太大的影响.江西赛维LDK公关总监姚峰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法国当地的市场容量很小,

可再生能源补贴滞后:光伏企业三年未领到钱

蒋卓颖 上海报道 光伏电站建设三年,仍未领到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 9月23日,尚德运营总监龚学进向记者透露,尚德2009年在宁夏石嘴山建设运行的中国第一个电站项目运行3年来,至今还是按照脱硫电价结算,并没有拿到可再生能源的补贴. 2009年10月1日,尚德中节能宁夏石嘴山50MW电站项目的第一期10MW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成为中国第一个并网发电的大型地面电站项目.该电站到目前为止运行时间已经有三年,但该电站所获得的电价补贴仍然是当地的脱硫电价,即0.25元/度. 而根据可再生能源的电价补贴政策,光

欧洲最大光伏企业宣布破产 中国市场暂时安全

欧洲最大光伏企业.德国太阳能业界龙头老大"太阳能世界"(Solarworld)公司近日宣布破产. 就破产原因,其在官网上的声明相当简单,称:"SolarworldAG管理委员会经过很多努力,但不幸没有拯救业绩持续下滑的公司,现在公司负债累累,不得不向法庭申请走破产程序."但其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弗兰克弗朗克·阿斯贝克在公开场合的发言却直接将导致公司破产的责任甩给了中国企业.他说:"中国生产商的'非法低价倾销'导致公司破产." 不过市场机构并没有买账

五年后你的光伏企业在哪里?

当前的光伏产业不可谓不火,每天都有盛大的光伏会议召开,每天都有新的光伏企业诞生.虽然企业的数量无法精准统计,但是怎么算也不会少于5000家. 可以断言,未来五年,不管光伏产业如何辉煌,不管你如何留恋,这些企业中的绝大部分将会退出或开始退出这个市场.原因在于: 第一,能源企业的天然垄断.能源企业天然垄断+金融壁垒的特征,在过去的化石能源阶段已经是事实,无论是煤炭.石油还是天然气,反映在全球500强企业的前十名中,能源企业不会少于五.六家:在未来的可再生能源阶段也将被证明,无论水能.风能还是太阳能.

中国光伏企业别“咬住”贸易战不放

中国光伏产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市场严重打击,整个行业几乎陷于濒临崩溃的绝境之中.首先是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 "双反"调查和征收31%-250%的反倾销关税.让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一次让人心悸的劫难,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股票全线暴跌,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前不久,德国的光伏企业又向欧盟提出对中国出口欧盟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国几百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近六成以上是进入欧盟.一旦欧盟的市场大门关闭,将给中国光伏企业造成更加致命的打击.中国大型光伏企业顿时风声鹤

那些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现在还好吗?

曾经,中国光伏企业纷纷在美国上市风光无限,现在却境遇完全不同! 近日,中国大型太阳能电池板厂商昱辉阳光能源(ReneSola)宣布,收到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退市警告.警告其在6个月内将股价恢复到1美元以上,否则将被强制退市! 与之相对的则是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等其他大型太阳能企业自发性地要从NYSE和NASDAQ退市并实施私有化或回归A股.为何他们会选择走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呢? 其实不难看出,虽然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市场地位如日中天,但在美股市值表现却差强人意.例如,在A股上市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