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1500亿美元,国产芯片能否成功翻身?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就一直在时断时续地推动本土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但他们的野心从未像近几年这样高涨,投入的资金预算额也是史无前例。

  政府开始大力扶持芯片业发展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估算,上世纪90年代后半叶,在早期政策扶持下,政府向芯片业的投入资金不到10亿美元。而2014年宣布的一项政策计划表明,此次政府将拿出1000亿~1500亿美元来推动我国在2030年之前从技术上赶超世界领先企业。其中,从事各类芯片设计、装配以及封装的企业都能够得到政府扶持。不仅如此,2015年我国政府又进一步提出了新的目标:要在10年之内,把芯片自制率提升到70%。

很明显,我国政府迫切想要摆脱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不过,这并非易事。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境内所有厂商共计消耗了价值1450亿美元的各类芯片,而我国去年本土芯片行业的产值仅达到了这一需求的十分之一。在某些高价值的芯片领域上,我国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其中就包括更注重性能的计算机处理器以及更注重稳定性的汽车内嵌芯片。

如果想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政府就必须花高价买入尽可能多的国外技术来为己所用。所以在最近几月里,国有公司和各类政府机构都纷纷开始收购、投资海外的芯片企业:

1月15日,紫光集团投资6亿美元购买Powertech Technology(一家从事芯片封装和测试的台湾企业)25%股份在股东大会上得到通过;

1月17日,贵州省政府宣布与高通成立合资企业,该公司首期注册资本为2.8亿美元,贵州省政府的投资机构占股55%;

1月22日,Intel宣布与清华大学、澜起科技全球控股股份有限公司(Montage Technology Global Holdings Ltd)联手合作关于服务器研发的项目,其中Intel注资1亿美元。

考虑到目前我国芯片行业过度依赖于国外技术,发展本土半导体行业是一项势在必行的战略任务。我国政府也早就注意到,美国、欧洲甚至是亚洲其他地区的政府在过去几年都向各自国内的本土半导体行业投入了巨资扶持。

根据经济学人所获得的数据来看,我国的实际芯片贸易差额仅为原始数据的一半左右,这是由于我国厂商进口的相当一部分芯片都用在了诸如iPhone、联想笔记本等出口电子消费品上。

不过即便如此,促进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政策仍然符合政府的整体经济战略规划方向——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附加值更高、更环保的行业转型。

摩根士丹利指出,成功的半导体企业通常能够获得比40%更高的利润率,而电脑、电子产品和其他硬件的利润率往往甚至不足20%。所以,如果我国企业能够设计并生产出更多的芯片,有朝一日能像英特尔那样在PC和服务器芯片行业上控制底层的技术标准的话,那么我国就能够在全球电子行业中占据更大的利润份额。

重点扶持国有领军企业

在我国早年推动国内太阳能电池板和LED照明灯行业发展时曾遇到一个令人尴尬的境遇:为大量本土企业提供了巨额资金补助,但最终换来的却是产能过剩和价格大跌。

而此次政府从中学到了教训,开始尝试将资金集中投放到少数的几家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上:

上海的中芯国际,成为重点扶植的芯片制造商

深圳的海思半导体、北京的紫光集团,成为少数获得重点扶持的芯片设计公司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当属紫光集团。

这家昔日从清华大学分出来的企业,在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的两年时间内,连续完成了三次国际并购和一次外资入股:

2013年12月,紫光集团斥资18.7亿美元收购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通信基带芯片设计企业——展讯通信公司

2014年7月,紫光集团斥资9.07亿美元收购国内排名第二的通信芯片设计企业——锐迪科微电子公司,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

2014年9月,Intel向紫光集团旗下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的控股子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价格购得20%的股权;

2015年5月,紫光集团斥资23亿美元收购原惠普旗下华三通信公司和惠普中国的服务器、存储器和技术服务业务的51%股权,成为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网络产品与服务领军企业;

2015年10月,紫光集团成为世界存储巨头美国西部数据公司和全球封测龙头企业台湾力成的第一大股东,向存储领域进军;

2015年11月,紫光集团宣布将在未来斥资130亿美元建设一座大型存储芯片工厂。

正是这些大手笔的投资收购使得紫光集团一步一步成长为芯片行业中的领头羊,成为了Intel在国内最有竞争力的对手。

掀起芯片行业收购潮

其他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大肆进行芯片行业的收购:

2014年12月,芯片封装公司长电科技以18亿美元购得新加坡芯片企业STATS ChipPac的控股权;

2015年5月,国有企业建广资产管理公司也以同样的形式收购了荷兰恩智浦旗下的一个部门(生产手机基站芯片);

2015年12月,华润集团旗下的财团也向仙童半导体发出了25亿美元的收购要约;

而在这场针对国外芯片企业的收购潮中,紫光集团显然起到了主导作用。

“很多人都怀疑我是政府的‘白手套’,但其实我们的的确确是一家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赵伟国

这种辞令虽然淡化了紫光集团在政府方面获得的支持力度,但显然该公司在这轮收购潮中享受到了很多优惠政策。因为在后续的对话中,赵伟国还透露:紫光集团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再砸3000亿人民币(约合450亿美元)用于收购投资。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很难想象紫光集团自己能拿得出这么多钱来。

与收购海外消费品牌不同的是,在收购半导体行业的时候并不总是能够受到对方的欢迎:

2015年7月,紫光集团斥资230亿美元收购镁光科技,但因遭到美国政府反对投标失败

2015年11月,紫光集团向韩国企业SK海力士发出的收购要约也同样遭到了拒绝

2015年12月,紫光集团虽成功收购了台湾矽品科技25%的股份(芯片封装和测试公司),但也导致日月光(ASE)半导体的竞购

台湾是一本非常好的教科书

我国如果想要实现这个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摆脱对海外芯片的技术依赖的话,或许可以从台湾昔日的境遇中得到一些指导性意见。

虽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就已经涌现出诸如台积电等多家世界级的芯片代工厂,以及诸如联发科等世界级的芯片设计商。但这主要还是归功于台湾厂商们成功抓住了时代潮流:当时,全球芯片行业都在向设计与制造相分离的生产研发模式转变,而台湾厂商们很好的抓住了这一趋势。但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台湾企业近年来在向存储芯片的拓展上却举步维艰。

“尽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段时间,台湾政府投入了近500亿美元来扶持这些台湾的存储芯片商,但奈何赶上的是存储芯片‘大萧条时代’,导致他们在竞相追逐市场份额的过程中仍是一亏再亏。”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师Mark Li

经济学人获得的数据显示,虽然在2001到2010年这十年间,全球存储芯片企业的利润额达到了80亿美元,但如果去掉三星和SK海力士的话,其他行业内的企业共计亏损了将近130亿美元。

尽管500亿美元这一数字已经不算小了,但分析师Mark Li还是认为:台湾企业的研发投入过少,而且在营业额上过于求成,这也是导致其无法进入行业内第一梯队的原因。

"近年来,全球半导体行业内的进一步成熟,加大了中国进入这一市场的难度。尤其是在近期行业内部大洗牌之后,存储芯片市场中的老牌企业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芯片行业与软件行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开始变得更加复杂,这也使得我国企业更加难以插手。”

——浙江大学Douglas Fuller

中国芯片业必须要完成的三大转变

如果中国企业想要在芯片行业中取得主导地位,就必须完成三点观念上的转变:

从“成本文化”转向“创新文化”;

从“国内视角”转向“全球视角”;

从“闪电作战”转向“持久作战”。

ASM Pacific Technology(在香港上市的芯片行业的设备供应商)的总裁 Lee Wai Keong对我国芯片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发表了如上看法。而在问及“紫光集团能否通过收购的方式来获得技术领衔优势”时,他笑着答道:“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没有捷径可循。

他的这句话也得到了事实的佐证:台湾、韩国和美国政府对我国的诸多政策都明确禁止自家企业将最新技术传授给中国企业。

尽管海思半导体算是个例外,但目前而言,绝大多数的我国本土芯片企业都在创新研发能力上大幅落后于全球领先厂商。据麦肯锡的咨询师Christopher Thomas估算,仅Intel一家的研发开支就已经达到整个中国芯片业的4倍之多。

除了需要加大投入研发外,我国的芯片企业还需要引进更多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毕竟人才是不分国界的,硅谷里也聚集了很多优秀的华裔人才。但如果像紫光集团这样企业想要让这些人才加入其中,就必须学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创新研发(例如在世界各地设立研发中心等)。

而这便引出了第二项观念上的转变。目前来看,我国的芯片商主要还是在迎合国内市场。但他们如果想在技术上领先,就必须为攻占全球市场做好准备。爱国情怀也是有限度的,即使是在国内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者也不会因为支持国货而去选择使用质量不佳的国产芯片,那些想着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就更不用说了。

而最后一条或许是最难以接受,却不得不完成的转变。

麦肯锡的分析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行业内,从存储芯片到处理器芯片,无论是设计、制造还是分装环节,所有的利润几乎都在被一两家顶尖企业所攫取中,而这也直接导致其他企业的亏损。

显然,想要扭转这种局势,取得领先地位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

巨额补贴的真正用武之地

虽然前景并不乐观,但这1500亿美元的巨额财政补贴还是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仍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可以效仿——三星。这家韩国的龙头企业正是借由在研发上的巨额投入才一举成为了行业巨擘,并积累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正是由于政府是此次的主要投资方,而政府恰恰更看重整体战略的长远发展而非短期利润。所以支持者认为——只要此次战略发展仍是由政府主导,我国的芯片企业就可以实现这三点观念上的转变。

不过,政府在真正开展战略部署的过程中可能还是会遭到一些阻力。

由于之前对太阳能电池板和LED照明灯的扶持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我国政府此次在初期只对少数几家国有投资基金注资300亿美元。虽然官方是希望借助这些中间人来开展更具市场导向的战略投资,但这绝非易事。

即便如此,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还是认为——中国企业完全有机会在某些半导体领域上占据世界领先地位。比方说,本土芯片公司在电视机、手机和电脑等产品领域就可能拥有一定的优势,毕竟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生产和消费层面上均占据着主导地位,监管者也能够因此而放开手更加扶持国货。但这同样可能会导致我国企业最终只是在表象上显得十分强大,拉到国外之后还是站不住脚。

在DRAM和闪存两大存储芯片领域中,只要我国企业能够说服一些规模较大的海外厂商一同建立技术分享联盟的话,就有可能绕开他国政府的技术转让限制,进而实现芯片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这时就该轮到这1500亿美元的巨额财政补贴发挥效力了,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

很鲜明的一个例子就是:

2015年9月,紫光集团向西部数据注资38亿美元,正是这笔钱帮助西部数据充实了自己的资金;

2015年10月,西部数据成功斥资190亿美元收购了全球领先的闪存厂商闪迪。

中国曾经在许多支柱产业中扶持本土厂商,但效果却并不都尽人意:

在汽车制造领域,我国政府曾尝试通过合资的方式来吸引海外企业与之分享技术,但最终导致的结果却是进一步加大了本土企业对外国合作伙伴的依赖;

在商用飞机领域,中国商飞投入了多年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来研发飞机,直到现在却仍未推出成品,恐怕即使到最后上市也已过时。

而在许多芯片业务领域上,我国的企业最终可能确实会在技术上实现赶超,但却仍有可能会因产能过剩而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结果——就如同当时太阳能电池板的产能过剩。

“中国在成功主导整个市场之前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但这一路上很可能会伴随着整个行业的市场经济大动荡。”——Mark Li

或许事实真的会像分析师Mark Li所说的那样,但紫光集团的赵伟国却毫不掩饰他的野心:

“芯片行业内部的整合速度正在加快,寡头时代已经来临。”——赵伟国

显然,赵伟国认为紫光会成为芯片行业中的巨头之一。不过这倒也并非是在说大话——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芯片业仍将会面临大洗牌,而赵伟国带领的紫光集团显然对此更加有经验。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7-28 13:29:39

补贴1500亿美元,国产芯片能否成功翻身?的相关文章

IBM欲补贴10亿美元甩掉芯片制造业务

[摘要]Globalfoundries想要20亿美元补贴,以冲减该部门的亏损.IBM欲补贴10亿美元甩掉芯片制造业务 腾讯科技讯 8月5日,消息人士周一透露,为让Globalfoundries(简称GF)接手旗下亏损的芯片制造业务,IBM愿意为前者提供约10亿美元的补贴.消息人士称,虽然IBM愿意提供10亿美元的补贴,但Globalfoundries却希望获得约20亿美元补贴,从而冲减该部门的亏损.IBM愿意补贴甩掉芯片制造业务,表明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罗睿兰(Ginni Rometty)想要摆脱非

政府保护撑不起国产芯片与软件

中国的芯片与软件不是政府支持不够,而是政府支持得太多."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前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的话依然激荡在国人耳边.这里的"芯"是指芯片,"魂"是指操作系统.为了打破"缺芯少魂"的局面,最近几年,中国... 中国的芯片与软件不是政府支持不够,而是政府支持得太多. "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前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的话依然激荡在国人耳边.这里的"芯"是指芯片,"魂"是指

国产芯片如何突围?多位代表吁家电行业应用自主芯片

芯片研发和使用问题受到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关注. "中国每年进口芯片的金额远超原油进口额,全球芯片约六成市场在中国,年进口额约2000亿美元.从公众知晓度很高的计算机.智能手机到使用量巨大的空调.彩电,几乎每一件日常使用到的电子产品都离不开芯片." 全国人大代表.新华社广东分社社长徐金鹏等11名代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关于在家电行业鼓励使用国产芯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指出,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领域,人们

国产芯片如何突围?多位代表呼吁家电行业加速应用自主芯片

芯片研发和使用问题受到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关注. "中国每年进口芯片的金额远超原油进口额,全球芯片约六成市场在中国,年进口额约2000亿美元.从公众知晓度很高的计算机.智能手机到使用量巨大的空调.彩电,几乎每一件日常使用到的电子产品都离不开芯片." 全国人大代表.新华社广东分社社长徐金鹏等11名代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关于在家电行业鼓励使用国产芯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指出,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领域,人们

国产芯片市场衰落,被“惯坏”的行业如何扭转颓势?

今年,国际芯片巨头纷纷对中国芯片市场进行深耕,尤其是最近几日,国外芯片行业的动作更是频繁.1月17日,美国高通公司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在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天,英特尔和清华大学.澜起科技签下了研发新型通用CPU的新年第一单. 而与之相比,国产芯片则显得备受冷落.尽管近几年市场上总会突兀地出现几家国产芯片企业的信息,但大都是类似"中科红旗倒闭"这样不好的消息. 提起国产芯片,总给人一种老旧而遥远的感觉.在我国的芯片市场中,国产芯片渐渐失宠,而国外芯片如英特尔.高通等反而很受欢迎.国产芯片

用国外技术授权研发的国产芯片,会不会受制于人

国产芯片一直是国内企业的一块伤疤,虽然现在也在积极的发展国产芯片技术,但是诸多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具体表现在:1.知识产权受制于人:2.能力水平受制于人:3.安全受制于人:4.发展权受制于人:5.利润受制于人:6.供应链受制于人.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集成电路产业的背景下,国内从事高性能CPU设计的单位或公司数量不断壮大. 但美中不足的是,几乎所有单位都认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路线符合自主可控标准. 比如飞腾在和中国电子合作后,将购买自ARM的Cortex A57产品打上自主可控标签进军信息安全市

任正非:坚持创新走出迷航 目标2020年收入超1500亿美元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于2016年5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主持会议.两院院士齐聚一堂.在如此高规格的大会上,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代表华为作了<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 为祖国百年科技振兴而奋斗>的汇报发言,抛出不少干货. 作为中国科技界的企业代表和中国在世界上的一张名片,华为在ICT行业的地位已经无人撼动.但面对未来,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任正非在发言中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而华

进口芯片超石油 国产芯片为何难自理?

201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总规模3043亿美金,中国进口就有2322亿美金,高居全球第一,这说明中国已经成为大多数电脑.手机都是的生产大国.但是中国八成芯片依赖进口,剩下的两成里,还有Intel在华的工厂部分产能.但是芯片为何要大量进口?国的芯片产业为何份额较小?中国的芯片产业能否迎来最好的年代? 无"芯"的困局 我国芯片产业发展比较缓慢,尤其在CPU方面几乎一片空白.而且,我国的芯片进口不设置任何门槛,甚至允许国外公司直销,直接掌握每台机器的信息,因此,国外芯片厂商有可能通过芯片植入

5G时代需要新的商业模式,国产芯片将不再落后

随着运营商的网络重构,NB-IoT/eMTC将商用使能垂直行业,网联汽车推动C-V2X发展,以及业界对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展开深入探索和部署,预示着面向5G商用更进一步. 与此同时,3GPP也加速了5G标准化现阶段的进程: 2017年12月完成Rel.15非独立组网5G新空口技术标准,以及完成5G网络架构标准化,满足美韩日激进运营商需求: 2018年6月完成独立组网5G新空口和核心网标准化,支持eMBB和uRLLC两大场景,满足2020年5G初期商用需求: 2019年9月,支持增强型移动宽带(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