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生活,99%的泡沫

社交网络的传播,周末素来都是低谷,新浪微博也曾出具报告,通过数据证明用户活跃度通常会在周三和周四达到高峰,而在周末以及长假,无论是企业帐号还是个人帐号,其整体发言频次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但是另一方面,周末的时间线流速放缓,这意味着平均每条内容的停留时间都相对增加。所以,在专业的传播公司竭力在计划表里绕过周末这个黑洞的同时,有些从一开始就冲着“刷爆社交网络”的内容设计,反而获得了几无竞争的感染空间。 从超级课程表创始人余佳文之于《一个90后把整个互联网圈都激怒了》到“追气球的熊孩子”NIKOEDWARDS之于《少年不可欺》再到微博营销大号伟大的安妮之于《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皆选择了在周末
发力,冲击刷屏之势。 事实证明,一个时常抱怨不得不忍受自己父辈亲朋在朋友圈里分享低级鸡汤的用户,他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从一片市井去了另一片市井,如果将同样的一碗鸡汤贴上葡萄酒的标签再用镶金的盘子呈上来,再安排一些赞不绝口的余音,他也会胃口大开。 瞧,那边台上的孟醒激动得手舞足蹈,大声呵斥:“你们这些?潘康奈独倜挥写蚩? ?/p> 言归正传,余佳文的身上已经隐约有了高燃的影子,NIKOEDWARDS则还在与律师商谈究竟要向优酷索要多少赔偿,剩下值得吐槽的,只有那个贩卖梦想的微博“漫画家”了。 对不起,你只有1%的努力 新浪微博本身盈利难度极大,却并不影响用户借助这一平台赚到真金白银,拥有逾800万粉丝的伟大的安妮就是其中之一。 有着强大的粉丝经济,加上与微博上一众段子手长久以来的抱团,伟大的安妮在12月13日晚间用自己擅长的插图绘画讲述了一则“如何走上漫画家的道路”的故事,言语之间声泪俱下,情怀满满。 这条微博在一天之内引起超过40万次转发,而其内容核心——即其创业开发的“快看漫画”App也在App Store里最高时冲到了免费榜榜首的排名,拿到奇迹一般的单日30万次下载规模,引起对于二次元圈充满好奇而又一无所知的互联网行业满场惊呼。 其实,这里面误会很大。 伟大的安妮——以及微博上许多耳熟能详的“漫画家”,如郭斯特、使徒子、丁一晨等——都是条漫的创作者,而且在风格上偏重于卡通。 所谓的条漫,指的是从四格漫画衍生出的一种漫画体裁,简而言之,就是脱离了“格数”的规范限制,将某些段子用图文的形式演绎出来,内容重点在于对白或旁白,绘画只是辅助表达,故而对画技要求得以放宽许多。 就在伟大的安妮以“漫画家”的身份自居并且煽情的讲述自己如何付出心力时,大部分传统漫画的作者及读者对此唱出了反调,一个基本的评价是:“这年头什么人都可以自称是漫画家了”。 就在2年前,已经走红的伟大的安妮还对媒体表示,称自己“不希望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漫画事业,因为觉得人生还有各种可能性,没必要把自己局限在画漫画上”,转眼之间,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就杳无踪影,取而代之的就是“1%的生活”,而从绘画和叙事的专业角度而言,伟大的安妮的画技,非常罕见的没有任何进步,用一个国漫作者的话来讲,“只要稍微用点心思在画画上,就不可能表现得这样原地踏步”。 必须承认,狭义范畴的二次元圈比较死心眼儿,在这个圈子看来,热爱画画,和热爱让画画这个兴趣更加值钱,是泾渭分明的两种理想,且不可相互混淆。 所以没有人会否认伟大的安妮是一个用心经营自己事业的段子手,但是“漫画家”这个称谓及其标榜的努力,是有些名过其实的。 90后的创业选秀大赛 “90后”这一标签已经越来越显得脸谱化,媒体见了它,就像是海洋里的
鲨鱼嗅到了千里之外的血丝,兴奋、激动且不能自已。 当媒体过度关注一个话题领域、导致题材挤压过剩而趋于同质化的时候,如同中国娱乐选秀节目沦为“比惨”故事会的现象也会同样发生,忆苦思甜的时机被大大提前。 伟大的安妮用了很长的篇幅,回忆自己遇到的挫折,生生树立出脸谱化的反派——告诫创业风险的前辈、最初没有决定投资的VC、以及“不认同、不相信”她(比如看完后竟然没有泪流满面、没有去下载她的App)的读者——用以衬托“1%的光芒”,这种贯穿全文的戏剧性,是由设置代入感驱动转发支持的关键。 只是一门生意而已,要不要这么苦大仇深? 暂且,容我插播另一则故事。 2013年夏天,微软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创业大赛(征集在Windows Phone上的原创
应用产品),华南农业大学的一名研二在读学生的个人作品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一名VC十分欣赏,当即让助理在会后去拦那名学生,劝其
退学,接受自己的十万元投资,无需合约,但是该学生仍然选择了买火车票回学校继续读书。这名VC在微博上充满惋惜的讲了这则故事,并总结称“中国的大学生会拜读乔布斯的故事,但绝大部分不会选择创业”,却不曾料到遭遇围攻,大部分批评声音认为这名VC过于轻率的试图影响那名大学生的人生轨迹,且不论十万元的数字多寡问题,作为一笔风险投资,因为投资项目的失败而无法获得回报并不算意外,但是对于为了接受这笔投资而中断学业的那名学生而言,一旦创业失败,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为什么我总是说鸡汤听上去无害喝下去有毒?因为那些反复宣扬“坚持下去
就会取得成功”的人,根本不会为那些“坚持下去却没能取得成功”的结果负责。 微博上的灰鸽子银水说得更加刻薄:“感觉就像我不支持一下她的App,就变成了过去那么多嘲笑她欺凌她打击她鄙视她伟大理想的无数坏人之一一样,是我作为冷酷无情庸碌无为的大人,背弃了这个美好世界纯洁人们一直努力奋斗的理想。” 美国社会学家认为,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经济的繁荣,“成年过渡期”——包括五个标志性阶段:完成学业,离开父母,经济独立,步入婚姻,生儿育女——逐渐延长,并且产生一定程度上的顺利错乱,很多年轻人在经济独立甚至步入婚姻之后,心智仍然没有能够离开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如:道德从修身的工具变成指控他人的武器、正义感变成排他和不宽容、价值判断变成非黑即白的简单逻辑、情操变成非理性的激情和盲动等。 所以,不必在“90后”的热点造势大师面前自惭形秽、急着反思传播学理论是否过时,这只是一种最原始的——当然也是最有效的——孩童期行为,当一个孩童将玩具从沙发这头扔到沙发那头,他心知肚明怎样会吸引注意,以及“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一效果。 据说,余佳文曾在薛蛮子被抓的当晚发布微博表示庆贺,称“叫你这个死老头不投资我”,只因余佳文曾恳求薛蛮子投资超级课程表而没有如愿,你看,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群熊孩子,经济独立、事业腾飞的熊孩子。 如何评价快看漫画 不好意思,小标题十分没有新意的用了知乎体,而以下观点,当然出自一个“不理解不支持年轻人的梦想”的坏人,不介意被伟大的安妮及其团队用来当作又一块垫脚石。 从目前来看,快看漫画的目标是以作者为单位聚合条漫的各大创作源,进而在这样一个细分领域拿到门票,形成独占一个品类的内容分发渠道。在之前创办工作室的经历中,伟大的安妮有一些运作IP的经验,在各大内容平台都空前重视IP的时代,以此为基础演变出丰富的商业玩法,也并不难。 问题在于,链条虽然完整,但是在聚合和分发两个端口,快看漫画没有想清楚关于如何建立壁垒这个课题。 先说聚合。 昨天,就在快看漫画下载量激增的同时,它的内容储备被发现有一大半儿都处于
版权雷区里。 微博上的热门条漫大抵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原创,由创作者运作版权,比如伟大的安妮自己这样的,一类是搬运或是汉化,由个人或组织将海外的条漫作品引进,比如赵石的故事,版权比较含糊,责任由搬运/汉化者自负。 原创类型的条漫,伟大的安妮基本依靠圈内抱团的形式取得了很少一部分创作者的授权,但是创作者的最大利益,仍然停留在其个人微博和微信等自媒体内,将内容和用户分流出去,远非双赢的选择,所以即使被冠以“起点模式”的赞誉,快看漫画做不到起点中文网那样的流量闭环,也无法通过独家专供的形式向创作者提供高于在微博和微信能够获得商业回报。 我说了,条漫的创作者就是会画图的段子手,前向收费基本没有成功案例,只能后向找企业收取植入式软广和品牌合作的费用,而这又回到了粉丝经济的范畴,一个聚合App的用户规模和传播力量,敌不过普遍的社交平台。 至于搬运或汉化类型的条漫,快看漫画已经在大量的用户投诉下连夜删除侵权内容,这种悄悄盗图的擦边球,一旦公司化运作,便很难持续下去。 再说分发。 条漫的连续性很差,它适合用来填补碎片时间——比如在浏览社会时事时偶尔插入那么一条调剂口味——却不太容易形成App式的专注阅读体验,爱喝鸡汤的用户可能确实不少,但是专喝鸡汤的用户还是不多见的。 这势必会带来用户访问动机和停留时间的短板,站在初创公司的角度,前期的无效用户样本越多,就越难通过运营去理解用户需求,如果抛开给投资方做成绩这一考虑,快看漫画的几十万下载量,其实是负面影响(用户数据的误导性)居多。 而且,快看漫画的标准目标用户,恐怕是最难以驾驭的那群App控——16-24岁的女性,活泼好奇,微博微信美拍淘宝豆瓣一个优酷唱吧样样都玩——与这些时间杀手竞争用户的注意力,快看漫画身板太弱。 唯一可以想想办法的,是如何引导用户将“分享到朋友圈”的功能用起来,趁着微信还没有下决心清理为朋友圈设置屏障之前,为快看漫画赋予媒体式的扩散性。 以及…… 其实我十分能够理解创业者想要极尽所能的推广产品的心态,也可以认同在这个孤掌难鸣时代有时确实需要找到一些相同的慰藉,甚至可以说,实现理想的路径可以林林总总不受想象限制,且应宽容对待。 不过,创业的本质还是对市场负责,故事动听,一时无两,终究不是竞争力。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逼得去自学编剧,并不是一件对行业有益的事情。 期待终有那么一天会到来,漫画就是漫画,没有一切精心设下的道德捆绑,手机就是手机,没有什么莫名其妙的天生骄傲,创业就是创业,没有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格表演。

时间: 2024-09-20 12:36:33

1%的生活,99%的泡沫的相关文章

朋友圈的赞可以变现的时候

最近一段时间,朋友推荐的一款新晋社交app软件"摩擦",笔者进行了体验,并且和微信.陌陌等LBS交友应用的两大标杆进行比较,笔者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点或许解决了目前app面临的从online到offline这个难题,该功能也重新让人开始对目前社交app(比如微信朋友圈)存在的一大循环式迷局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断强加却虚妄的存"赞"感. 朋友圈的"点赞":无处不在并遍地都是 人们喜欢在朋友圈用各种方式晒自己理想中的现实生活,P照.心灵鸡汤.星座贴.地理位

凯文凯利:物联网联合AI大爆发

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物联网可能是最具名气,但也最具争议的科技趋势,就在中国大张旗鼓,发展物联网时,这个号称能带来上兆经济规模的概念,能成真吗?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物联网够聪明才能大爆发

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物联网可能是最具名气,但也最具争议的科技趋势,就在中国大张旗鼓,发展物联网时,这个号称能带来上兆经济规模的概念,能成真吗? 说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应用几乎无所不在,商机更是数以兆计.不论是分析路况.自动搜寻停车位的自动驾驶车,能控制光量与湿度的智慧农田,都有物联网的影子. 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在2025年前全球物联网可望带动十五兆美元.世界各国或是各大企业无不前仆后继,唯恐错失新一波经济成长契机. 然而,尽管无数专家.报告背书

被App淹没的生活:泡沫下的僵尸世界 盈利才是硬道理

这是一个中国城市年轻人的典型一天: 在闹铃响起后,取过手机,看一下今天的天气预报和空气污染情况,然后起床,听着手机音乐或晨间新闻,或是查看一下微信.出门前,用打车软件订了一部出租车,在车上看一下今天的日程安排,然后处理一批工作邮件,或是背一些外语单词.空下来的时候,对着手机练习K歌,或是打打小游戏.突然想起要买什么东西,迅速浏览自己喜爱的购物网站,然后下单,在线支付,然后实时跟踪自己的包裹. 如果对自己今天的装扮很满意,可以自拍一下,迅速上传分享在朋友圈,照片已经自动美化.午饭前已经搜罗了公司附

移动互联网泡沫:超级终端的胜似争夺

<商界>杂志 移动互联网泡沫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本刊记者 樊 力 曹一方 彭 靖 徐 辉 □特约撰稿/李彦翰 杜 娜 穿越炮火,迎来泡沫 那一天,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微博)跑去参加某移动互联网大会.到了会场发现人稀稀落落,他不禁感叹,泡沫总算有所降温.殊不知坐定方才发现,这里原来是全国土特产展会--哦,走错会场了. 应该怎样描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呢? 当手机被看作比电脑屏幕更强大的终端,当移动互联网被视作继互联网之后最伟大的造富机会,资本.人才.创新,以及一场接一场的豪赌终于破门而

云@生活:未来云生活远景

分论坛四 吴盛刚 :各位来宾.产业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来到云世界大会的分论坛,我是吴盛刚 ,对于云计算的几年应该说大家很熟悉了,但是单纯的基础概念,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云生活,畅想未来,我们今天有幸请来了广电.电信.智能终端,还有业内知名人士,我们共同来分享对于云生活,交流他们在做的事情以及对未来的事情,今天论坛分两步,首先有请海信传媒CEO简志敏先生,他的题目是智能电视,一朵会下雨的云. 简志敏:我是海信传媒的总经理,我解释一下这个工作,海信传媒是海信里面专门服务海信所有的智能终端,海信

专访 | 杨强教授谈CCAI、深度学习泡沫与人工智能入门

7 月 22 - 23 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阿里巴巴集团 & 蚂蚁金服主办,CSDN.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承办,作为独家直播合作伙伴的第三届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17)将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 作为大会主席,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工程系主任.AAAI Fellow 杨强教授最近接受了大会记者专访.这次访谈干货满满,其中有不少话题是杨强教授首度公开谈及,比如下一个 AI 突破口.深度学习泡沫.AI 之路心得.本科生入门 AI.好学生要能教导师学习,等等. (点击阅读杨强教授历史

设计师必须知道的99个站点

99个设计师必须知道的站点,都很优秀,全国外的,这篇文章值得收藏. 1 Spunk United 非常出色的杂志,里面提供的都是世界顶级设计师的专访,灵感以及文章还有更多. 2 FreeLance Switch这个站点上的所有资源都是开放免费的,你肯定要知道:) 3 Computer Arts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网络杂志,中文版杂志是<Computer Arts 数码艺术>,相信设计者都有订阅这份杂志. 4 David Airey一位专业的图形以及logo设计大师分享他所有的知识在这儿,你一定可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Web2.0公司

几天前,著名博客迈克尔·阿灵顿发表一篇文章,阐述了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15个Web 2.0网站,其中包括Digg.Flickr等知名网站,不过我常用的del.icio.us和google reader不在其中,不知何故.这些网站的确不错,不过大家现在访问这些站点可能速度会非常慢(海底光缆还没修好),如果不想使用代理服务器的话,那么请大家在本月底或者二月初再来访问,那时速度应该会很快了.以下是新浪科技翻译的中文译文.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Web2.0公司 一年前,阿灵顿曾经写下一篇名为"我生活中必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