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洋彼岸传来苹果起诉非授权配件厂商的消息时,深圳哈里通有限公司市场经理肖定邦的心情好极了,他期待苹果在官司中迎来一场大胜。
美国加州时间7月22日,苹果正式向旧金山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7家美国企业销售未经授权的iPod、iPhone和iPad充电器、音箱和数据线等配件。苹果在诉讼中指责这些未经苹果授权的外围设备质量低下,稳定性差,并导致与苹果产品不兼容的问题。和这些倒霉的公司不同,哈里通可是由苹果验明正身的授权厂家。
疯狂的“果粉”(苹果的粉丝)或许现在才恍然大悟,他们爱乌及乌买下的音箱、皮套等等苹果配件之所以那么昂贵,是因为每一件苹果都要从中收费。
“如果你的音箱卖了100美元,苹果就会收取20至25美元。”美国投资银行考夫曼兄弟分析师肖-吴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透露,在苹果的一项名为“MFI”的计划中,生产厂家必须获得许可才能销售苹果的配件。且每售出一个授权配件,苹果就会收取20%至25%的分成。
虽然苹果的财报没有详细披露配件这个“副业”对苹果的收入贡献,但围绕着苹果产品,一条庞大的配件产业链已经形成。此前,一位苹果中国区总代理商曾向记者透露,许多苹果授权经销商并不是靠卖iPod、macbook等产品赚钱,而是依靠卖音箱等苹果周边配件赚更多的钱,这已是业界一个公开的秘密。
这样的利益让人心动,显然苹果自己也动心了。
苹果“MFI”配件授权体系
哈里通是深圳一家数码电池企业,2008年开始生产苹果授权的外挂电池和充电器,目前已是苹果授权的全球主流外挂电池配件商之一,iPhone相关产品年销售额在2亿左右。
哈里通生产的每一件苹果配件产品,都会贴上一个叫做“MFI”的标签,即英文“made for ipod”,“made for ipad”,“made for iphone”的简称,这些由苹果公司统一设计的logo在使用时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就连每个图案的字体大小、颜色、分辨率都有着详细的标准。
“要得到苹果的授权并不容易。”肖定邦回忆起整个和苹果谈判的过程。
由于苹果电子产品大都比较耗电,因此哈里通推出的外挂充电电池受到了全世界苹果粉丝的热烈追捧,哈里通在旗下开发了apple产品专用的mili品牌,在国内的电子产品卖场,这种mili充电器售价由200-400元不等。
2008年,哈里通就向苹果公司在北京的亚太总部递交了MFI申请, mili的样品也接受了苹果一系列严格的测试,如ATS测试,主要针对电池产品与苹果机型的兼容性,确保不会使苹果机型出现使用故障,而另一项OTA测试,则是针对mili产品会不会对iphone信号产生影响的测试。
除了这些测试,苹果公司还在产品设计初就提供给哈里通一系列生产标准,确保外围产品的技术指标。“我们的设计、开模成本都是很高的,所以才导致配件产品价格远远高于山寨产品。”肖定邦说。
当记者问及产品的利润率时,肖避而不谈,只是笑言:“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而一位做山寨品的业内人士则估计,“正品的利润率应该在300%左右。”
不过,苹果产品的热销并没有让肖定邦们能够松一口气,在哈里通的产品推出后,各种未经苹果授权的类似产品蜂拥而至,并迅速在各大电子产品卖场和哈里通的产品摆在了一块,相似的外形和低廉得多的价格,很快抢走了哈里通的一大块市场。
肖定邦告诉记者,他们很早之前就与苹果方面沟通,希望苹果出面打击未授权厂商,但他们也深谙国内山寨市场的复杂性。“有的山寨品虽然没有标注苹果的logo,但是也在零售处宣称iPhone专用,而更有些厂商,做国外苹果授权产品的OEM,但同时也将自己的产品贴上work with apple的标牌,这些擦边球的做法都让我们很难有效用法律维权。”肖说。
哈里通今年4月刚跟一家山寨厂打了场官司,但以庭外和解告终,对方将相关侵权产品撤柜。但还有多少家厂商在继续生产、销售未授权产品,恐怕哈里通和苹果都难以统计。
“不论如何,这次诉讼对国内的山寨市场都是有一定警示作用的。” 肖定邦说。
“仅有2%苹果配件获授权”
在上海徐家汇的各大电子产品商场,和苹果相关的配件业务已经成为了整个商场最赚钱的买卖之一。但记者一番调查下来发现,并不是每个配件都是“老老实实”贴上了苹果MFI的标签。
在几家苹果的授权经销店,例如美承、idea等经销商,记者看到所有的音箱、充电器等产品,都会严格执行“MFI”计划。店里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这些店直接受到苹果授权并有苹果厂家的不定期检查,因此他们不敢销售未经授权的苹果配件产品。
但和这些正规授权店比肩而立的还有大量中小商铺,在上海的一些IT卖场,卖苹果相关产品的商家多到能够占据整整一层商场。如果你告诉这些商家需要购买一个苹果iphone外挂充电器,每个老板都会热情地拿出一个正品mili,同时拿出一个外形几乎一模一样但价钱却相差许多的产品。
深圳南岛电子的销售经理张奎栋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缘由:由南岛这样的厂商生产的山寨iPad充电器批发价仅为6.5-7元,经过经销商到市场终端,零售价不过60元左右,与正品巨大的差价使得他们每年的出口额都在3000万-5000万元,而且已经稳定经营了6年了。
另一家东莞市厚街昂展电子厂业务部经理谭永坚则称,这些山寨苹果配件拥有着高额的利润,厂家都“有30%-40%的利润。”这家电子厂才开始做iphone相关产品一年,就已实现盈利,可见市场上需求不小。
除了在电脑城批发,有些山寨品还进入了商超,南岛与沃尔玛还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们一般进入商超都会采取中性包装,但有的也会贴上‘made for iphone’等标志,这就属于高仿品。”张奎栋说。
“现在这个市场上顶多只有2%的授权商,苹果的这次诉讼也主要是针对规模以上的非授权生产商,中国山寨市场这么零散,恐怕很难完全禁止。”谭永坚表示,对于诉讼,山寨商们都显得很淡定。
苹果收权胜算几何?
虽然本次诉讼只发生在美国,但对于广大国内苹果配件生产商,也有敲山震虎的作用。
“从我们以往的经验来看,跨国厂商和中国本土厂商打类似知识产权官司,基本上十打九赢。”资深知识产权律师刘春泉告诉记者,这些本土厂商生产的产品往往是将苹果等大品牌的产品原样照搬,这当然会触犯苹果的知识产权。
刘春泉指出,即使像音箱、外挂充电器这样完全由配件厂商设计的产品,由于涉及到和苹果的产品连接,因此很难说有没有触犯到苹果的知识产权。“一项电子产品身上往往高达上千个专利,有时一个接口也有大量的专利在里面。”
但刘春泉同时分析道,考虑到中国知识产权的特殊国情,苹果这样的大厂商和一些小的配件厂商打官司,并不会很划算,因为目前中国类似官司即使苹果胜诉,赔偿的金额也很有限,“且一些小的厂商就直接把公司关了,你再也找不着他们了。”刘春泉指出。
有意思的是,近期发明于中国市场的几种苹果配件,倒很可能让苹果如鲠在喉。
据美国著名的消费电子网站Engadget.com报道,中国厂商ZTE中兴于近日推出了一款苹果itouch外设装置。这款名为U3200的苹果配件,是中兴给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定制的CDMA产品。据报道称这款产品目前正在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进行审核。
在此之前不久,有一家叫做“衍生科技”公司(Yosion Technology)的中国小厂商,推出了一款名为“苹果皮520”的背扣式通信模块,在该模块上插上SIM卡后同样可以让iPod touch实现打电话等功能。
这些配件产品推出后,对苹果目前广泛推广的iPhone和运营商绑定销售策略,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iPhone在美国就和AT&T网络绑定销售,在中国就由联通销售,而一旦iPod touch实现不限运营商可以打电话功能,势必对苹果现有的销售格局产生一定的冲击。
刘春泉分析,这些通讯模块完全由中国厂商自己发明,但是否侵犯苹果的知识产权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这些产品是否会破坏苹果原有的设计,破坏苹果产品的性能等。”苹果是否会对中兴等中国厂商提起诉讼,目前还很难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