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数据管理 将公共资源数据交由第三方保存

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开发布,开启了国家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的序幕。《纲要》提出,要从政府大数据、新兴产业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着手,推进大数据领域十大工程建设;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通过建设数据强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通信服务青海公司总经理邓晓辉认为,《纲要》是中国大数据领域的顶层设计,标志着大数据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不论我们称之为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还是物联网时代、智能穿戴时代,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信息数据化。当人与物都被数据化之后,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蕴藏到了这些数据中。

面对大数据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不必担心其商业价值的有效利用,而应担心数据背后的安全隐患。目前,由单一机构保存数据的方式非常普遍,在数据集中有效利用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隐患。

一是哪些数据可以通过第三方进行保存。针对数据的重要性和保密等级,需要对数据范围进行界定。公共资源数据涉及生产、生活、安全等诸多方面,如果安全等级较高的数据泄露,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其后果不堪设想。目前,对于界定在第三方进行保存的数据,还缺乏针对性较强的法律法规。

二是海量数据保护难度大。公共资源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是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而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数据生成速度快以及价值密度低等特点,若不对数据进行筛选过滤,对重点数据进行针对性强化保护,那么对公共资源数据的保护必将陷入成本高、效率低、耗时久、质量差的泥潭。

三是监管尚未到位。目前的数据第三方保存主要基于各地的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和部分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服务和设备。而在这些企业或单位获得大量公共资源数据之后,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可能会隐秘地收集、处理、使用公共资源数据信息,特别是不能排除在利益驱动下对数据的恶意修改。

邓晓辉代表希望国家尽快研究出台第三方数据保存的相应制度规范,提出了以下四条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大数据中心建设。国家要统一规划数据中心建设,既要保证数据的有效存储、采集、利用,也要防止过度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和数据集中度不足,影响数据的利用、共享。

二是对公共资源数据的安全范围进行明确化界定。对于那些涉及信息安全的数据,一定要尽可能给予保护;对于那些有可能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要在进行安全处理之后才能部分开放。法律和行业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应该和技术保持同步,相互补充,对公共资源数据的存储、使用和发布也必须严格地按照法律和行业规定执行,构建良好的大数据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三是可以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款来打击公共资源数据不法泄露行为。遵循已有的法律法规,对涉及信息安全的数据泄露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尽快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工作。

四是建立各单位企业通用的公共资源数据保存安全条例,加之相应的法律规范来达到公共资源数据的第三方保存安全保护的目的。政府和数据提供方应对数据的安全性进行筛选,以免泄露涉密信息或与数据安全相关的信息。相关单位和企业则要对数据安全保护高度重视,应做到数据保存者、使用者对其保存和使用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0-28 05:03:27

加强大数据管理 将公共资源数据交由第三方保存的相关文章

人大代表邓晓辉:建立公共资源数据第三方保存制度

随着"互联网+"的推进和各行各业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数据资源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如何管理和利用大数据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通信服务青海公司总经理邓晓辉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建议,国家需尽快研究出台第三方数据保存的相应制度和规范 大数据保存和利用存安全隐患 2015年8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由此开启了国家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的序幕.<纲要>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大数据发展将迎来顶层设计时代,

《大数据管理概论》一导读

|前 言 陈寅恪先生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对今天的信息技术而言,"新材料"即为大数据,而"新问题"则是产生于"新材料"之上的新的应用需求. 对数据库领域而言,真正的"预流"是Jim Gray和Michael Stone-braker等大师们.十三年前面对&qu

《大数据管理概论》一1.3 大数据应用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出版社<大数据管理概论>一书中的第1章,第1.3节,作者 孟小峰,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华章计算机"公众号查看 1.3 大数据应用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哪个时代同今天一样产生如此海量的数据.数据的产生已经完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从采用数据库作为数据管理的主要方式开始,人类社会的数据产生方式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而正是数据产生方式的巨大变化才最终导致大数据的产生. 1)运营式系统阶段:数据库的出现使得数据管理的复杂度大大降低,实际中数据库大都为运营系统所采用,作为

《大数据管理概论》一2.3 大数据融合的方法论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出版社<大数据管理概论>一书中的第2章,第2.3节,作者 孟小峰,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华章计算机"公众号查看 2.3 大数据融合的方法论 由2.2节的分析可知,大数据融合是一个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问题,它的任务是将碎片化的数据相联系,将分散的数据集中,形成表层知识,即知识资源:进而使隐性知识显性化,使表层知识上升为普适机理.从而在数据资源.知识资源与用户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缓解数据的无限性.知识的零散性与用户需求无法满足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提升大数据的价值

《大数据管理概论》一3.2 大数据存储与管理方法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出版社<大数据管理概论>一书中的第3章,第3.2节,作者 孟小峰,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华章计算机"公众号查看 3.2 大数据存储与管理方法 闪存.PCM等新型存储介质的引入使得大数据存储架构有了多种选择.但由于新型存储介质在价格.寿命等方面与传统的磁盘相比不具优势,因此目前主流的观点是在大数据存储系统中同时使用新型存储介质和传统存储介质,由此产生了多种基于新型存储的大数据存储架构,如基于PCM的主存架构.基于闪存的主存扩展架构.基于多存储介质的分层存储架构

《大数据管理概论》一2.4 数据融合技术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出版社<大数据管理概论>一书中的第2章,第2.1节,作者 孟小峰,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华章计算机"公众号查看 2.4 数据融合技术 数据融合需要用动态的方式统一不同的数据源,将离散的数据转化为统一的知识资源.另外,大数据的关联性使得融合步骤之间相互影响,传统的流水线式融合不再满足现有融合需求.面对新的融合需求,反馈迭代机制显得极为重要.为此,我们给出数据融合的新的实现步骤:①对齐本体.模式,加速融合效率:②识别相同实体.链接关联实体:③甄别真伪.合并冲突数

《大数据管理概论》一2.2 大数据融合的概念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出版社<大数据管理概论>一书中的第2章,第2.2节,作者 孟小峰,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华章计算机"公众号查看 2.2 大数据融合的概念 众所周知,大数据价值链是一个阶梯式循环过程:"离散数据→集成化数据→知识理解→普适机理凝练→解释客观现象.回归自然",每一个链条是对大数据的一次价值提升.为了实现这一价值,我们提出了大数据融合的概念,它是获取高品质知识.最大程度发挥大数据价值的一种手段,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大数据的特征已经发生变化

《大数据管理概论》一2.6 大数据融合的驱动枢纽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出版社<大数据管理概论>一书中的第2章,第2.6节,作者 孟小峰,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华章计算机"公众号查看 2.6 大数据融合的驱动枢纽 数据融合与知识融合是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协调.逐步融合的过程,两者之间需要一个纽带进行衔接,我们把这个衔接纽带叫做智能晶格.此外,数据融合与知识融合还受一些共同因素的影响,如动态演化性.海量性和高速性,这些因素直接影响融合技术. 2.6.1 智能晶格 智能晶格的本质功能是用于桥接数据融合和知识融合,并对外提供使用接口,它

数据大爆发 互联网大数据管理创新升级

信息技术革命与市场的重构,已经诱发了一种新的网络社会形式.网络社会崛起带来社会结构转型,国内外互联网数字和信息产业正面临巨大变革.对于管理者来说,如何迎接历史上最深刻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方兴未艾的数据革命和智慧革命? 数据大爆发互联网大数据管理创新升级 2016年6月,中国网民7.10亿,手机网民6.5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移动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舆论场.最大的市场.互联网时代,信息海洋,数据大爆发,一切都被记录为数据,都变得可以测量.数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