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宗教一直被认为是最难">互联网化的地方,而多听却轻易将它互联网化。
iDoNews 业内人说 第487期 12月3日 ( 微信号 iLoveDonews )
最近,身边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极为有趣的事,和朋友谈及此事,大都都惊讶不已。猛然发现,我们所推崇的互联网化,以及传统行业对互联网焦虑,正以不经意的形式消融。在某个时空交汇点,它们正相得益彰。
事情是这样的:此前某天,多听客服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出家人,说六祖寺住持要订5万台多听·V电台,询问是否有优惠?客服一度怀疑自己被“调戏”,因为寺庙与科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寺庙需要这个智能硬件?但出家人不打诳语,岂能儿戏?再三确认之后才了解到,这批订单包括5万台USB版本的V电台,和10万台正在研发的点烟器接口V电台。
不过,六祖寺住持要求他们订制版多听·V电台中,需要内置他们主持的诵经的音频。听到这个要求,客服才释疑。
因为多听V电台是一款基于汽车娱乐的智能硬件,借助App与U盘大小车载USB设备,可以实现在车内无网络、无线的方式收听电台。对住持来说,这款硬件可以帮助他将诵经的音频内置在V电台中,并且手机App会在WiFi会自动更新主持诵经的内容更新。六祖寺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压根没多想,有很多佛教信徒喜欢听主持讲经诵佛,需求量极大,刻制CD又太俗气,多听·V电台正好解决这个问题,又显“雅”气。
听完这个故事,不禁感慨万分:这寺庙太绝了,度化众生原来可以如此简单,传播佛学也进入了科技化时代。也许,多听·V电台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款被“开光”的智能硬件,它被六祖寺赋予了使命感,成为了传播佛音的工具,传播也需要更具互联网化的东西,禅和科技就这样交融了。
记得今年3月,马航失联的时候,我在一个小镇的寺庙的主持禅房喝茶,主持告诉我上周他召集不少信徒为了马航失联做点灯祈福,这事固然好,同在一个小镇上却很少人知道寺庙祈福的活动,小镇上不少人想为马航祈福,不知道去哪。
为什么寺庙不做个的微信公众号呢?寺庙本身有大量“粉丝”基础,把寺庙的活动都发布上去,把佛学禅悟分享出来,甚至说在佛学界,做一个《罗辑思维》又有何不可?戒定慧三学、贪嗔痴三毒的各类演化,佛缘的分享是道不完的,对自我的一种修行。当我们在看《罗辑思维》做社群试验的时候,在研究这个时代的社群经济的同时,却不禁回眸,佛教是社群经济的鼻祖,也是有史最为成功的社群案例,拥有众多著名的社群“众筹”案例。
2011年,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人大会议上,就用上了iPad。人们惊讶的是少林寺方丈用iPad用的比较早,又由于他特殊身份,称之为前卫。在人们惊讶之余,他笑谈:不能只让你们用新科技吧。从某种意义上,这其实也是一种颠覆,我们常规的认知,和尚应该是在科技落后现代人的地方死命修行,而被互联网化浸没的如今,和尚用苹果设备来了突然了些,让我们有些接受不了,到最后我们还是会欣然接受,因为它确实让我们生活更为简单,更显效率。
凯文·凯利讲:颠覆性技术永远在发生,而且是从边缘性的地方出现的。多听的事件,某种意义上说明了颠覆从边缘开始发生,宗教一直被认为是最难互联网化的地方,而多听却轻易将它互联网化,而且来的却还极为自然。传统和互联网正在交叉。我曾在Zealer王自如微博上看到一条微博,他写道“飞机上翻看一本室内设计杂志,女主人书房中有明式桌椅,现代水墨,混搭的含蓄又有张力。抓住我的却是书桌上那台干净的Mac,混入的毫不违和。”这个时代的互联网化的力量,其实和传统正在交融,在某个时间点它们会相得益彰。
有趣的是,在主持征订V电台之后,某个基督教教堂也来了订单。看来,宗教传播也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因为革新的力量总是不经意间迸发出来。
(作者周侃奇,微信公众号: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