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线到今天MMbuy购物网站刚刚好届满一个月,过程中我们经歷了一次平台的转换,员工人数的缓步扩充,也开始了市场行销与广告的投放,流量随着搜索引擎的收录以及市场的推广,逐步的上昇中,订单量也成正比的提升着,不过此时,我们仍然不断的寻求MMBuy购物网站的发展方向以及定位中…
此话怎解呢?
我们可以观察目前电子商务B2C先进同业的发展,大体上可以粗略的区分成两种模式,第一种是进入市场比较早的模式,也就是平台式的发展(暂且称之为玩平台),比方说: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红孩子、京东商城、新蛋…等等,她们可以说是一家线上的百货公司或者是线上的3C大卖场,甚至是年营收也堪比实体的门店百货;第二种模式则是自有品牌、自主商品开发式的网站(暂且称之为玩商品),比方说:Vancl、钻石小鸟、Lativ、玛莎玛索,甚至是一些依附在淘宝商城(或其他商城)上的店家,如:Grace Gift、amai、以及一些自主品牌的美妆、食品的店家,他们的特点就在於独特的亮点(比方:口感、质感、独特性…)…
我想,大多数的电子商务网站绝对都希望上述两种模式兼得,然而,某种程度上,尤其是刚起跑的时候,这两者间的差异程度非常大,操作的逻辑、策略上也不相同,因此除非人才与资金非常的充足,否则都必须选边站,一直到发展了一个规模之後,两者间的距离才会越来越模煳,比方说麦包包这个网站的发展模式…
那么玩平台或者玩商品,各自有什么特性以及先决条件呢?
我想一个基本的网站流量以及订单量是必须的,这可能在每日数十单至每日数百单不等,只有达到这个标準之後,才能够来谈网店的定位与价值…
先分析所谓「玩平台」的特性是什么吧,既然要称之为平台,当然就是以规模、流量着称,一个没有流量的平台,很可能就是白搭,因为平台商的商品都是来自各个供应商,如果无法确保一定的成交量,我想没有供应商愿意继续供货,更不要说提供有竞争优势的供货价以及进阶推广活动的支持,所以玩平台比的是规模,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才比服务、比货源、比配送、比其他的种种,至於平台的商品则没有较明显的优势,因为各个平台之间的商品同质性很高,就如同各家实体的百货商场一样,也因如此,所以3C类商品成为了平台的主流,因为操作的难度上相对较低,再来就是大家耳熟能响的一些知名品牌商品,大平台以及知名品牌,彼此间是一种鱼帮水、水帮鱼的关係…
平台为了冲刺更大了流量、订单量,更多时候是用赔钱的方式(而且平台能够获得的毛利率普遍不高),吸引用户前来购买进而养成习惯,同时也期望先把竞争对手连根拔起,是以如同京东商城这样每年年营收四十亿以上的电子商务平台,到目前都没有实现真正的获利,当然这也许是时候未到,毕竟美国Amazon的案例摆在前头…
至於「玩商品」呢,这就是充分让商品说话的模式了,如前所述需要一定程度的流量,但并不需要向平台商那么的庞大流量,因为是自家的品牌以及商品,所以商品的毛利不低,至少都在30%之上,更有超过六、七成者,她们多半是有自家的工厂,或者是掌握了上游的供应链,对於整个生产流程以及产品的量产、结构熟悉,所以她们能够帮自家商品建立起一定的门槛(比方:口感、质感、独特性、包装、情境氛围…),而每个商品本身也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养自家的品牌,所以说,她们可以小家碧玉的自给自足着,更有不少甚至是默默的赚大钱,也因如此,她们甚至不用自建自己的网站,只要有一个类似淘宝商城这样的店面让他依附即可 (如同专柜一般),除非野心比较大…
当然玩商品的关键在於对商品的把握度,所推出的商品一定要能够抓住某种客群,否则绝对门可罗雀,这也需要一定的经验值,甚至是一种创新能力,不少这类的网站经营者,要不是某某行业的第二代,要不就是拥有该行业多年经验的买手…
所以话说,MMbuy购物网站一开始很荣幸的获得了不少知名流行女鞋品牌的支持,包含哈森、FED、百丽、amai等等,本来流行女鞋就是一个门槛,因为网路上的操作难度高,在赭时尚本来就比较难以掌握,所以一开始走的就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歷练,对於流行女鞋我们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概念,然而MMbuy的下一步究竟应该往哪边靠,正是考验着我们这个新创业团队的重大课题…(文:stupid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