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销售的价值在于互动体验

文/鲁培康  有奖销售是一种重要的营销策略,其目的在于通过准确把握顾客心理而出售商品。事实上,有奖销售的本质在于强化顾客体验,商家只有抓住每一次互动机会,不断增进顾客关系,强化商品认知,进而提升品牌形象,才是有奖销售真正的价值所在。  营销的本质在于理解和消化顾客需要,进而创造顾客价值。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顾客心理,不能准确地兑现价值主张,就必然要在营销中失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通货膨胀的蔓延,有奖销售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而深受企业青睐。如今,不论大小商家,不管常规时间,还是节假日、黄金周,最热闹的要数各种抽奖促销、降价甩卖,伴随娱乐表演的热烈氛围,总能打动市场的疲劳神经,调动顾客的积极参与。而且哪里喊甩卖,哪里就会人头攒动,而商家往往总是暗自窃喜。事实上,面对顾客的各种冲动消费,甚至盲目抢购,商家仍需要理性思考,因为只有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因此,设计和执行各种有奖销售活动,从理念到方法需要把握以下重要环节。  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目的。企业是为了抛售尾货,为了推动新品上市,还是正常的销售刺激?是出于短期策略使用,还是意在建立长期顾客关系?是为了阻击竞争性商品的攻势,还是为了从根本上削弱对手的市场地位?是侧重于战术性促销,还是为长远战略奠定根基?弄清企业的真正目的,是有奖销售能够发挥预期效应的第一步,也是有奖销售能够成功执行的关键。以为“一奖就灵”,把有奖销售当做灵丹妙药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扭曲顾客心理,违背市场规律。营销往往隐藏着商家与顾客的博弈,尤其在促销活动中,这种博弈不仅是心理层面的,更是购买行为的。因此,明确有奖销售的目的,正确评估有奖销售可能带来的利弊,就变得更加重要。  其次,应懂得顾客的心理。面对有奖销售,弄清楚顾客会怎么想,非常重要。的确,顾客都有一种爱占便宜的心理,在很多购买活动中,顾客的满意来自于他对自己所获利益的评估,而衡量所获利益的多少,往往是对他所知价格的参照。换句话说,当顾客觉得他占到了便宜,而且所占便宜越大,心里就越加满意。很多商家正是掌握了这一重要的顾客心理,而纷纷对价格“注水”,结果使顾客常常惊呼上当受骗,这显然是一种典型的短期行为。实际上,现场抽奖、赠送奖品、捆绑让利、买一赠一等,都是很容易收到现场效果的策略。把有奖销售设计得越复杂,透明度越低,就越难以奏效。那种为了迎合顾客的博彩心理,精心设计种种所谓幸运大奖的做法,往往会损了顾客又伤了自己。因此,有奖销售策略的成功,在于充分把握顾客心理。  再次,要有全局观念、统一方法。对于每一项有奖销售策略的实施,企业要从自己的促销目的出发,自然没有错。但重要的是需要理性思考,认真分析利弊得失,准确评估企业的短期所得与长期利益。应针对不同的商品设计不同的促销策略,而无论涉及多少策略,其促销目的都要与企业总的营销目标与战略意图相吻合。因此,在促销方案的制定及执行中,企业要建立整体的观念、全局的观念、长远的观念,需要贯彻统一的方法、统一的步骤、统一的行动。  最重要的,是要利用有奖销售的机会,加强与顾客互动,强化顾客体验。对商家来说,最重要的关系是顾客关系,因此,顾客关系的维护和巩固,才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通常情况下,顾客都是隐形的,企业与顾客之间是处于一对多与B2C的巨大关系网络中。有奖销售的重要价值,在于创造了一个让顾客体验产品、了解企业,使企业亲近顾客、理解顾客的最好机会。尤其是现场活动,更是企业密切顾客关系、展示品牌形象的一次重要机遇。反观很多企业的现场促销、有奖销售,常常流于形式,毫无新意,别说有针对性地设计调查问卷,收集顾客
意见,倾听顾客心声,甚至现场一片混乱,缺乏有序组织,从而导致对顾客的视而不见。更有甚者,把有奖销售当做忽悠顾客,乃至欺骗顾客的手段,这样的企业实际上已经失去了长久立足市场的基本条件。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牢记,切勿将有奖销售当“诱饵”,更别将你的顾客当傻子。唯有真正重视顾客关系,切实关心顾客体验的商家,才可能在网络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时间: 2024-09-20 09:28:40

有奖销售的价值在于互动体验的相关文章

移动端微社区的核心价值在于互动

互动是移动端微社区的核心价值.用户在交流的时候,会沉淀下来UGC内容和互动话题. 在4年前,有关媒体报道"站长已死",其实那时候的站长并没有死,草根出身的站长们全身心的投入组团(成立团队)与变现(商业化);但是4年后,在移动互联网的这个大浪之下,还停留在地方与垂直社区领域的站长们,反而迎来了真正的困难. 用户的使用场景由PC转向手机,包括社区在内的所有PC端产品流量明显下滑. 当然不是所有站长都甘心束手待毙.某旅游网站近期开展了一次跨界相亲活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其移动端的微社区共有两

Twitter的真正价值在于提供实时信息传播渠道和互动渠道

摘要: 美国<财富>杂志网络版今天发表署名本巴加林(Ben Bajarin)的文章称,Twitter的真正价值在于提供实时信息传播渠道和互动渠道,而作为社交网络,它同样拥有不可限量的潜力. 以下为文 美国<财富>杂志网络版今天发表署名本·巴加林(Ben Bajarin)的文章称,Twitter的真正价值在于提供实时信息传播渠道和互动渠道,而作为社交网络,它同样拥有不可限量的潜力. 以下为文章全文: 每天早晨,我起床后都会冲一杯咖啡,然后坐到餐桌前,用iPad打开Twitter.我在

SNS网站的价值在于人际网络的激活

本文刊登于<广告大观>杂志2010年7月刊,转载请注明来自曹芳华的博客. 2010年5月20日,开张两年有余的开心网(kaixin001.com)高调宣布其注册用户突破8000万.对于有3亿网民的中国,这个数字显得意义深远.开心网完全靠口碑传播就在一年内风靡大江南北,为我们彰显了Web2.0时代的互联网营销方向. 但是如今的开心网,注册量增长速度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用户热度的降温更让以开心网为代表的SNS网站前景略显迷离. 一.从社交到游戏,SNS只是一个接触点? 开心网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

新浪CTO许良杰:微博价值在于大数据

■新快报记者洪文锋尽管对于一般的微博玩家而言,刷屏的机会越来越少,潜水的时间越来越多:但对于掌管新浪微博技术命脉的CTO许良杰而言,给微博下一个活跃度下降的结论显然不 那么容易,尤其在新浪微博正在寻求IPO的关键期.究竟新浪微博的活跃度是否在下降?新浪CTO许良杰日前在广州向新快报记者表态:"新浪微博的活跃度,在我们监控中,并没有下降."这位上任数月的CTO回应外界对新浪微博与淘宝"合体"的负面评价时表示:" 认为新浪微博变成阿里巴巴的工具,这是很 激烈的

最高级形态的用户体验是实现用户之间的互动体验

随着整个网络的发展,用户体验已经成为搜索引擎和站长们越来越重视的建站问题.关注用户,注重内容建设,满足用户需求,势必成为站长们今后必须重视的网站运营方向.无论我们怎么认识用户体验,首先要明白用户体验是相对于用户而言的,是用户的一个体验过程.从用户的真实需求出发,设计网站页面.建设网站内容和有效运营网站,是站长们真正要做的.只有了满足了用户的真实需求,才可以谈的上用户体验.用户之间的互动体验在整个的用户体验所涵盖的内容里,是其最核心的内容.用户之间的互动体验符合人与人交往的需求,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

IBM在华发布营销云打造认知营销互动体验

2016年3月15日,IBM宣布在大中华区正式发布基于SaaS平台的营销云整合解决方案(IBM Marketing Cloud),为市场营销人员提供更加轻盈.便捷.高效的设计与分析能力,使其轻松掌握跨渠道用户信息,获取更具价值的商务洞察,快速做出更加有效的营销决策,交付更具针对性.定制化的消费者体验. IBM营销云在华落地启动仪式 与此同时,针对微信营销大行其道的中国,IBM营销云特别推出微信营销组件(IBM WeChat Audiences),营销人员只需要通过营销云工具,就可以轻松针对微信用

海玩的价值在于“直销”模式

摘要: 一辆大巴,一个导游,几十个带着小黄帽的团员,一起在热气滚滚的夏日乘着车在境外一站接一站地游走,虽然美名其曰为旅游,但谁都知道,这样跟团的旅途只不过是在匆忙地转换景 一辆大巴,一个导游,几十个带着小黄帽的团员,一起在热气滚滚的夏日乘着车在境外一站接一站地游走,虽然美名其曰为"旅游",但谁都知道,这样跟团的旅途只不过是在匆忙地转换景点,很难留下深入的记忆和体验. 想要对目的地本身有很强的了解,一种方法是去和当地人聊天,在他们口中得知这个地域的历史和风物,P2P旅游的模式即满足这种诉

专访崔崇彦:大数据的真正价值在于预测,而不是说明现状

在美国沃尔玛,啤酒和尿布两个货架被放在一起,因为买啤酒的爸爸一般都会拿一包尿布回家.先于大数据概念,大数据的逻辑就已经出现在商业领域. 如今,大数据和"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人谈及的流行用词.但2015年,人们专注于技术层面的探讨--怎样获取,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人流信息.购买信息等.2016年,突破设备壁垒后,怎样把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将数据转化为运营价值,对自我和竞争对手进行考察,成为行业需要面临和探讨的一件大事. 2016年,大数据都经历了什么?未来的大数据能够做什么?今年的商

产品价值与用户体验:孰轻孰重 两者缺一不可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编者按]本文发布于@Samael任帅 的个人博客 大家都知道产品价值和用户体验都很重要.有人说产品价值为王,有人说用户体验为王,那么产品价值和用户体验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可以通过QQ.飞信.微信.米聊等一些大家接触过的例子来看待:产品价值大于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决定产品成败这个论点. 对于产品,特别是互联网产品,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一个新的概念,并试图以这个概念解释产品的全部.一些互联网评论家也努力寻找一个成功的方程式,用户体验为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