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往往是企业的创造者,因某种机缘在市场经济某个时点做了正确的事情,并在大浪淘沙后,为企业积累了原始资金,带领企业走过创业期。这类企业家具备了优秀的创业品质和特点,但却在企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频频遭遇自身管理能力上的瓶颈。 其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管理能力瓶颈表现是:现象一:老板一管,事情就乱。企业在自身核心能力的延伸下,各种业务陆续上马,企业内资源流动加快,人员规模迅速扩大,部门间、员工间沟通急剧增多。企业这个阶段要求管理职能要及时跟上,在创业期企业的管理职能相对淡化一些,人与事的弹性和柔性都比较大,较多的管理职能实际上集中在创业者身上以及散落在具体业务运作中。尽管很多企业此时陆续搭建起相应的管理职能部门,但很多企业家短时间内不能够摆脱对员工随意性领导以及对任务直接指挥的管理方式。如此一来,一方面企业家没有从自身角度促进新增管理职能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在公司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使得本来对自身责权就有些迷茫的员工更加没有头绪。绝大多数创业者并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调整,即便是意识到了,然而很难改变。把企业带到了“越来越忙,收益不长”的瓶颈中。 现象二:老板一问,事情无尾。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家的事情越来越多。很多企业家也知道不能所有的事情都亲历亲为,但却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尽可能多地了解事情的场合和机会。掌握企业的运营信息没有错,但往往在了解事情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家就自觉不自觉地指导、建议甚至指挥起来,因为这些企业家一手将企业操办起来,太过熟悉业务的运营过程,又对业务的许多环节所需技能非常擅长,这种拿自己可达到标准来要求员工,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是员工深刻领悟了企业家的要求和指导内容,要么员工就彻底不知道事情该怎样做了。期望员工与老板之间彻底的沟通本身就是一种奢望。如此情况增多,就形成了:“老板问问,事情动动”。把企业带到了老板“什么都想管,什么也没管”的瓶颈中。 其实,很多企业都会经历从企业创业期进入到企业成长期的过程。民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企业家在这个阶段仍然保留了在创业期中事必躬亲、追求完美的惯性,期望能够把握住企业发展节奏的同时还能继续控制更多的细节。但此时企业的内部情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这个时候企业家仍然按照企业创业期的管理方式来管理企业,会出现在创业期有效的管理方式却在成长期行不通,甚至会起到阻碍作用的情况。那么,企业家这个时候该如何面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深入思考。 做经营型老板。一般来讲内部管理能力不是很强的创业者往往在经营层面具有突出的能力,无论是市场的敏锐度还是寻找合作方面的智慧。这个时候,企业家需要外聘与自身相匹配的企业管理搭档,如果说企业壮大需要一个核心管理团队,那么最低标准企业家也要给自己配置左膀右臂。虽然找到合适的人对企业家来讲有时候是一种运气,但这种努力应该从来不要放弃,构建并维护一个与企业家价值观一致的核心管理团队犹如创造一个企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做概念型老板。在创业期企业家是一个高效的执行者,在成长期企业需要企业家是一个宏观设计者,要求企业家具有较强的系统思维,无论是对经营、管理还是市场,甚至风险都要培养一个有如艺术加工能力的头脑。能够在企业快速成长期向企业不断输出相应的组合,这不仅仅是为企业提供方向,更重要的是提前为企业做好下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思考结果。 做结果型老板。关注结果,大事问问,小事不管。对待企业的成长以及员工的成长要有好的心态,不能一开始就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员工。这样的心态大家说说都明白,但在成长期开始的每一分投入都源于创业期来之不易的积累,但企业家还是应该明白企业内部体系的搭建和磨合本身就是一个持续的投入,这个内功才是企业家们的立身之本,值得用好的心态来培育。 简言之,企业家在成就企业顺利地从创业期过渡到成长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企业家自身的一个管理意识改变,以及一个新管理习惯的培养。道理很简单,但的确是企业家在企业发展每个阶段所必须首要完成的任务,每完成一次就将企业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最终经历过了这些,也就真的造就了当年的创业者坐看风起云涌,也应了企业就是企业家集中体现这句话了。
创业者如何把企业顺利带入成长期
时间: 2024-09-17 05:42:20
创业者如何把企业顺利带入成长期的相关文章
流程管理与创新:企业顺利过冬之法
"创新,企业的生命力!" "流程,企业稳定运行的基础!" "流程与创新,变革时代的企业成长之道!" -- 流程是确保企业稳定运行的基础,可以说是一种经验的总结与汇总后的升华,它将诸多个人的资产转化到企业的资产中来,将众人的智慧标准化到整个企业的运作中来.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离开创新,企业就不可能活下去,更不可能有所作为,有所发展.创新是一种发明,也是一种创造:然而,只有这种发明,这种创造能够帮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时,发明和创造才可以显示
创业者论:企业文化不是虚的
与袁仲雪的交谈是从他有名的"创业者论"开始的.袁仲雪说,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成功了不是去打高尔夫,而是要克制,要奉献,要培养下一代接班人,要为企业的百年基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按照袁仲雪的理解,这些基础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科研基础和文化基础.文化是一种思想,一种习惯,也就是企业生生不息的动力.高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要靠资金投入,靠凝聚人才,需要建设庞大的实验室,更需要一种有力的企业文化来领导. 文化是一种看似无形却存在于不同表现形式的东西.就企业而言,它反映于企业的精神.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核
如何加强信息安全建设以确保企业顺利转型
眼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着重重困境,比如金融危机影响.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创新不足.订单压力凸显.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资源成本上涨,转型迫在眉睫.如何去转型?据e-works<黄金十年制造企业转型调查报告>,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主要有类.一类是盈利模式的转型,即通过改变产品价值和定价策略而创造收益,比如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成套解决方案转变:第二类是产业的转型,即进入一个全新产业,或者从OEM升级为ODM甚至自主品牌:第三类是运营模式的转型,即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比如从自主发展转变为领先并购与行业
甲骨文推出新的云服务 协助企业顺利迁移至云端
3月28日,甲骨文宣布扩展旗下的云产品组合,在过去的几个月内已经推出了多项新的Oracle云服务,协助企业转型至云端.这些新推出的服务进一步扩大了甲骨文广泛云产品组合的广度和深度,涵盖SaaS.PaaS.IaaS三层云堆栈. 有了这些新推出的服务之后,甲骨文基于云的服务将能协助企业采用多种革命性的技术,例如大数据分析.社交.移动和物联网,同时继续扩展帮助企业将工作负载迁移至云端的基础应用案例.甲骨文不断为企业提升业务敏捷性.降低成本和降低IT复杂性,继续协助企业推动创新和业务变革.通过Oracl
五种策略助企业顺利腾云
导读:正打算将应用转移到云中的企业有五种转移方式可以选择:重新托管到架构(IaaS);重构平台作为服务(PaaS);修正IaaS或PaaS;在PaaS上重建;或者用SaaS做替代.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正打算将应用转移到云中的企业有五种转移方式可以选择:重新托管到架构(IaaS);重构平台作为服务(PaaS);修正IaaS或PaaS;在PaaS上重建;或者用SaaS做替代. Gartne
企业顺利走进云端的四点建议
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行业正在迅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术语.那么这个'云'到底是什么呢?它又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呢?简单地说,云计算有三个部分:基础设施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IaaS),平台服务(Platform-as-a-Service, PaaS),软件服务(Software-as-a-Service, SaaS). 基础设施服务(IaaS)是最基础的,它是云的一个服务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从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IaaS的大多数用户是科技公司,他
支持成长期企业 浦东设立引导基金引国内外风投
充分发挥浦东自身优势,建立激励创新的资本高地,以强化资本引力.记者近日在浦东新区科委了解到,浦东根据创新企业不同阶段的融资特征,正逐步建立适应创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要求的融资体系,以期在资本的种类和数量上,充分满足创新型企业的需求. 扶持初创期企业:"用好政府'种子基金'" 通过政府资助,引导投资机构和商业天使资金投资于孵化器内的种子期技术创业企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中试.市场推广.小批量生产给予支持,从源头上提高其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这部分政府资助就是"种子基金&quo
徐航认为企业的创始人离开之后,企业很难走得远,所以创业者绝对不能为了钱将企业控制权让出太多
"我的体会是投资人和创业家都要互相的尊重,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你对这个企业一定要有主导能力.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7522.html" style="line-height: 1.6;">就是说,你让资本分享利润,但是你不能完全让他说话." 徐航认为,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我还没有看到企业创始人离开了,这个企业还能继续走的很远.做的很大,尤其对我们创业企业而言." 徐航提醒创
任正非蜕变:中国首个世界级企业战略浮出水面
1月14日,我在朋友圈看到任正非的最新讲话,为之一振.我的震动在于,这是我进入中国IT业20多年,看到的第一个瞄准世界第一阵营的中国企业战略思路.有一种电击般的振奋感.这是一个全新的任正非,不再是过去他自己呈现的和我们想象的任正非!在年度讲话中,任正非以"纵深发展,横向扩张"为核心,以狼性思维为核心分析了华为要立足主航道,如何在已发现的战略机会上如何:聚集能量,实施饱和攻击,迅速做大.尤其是大胆提出,华为消费者业务要敢于5年内超越10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可以说,这首先是华为的一次脱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