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惠普发出官方消息:掷10亿联合富士康进入云计算战场。很多人不太明白富士康这次举措究竟打者什么算盘,笔者日前搜集了一些关于富士康的讯息,从中也许可以看得出端倪。
富士康在半个月内有什么动作?
除了和惠普联合外,富士康在这半个月内做了很多事情,主要让人搞不懂的有三件事。
1.鸿海斥资百亿欲收购亚太电信股权。
鸿海作为一个代工大牛,为什么要收购一个电信公司?大家对亚太电信可能不太了解,它是台湾的一个提供廉价电信服务的公司,用户办理相关门号可以免费和其他亚太用户通话。这个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使用,但说到无限流量上网的问题,亚太的资费却和其它电信相近:这说明亚太的基站能够承载大规模的免费通话,却不能承载大规模的上网服务。
即便如此,亚太在台湾全省有3000多座基站,覆盖率在台湾本岛内算是出众的,这就可以帮助鸿海推动4G网路的普及。你可能会问:“你刚才不是说亚太对于大规模上网服务承载能力欠佳吗?”没错,但有鸿海在背后做技术支持,只需要在原本的基础设施上做修改就好,而亚太相对于其他几家大型电信公司相对便宜:性价比最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鸿海已经把目标转向了网路服务。
2.富士康欲转战企业服务器、储存器市场
上个月底,华尔街日报对此作出了相关报道。富士康是苹果最大的代工厂商,大部分营收来自代工iPhone和iPad。但由于几家主要客户的订单下滑,富士康正向企业市场扩张,瞄准服务器和储存业务。
虽然不能把富士康单纯的看做是一个代工厂,但是它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代工,现在这个利润减小了,必然要想出路。从这点上来看,富士康面对的问题和小型制造厂相同,主要客户减少订单,利润变得更小。在这个情况下,企业就会考虑转型,小厂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转型,但富士康绝对有这样的底气。富士康也是在这个时候透露出它已经拿到惠普订单的事情。
3.郭台铭称:富士康计划于2020年完成转型
富士康和世纪互联的合作会上,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表示,到2020年富士康将完成转型。富士康现在不仅是制造工厂,更是一个“machine to machine”的公司。
郭台铭希望未来的工厂能够更加智能化,系统能够自动追踪设备的折旧程度,并作出相应建议。“machine to machine”这个概念更是让笔者觉得有种“工厂物联网化的感觉”。郭台铭也表示这可以精简人士,并提高员工水平:简单来说就是减少成本。
笔者上述的三件大事其实是倒叙的,也就是郭台铭先提出了转型,再提出向企业服务扩张,计划收购亚太,最后再和惠普合作。
云计算服务战场----企业才是客户
今年早些时候Google也加入了云计算的市场争夺战当中,但却成了落后者。统计显示亚马逊AWS的收入,比所有云计算对手的总和还要多。Google当然很紧张,它收购了云监控服务初创公司Stackdriver。而该公司被收购之前的客户是谁?就是亚马逊AWS:云计算市场的战争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激烈。
前段时间IBM推出了企业级的大数据系统,目前也正在推Storwize云储存系列产品。思科今年3月制订出了推出云计算服务的计划,准备在未来两年多的时间内对此花费10亿美元。与此同时,微软表示将把提供给企业用户的云存储空间增加至原有规模的40倍。从这几点消息可以看出,云计算打的仗可能离我们这些消费者太远了,因为面对的客户都是企业。
现在惠普的加入,无疑是让这个战争更加激烈:尤其在联合了富士康之后。惠普在早些年的时候就推出了企业软件和企业级服务器,“企业才是客户”这一点,惠普早就知道了。所以惠普加入这个战场也是情有可原。
所以惠普和富士康在想什么?
从惠普的角度来看,他们早就理解“企业是客户”的道理,随着互联网巨头的扩张,涉足云计算是必然的,所以支持这项扩张的硬件是一块大饼,他们一定要拿下。做硬件就会想到富士康,富士康的规模预示着它的客户终究是企业,这一点和惠普不谋而合。
从富士康的角度来看,凭借着自己的技术和规模,它完全由能力为企业服务,但问题是:不做消费类电子做什么?所以这时候就联合同样想为企业服务的惠普,而互联网企业正在争夺的就是云计算市场,惠普有设计服务器的经验,富士康有制造的经验,两者合作就是“强强联手”。
另外,不管富士康说自己有多少项专利,别人始终觉得它只是个代工厂,再加上主要的客户订单下降,出于改变形象、变换跑道的原因,富士康计划着转型。说的简单粗暴一点,富士康打算和惠普干一票,一方面维持工厂的运作,另一方面将额外的资金投注到自己“machine to machine”的大计当中。
对于两者来说,赚企业钱和为社会大众做电脑、手机可不同。企业的服务器和储存器单价更高,而且配套的安装、维修服务都可以收取经费,另外服务器大多是长期使用,升级更新都需要找原厂家:这对惠普来说是好事。只要富士康有能力把成本降下来,就能够和惠普一起吃这块饼。这样听起来惠普好像赚了,但笔者任务富士康在这个交易中收益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企业的转变。
笔者认为,惠普投入云服务市场是很正常的,但富士康的转变就很值得研究。突然转变市场也许会让人摸不透,但事实上富士康始终围绕着“制造”这个核心来布局企业。就制造业来讲,华为、和硕都很强势,富士康如果不在制造上做出变革,始终会失去自己第一的位置。
除了云计算、云服务市场的布局外,富士康另外还有很多小动作,例如Innoconn和Kick2real等项目。这些都表示着富士康不仅只是升级代工技术,还在在认真思考自己应该“制造什么”。其实制造业本身就是靠产品推动的,先想好要做什么,再优化生产技术:富士康的转变很符合制造业的逻辑。在笔者看来,富士康和惠普合作其实并不是“不务正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