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日子,空气中仍然还有的伤悲和不平,但是铁胃钢肠的我们仍然幽默乐观的做那些该做的事儿,敬畏该敬畏的,思念该思念的,然后,尽量做做好的自己。
&">nbsp;
最近很多媒体都在关注李宁,虽然李宁发福的身躯在奥运会的时候让国人震惊了一把,但是李宁公司在2008年之后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且不说品牌的混乱和销量的滑坡,仅仅李宁公司的内讧,外面的我们就犹如看后宫戏般的精彩。
李宁公司还行不行,这需要李宁公司同仁的共同努力。
看央视经济新闻,对于国内服装产业的各种报道似乎都在告诉我们,未来这个产业的日子不是很好,受国外订单的减少,以出口为主的厂商们的也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
服装业的日子不好过,原因有很多,其中就有人提到了会不会受到了电商们的影响?
确实,表面上看,有凡客等独立电商的突起,也有淘品牌的大量兴盛,服装品牌们似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近年来也纷纷试水网络渠道,或在淘宝开店,或自建平台;但是除了少数品牌能够借助互联网小火一把,多数品牌似乎并没有能够处理好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的关系——
还是以李宁为例,虽然发了一些新闻稿说过借助网络渠道的收获云云,但是终究还是未能打出一片蓝天。
前几日在微博上有朋友说国内民族服装品牌在这些年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并且举了一些例子比如七匹狼、波司登、雅戈尔等等,说实话,且不说这些品牌的盘子还没有做很大,并且借助在地方的影响力做些房地长生意外,诸如此类的品牌如果放在全球,实在是没有什么特别的竞争力。
为什么身边的朋友们越来越习惯在诸如zara、优衣库、HM、GAP等等快时尚品牌店购买衣服,而这些快时尚服装品牌也在国内大肆的开设各种门店?
这不仅仅是因为品牌的号召力,也不仅仅是所谓的设计,更何况诸如HM、zara的质量也很一般;但是他们仍然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份额告诉扩张?
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快时尚的定价很恰当,比那些商场里的民族服装品牌们的定价低很多~随便走进一个商场,走进一个国内的服装品牌的柜台,动辄成千上万的定价,吓跑了很多的消费者~而这些快时尚品牌的定价多数都是百元至千元~
恩,比动物园的衣服贵一些,但是比其他的便宜很多,在加上品牌的打造,以及宽敞的店面和摆设等等,消费者自己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快时尚。
为什么外来的快时尚服装品牌们能够把价格订的相对合适,并且还能够负担得起很好的商超的位置?
而我们相当多定价高很多的服装品牌反而退出了一些商场?除了所谓的租金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品牌以及运营能力的差距导致“民族服装品牌”的竞争力仍然不是很高。
恩,自从接触到这些快服装品牌后,才大概了解民族品牌曾经的“暴利”。
为何热衷买洋装,因为有品牌有设计,更有价格优势;这就是商业,和五毛无关,和切身利益有关。
民族服装品牌们,无论是运动品牌还是时尚品牌,品牌溢价能力尚不强的前提下,应该放弃高定价虚品牌的定位,so what,先便宜点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