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华:真正表演是不失自我演员该学学赵本山

林兆华 林兆华带着濮存昕和小陶虹见易卜生的孙子 本报记者 天蓝 摄  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采访经历,之于我,也之于大导林兆华。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国家剧院广场上,面对着一群弹着琴,打着手鼓的街头艺人,听着广场喷泉悦耳的流水声,我们两个来自中国的老少过客也能坐在一起分享时光,促膝长谈。林兆华这次是应欧洲最权威的艺术节之一——挪威易卜生戏剧节的邀请,带着他执导的《建筑大师》来交流的。尽管这部易卜生的作品2006年在国内首演时,业内争议不断,但在易卜生的故乡,它却得到了极大的好评。  已过70岁的老导演林兆华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戏剧界屈指可数的大导演。他因为特立独行的个性,“一戏一格”的导演手法,在年轻戏剧人中成为了一面旗帜,但同时也饱受理论界的各种非议。不过赞扬也好,非议也好,林兆华都只有一句话,“我现在还能一直做戏,已经很满足了。”  《建筑大师》在挪威国家剧院结束首演当晚,易卜生戏剧节为庆祝首演成功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林兆华开心地“藏”在了剧组人群中,偶尔才会被抓到与嘉宾客套两句。而在晚宴进行之中,林兆华很快默默地离开了,披着他永远热衷的大外套,慢慢地踱着步,渐渐消失在奥斯陆昏黄的街灯下……  谈舞台  濮存昕他们成就了我  2010年9月6日,林兆华的《建筑大师》登陆挪威奥斯陆戏剧节获得好评。这是他导演生涯中对于戏剧舞台的又一次拓展。这些年林兆华的创作班子比较稳定,包括濮存昕和舞美设计师易立明以及编剧过士行。  新京报:这次奥斯陆之行,濮存昕告诉我,《建筑大师》可以算作你标志性的作品。你是不是对这个作品尤为钟爱?  林兆华:一方面这个戏是我排的;另一方面,这是我对戏剧舞台表演艺术和戏剧空间的拓展。我觉得这几年和濮存昕等人合作有一些共同语言,他们在表演艺术和舞台领域都给我提供了很多挑战,使我在戏剧上出现了别人预料不到的东西。可以说是他们成就了我这么多年的戏剧,光靠我自身完不成。  新京报:《建筑大师》能参加易卜生戏剧节意义在哪里?  林兆华:这次参加易卜生戏剧节,我很感谢文化部。记得在1990年我排《哈姆雷特》的时候,当时德国慕尼黑戏剧节曾邀请我。要知道莎士比亚的戏在欧洲很普遍,可是亚洲排出来被欧洲戏剧节选上,这是很荣幸的事。尤其当年莎士比亚专家彼得·布鲁克也在戏剧节上排了一个莎士比亚的戏,我听着都觉得兴奋。我跟文化部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而是中国戏剧的荣耀,可是当时没有批。但是20年后的今天,易卜生戏剧节,文化部主动推荐了我的作品,让我感觉如今比以前开放多了。  新京报:濮存昕说这个作品可以说是你和易卜生的隔空
对话。  林兆华:我看过的名著,只要有一点触动,我就存在心里,比如《建筑大师》。剧里的主角我对他又爱又恨,他功成名就后却怕年轻人敲他的门。这一点从艺术创作来说,是停滞状态,就好像戏剧界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不喜欢年轻人,怕年轻人敲了他们的门一样。还有北京人艺要维护传统,可是传统怎么守得住?但这个戏结尾建筑大师爬上长梯,进行最后的攀登。这我很喜欢——尽管他失败了,可自身超越了。这些东西都能刺激我。  谈表演  演员应该学学赵本山  在中国目前的高龄导演中,林兆华可以说是争议最多的一个。几乎他每一部作品上演,都会引起一番争论。就像《建筑大师》,他让濮存昕静静地坐着表演,又好像不在表演。当时有专家认为这是用不表演来掩盖表演中的缺陷,不过林兆华向来对评论都很不屑。就像濮存昕所说,其实从《绝对信号》到《三姊妹·等待戈多》再到《哈姆雷特》和《建筑大师》,这几部戏体现的是林兆华一脉相承的导演艺术,即适合中国人表演风格的舞台风范。  新京报:今年底的作品展大多是你近年的代表作,是否因为天时、地利、人合,所以这个时候来做最恰当?  林兆华:一是我想做这件事了;另外,正好首都剧场有这个空当,濮存昕的时间也可以。所以从去年我们就开始筹划这件事。  新京报:濮存昕说你的《建筑大师》《哈姆雷特1900》《三姊妹》等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你曾说你追求“不表演的表演,看不出导演的导演,不像戏的戏”,可是到如今也没人能弄懂其中的意思。  林兆华:我们说斯坦尼体系是从自我出发到角色。但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和说唱艺术,在舞台上永远有自我。真正的表演艺术,是在舞台上不失去自我,然后再审视自己的表演。中国很多演员认为在舞台上就是演戏。我跟他们说,当你们在舞台上不演戏的时候把戏演好,就有了。可是演员不懂,他们想不通,不演戏怎么能演好。  新京报:所以你会选择和濮存昕合作因为他能做到。  林兆华:还差一点点。我说过一句话,斯坦尼就是“装”。如今我们很多演员演戏就像玩命,他们不知道扮演的概念就是它永远不丢“扮”字。像今天的濮存昕,他就有扮演状态,如果“扮”字去掉,就会掉在整个戏的情绪里。《建筑大师》的表演是我想象的表演状态,但我不知道在其他戏当中怎么样去实现。尤其是年轻的演员如何来实现。像何冰看了濮哥(濮存昕)的表演挺赞赏的。那种分寸感,表演的境界,他能意识到,想往那个高度奔,就非常可贵。一些经典剧作的演出,尽管它有一些新的解释,但是表演状态上突破不大。包括美国、德国、法国,受布莱希特和斯坦尼影响非常深。所以中西方戏剧如果拉开距离的话,我们中国的传统戏曲美学值得好好研究。现在也有好多导演包括我在内研究的还都属于皮毛,真正把传统的戏曲美学像血液一样,融到当代戏剧中并不容易。  新京报:像你说的算是戏剧大师焦菊隐的中国式学派的延续吗?  林兆华:举个例子,我就总让演员学学赵本山。有人说赵本山没文化,我觉得赵本山演得就非常好,他特别松弛。他既演人物,但人物又在他掌控之下,永远不失去自我,并且他可以把握观众脉搏,不光是逗笑。但是你看其他人演小品都在使劲。所以北京人艺总提中国学派,但多年来我认为他们并没有很好地研究中国学派。焦先生在50年代后半期,就有勇气提出中国的戏剧,不要光拿斯坦尼体系去指导排戏与表演,这是很可贵的。可是我们现在所有的戏继承了多少中国学派?这么一个大国,应该有建立在中国传统戏曲说唱艺术美学上的本土戏剧。  新京报:那焦菊隐先生自己排的《茶馆》,也算不上中国学派?  林兆华:那个算。但是只停留在《茶馆》的阶段肯定不行。北京人艺一提就说《茶馆》,包括外国评论家也这么说,唯有北京人艺能有这么多保留剧目。这么一个大国,唯有一个北京人艺,实际上是中国戏剧的耻辱,不是光荣。  谈戏剧评论  专家不谈戏剧只说主义  上世纪90年代初,林兆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尽管这样做面对的各方指责会更多,风险也更大,但林兆华还是下决心做了。他说其实他一直都不屑那些评论,如果在意早就做不成戏了。在他看来,中国没有真正的戏剧评论,因为很多所谓专家都不懂舞台艺术。  新京报:像你工作室做的这些作品,与在北京人艺的作品,会区分得很清楚吗?  林兆华:给人艺排的戏大多是主旋律或者贴近大众的戏,包括《茶馆》在内,都是大众戏剧。而工作室没有任何约束。  新京报:但是在人艺现在这种创作环境,或者这种氛围里你会觉得尴尬吗?  林兆华:我不往这地方想。如果叫我排戏,我觉得可以排就排,没我事儿不排就不排。  新京报:记得原来有说你是“逆子”的说法吧?  林兆华:是。戏剧学院是我的母校,发起形式主义就是从戏剧学院开始的。人艺中我真的崇拜焦先生,就像我刚才说的,我觉得50年代能提出中国学派是需要勇气的,很伟大。实际上我想继承中国学派,可是他们不认为我是继承焦先生的传统。  新京报:他们到底是谁呢?  林兆华:那帮老艺术家们,包括外面一些评论家们,恐怕都是这么认为的。  新京报:你是不是有一段时间也曾经困惑过,对于那些评论和争议。  林兆华:一点点。  新京报:你说过不是很在意戏剧专家的评论。  林兆华:不在意。如果每做一个戏首先考虑专家们将来怎么评论它,你说我能排戏吗?我只是觉得中国很少有真正去做戏剧评论的。我们的评论多年只停留在意识形态和文学解释上,很多专家看不懂舞台艺术,所以中国缺的是真正的戏剧评论。他们只会说这是什么主义的、流派的。.pb{}.pb textarea{font-size:14px; margin:10px; font-family:"宋体"; background:#FFFFEE; color:#000066}.pb_t{line-height:30px; font-size:14px; color:#000; text-align:center;}/* 分页 */.pagebox{overflow:hidden; zoom:1; font-family:"宋体",sans-serif;}.pagebox span{float:left; margin-right:2px; overflow:hidden;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ff;}.pagebox span a{display:block; overflow:hidden; zoom:1; _float:left;}.pagebox span.pagebox_pre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pagebox span.pagebox_pre{color:#3568b9; 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visited,.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text-align:center; width:53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active,.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active{color:#363636; border:1px #2e6ab1 solid;}.pagebox span.pagebox_num_nonce{padding:0 8px;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color:#fff; cursor:default; 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pagebox span.pagebox_num{color:#3568b9; 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padding:0 8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active{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pagebox span.pagebox_num_ellipsis{color:#393733; width:22px; background:none; line-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next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page]  谈北京人艺  艺术宽容度还有限  林兆华目前是北京人艺的退休导演,他曾经做过副院长。濮存昕想过请他做艺术总监,不过林兆华更多的时候还是因为艺术见解的不同被北京人艺边缘化。这种尴尬的局面其实这些年一直没有改变。不过林兆华一直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他知道现状改变不了,那么能排戏,至少创作上还有自由度,就别较劲了。  新京报:作为在国家剧院这么多年的导演,你觉得这样的对待公平吗?  林兆华:客观上你这样认识,但作为剧院,那些所谓的艺术家和领导们,并不这样看。他们宁可舍弃艺术,也要保住他们所谓的地位、传统、乌纱帽。每一任领导都是这样的。  新京报:国外的剧院就不会这样?  林兆华:国外不会。比如说国外一个剧院要想变革,就会更换艺术总监,有些连演员的班子都要重新考试,可中国不行。  新京报:在这种局面下这么多年,感觉你心态一直都很好?  林兆华:又扭转不了,所以别较劲。最起码现在还是自由的,不像前几年剧院是把你排除在外的。  新京报:记得有段时间让你当过几年副院长?  林兆华:是,包括濮存昕上任后想让我做艺术总监,给否定了。说林兆华当艺术总监,我们干吗?可是真正的剧院管理,应该有一个艺术总监和一个经理。  新京报:其实你还是希望自己的戏先拿到人艺做,人艺应该有这样的戏,是吗?  林兆华:人艺应该有这样的艺术宽容度。  新京报:曹禺先生那个时代是有的,就像当年你做《绝对信号》,没有曹禺的支持也不行。  林兆华:有也不能太多。一个国家剧院,常年很少演名剧,本身就是问题。倒不是说都以外国戏为主,但最起码这样有影响的传统剧院,应该经常有世界名著上演,比如欧洲的各个大剧院每年选的主要剧目都是经典保留剧目,轮演的40%-50%是世界名著。尤其是三大作家莎士比亚、契诃夫、布莱希特,那是一定有的。但是北京人艺却没有。  新京报:我们不还是有“郭老曹”嘛,也是经典。  林兆华:没法比。  新京报:如今新上任的院长张和平来了后,大家觉得还是挺有希望的。  林兆华:他办实事。人艺现在整个戏剧大环境虽然好了,但是从戏剧本体来说,并没有什么好转。包括民间的创作力量也都很薄弱。你说一个戏的戏剧文学有多深刻?我也不承认我的导演艺术有多么好的东西,就是把比较生活、自然的东西呈现在舞台上。要我说不要过早地就表态打造成什么经典,很多戏跟《茶馆》还不一样。  谈戏剧现状  在国际上总体靠后  与孟京辉致力于工作室和戏剧节两手抓不同,林兆华依旧还是保持着独立的创作态度。曾经他也想过搞教学,但发现精力不够便又马上回头。当然一个人单打独斗并不是说他不关心目前的戏剧现状,尤其是经常出国交流,他发现其实中国戏剧仍处于落后状态,但毕竟个人力量有限,与其改变不了不如从自己做起。  新京报:现在整个社会现状很浮躁,做不出特别好的东西来。包括孟京辉的作品,如今也是争议颇多。你觉得现在的艺术家是不是应该沉一沉,不应该参加那么多的社会活动?  林兆华:他们没有办法。现实的物质、金钱,包括意识形态权利等,确实排斥不了这些东西。说句透底的话,真正艺术创作的起源和冲动,不是来自意识形态,而是来自内心。  新京报:那你觉得现在中国的戏剧现状到底什么样?  林兆华:从国际上来说,中国的戏剧在总体上是不灵的,包括我自己的戏在内,从世界戏剧潮流来说并不是靠前的。不过从国内来说,至少现在还有无数戏可看。前10到20年,人家来北京除了看戏曲、看人艺,别的就没有了。我想慢慢地好的就多了,得有一个过程。  谈自己  想排戏不想做官发财  了解林兆华的人都知道,他为人随和,是个可爱和蔼的老艺术家。不过面对陌生人,他也会像孩子一样时刻保持着距离感。也许正因为有着一颗童心,所以几十年来林兆华的作品,一直都有种“玩的状态”,那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恐怕在中国独一无二。但如果问他,是什么让他如此与众不同,他只会告诉你这是“艺术直觉”。林兆华说他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个很用功的人,包括一直想出书却始终没有时间出。也许关于他的成就可以留给别人总结,毕竟他目前还有没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超越自己。  新京报:你一开始说,你非常喜欢《建筑大师》最后那个攀登,那是一种超越,是不是这也影射了你自己?  林兆华:我面临的现状就是这样。我希望超越,但是超越特别难,尤其自己超越自己更难了。  新京报:你还想超越什么?  林兆华:不知道超越什么。  新京报:你觉得现在每做一部戏得到了什么呢,或者说你希望留下点什么呢?  林兆华:这就是老话题了,戏剧就是放焰火,放完就过去了。  新京报:你到现在不想总结一些什么吗?  林兆华:想弄一本书,到现在还没弄出来。我要写的话就想自己写,可踏不下心来,杂七杂八的事太多了。老天爷和爹妈给了我点儿天赋,我创作更多的是靠艺术直觉。还有我喜欢道家,开始我在道家里找:有即无,无即有。空无的舞台什么都可以做。  新京报:回望这几十年,你觉得是不是一路走得还算顺利?比如工作室这边,你天天还要想着筹钱排戏的话,那你现在就不会这样自由了。  林兆华:好在这些年来有人赞助,很幸福了。剧院里有戏可排,自己工作室又能做一些戏,还想什么啊?  新京报:你现在还有诱惑吗?  林兆华:我不想发财,平常的生活非常单调。我也不好吃,这些欲望不强,所以对于排戏赚钱、做官的概念在我脑子里都不存在。  新京报:那你还有困惑的地方,或者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林兆华:我的困惑在于原创,真正艺术创作最缺的是原创,最缺的是丰富的艺术表达语言。我现在排戏不是很费劲,有过去这些年来做戏的经验直接拿来用就可以了。但是新的艺术语言才是最可贵的,一个戏有一点就可以。我想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超越自身的这点经验。  C12-C14版采写/本报记者 天蓝.pb{}.pb textarea{font-size:14px; margin:10px; font-family:"宋体"; background:#FFFFEE; color:#000066}.pb_t{line-height:30px; font-size:14px; color:#000; text-align:center;}/* 分页 */.pagebox{overflow:hidden; zoom:1; font-family:"宋体",sans-serif;}.pagebox span{float:left; margin-right:2px; overflow:hidden;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ff;}.pagebox span a{display:block; overflow:hidden; zoom:1; _float:left;}.pagebox span.pagebox_pre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pagebox span.pagebox_pre{color:#3568b9; 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visited,.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text-align:center; width:53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active,.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active{color:#363636; border:1px #2e6ab1 solid;}.pagebox span.pagebox_num_nonce{padding:0 8px;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color:#fff; cursor:default; 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pagebox span.pagebox_num{color:#3568b9; 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padding:0 8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active{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pagebox span.pagebox_num_ellipsis{color:#393733; width:22px; background:none; line-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next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

时间: 2024-09-22 21:59:04

林兆华:真正表演是不失自我演员该学学赵本山的相关文章

男演员给力过头专家称中国缺少实力派男演员

一些男演员总爱追求"个性标签"以显示自我,然而这样的表演-- "给力"过头,丢了角色的魂 日前,有业内人士在媒体网络连声呼吁:"中国缺少实力派男演员",在更多观众并不真切了解什么是表演实力时,一部部电视剧送来了一组当红演员的"成绩单",再次令人瞠目. <爱在苍茫大地>最近播得不错,不少观众看这部电视剧是冲着李幼斌去的.从<亮剑>到<闯关东>,一挥手.一瞪眼.一拧眉,李幼斌的硬汉形象深入人心.

《观音山》李玉“虐待”演员范冰冰陈柏霖叫苦

<观音山>范冰冰酒吧歌手海报 <观音山>范冰冰拍摄现场 范冰冰与导演李玉再度合作 李玉(中)在<观音山>拍摄现场 新浪娱乐讯 由"国内最美女导演"李玉执导,范冰冰与台湾偶像陈柏霖联袂主演的电影<观音山>将于3月4日登陆大银幕.主演范冰冰.陈柏霖也在不同的场合对该片的上映表达了期待,并透露在拍摄过程中,遭受导演李玉"虐待"的经历.总是追求极致的导演李玉在拍摄过程中可谓费尽心力,力求将最完美的视觉效果和最生动的人物表演呈现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 林语堂 著 ]       书籍介绍:     在下面的文章里,我要表现中国人的观点,因为我没有办法不这样做.我只想表现一种为中国最优越最睿智的哲人们所知道,并且在他们的民间智慧和文学里表现出来的人生观和事物观.我知道这是一种在与现代不同的时代里发展出来的,从闲适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闲适哲学.可是,我终究觉得这种人生观根本是真实的:我们的心性既然是相同的,那么在一个国家里感动人心的东西,自然也会感动一切的人类.我得表现中国诗人和学者用他们的常识,他们的现实主义,与他

明星回归话剧舞台明星版话剧引发产业升级

<开心麻花>舞台上,明星何炅.谢娜.林依轮.周晓鸥.瞿颖轮番逗你玩儿:<陪我看电视>延续了赖声川的明星号召力,林依轮.张静初.张信哲.史可--连程前也"甘伏"于一台串场的电视机.在影视明星回归话剧舞台的热浪背后,又隐伏着什么样的商机呢? 梅婷邀约"桃花"史可加盟话剧 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版<我爱桃花>导演何念介绍,是梅婷自己主动要出演这部戏.从个人角度,梅婷跟何念都是南京人,也是好朋友,看了剧本之后梅婷特别兴奋,主动请缨,还跟邹静之

曝春晚赵本山甩掉小沈阳的真正原因

近日赵本山在谈到2010年央视春晚时透露,去年捧红小沈阳,今年还将继续带领新徒弟冲击春晚:"趁着我还有这份心力,我想把更多的徒弟送上更大的舞台,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艺术团的演员,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东北二人转." 在谈到去年因小品<不差钱>而一炮走红的弟子小沈阳时,本山也是感慨良多:"春晚这个平台只要把握好了,真是能成事的地方.去年小沈阳的走红严格说起来也出乎我的意料,明年我打算给他个机会,让他带着毛毛和程野单独表演一个节目." 尽管赵本山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

春晚赢家开心麻花:风投给的钱我们都存进了银行

央视春晚仅四个语言节目,开心麻花占一个. 十年时间,开心麻花让"贺岁舞台剧"这一概念在中国落地生根;十九部剧,融汇智慧与快乐,赢得观众的口碑,让走进剧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当中国文化产业基金千万级投资遭遇"轻资产"创业公司,开心麻花能拧巴出怎样的未来?i黑马专访开心麻花总经理刘洪涛,谈谈披上皇帝新装的喜剧之王怎样华丽转身. "喜剧是最难的表达方式,也是开心麻花唯一的选择."学习中文出身的刘洪涛对戏剧理论的理解不只停留在教条的框架中,不置可否,&q

杨志刚演《铁梨花》大恶男:命运怎能一清二白

杨志刚 杨志刚 杨志刚在剧中 亲兄弟郭靖宇与杨志刚 撰文.编辑/白郁虹 <铁梨花>在北京卫视收视率屡创新高,跟着收视率一路高涨的还有剧中各个演员的人气,主角巍子越来越纯爷们儿了:陈数不但可以知性,还泼辣."放肆"得很:老太太张少华不但能演市井小民,还能演狠叨叨的大家长.除了这些明星被人们津津乐道外,戏里的配角也大放光彩,尤其是饰演剧中头号恶男张吉安的杨志刚,用近乎癫狂的表演令导演瞠目结舌,同时也得到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北电表演系教授张辉看完<铁梨花>后,赞道:

2009贺岁档风云再起谁将成为新任票房女王

摘要:今年贺岁档几乎已经成了男人的战场,部部戏都主打男星牌,<风云2>里的郭富城.郑伊健,<刺陵>里的周杰伦.<十月围城>里的甄子丹.<孔子>里的周润发--女星方面除了<花木兰>(赵薇版动画版)里的赵薇,很少有真正有票房号召力,或者是挑起大梁的一位,<三枪拍案惊奇>里的闫妮倒有可能成为新的贺岁档女王.闫妮 >>更多电影新闻.影评.影讯,请点击欣赏 今年贺岁档几乎已经成了男人的战场,部部戏都主打男星牌,<风云2>

七宗罪与互联网

用流行语来说,好的产品和服务一定要找到用户的七寸.互联网的经验主义对于判断和找到这些七寸和需求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如果我们追本溯源,知道用户的需求或者说是欲望的起源,知道这些需求的具体内容,知道这些是怎么影响市场需求的,又会有怎么样的影响?或许除了实证科学之外,哲学和宗教不失为解答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 在本文中,我想借用七宗罪的基本概念,表述人类与生俱来且不可战胜的欲望或是原罪,无关褒贬.这七种欲望根深蒂固,牢牢抓着人的大脑,就像预先烧制在硬件上的底层架构,只能读取但永远无法修改.人类后天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