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白朝阳|昆明报道
“不好意思,久等了。”
2013年4月23日,在柳传志昆明住所的客厅,柳传志大步走来,和记者厚重地握手,谦和地笑着。
或许是因为柳传志丰富的经历,在接受采访时,他一直十分健谈。刚一落座,柳传志便开始分享他的养生之道,“我每天都用生理盐水清洗鼻子。”说着,一杯功夫茶下肚。
当天上午,参加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2013年绿公司年会,柳传志还去打了场高尔夫。虽然酷爱高尔夫,聊起天来他还是三句话不离“联想”二字。
“我认为。”柳传志停了下来,放下茶杯,面带微笑但很认真地提醒道,“现在的‘我认为’跟以前的‘我认为’已经不一样了。”
“以前我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的时候,‘我认为’基本代表了‘公司认为’,今天我不是联想集团的董事长(柳传志现职位是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所以,‘我认为’完全是在表达个人的意见。”他笑着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PC业是一条不沉的船
今年4月,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数据称,2013年第一季度,PC全球总销量下滑14%,为近20年来单季降幅最大。
对于行业整体下行,柳传志似乎并不为所动。
“电脑(计算机)这样的终端设备将永远成为人类离不开的工具。只不过随着其他技术的变化,它还会有新的变化。比如现在医院里边的医疗仪器,像B超,它就是计算机加传感器,再加一个新的软件组成的,万变不离其宗。正因为PC这一个特点,联想很幸运地坐上了一条永远不会沉的船。”柳传志说。
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PC全球总销量下滑,这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有一定的关系。移动互联网在人与人之间交往、办公功能方面有了一个大幅度的突破。”
柳传志认为,未来技术可能还会有新的突破,而这些新的突破都将进行一种所谓的模式转换,即把皮肤触觉等其他模式,转化成为数据模式,然后再变成触摸的模式。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带宽变宽了,这就使得声音模式、图像模式能够传输。
柳传志揭秘道,当年负责联想PC业务的杨元庆等人很早就预料到移动互联网会对PC行业产生的影响,适时发展了手机业务。
“2003年的时候联想就决心把其他无关的业务砍掉只留下了手机,那时我坚持支持杨元庆。并购IBM后,美国人出任PC业务CEO,又把手机这块砍掉了。当时我就支持由联想的弘毅投资把它买下了。等到杨元庆再任CEO的时候,又把它买回去。有了这块手机业务作为基础,联想的智能手机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柳传志说。
或许让柳传志和联想感到幸运的远不止这些。日前,国际调研公司IHS?iSuppli的研究显示,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PC市场,而且中国家用PC市场尚未饱和。
柳传志直言:“过去在90年代的时候,国外用486的时候,中国人用386,原因是没有中国自己的品牌企业。现在没有几个国家有生产电脑的公司,法国、英国都没有,‘地球人’要买电脑,全得买联想等中国品牌,或者美国品牌。”
说到这里,柳传志突然放低声音,说到:“差距还是存在的,站在纽约街头问‘你听过三星手机吗?’十个人中可能有一个没听过,但是如果你问,‘你听过联想手机吗?’十个人里面可能有一个听过,而那个人很可能是华人。”
除了做PC和手机,平板电脑也是联想集团的重要产品。相比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PC的关联度更强。由于联想在PC领域已经有足够多的专利,这使得联想的平板电脑在销售时很少受到知识产权方面的压力。
对于“大联想”来说,PC、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只是联想集团业务的一部分,而联想集团只是联想控股的一部分。
“我们的中期计划是,2014—2016年联想控股要整体上市。”柳传志说,目前联想有四个愿景:一是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二是希望做一个值得信赖、受人尊重的公司;三是在多个行业做到行业领先,不仅仅是IT行业;四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国际影响力。
要创新,首先要保命
多年的创业历程让柳传志清楚认识到:“科技革新带来的变化和挑战也要认真对待。”
柳传志举例道:据说柯达原来掌握过数码相机的技术,但因觉得利润不多,没有积极发展,最终走向了破产。所有企业,都在不停地变化。比如,中国移动竟然受到了电信服务商腾讯的挑战,信用卡这种付款方式竟然可以越过银行……
柳传志打了个比方:一个饭馆刚起步的时候,老板很可能选在一个合适的犄角做生意,这时他仅需要观察周围跟他竞争的几家饭馆;当要开一个大连锁店时,他要了解国人的口味,要了解禽流感对生意的影响等。
绘声绘色的表示,让人突然间觉得,他仿佛是一个开过几十年饭馆的“小老板”。不过,从柳传志的例子中很容易读出这样一个观点:随时了解形势变化,随时准备调整,这是领导人能让企业永远活着的一把“金钥匙”。
“两年前,在我从董事长位置退休时,联想集团的现金流已达40多亿美元。尽管有这么多的资金,但要进入核心技术领域,我认为还是要慎重。”柳传志略有所思地说。
“比如PC和手机,也许目前有更新的显示屏材料正在酝酿之中,柔性的、可放大的、能实现3D效果的材料都有可能出现。但这也是高科技的风险所在:三个人都想领跑,但最终只一个人胜出,其他两个人都得‘死掉’。”柳传志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他的谨慎。
当提到企业创新时,很多人给苹果和乔布斯戴上了创新的“皇冠”。但在柳传志看来,“全世界只有一个苹果,10年以后苹果会怎样,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提起微软时,柳传志没有掩盖自己的“敬佩之情”:“它把以前大机器形态的电脑变成了今天这种模样,而且还在激烈竞争中存活至今且很健康。我想比尔·盖茨还在微软工作的话,他也许都能够抢在苹果的前头,去做出更多创新。”
对于中国企业的创新,人们给予了厚望,同时,很多人也批判中国企业不敢冒风险。“之所以有这样的评价,是因为他们都不是当事人。”柳传志朝后仰了仰,把背贴实沙发,语重心长地说:“企业要有创新的驱动,但首先要保得住性命,所以创新应该是局部性的创新行为。”
他说,当年创业时,我是“光脚的”,当我买了一双好皮鞋以后,我还是不愿意把鞋踩到稀泥,而要小心探路。为保住性命,不让鸡蛋全部装在一个篮子里,2000年前后联想的拆分,这让杨元庆等人能有更大的决心去创新。同时,万一杨元庆遇到大的困难,也不会对大股东造成严重的影响,大股东依然有能力支持他们。
即便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但是在和柳传志的聊天中,一句不经意间蹦出的话仍彰显了这位企业家的淡定,“我会因为创业中被骗、受惊吓的事情睡不着觉,但绝不会因为自己跟人竞争,想不出办法而睡不着觉。”
对话
柳传志:希望企业家做传递正能量的事
《中国经济周刊》:您平时在整个社交场合是挺活跃的,您比较喜欢参与的圈子都包括哪些?
柳传志:我的“直系部队”都在微信群中,此外我还参加了三个俱乐部。
第一个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该俱乐部总人数限定为60个,加上今年新发展的刘永好和王雪红,现在共有46名企业家,该俱乐部发展条件严格,入会需要得到全体会员同意。第二个是中关村管委会顾问委员会,这是一个官方机构,我是主任。
还有一个就是泰山会,是一个16人的俱乐部,大家都是忘年交,一块打高尔夫球,但斗嘴的时候谁也不让谁,很有意思。
我希望我们企业家能做传递正能量的事情。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我们推崇商业诚信,弘扬社会正气。我和俱乐部中的马云等很多企业家都是忘年交,各企业也能通过俱乐部相互学习和支持。
《中国经济周刊》:有人认为现在的创业环境比起您当初创业时要稍微容易些,您对此有什么评价,您对现在年轻人的创业有什么建议?
柳传志:上世纪80年代,我在北京中关村创业之初,我的企业并没有拿到生产许可证。后来通过在香港设立子公司进行生产,将产品卖到国外后才获得国内主管部门认可,得到生产许可证。
另外当时在国内生产电脑,一些主要元器件像CPU、存储器等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而像我们这种在体制外的企业,国家没有给外汇指标,我们要去灰色市场上购买外汇指标。而当时在这个灰色市场上交易并非合法,国家是随时可以处理你的。
所以你想当时的创业环境是不是也更为恶劣,像我这么奉公守法的人,也屡次受到警告。
今天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法制环境和当时比要好很多很多。今天的创业者,最主要的是要在你所在的行业中,尽量争取到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我那个年代,确实竞争者相对要少得多,比如像我在创业的时候,其他公司可能更墨守成规,我算敢干的,于是我就杀出来了,其实竞争对手未必强。
现在的年轻人一个一个都非常精明,要想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我创业的时候40岁,你们创业的时候二十二三岁,你们摔了跟头可以从中学习,会获得更多的提升空间。
创业者不要怕失败,创业期间你必须去处理资金问题、团队问题,这些能比单纯做雇员积累更多经验。即使失败后,再次创业也能更容易找到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