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剥离制造工厂:一个典型日企的自我救赎

张淑芳  编者按从美国蔓延的金融危机似乎让日本电子企业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些曾经以产品独特、价位超高为标签的日企正在走下坡路。与此同时,美国的IT厂商却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大的价值席卷全球。索尼希望通过架构调整改变困境。然而,独孤求败的“武林高手”想要变成从者如云的“武林盟主”,“索尼”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剥离曾经具备优势而今成为拖累的制造业务,只是第一步……  近日,索尼与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旗下两家工厂卖给鸿海,其中包括位于斯洛伐克的一家液晶电视机厂。这是近一年以来,索尼一系列剥离制造工厂、进行架构调整的又一举措。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产品质量差距的缩小,索尼等日企在制造方面的优势正在失去,要在新的产业环境下成为领导型企业,降低高昂的生产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甩掉包袱  这一次索尼出售的两家公司中,位于斯洛伐克尼特拉(Nitra)工厂的90%股份将出售给鸿海,并将销往欧洲市场的电视机制造合同也交给鸿海。这已经不是索尼第一次出售工厂。一年前,该公司在墨西哥达成了一个与此类似的电视机厂协议。  事实上,索尼出售工厂并不意味着它退出竞争,而是无法承受的成本已经拖累了这个曾经的电子巨头。敏感的公司都在把最好的技术与最低的成本结合起来,以制造更强大的成本优势,但是,索尼在向低成本制造的跨国产业转移中显得步履蹒跚。  “深受成本之苦的还有索尼的游戏业务。PSP选择将多数产品在日本本土生产,发往全球销售,导致生产成本升高。”奥维市场咨询公司副总文建平如是说。  随着消费电子领域的竞争加剧和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跌,降低成本、流程再造成为索尼应对新的竞争格局必须去做的改变。在变革中,“轻资产”成为索尼的关键词。据悉,索尼的数码相机、笔记本和Play Station游戏机的部分生产也已经外包。  索尼进行变革的背景是,2009年,由于电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偏弱,为保证盈利水平,索尼失去了部分市场份额。同时,索尼全球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业绩表现不佳,出现了14年来的首次营业亏损。2008财年,索尼净亏损10.1亿美元,市值也跌到主要竞争对手三星的1/3。  这导致产品线众多、行动迟缓的索尼,不得不开始一场架构改革。2009年2月,索尼宣布重大重组方案和新的管理团队,斯金格在担任董事长和CEO的同时,取代中钵出任集团总裁。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公关部高级经理姜京源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此后,索尼进行了一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架构调整。公司被分为消费电子和部件集团、网络化产品与服务集团。在这一次资产精简中,斯金格还组建了两个跨公司的部门,旨在保证索尼的网络化产品和服务能够在一个共通的用户界面无缝连接,并以一种快速、低成本和高效的方式到达顾客。  日企的困局  在IT业界和电子消费领域,剥离成本高昂的制造业务、专注于利润率更高的核心环节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就在索尼出售旗下两家工厂的同时,另一家同样风光不再的日企东芝也将旗下一家新加坡工厂出售给台湾友达光电公司,这家工厂是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生产液晶显示屏幕的。  “目前的产业环境已与当时有了很大变化。”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秦合舫指出,索尼包括很多日本企业的一个特点是,制造技术先进。以电视为例,在模拟电视时代,确实对工艺性要求很高,元器件的选择或者焊接的工艺质量,跟产品质量的关联度很大。索尼此前开发的产品,Walkerman、特丽珑电视等均是在制造上体现差异化。  但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电路处理已经以芯片和软件设计为主,标准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制造难度也在降低。现在,自己生产和代工生产的质量差别已经不大,而成本差别却很大。  “因为两者的生产数量不在一个级别,成本控制能力不可同日而语。将制造业资产剥离,首先可以盘活资产、使得公司得到大笔现金。同时,从运营效率和成本来讲,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亚太区硬件系统首席分析师叶磊如是说。  而对于索尼这样一个钟情技术、也曾经躺在自己技术资源上坐享其成很多年的日企而言,他们的技术优势也正在被解构。从上世纪最后几年开始,全球的技术资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引领技术潮流的不再是那些大公司的研发部门,而更多的是像硅谷中那样拥有无限商业前景的种子公司甚至是个人。  一位电子消费领域的资深人士表示,这使得一个新的游戏规则正在诞生: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时代里,坐拥自己原有的技术城堡、以独特的技术差异获得更高产品定价的基础已经被撼动了。  那些深陷金融危机的日企应该看到的是,造成今天困局的原因不仅是这场来势凶猛的危机,还和产业格局的变化、自身成本控制能力以及技术的不再独占有密切关系。  记者观察  日企 新路上  “日本原装货”曾经是很多人趋之若鹜的高品质的代名词。然而,遍布世界各地、成本低廉、订单庞大的代工厂的出现,打破了这个美丽的“传说”。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日企开始学习美国企业,把那些无关紧要、甚至拖累公司前行的部门剥离,如制造工厂。但是,变“轻”只是第一步,如何真正“飞”起来,日企们还必须进行更大层面的革新。  一面是日本电子业走下坡路,一面是美国众多公司的崛起,苹果、Google、微软,
它们和强调独特产品、系统封闭的日企完全是两种思路。它们更喜欢的是构建平台,抓住主要的利润空间,以价值链的核心部分驱动整个价值链,甚至促进整个产业体系的发展。  以IBM为例,其出售硬件业务之后,还收购了一些中间件的公司。从提出“随需而变”到“智慧的地球”,这家世界级企业总能够提出一个个理念和远景,并且在此理念之下组织资源,而其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业进程。  这种价值链管理上的杠杆效应,对于产品遍布整个价值链,却利润不高的日本企业而言,是进入数字时代必须要学习的部分。  在此情形之下,将制造剥离、实实在在地省钱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在“轻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价值链管理。内部改革之后,索尼等日企要做的是和外界接轨,形成更加开放的平台。  从一个武林高手到一个武林盟主,日企的新路才刚开始。

时间: 2024-09-18 00:27:31

索尼剥离制造工厂:一个典型日企的自我救赎的相关文章

索尼剥离电子制造业务向内容服务商转型

商报讯(记者孙聪颖)持续的亏损和巨大的成本压力迫使索尼加快了改革的步伐.索尼日前在其总部网站宣布将旗下一液晶电视生产企业出售给中国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将另一小尺寸面板工厂出售给一日本本土制造企业.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近几年索尼一直在为去成本化做努力,索尼将逐步剥离制造业务而将内容服务转为战略重点. 索尼出售的液晶电视生产企业位于斯洛伐克,专为欧洲市场生产液晶电视.根据协议,索尼将把此厂90%的股份出售给鸿海集团,并将销往欧洲市场的电视机制造合同也交给鸿海.通过这项交易,索尼就把欧洲

职脉招聘:猎人模式也像一个制造工厂

可佳 "别人是在猎头,我们是在猎'腰'." 职脉招聘创始人吴海宁一句玩笑话,清晰地勾勒出职脉招聘乃至整个猎头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一向以顶级人才为主要客户群的猎头行业,正在中国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从2008年开始,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当大小猎头公司纷纷遭遇重创.各大招聘网站举步维艰的时候,"中端人才"逐渐开始成为猎头公司最新争夺的一片"蓝海". 吴海宁所说的猎"腰",就是去找那些位于中端的员工,而职脉招聘与一般的猎头公司不

商务部回应松下等日企关停中国工厂

摘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昨天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月我国吸收外资.对外投资情况迎来开门红,中国投资环境仍具竞争优势.此外,针对松下.东芝等多家日企关停中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昨天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月我国吸收外资.对外投资情况迎来"开门红",中国投资环境仍具竞争优势.此外,针对松下.东芝等多家日企关停中国工厂一事,沈丹阳表示,日企对华投资有进有出,并没有出现日企全面退出的情况.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1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66家,同比增长31

不懂“爱”:日企在华市场溃败后的深思

     "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这可以说是少数的几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了.想想几乎快要破产,现在却奉为"标榜"时尚的苹果:思量当年山寨机群魔乱舞的时候,瞧瞧现在国产手机中日益出现的精品:看看当年傲视群雄,现在却日薄西山的诺基亚--   而现在日企也终于尝到了这样的滋味.众多日企目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更是遭遇到前所未遇的滑铁卢.接下来,就从家电.手机等消费类产品来一窥日企在华全面溃败的形式.原因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应对

游学日本:丰田模式与日企病反思

游学日本:丰田模式与"日企病"反思对一位对日本企业和日本管理模式有深入比较研究的学者而言,丰田汽车显然是北大国际(BiMBA)杨壮教授一直跟踪研究的重点企业之一.然而,就在去年,这家销售数据一直高居全球汽车同行榜首的企业,却爆出被美国通用汽车和德国大众汽车超越,跌居第三.想象一下,通用汽车可是刚经历破产重组没几年的,如今却一跃领先.丰田怎么了?其实不仅仅是丰田,其它许多日本企业,比如家电行业的索尼.松下等,也普遍遭遇业绩下滑,全面亏损的情况.日本企业怎么了?是因为地震以及海啸灾难,还是

多媒体布局完成李东生称有机会冲击日企

本报记者 郎振 呼和浩特报道 TCL多媒体在 中国市场上的布局已经宣告完成.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TCL此前在呼和浩特的生产基地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液晶电视的生产,"新厂则从产业链前端开始,主体包括中游背光模组至下游整机一体化制造工厂,可以说公司在彩电方面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 "当华星光电在内蒙古.新疆等工业园建设完成以后,TCL彩电业务将有很大的机会冲击日本企业,未来几年的彩电销售目标是1500万台."李东生告诉记者

国内企业加大LED投入日企被动跟随

胡洪森 索尼放弃OLED电视生产销售.松下加强液晶电视出货比例.东芝低调开展技术升级回避竖线门事件等,日系厂商这段时间纷纷向LED(发光二极管)领域转型,并调高了今年出货预期,期待从LED电视市场斩获市场话语权. 这是日系企业基于对全球平板市场特别是 中国市场快速发展作出的战略调整.作出这种调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LED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下跌,日系看到了大规模量产低成本LED电视的机会:二是韩系三星.LG在LED领域的加大投入引发中国企业大规模跟进,产业上下游已经形成利于LED电视发展的良好氛围

日企对技术看管太严 郭台铭买东芝多半要落空?

整机的上游在面板,面板的上游又在元器件.芯片和存储,只有抓住最为核心的技术,才有可能在整条产业链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当东芝释放出半导体存储业务出售一部分股份的消息后,已执掌日本夏普的郭台铭3月初瞅准机会,放言参与竞购. 然而,近日消息显示,东芝公司已提议将旗下芯片业务部门股份抵押给债券银行,以获得更多贷款.内部消化方案被透露,既说明郭台铭的竞购梦可能会画上句号,又显示日企对技术看管得很严,要想上游切入还是很难. 郭台铭的大产业链梦想 要说富士康,那已经相当牛了.全球企业前50强.在亚洲.美洲.欧洲

透过西科姆看日企信息防泄漏部署

人生难得一帆风顺,诸事都是如此.无法预料的困难和风险常常潜伏于我们四周.古语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无患",是否谙熟"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在某种程度上, 往往决定着人们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企业在运行过程中, 同样应具备防范于未然的意识,拥有有效规避安全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按照经济学术语来说,日本企业家大多是风险的规避者,比起欧美企业他们更加注重投资收益.在意细节,他们往往不愿意付出新的高风险成本,取而代之的是花巨资购买欧美企业研制出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