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就是一门工具,解决业务问题才是王道

尽管,大数据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带来变革,也可以带来思想和文化上的变革。然而,所有的变革依然要转化或者依赖于最为基础的应用和操作。

所以,大数据首先就是一门工具,用来发现业务规律和探知业务问题的工具。

首先,

大数据可以发现业务规律和特征。

任何客观事物,包括企业的运营管理及市场行为,都会留下“数据”足迹。而对数据的分析和理解,就能够把握业务的特征及规律。

简单地,如下所示,我收集产品销售的数据记录,然后按照时间维度(按周)对产品销量进行统计,可视化化后得到如下所示的折线图。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够看明白这个图,但你看到这个图后能想到些什么呢?如何实现从数据到业务决策呢?这,却是个大数据思维的问题。

1、先看数据特征:

从数据的特征可以看出,周末的产品销量比较高,这是绝大多数零售店的销售规律,即“周末是交易高峰时间”。然而,绝大多数人就只停留在这个理解上,鲜有人会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2、再到业务特征:

我们知道,数据的特征就是业务的特征,当你从业务上来理解这些数据特征的时候,就上升到了业务特征,可以发现“周末的客流量比较高”这样的业务特征。

3、提出业务决策:

当你理解了业务特征后,再提出业务策略就容易了。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至少可以提出如下的业务建议或策略:在人力安排上,周末需要更多的销售员工上班;在库存管理上,在周五晚上就需要检查库存是否足够,确保周末有足够的产品售卖;在营销活动的时间安排上,要想达到更好的品牌宣传或者营销效果,就得选择在客流量多的周末时间,等等。

其次,

大数据可以发现业务的变化。

谷歌的GFT(流感趋势预测)产品,可以说是比较早的一个大数据产品了。

1、数据的规律:

谷歌搜索引擎每天要处理近30亿次的搜索关键词,其中,搜索感冒(流感)相关的词的数量及人数是完全可以识别并且统计出来的,在正常情况下,某区域内每天搜索跟流感相关的人数是有一定的波动的,但这个波动也应该是有规律的。

2、数据的异常:

但是,当有一段时间,某地搜索流感相关词的人数突然变多了,这极有可能说明当地患感冒的人数有可能增多了。

3、业务的变化:

当发现连续几天搜索人数都偏多,这个时候一定说明业务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据此做出判断“当地极有可能爆发流感”。

所以,可以基于数据的变化,而探知业务的变化,从而可以进一步思考给出相应的业务策略和业务建议。

一句话:数据的变化就意味着业务的变化。

下图是百度的疾病预测的可视化结果,圆圈越大表示当地搜索相关疾病的人数也越多(即搜索人数偏离平均搜索人数的大小),说明当地患某种疾病的指数也就越高。这,也是利用了数据的变化来探知业务的变化。

  第三,

大数据可以发现业务的关联性。

正如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这本书所说,大数据是关注相关性,即“万物皆有连”。也就是业务的发展及变化是离不多影响它的因素的。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一个教授,收集了Twitter上近亿的条文,进行文本分析,并试图对作者的情绪进行量化,经过众多的优化,最终得到了社交网络上的客户群的情绪指数,并按时间作出了情绪曲线。当他将情绪曲线与道琼斯指数曲线进行比较时,他惊奇地发现,当把情绪曲线往后移动3-4天后,情绪曲线就与道琼斯曲线有着惊人的一致,这意味着股民的情绪对于股票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于是他宣称找到了影响股票市场的关键影响因素,那就是股民的情绪!

一句话:股民的情绪与股票指数是具有相关性。所以,从数据的相关性,可以判断出影响业务的关键因素。

相关性的分析,在大数据领域经常用来做影响因素分析。比如:影响产品销量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影响员工离职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可见,用大数据来进行业务决策,不外乎就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实现对业务特征、业务规律、业务变化的把握,以及影响业务变化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来达到了解业务,预测业务未来发展的目的。

所以,大数据分析的核心,就是去发现数据的特征、变化和关系。因为数据的特征就是业务的特征,数据的变化就是业务的变化,数据间的关系就是业务因素间的关系。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1-19 19:22:03

大数据就是一门工具,解决业务问题才是王道的相关文章

盘点:55个最实用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

文章讲的是盘点:55个最实用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近年来,随着云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可视化产品已经不再满足于使用传统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来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抽取.归纳并简单的展现.传统的数据可视化工具仅仅将数据加以组合,通过不同的展现方式提供给用户,用于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信息.新型的数据可视化产品必须满足互联网爆发的大数据需求,必须快速的收集.筛选.分析.归纳.展现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并根据新增的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可视化工具必须具有以下特性: (1)实时性:数据可视化工具

盘点最实用56个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

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款好的工具可以让你事半功倍,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更需要强有力的工具通过使数据有意义的方式实现数据可视化,还有数据的可交互性;我们还需要跨学科的团队,而不是单个数据科学家.设计师或数据分析员;我们更需要重新思考我们所知道的数据可视化,图表和图形还只能在一个或两个维度上传递信息, 那么他们怎样才能与其他维度融合到一起深入挖掘大数据呢?此时就需要倚仗大数据可视化(BDV)工具,因此,笔者收集了适合各个平台各种行业的多个图表和报表工具,这些工具中不乏有适用于NET.

10大行业大数据应用痛点及解决策略

大数据已经成为这几年中大部分行业的游戏规则,行业领袖,学者和其他知名的利益相关者都同意这一点,随着大数据继续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围绕大数据的炒作正在转向实际使用中的真正价值. 虽然了解大数据的价值仍然是一个挑战,但其他实践中的挑战包括资金投入和投资回报率以及相关技能仍然是大数据行业排名前列.Gartner调查显示,75%以上的公司正在投资或计划在未来两年投资大数据. 一般来说,大多数公司都希望有几个大数据项目,公司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客户体验,但其他目标包括降低成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并使现

揭开大数据面纱 加速提升企业业务价值

文章讲的是揭开大数据面纱 加速提升企业业务价值,当你还在犹豫上不上大数据时,你的竞争对手或许已经采用大数据技术获得了较高的业务增长,已经遥遥领先你的位置.大数据正潜移默化改变着一切,如果你仍然还在犹豫,未来显然将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大数据"落地"挑战 大数据对于每个人每个企业并不陌生,近几年大数据一直都是热点,无认科技巨头SAP.IBM.阿里.百度等,还是企业用户都在关注大数据,对于一种新诞生的技术而言,或许大数据需要经历炒作的这样一个过程,但在今天当我们在提起大数据时,它已经不在像过

选择一款大数据可视化展示工具,要几步?

众所周知,选择一款好用的大数据可视化展示工具是很多企业的共同问题.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大数据可视化工具,国内外的,价位也不同.但是如果能万里挑一,选中一款适合自家企业的大数据可视化BI产品,可以说如虎添翼,实现企业大数据完美落地之路.因为,优秀的大数据可视化展示工具,不仅仅是使用敏捷,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家更好地做决策,这一点是很多大数据可视化工具很难实现的一个高度. 那接下来就回到本文的主题:选择一款大数据可视化展示工具,要几步?其实,挑选BI工具没有固定的步骤,只是说在挑选过程中,客户应该看重

大数据BI可视化工具:改变了企业高层的管理思维

       大数据BI可视化工具的诞生,改不了很多企业的运作模式.数据化运营.数据化思维被大肆宣传推广,每一个现代的企业家都需要具备最基本的数据运营思维模式.那么,作为一个企业高层管理者,怎样在引入一款大数据BI可视化工具之后迅速建立或者说转换自己的管理思维,并迅速适应工具的运用?小编在这里为您分享一点观点. 企业在导入数据化管理的过程中,对管理者的数据思维培养是一项必要的工作.管理者没有数据思维,企业的数据化管理将是空的,数据会被管理者放置到一边,而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数据化管理是企业的管

泛大数据时代的Oracle 解决之道

泛大数据时代的Oracle 解决之道 贺辉群   David He Industry Solution Manager for Big Data Oracle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泛大数据时代的Oracle 解决之道

解决大数据的开源工具

针对大数据的开源源代码平台变得十分流行.在过去的几个月里, 似乎几乎每个人都感觉到了影响. 低成本.灵活性和适用于受过训练的人员是开源繁荣的主要原因.Hadoop.R和NoSQL是现在许多企业大数据策略的支柱,不管他们是否用它管理非结构化数据或执行复杂的统计分析." 几乎难以跟上它:SAP AG最近发布了一个新的产品, SAP BusinessObjects预测分析,软件整合了开源R语言的算法,该语言广泛使用在针对高级统计模型的学术社区. 几周之前, Teradata公司宣布其新的整合分析组合将

小米架构师:亿级大数据实时分析与工具选型

本文根据欧阳辰老师在[2016 DAMS中国数据资产管理峰会]现场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讲师介绍 欧阳辰,超过15年的软件开发和设计经验,目前就职于小米公司,负责小米广告平台的架构研发. 曾为微软公司工作10年,担任高级软件开发主管,领导团队参与微软搜索索引和搜索广告平台的研发工作.曾在甲骨文公司从事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的研发工作.热爱架构设计和高可用性系统,特别对于大规模互联网软件的开发,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大家好,很高兴能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实时数据分析的话题. 刚毕业时我有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