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手机窃听器多半是骗局

据北京晚报报道 “每个人的手机都是一部窃听器,不管你开不开机,都能被窃听。”吴彦祖不久前在《窃听风云》中说出了这样一句令人胆战心惊的话,随着影片热映,“手机窃听”的问题被更多的人顾虑。  我们的手机真的能变成窃听器吗?我们的秘密真的随时处于被窃听的危机中吗?记者调查走访发现,手机窃听确实可以实现,但并不像影片所说那么容易,而且并非没有预防和抵挡的办法。  GSM阻截器 不可能公开销售  “其实,现在每个人身上都有窃听器,我们的GSM阻截器只要输入目标的手机号,就可以截听到对方的通话,哪怕对方没有开机,只要电池没有拆掉一样能听到。”影片《窃听风云》这样解释手机窃听的秘密,而网店热卖的各种窃听软件和器材中也确实有“GSM阻截器”。  记者在不少网络商家的店里看到这种“GSM阻截器”,称“利用GSM阻截器技术窃听别人通话信息。即通过在手机安装GSM阻截器,只要知道对方电话号码,发出窃听程序信号,即使对方手机关机,也会自动执行程序,将带手机者的谈话发射至监听装备。”一般服务费用在500元到800元,使用的时候一分钟按0.8元收费。  据记者向通信网络工程师了解,这种技术的确是存在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绝非那样简单。据介绍,这种手机窃听系统内部构造复杂、成本高昂,绝不是一般人能够买得起的,普通的电子市场上不可能有这类产品公开销售。所以网商卖的几百元的所谓“GSM阻截器”应该不会是真的。  复制SIM卡 就是改来电显示  记者从专家口中了解到,目前手机窃听的方式主要是硬件和软件两种。硬件方式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复制SIM卡。  北京邮电大学通讯工程专家崔鹏指出:“利用SIM卡烧录器复制指定SIM卡,监打或者接听他人电话,这种方式由于容易被察觉,现在用的人很少,它一般不是为窃听,而是为了窃话费。而且,复制SIM卡必须要拿到被监听人的SIM卡,承诺不用拿到SIM卡就能直接复制的,是用改号软件进行诈骗的。”  记者通过和一些网商联系,发现复制SIM卡者大有人在,而且称只需提供目标手机号码即可,他们称“对方无论是拨打、接听电话,又或者是收发短信,你也可以同时听到、收到”。通信专家认为,这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是不法商家利用手机来电号码修改软件所做的文章。“他们给你张所谓复制了的SIM卡,然后让你用这张SIM卡拨打自己的手机号码,通过改号软件修改这张SIM卡的来电显示号码,在你的手机上显示出你想窃听的手机号,这就让你信以为真。等你付钱后发觉不对,他们早就逃之夭夭了,甚至他们之前跟你联系的手机号码都是使用改号软件修改过的,你肯定是找不到他们的。”说白了,这种所谓的SIM卡复制,只不过是“来电显示修改”的小把戏而已。  手机窃听软件 拿到手机才能装  对普通百姓的手机隐私威胁较大的是手机窃听软件。这类软件类似于电脑上的病毒程序,一旦被安装在手机里面,这些电子终端会自动记录反馈用户信息,甚至能被远程遥控来进行窃听。这意味着,只要是智能手机并能上网就有可能被安装。和间谍软件一样,它在后台隐身运行,手机菜单上不留丝毫痕迹。  “关机是没用的,手机即使关机,但同样还是会跟无线基站进行信号联系,要不然我们拨打朋友的电话时,怎么会听到‘对方电话已关机’和‘对方电话正在通话中’这些不同的语音提示呢?”通讯器材经销商王先生告诉记者,“其实也没有有些人说得那么神,通过彩信、蓝牙、红外就能安装,技术上不太可能。如果承诺在不拿到对方手机的情况下进行安装,多半是骗人的。”  据了解,手机窃听软件自从几年前问世,销售状况一直暗流汹涌,版本不断升级。王先生告诉记者,例如著名的“卧底”软件,普通版本可以监控手机的所有收发短信,也可以监听环境音;升级版本又增添了窃听通话内容的功能。不过,手机窃听软件需要安装才能被植入到手机之中,而且也主要针对的是智能手机,并不会对所有手机用户产生效果。

时间: 2024-11-02 22:50:03

专家称手机窃听器多半是骗局的相关文章

防雷专家称手机电磁波不会引来雷击

眼下正值雷雨天气频发的高峰期,有些媒体提醒市民 "切忌在雷电时使用手机",因为手机会"引雷".一些市民于是患上了手机恐慌症,电闪雷鸣时来了电话也不敢接.那"手机引雷"说到底是真还是假呢?多数防雷专家认为,"手机引雷"是无稽之谈.伪科学. IT时报记者 钱立富 唐晓园 新闻缘起"疑似"手机引雷事件频现 最近一段时间,申城多次出现雷暴天气.上周四下午5点多,市民沈小姐在下班途中便突遭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于是赶紧

专家称手机黑色产业链达十亿元规模

4月23日下午消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正日益严峻.据手机安全专家.网秦研究副总裁邹仕洪估算,手机黑色产业链规模已达十亿元.而国内受到恶意手机软件影响的人群,已将近千万级的水平. 从2005年世界上首个手机病毒出现以来,手机病毒.手机恶意软件已经从最初的纯恶作剧性质演变到今天直接夺取用户利益的恶意目的,其背后就是手机产业背身带来的巨大利益诱惑,以及手机黑色产业链的逐渐成形和壮大. 部分山寨机厂商.不法软件开发者.增值业务服务商等为了谋取私利而相互勾结.这个分工明确的黑色经济链条

英国专家称手机对人体毒害远超香烟

英国一名癌症研究专家得出惊人结论:因使用手机致死的人数将超过吸烟受害者.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手机有害健康的最严重警告. 据英国报道,英国神经外科专家维尼·库拉纳奉劝人们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并敦促政府部门和手机行业立即采取措施,减少手机产生的辐射. 在过去16年间获得14个奖项的库拉纳对100多项关于手机影响健康的报告进行了研究.他表示,去年10月的一个报告指出,使用手机10年以上的人,患脑癌的危险增大一倍.库拉纳担心,如果手机制造业和政府不立即采取决定性举措,今后10年就将看到恶性脑瘤疾病在世界范围内

专家称手机实名制泄露隐私不符合大部分人利益

中广网北京6月4日消息 手机实名制国家政策推进层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会同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手机实名登记制度的法律规范,等待国务院审批.至此,距信息产业部首次提出手机实名制概念已过三年.虽手机实名制实现后客观有利于防止手机诈骗,净化手机通讯环境,但个人隐私层面能否得到妥善保护仍备受业界质疑. 拥有全国12省市手机资讯业务的上海大头信息公司总经理杨明对此评论表示,手机实名制实现后,主要优势有二:一是可清理行业垃圾短信,避免借此牟利的公司和个人大量办理廉价手机卡.为移

网上借港片热炒手机窃听器大多数纯粹是骗局

有的产品成本极高,有的使用环境受限,更多的则纯粹是骗局 近来,一部热门港片<窃听风云>又将手机窃听这个话题炒热了起来."其实,现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偷听器,我们的GSM阻截器只要输入目标的手机号,就可以截听到对方的通话,哪怕对方没有开机,只要电池没有拆掉一样能听到."吴彦祖的这段台词让使用手机的人们变得顾虑重重,却也让不少不良商家看到了赚钱的好机会.一时间,网络交易平台上标称着"GSM阻截器"."GSM窃听软件"的产品铺天盖地:大家日常收

丹麦调查称手机与脑癌无关专家称争议仍难平复

专家称仍无法平息手机安全性争论 但青少年还是应该慎用手机 手机和癌症之间有没有关联?丹麦一项针对36万人长达1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脑癌发生几率与使用手机无关.这是手机辐射与脑癌关系的最新大规模调查.虽然调查结果如此,但医学界对两者关系仍然难下定论. ■无关论 丹麦癌症流行病学研究所带领研究人员从丹麦移动电话网络运营商和丹麦癌症登记机构采集信息,信息涉及1925年以后在丹麦出生.最小年龄不低于30岁的36万人. 分析了1990年至2007年间出现的10729例中枢神经系统癌症病例后,研究人员发现,

专家称兜售窃听产品的短信多为诈骗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潘敬文 实习生 林恒华 弗洛伊德曰:"窥探他人隐私能带来快感."窃听虽然不合法,但无论从商业行为.情感关系上,都能满足人们的窥探欲,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利益.因此,借"窃听"之名行骗往往更容易"中标". 近日,不少市民向记者爆料称手机收到有公司发来的促销短信称能提供窃听产品,只要提供对方号码,就可以知道他的"通话+短信"内容,甚至透过GPS定位监控对方行踪.不过据记者向相关专家了解到,运营商的数据库与外

手机窃听器损人不利己

手机监听器和监听软件在网络等渠道公开叫卖,使普通人轻易就可以获得这类可监听他人隐私的器材.这些器材的泛滥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亟需相关部门加大监控力度 本报记者 陈丽容 "天哪,居然有这么无耻的人,我真是瞎了眼."8月23日,气愤而委屈的李兰(化名)在一论坛上痛诉自己的前男友.前男友张某是她同学,两个月前两人"友好"分手,张某称要送她最后一件礼物--手机.然而,另李兰没想到的是,当初出于感谢接受的手机,却给她带来一场噩梦.张某窃听了她的通话并将她的隐私四处

网上现“深度睡眠”音频软件专家称有一定根据

本报讯 (记者林阿珍 实习生涂婷婷)近期,手机应用软件下载排行榜上,名为"五倍深度睡眠"的软件下载人气很高.软件宣称,听者可"获得5倍于平时的深度睡眠效果".对此, 网友看法不一.专家称确实使脑子产生疲劳感,但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用. 网友对功效众说纷纭 在网上,一款音频软件"五倍深度睡眠"的功能介绍称,"经3000人测试,95%的人第一次使用就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持续使用,最高能够提升5倍睡眠质量." 记者下载了一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