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的美国股市上,由于中国概念股频频被曝出财务作假和监管漏洞,中概股普遍重挫,像优酷,今年上半年曾一度疯涨到六七十美金,而到6月急转直下,跌到二三十块。
为何会频传“假账”?互联网业内大多认为,越来越多的IT公司已经开始出现投入和盈利不相匹配的局面。其中,不乏众多知名公司,“根本就是常年亏损,而之所以能上市,能正常运营至今,无非就是靠投资人给钱吃老本。”一位不愿具名的IT高管跟记者表示。
就在7月11日,当当网CEO李国庆在做客人民网时明确表达了他的观点,“从资本市场来看,电子商务市场的寒冬确实到来了,互联网泡沫已经悄然浮现。”
尽管之前谷歌的埃里克?施密特以及全景网创始人、硅谷知名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等人都一度否认了互联网泡沫论,但是关于互联网泡沫正在袭来的论调并没有终止。
所谓互联网泡沫,就是太多的资金去追逐某个企业或项目,然后制造出巨大的价值空间,并寻找一个更有钱的傻瓜接盘。国内IT产业中涌动的IPO热潮丝毫不曾减退,很多人都在担心,10年前的泡沫是否将要再度重现。
泡沫从哪儿吹起?
互联网泡沫论一直在悄悄地弥漫和渗透,互联网整个产业究竟是处在盛夏之时,还是已步入或即将步入刺骨寒冬之季,业内人士对此争论纷纷。
有不少观点认为,泡沫主要集中在资本市场,消费市场并没有泡沫。李国庆表示,“从消费者市场看,顾客持币待购,顾客期待网上有更多的更丰富的品类,所以我觉得在消费者这边,仍然是春天。”
UT斯达康创始人吴鹰也认为,移动互联网有几万亿市场。他说:“我是做IT的,我认为下一代创业的高潮一定是以移动互联网为驱动。因为光纤到户,再结合无线互联网的应用,这个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移动互联网和宽带互联网都是以人为单位,虽然有人说三网融合是伪命题,但我相信国家政策的不断开发和技术发展,会有几万亿的市场出来。”
然而资本市场的泡沫为何越吹越大?2010年,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互联网企业上市潮,在8月到12月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有6家国内网站在美国上市。在2011年,更有奇虎360、人人、网秦、世纪佳缘、凤凰新媒体、优酷等国内知名网站相继在美国上市,掀起了一场新的互联网投资热。而这些IT公司有些确实有盈利,但有些虽不至于举债度日,但烧的却正是投资人的钱。
不少IT公司拿到风投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开始大肆做广告,企图利用宣传来占领市场,提高点击率。以电子商务为例,相关数据表明,从今年1月广告投放费用来看,在B2C网站中,年增长400%的服装类网站“凡客网”达1亿元以上、箱包类网站“麦包包”4570万元、食品类网站“我买网”4112万元、创意生活类网站“趣玩网”为1867万元。
同时,IT公司不惜重金高薪聘请IT专业人才。有IT技术部高管向记者表示,“IT业内的人才大战一直火热,有时候是花钱都请不到人。”IT业的薪水标准已经跟金融业一样成为了最高指数。
在广告投入和人力资源争夺的背后突显出问题,如果行业无法盈利,那么在人力成本和广告成本,甚至包括原材料成本都在提高的同时,只会造成“投入一千元赚到一块钱”的泡沫出现。
投资人独爱“这一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不少投资人在经历了房地产行业引发的金融危机后,纷纷寻找有看点的企业进行投资,而互联网近年来的高人气和越发显现的市场诱惑,使得众多投资者难以摆脱互联网产业的“魔咒”,独爱“这一杯”。
搜狐CEO张朝阳曾表示:“中国的互联网是一个新的投资机会,全球的资金会自动流向好机会的地方。”这样的论调并没有错,只是有不少投资人花钱做IT,自己又对IT懂多少呢?
在京创业的一位IT人跟记者说,有投资人花钱把他们请到北京来开发团购网站,但老板自己只知道这是个有潜在市场的领域,根本不知道里面的风险有多大,老板自己也不懂IT技术,就是单纯的想花钱投资,然后希望能赚钱。
李开复认为,来自全球各政府的金融政策,导致有很多“闲钱”却没有好的投资出路。不少投资者只要看到用户和营收的涨幅,可以无视企业盈利水平就大笔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