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均年龄25岁的技术团队如何打造出风靡智能终端市场的酷产品?这个主体是80后年轻人的酷公司孕育着创新公司的未来。
杨永智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个极客(Geek),和公司里那些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没什么不同。
在这间刚刚成立不到两年的技术公司里,平均年龄只有25岁,年纪最大的杨永智不过30岁出头,他的“老搭档”刘铁峰生于1983年。而在公司创立之初,团队中的两个人甚至还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研究生,没有毕业。
这家初创公司名为百纳信息(MoboTap),它看上去也很“中国”,最初的办公地点甚至不在北京,而在武汉。北京办公室设在了中关村一个叫做金码大厦的地方,B座是小商品市场,A座招待着往来开着各种中国式会议的参会者,而在4楼还有个娱乐场所。其创始成员之一、CTO刘铁峰说他和他的朋友们就是一帮“国内土鳖”,甚至没有人出国留学过。
但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却开发出了被认为极具硅谷范儿的手机浏览器。这个叫海豚浏览器的应用在美国的用户超过了1000万,著名的科技信息网站TechCrunch说它是“迄今为止安卓上最大的成功故事之一”(One of Android"s biggest success stories)。国外媒体没停过对海豚浏览器的赞美。在PCworld涵盖软件、硬件和服务的2011年最佳科技产品Top 100评选中,海豚浏览器位列67,是唯一一款入围的手机浏览器。PCMagzine则在今年评选“40佳免费Android应用”时,将海豚浏览器列为“工具”项首位。
它是Android市场(Android Market)上最早拥有多点触控功能的浏览器。它的一项能在触屏手机上通过画画来输入网址的功能,被称做“手势”—国外媒体认为这应该成为智能手机浏览器一项标准配置。“手势”应用很容易让人想起在2009年TED大会上展示“第六感”技术的麻省理工学院印度裔学生普拉纳夫,他的设计可以通过手势来简单操纵数字信息指令。
“手势”的出现是因为那两个叫杨永智和刘铁峰的年轻人去饭馆吃饭,看到一个老外因为不会用中文点菜,掏出手机画了一条鱼给服务员,于是受到启发,觉得在手机浏览器上输入网站时,也该用这种方式。
当然,作为Android市场上最酷的浏览器之一,它的诞生也不该仅仅感谢一条虚拟的鱼。
在很多硅谷人士和国外大公司的眼中,中国存在着很多Copycat(抄袭者)。过去十多年间,中国互联网的创业者们,要不是在国外留学时注意到了美国互联网上的好点子,要不就是到国外的科技信息网站上盯着新出现的创业公司的报道,然后开始模仿。凭借着语言、文化和政策的差距,中国的模仿者在这个市场上会占据优势,成为中国的雅虎、中国的Google、中国的Amazon、中国的eBay、中国的Facebook、中国的YouTube、中国的Groupon。当然,这个市场有时也因此变得混乱不堪—从中国短暂的团购热潮和方兴未艾的电商热潮中就能看出些端倪。
不过海豚的团队却有所不同:从一开始,杨永智他们就要站在安卓这个全球平台上与人竞争。
在微软亚洲工程院工作的3年半时间里,杨永智一直从事有关操作系统、LBS、社交与手机整合之类的研发项目,其中一些类似于眼下火热的米聊、微信、Kik等应用。他觉得手机联系人就是一个最天然的社交网络,微软能用这个来对抗Google,是完全可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机会。
2007年时,iPhone已经出现了,到2009年时,大家已经在热切地谈论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杨永智在微软的一个同事从2008年年底已经开始在做App,放到安卓市场上,赚了不少美元。他们开玩笑说,如果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是1亿部,自己的App安装量占10%,就是1000万次下载,每次收1美元,那么1000万美元六七个人分也是很大一笔钱。
2009年年底,杨永智与刘铁峰一同离开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建立了百纳信息。
与大多数的开发者不同,他们没有先基于iOS进行开发设计,成熟定型后再迁移到Android Market上去看效果,而是一开始就瞄准了更为开放的Android市场。
那时开发者和创业者都诟病的Android版本众多,兼容复杂,过于碎片化不容易聚焦产品设计,开发者都认为在Android上开发产品不容易取得成功。这几个Geek却把问题换了个角度来看—Android疏于统一的体验控制,意味着它对一款程序的开发细节控制较少,不必被细致繁琐的开发条款束缚,尤其是在调用其它第三方程序和功能的时候,较少受到限制,而苹果对开发者控制很严,“长不大”。
在最初开发App时,百纳的六七个人在几个月内开发了上百个App。有很多是想到一个点子就去做了,比如最开始想到可以做迈克尔?杰克逊逝世时的纪念专辑App,随后就衍生出了一串名人专辑App。这类广撒网的App为他们带来了不少收入,但他们专门分出两个人去想“大一点”的App。
海豚浏览器就是几个“大一点”的App之一。这帮Geek觉得当时Android的原生浏览器并不好用,没有多窗口功能,菜单功能也很简单,也不支持多点触控。这让他们想不通,“如果iPhone支持多点触控,那么Android为什么不能?Google做的这个系统不至于那么烂吧?”
他们打算做一个好用的浏览器,支持多窗口、菜单功能丰富。他们让一个本科毕业的武汉工程师去逐行读Android的原生代码,果然发现是有多点触控功能的。刘铁峰他们破解掉Android的这段代码后,海豚成了Android Market 上第一款支持多点触控功能的浏览器。当时,Android全球的销量不到800万,整个Android程序只有不到两千个,此时正是小公司占据先机的短暂窗口。这个有着简洁英文操作界面的App因此被PCworld大大称赞了一番。
刘铁峰说,这就是做技术出身的Geek当家的好处,可以很快判断一件事在技术上能不能实现。
比如,在看到老外拿iPhone画出一条鱼时,这几个Geek马上判断,用画画的方式来输入网址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因为之前微软已经有用画画来做搜索的技术。
杨永智和刘铁峰们需要不断给客户推送耳目一新的应用。为此,海豚浏览器保持着一个月一个小更新,三个月一次大更新的速度。还新增了杂志翻页式的阅读方式(webzine)、通过云端服务将安卓手机和iPhone同步等功能。
海豚每个月会有一个Workshop,开会讨论新点子,当然,其中也包含着很多“不靠谱”的东西。两年前,在微软亚洲工程院工作时,杨永智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天天想怎么创新,怎么改变世界和游戏规则”。现在,他和这些80后的研发团队就是要一起把奇思妙想在海豚上实现出来。
杨永智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是,“手机上的Web和PC上不一样,你就可以想象很多展现方式,或者看的方式、上网的方式、操作的方式,每个点都有新的思考可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