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互联网的东风,VC似乎一夜间就席卷了大江南北,风险投资可是最希缺的资源,各网站对他们绝对奉若神明,似乎所有的人都在找风险投资,VC之声自是满天飞。VC或者说风险投资吧是近几年在互联网界可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但是现如今,自从纳市大跳水后,VC们一个个把钱袋子捂得紧紧的,本来嘛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创意,但是缺好创意,项目很多,好项目却不好找。使得VC们在投资的时候看了又看,选了又选。
很多VC感叹:钱花不出去啊。
很多创业者感叹:找不到钱啊。
到底问题在那里?我们不妨以一个例子来看看:
从去年到现在,徽剑发现自己已经被很多人或媒体当成了“迅雷问题专家”了。所以这里还是拿迅雷吧。徽剑在分析迅雷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当年迅雷成功地从周鸿祎那里骗来了天使投资”。
当年,邹胜龙和程浩在第一个项目也就是邮件系统失败后,处于困境当中,在这个时候,他们萌生了撞大运的想法,搞了一个很搞笑的系统,就是早期的迅雷软件,我们来看看这个早期的软件的原理。
第一步,邹胜龙和程浩去租了好几个空间,据说有几十个,将要下载的几个游戏客户端样本放在这个空间里面。
第二步,在这个时候,断点传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在网上也大量出现现成的源代码,邹胜龙和程浩就利用这个源代码,将其略作修改,将原来只从单地址的断点下载改成了可以同时链接几个地址断点下载的软件。
第三步,迅雷软件客户端采用断点下载的方式,分段同时从这几十个空间里面下载,这样一个迅雷实际上就相当于几个网际快车之类下载了。
第四步,迅雷利用这个客户端软件去跟几家游戏厂商洽谈,结果可想而知,那些游戏厂商正在为其巨大的游戏客户端下载速度慢而发愁。一看迅雷下载这么快,于是就跟他们签了合同了,注意这时的迅雷只是样本下载速度快而已。
第五步,迅雷利用与游戏厂商的合同,去找了几家风险投资,不过开始的时候很遗憾,全部被识破了,正在绝望的时候,IDG来了,周鸿祎上当了,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迅雷。
这就是当年的历程,我们来看看今天的迅雷是如何向吹嘘自己的技术的:
“邹胜龙:大家都认为迅雷是一个P2P的公司,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迅雷最主要的一个技术,它是一个我们叫p2sp的一个技术,这个技术在迅雷发明创造之前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很多人就会把它去跟P2P挂靠,其实它跟P2P非常不一样。如果说P2P的数据百分之百是来自于客户的PC的时候,那么p2sp的技术实现的是80%的数据是来自互联网服务器的,20%的数据在特殊的情况之下,比如说你跟我都在同一个办公室的时候,没有必要走外网的时候它会发生在PC上,从这个意义上说,p2sp从骨干网的带宽节省上来说就没有造成特别多的带宽浪费。这个技术是迅雷自己发明的,我们在 03年把这个技术在美国申请了专利,也申请了全球专利,也在中国落地了。”
由于手头资料所限,徽剑没有查到邹胜龙所说的全球专利是哪项,不过从谈话中,这个技术的核心是所谓p2sp技术,说白了也就是p2s+p2p,也就是一边采用断点下载技术同时从几台服务器下载,同时采取p2p技术去下载。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专利从技术上而言就很可笑了,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铅笔橡皮帽专利”,就是找个理由把两个技术简单结合到一起,就像铅笔一端加上橡皮擦那样。从商业上来说当然没有问题,但是牵涉技术先进程度就很搞笑了。
事实上,徽剑经过分析,发现迅雷客户端基本没有是用p2p技术。凡是了解p2p技术的都知道,采取p2p技术去下载速度通常是不会超过50-100KB的,否则在中国目前的带宽情况下就会严重影响整个全国的互联网网络的运行。
经过上面分析,稍微了解技术的人都会发现其中可笑之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喷饭的技术如何拿到了投资呢?目前市场上各种先进技术有的是,为什么总是碰壁呢?
周鸿祎作为第一个向迅雷投资的人,他是如何决定的呢?或者说迅雷是如何用一个完全可以说是非常可笑的技术拿到投资呢?
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周鸿祎这样VC的特征,
第一,周鸿祎认为什么样的项目有前景:
“我最早扶持迅雷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他们有今天。”周鸿祎说,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人们下载软件和娱乐内容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个下载工具。周鸿祎希望创业者们所做的事情,都是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和产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这就创造了价值”。他认为,这样的公司不一定都能做得非常大,但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真正扎根于网民。
周鸿祎:“大家都是摸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探索过来的。所以今天你看像新浪、像网易,他们也折腾了很多商业模式,才找到今天的发展之道,你不能要求今天的新兴公司在刚起来的时候就一定把这个模式做的特别明确,所以我是觉得一个公司完整的商业模式,首先分为产品模式或服务模式,就是你提供一种有价值的东西,然后是用户模式,就是你面对什么样的用户群,你给你的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还有一个是市场模式,就是你这个东西有多大的市场,它会有多大的空间,你在市场里面怎么去推广。最后才是收入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盈利模式,如果脱离了前面的这些模式,你都不明白它们的应用价值,我觉得你很难到最后一步,说你能够站在前边。”
第二,周鸿祎对项目的要求:
周鸿祎是一个喜欢投机取巧的人,喜欢花最小的代价来做“关键”的事,比如说,
当年他不做浏览器而是做了个3721插件。
现在他不做门户而作所谓的聚合门户.
现在他不搞杀毒软件而搞所谓的反流氓软件。
周鸿祎1970年生于湖北,后随父母移居河南,并在河南长大成人,河南人的性格在周鸿祎身上表露无遗。尽管在这里徽剑不想挑起什么地域之争,但是在实际接触中,河南人确实比较喜欢钻空子和投机取巧。周鸿祎认为:“往往一个简单的想法会改变世界”。现在看来,当年迅雷就是满足了这个要求:“自己不做下载,利用别人的服务器做下载”,把最大的投入交给别人,自己做捞现成好处的渔翁。
当年周鸿祎向迅雷投资的金额是70万元人民币,属于比较小的投入,这也恰好是周鸿祎的一大特点:“不会掏哪怕稍微多一点的钱”。
我们在来看迅雷是如何“瞎猫碰上死耗子”骗了周鸿祎。
第一,国内网速比较慢,网民确实需要提高下载速度的需要。
第二,迅雷采用的是盗链其他网站的下载资源,自己不用架设大量的下载服务器,这种恰好符合周鸿祎对项目的“投机取巧”的要求。当用户在一个页面下载软件的同时,迅雷服务器就能提供数十个相同文件的下载链接,用户用迅雷下载就能盗连数十个其他网站!
第三,迅雷弄了个现在看来很搞笑的样板,但是当时周鸿祎确实上当了,周鸿祎并不知道迅雷是像当年给袁世凯办的假报纸那样的。本来嘛,软件看看表面又看不出来,技术细节又不可能提前透露,关键是理论上还糊弄的过去。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核心在于迅雷弄了个像模像样的样板,而这个样板又与周鸿祎的要求一致。
针对周鸿祎这样的VC,作为创业者要如何对待呢?
首先,你的项目要是弥补某种缺陷的,能够解决某种需要的。
其次,你的项目不能是那种基础性的,比如门户网站、垂直门户等,要选择那种投机取巧的,比如来个web1.8的,或者来个b2cb的, 因为基础性的投资大、这样风险也就大。
再次,弄个样板,要有所谓的先进技术概念包装,注意这里并不需要你真的实现了这个技术,只要你的测试版上表现出来很像就可以。这是最关键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开发一个完全的实用版需要很大的难度,比如说用C开发的软件具有速度快、稳定性高的特点,目前全世界大型软件基本都是用C开发的,但是对于初期完全可以用VB、Delphi等开发,这样可以极大的节约开发成本和时间。如果一些功能比较难实现,在早期可以采用类似迅雷那样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实现,先拿到 VC投资再说。
第四,不要找他们要太多的钱,而且事实上你也要不到,要个100万足够。
总而言之,VC是有不同特点的,而迅雷这种欺骗手法成功地从周鸿祎那里骗来的第一笔投资,这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徽剑总结的经验就是:
一是无奸不商,VC们大多喜欢一本万利甚至无本万利的项目,选择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是大多VC的想法。
二是对于VC可以适度的骗,比如说你的项目有一些难点,想办法装装样子,没达到大学6级水平,可以临时把英语九百句背熟去充一下场子,反正900句对于日常应用已经足够,就日常应用是看不出来的。(徽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