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中国股市会波浪式前进 螺旋式上升

  十年一觉A股梦。2001年6月,上证指数最高点为2245点,而今年12月16日,盘间最低2170点。中国股市跌跌不休,十年实现“零增长”,市场一片愁云惨雾。

  2007年初,当中国股市疯狂上涨时,成思危发出“盛世危言”,预警股市泡沫,此举遭到部分人士的激烈反对,“中国股市迎来了黄金十年,谁唱空谁就是罪魁祸首。”但事实胜于雄辩。

  12月12日,民建中央办公楼内,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前主席成思危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从中长期来看,中国股市还是会逐步上升的,我对此坚信不疑。”

  2012大趋势

  《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怎样?

  成思危:2001年,我应邀出席纳斯达克时代广场市场启用仪式时,发表演讲指出:“股市属于虚拟经济,天然存在泡沫,泡沫的膨胀与破灭造成股市的波动。但股市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我一直坚持这个看法。股市总是有熊市,也有牛市,即便在牛市和熊市中,也总是不断波动。

  2012年,总体看来,经济下行,通货膨胀率不可能很快下降。估计GDP增速将低于9%,而通货膨胀率可能超过5%。期待股市有很大的上涨,是不太现实的。

  有人预计明年股市能到3500点,那不太容易。作为审慎的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中国的股市是会逐步上升的。上升多少点不太好说,但近期股市点位应该快见底了吧。

  终结“圈钱市”

  《中国经济周刊》:股市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但中国的股市却让人“看不懂”,更被指责为“圈钱市”。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成思危: 2001年,我就为此写过一篇文章——《让股市恢复本色》。指出股市既有融资功能,也有投资功效,两者并举,不能偏废。但股市重融资轻回报的问题早就存在。有些上市公司被股民贬为“铁公鸡”,尽管盈利颇丰,但就是一毛不拔。迄今为止,这种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对上市公司来说,股市是以较低成本来融资的一种渠道,但对投资者来说,股市也是可以获取投资收益的场所。固然,股市有风险,但是上市公司的分红加上股票增值起码应该高于银行利息。否则,既不合理,也不公平,更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必须要纠偏。目前,证监会强制规定,上市公司要分红,就是一条有力的纠偏举措。

  《中国经济周刊》:每到岁末年终,上市公司会出现一股不小的高管离职潮。您怎么看?

  成思危:这种现象很糟糕。我曾经和深交所的同志讲,应该特别注意这种事。

  第一,他离职就是对上市公司没有信心。既然上市公司宣传得这么好,那你为什么要离职?这里面可能有问题。第二,高管离职就是套现,套现套的都是股民的钱。按道理来说,作为公司高管,你没有把公司管理好,没有给投资者合理的回报,你就先拿了大家的钱跑了,这从道义上来说,也不合适。

  《中国经济周刊》:如何杜绝这种现象?

  成思危:我们对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应有严格的审计,对高管离职套现要有一定的限制规定。应该更严格规定高管股票禁售期。

  除了禁售期外,应该不准一次大量套现。国外高管持股比例通常比我们低。中国有些高管还是当初的创业者,既是高管又是较大的股东,持股较多,套现金额就比较大。

  我们应该有一系列针对性的制度设计,譬如,从高管持股比例、所持股票的禁售期以及套现时间都应该有一定的限制。每个环节都需要通过严格的审计和评估。

  地方政府的“最爱”

  《中国经济周刊》:地方政府为什么对上市公司情有独钟?上市后如果业绩变脸,地方政府又会“逢死必补”,原因何在?

  成思危:中国股市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股市面世之初,采取了分配指标的方式。各地区、各部门都会被分配一些上市公司的指标。谁拿到了指标,谁就拿到了上市的通行证。地方政府就把这些指标分配给那些发展比较好,同时与地方政府关系比较密切的地方企业,这就是中国特有的地方政府与本地上市公司的不解之缘。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地方政府与当地上市企业的关系逐渐规范,但上市公司的数量似乎成为某地经济发展的一种标志性的数据。

  上市公司的壳是很珍贵的资源,买壳上市要比企业申请上市容易得多,成本也会大幅降低。为此,地方政府不舍得放弃。有些上市公司业绩很差,或者出了问题,地方政府还是要保它。怎么保?其实,补贴问题还是比较小的,地方政府推出各种各样的资产重组,往往问题更大。这种现象是不公平的。一方面,投资者在亏损,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却拿着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高管拿高薪。这种现象很不合理,中国应该建立严格的退市制度。

  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来看,企业退市很正常。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强迫退市,如果股票在股市表现太差,强迫退市。比如纳斯达克规定,某一只股票价格长期徘徊在1美元以下,就必须要退市。第二种是通过并购后退市。第三种是主动退市,有些企业不愿意再接受公众的监督而作出的自主选择。

  但不管怎么说,退市制度是一定要有的,不把坏孩子赶出去,好孩子就长不大。股市鱼龙混杂,对股市发展是不利的。

  《中国经济周刊》:怎样“把坏孩子赶出去”?

  成思危:五年前,我就提出中国应该建立严格的退市制度。现在,证监会也强调这一点。退市要有一定的标准,但退市制度必须建立。

  中国上市公司的数量总是在不断增长,这是不正常的。从国际惯例来看,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数量是会减少的,但当中国GDP增速放缓,经济在下行时,上市公司的数量却依然在增长。

  “三会换帅”影响有限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10月29日,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三会换帅”,这对中国资本市场会产生哪些影响?

  成思危:“三会换帅”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影响有限。因为很多大的决定都不是证监会自己能决定的,比如国际板何时启动等。中国资本市场总趋势不会有大变化,但不同的领导人可能有不同的领导风格。

  目前看来,郭树清的“三把火”是烧起来了。证监会推出的几条措施,如建立退市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强制分红,严厉打击内幕交易等,这些我都非常赞成。

  中国股市监管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根源在于,国有上市公司是政府的“亲儿子”。一旦“亲儿子”出了问题,证监会准备处理的时候,往往就有政府某部门或者某地方政府来说情,导致他们很难下重手来处理。

  不过,这个问题要想解决,并不难。只要最高层下定决心,不管你是谁,该处理就得处理。否则,证监会有时会很被动,又很无奈。

  《中国经济周刊》: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进程中,哪些问题您比较担忧?

  成思危:中小板与创业板界限不清。当年率先推出中小板,是因为创业板条件还不具备,要逐渐由中小板过渡到创业板,但现在却变成了两板并存。

  从理论上来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界定不清晰。从实际来说,问题在哪呢?当初,证监会规定,所有主板的增量都到上海,而对深交所来说,中小板是它主要的增量,但现在创业板也是,因此不愿意把中小板和创业板合二为一。另外,中小板与主板之间的界限,也没有创业板和主板之间那么清晰。

  现在,我们有了“三板”,即代办转让系统。“三板”应该有两个作用,一是“孵化器”,二是“垃圾桶”。所谓“孵化器”是指好的公司在不够上市条件前,先到三板挂牌交易,等成熟了再上主板,但那些想上市的公司都觉得上市的收益要大,即便挂牌交易股票,交易量也很小,他不愿意卖,要等着上市再去卖。

  而“垃圾桶”,是指那些退市的公司股票交易的场所。如果没有交易,投资者拿的就是一张废纸。如果整顿好了,可以复牌再入市。现在因为退市制度还没有严格地建立起来,“垃圾桶”的作用就不明显。

  目前看来,这两个作用并未真正发挥作用。这样,三板就不够活跃,这些都需要靠建章立制来解决。

  “进步不小,问题不少”

  《中国经济周刊》:您怎么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得与失?

  成思危:2001年,我领导《证券法》执法检查组检查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时指出:“宏观看来进步不小,微观看来问题不少。”10年过去了,这两句话依然适用。

  从进步来说,譬如,实行了股市全流通,不再是“半边市”。除了主板外,还创立了中小板和创业板。资本市场的规模也扩大了。从问题来说,如退市问题,高管套现问题,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溺爱”,还有虚假信息、内幕交易等。中国股市要想健康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一个健康的股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成思危:健康的股市需要满足四个基本条件:第一,国家经济的基本面要好。当前,我们正处于结构转型期,对股市当然有影响。股市最灵敏的是资金进出。如果股市净流入资金是正的,股票数量没有增加,股价就上去了。如果净流入资金是负的,股价自然会下跌。资金进出与国家政策、投资者信心和银行利率都有关系。最近,股市之所以比较严峻,与中国经济下行也有关系。

  第二,上市公司质量要好。短期评价是财务绩效,股票投资回报率要高于债券回报率,至少应高于银行存款利率。长期来看,公司治理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我曾经鼓励南开大学进行相关研究,他们提出了“南开公司治理指数”,从6个方面确立了19个评价指标。从前几年的指数看来,可以说,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都是不及格的,及格的仅有30%左右。这说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监管要改善。股市监管应该合法、合理、适度、有效。证监会出台新规能否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谈何容易。比如股市疯涨的时候,提高印花税,股市还在涨;股市下跌时,减少印花税,但股市还是跌。说明这一措施未能改变投资者的预期,效果自然很有限。

  第四,投资者素质要提高。经过20年的锻炼,中国投资者素质确有提高。过去散户特别多,现在机构投资者逐渐增多。但机构投资者不应该偏重短期行为,那样就等同于大散户,但由于其资金雄厚,信息较灵,会进一步损害散户的利益。机构投资者更多地应该关注价值投资,不应该搞短期投机性的卖出买进,追涨杀跌。

  中国股市的换手率比国外高得多,为什么?就是没有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股市的重要作用就是扶优汰劣。如果ST公司受到热捧,好公司反而无人问津,这是绝对不合理的,这样的股市是要出问题的。

时间: 2024-09-22 18:13:00

成思危:中国股市会波浪式前进 螺旋式上升的相关文章

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敢于直言真话实话

78岁的成思危,从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高位上卸任后,依然坚持学习.研究,尽一份报国之心〿朿8日,当记者在他的办公室里见到他时,一身轻便夏装的成思危笑脸相迎,温文尔雅,思路敏捷,平易近人〿/p> 1935年,成思危出生于风声鹤唳中的北平,父亲给他取名成思危,寓意"居安思危",希望他不忘男儿肩负国家安危的责任.事实上,成思危的一生,也充满了选择与转折〿/p> 三次选择皆为报国 成思危是成家五个孩子中的独子,父亲成舍我是杰出的一代报人,母亲萧宗让曾留学法国,书香门第

20年资本市场回首:成思危等枭雄的风云人生

刘鸿儒: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 他是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落幕却并不落寞.如今,他依然活跃在资本市场.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兼任主任,其办事机构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是中国股市的最高直接管理当局.而证监会首任主席即是刘鸿儒. 其实,刘鸿儒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关系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刘鸿儒就大胆提出,"中国要发展股票市场,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1985年的全国党代会吸纳了刘鸿儒在人民银行工作时提出的"

成思危: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约9%

作者:周 宇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昨天在"财经中国2010年会"上表示,由于投资下降,消费拉动有限,今年GDP大约增长9%左右.此外,今年全年通胀率约为5%. 成思危认为,今年中国政府将会遭遇很大的挑战.一方面通货膨胀本身具有惯性,而通胀的预期往往更危险:另一方面,为保证此前的投资项目顺利完工,今年信贷仍将保持一定规模的增长,而政府在货币政策上选择的空间却很有限. 成思危还强调,对于通胀而言,目前国际油价和粮价纷纷上涨,由于我国是石油净进口国,因此输入型的通胀影响也会很大.

成思危称一线城市房价最多降25%

据人民网9月20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经济学家成思危9月20日表示,房价不会大降,政府调控的目标不应该使房价大降,大降会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 他在"全球经济大势与中国资本市场高峰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报道称,成思危肯定了"一线城市房价存在泡沫的事实",不过他认为一线城市的房价会略有下降,最多不超过25%.

刘东华宣读成思危副委员长贺信

刘东华宣读成思危副委员长的贺信: 很荣幸由我来宣读成思危副委员长对首届中国品牌节的贺信.在宣读贺信之前,我作为组委会的执行主席说三句话: 第一,品牌,品牌,品是灵魂,牌是旗帜.牌无品不立,品无牌不实.大家一般注重品,我在这里特别强调我们做品牌一定从内部出发才能做大. 第二,做品牌不仅仅是企业的事,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事儿.我们中国人应该像爱惜自己的眼珠子一样,爱惜我们的民族品牌. 第三,通过做大做强我们的中国品牌节,能够尽快的让我们中国从品牌小国.品牌弱国,成为品牌强国.品牌大国

成思危:立法规范外资并购 着重引进战略投资者

针对最近两年因外资"斩首式"并购而引发的业界对产业安全的关注和争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11月24日表示,要理性看待外资并购,对外资既不能丧失警惕,也不应一概视为洪水猛兽.要着重引进战略投资者,并通过立法来规范外资并购,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成思危是在当天由北京交通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产业安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作上述表述的.他指出,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累计引进外资超过70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吸收外资国,但我国经济整体而言仍是安全的. 2006年7月召开的首届中国产业安

成思危:立法规范外资并购着重引进战略投资者

针对最近两年因外资"斩首式"并购而引发的业界对产业安全的关注和争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11月24日表示,要理性看待外资并购,对外资既不能丧失警惕,也不应一概视为洪水猛兽.要着重引进战略投资者,并通过立法来规范外资并购,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成思危是在当天由北京交通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产业安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作上述表述的.他指出,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累计引进外资超过70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吸收外资国,但我国经济整体而言仍是安全的. 2006年7月召开的首届中国产业安

成思危:全国20个省正讨论按通胀率调整最低工资

5月18日下午消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今日在金融危机与经济复苏部级研讨会上透露,目前有20个省正在讨论根据物价指数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成思危表示,增加老百姓工资性收入要在制度建设上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和国民经济增长同步.二是要建立随着企业效益增长提高工资的制度.三要建立根据物价指数来调整工资的制度.他透露,目前各省正在积极尝试,已有20个省正在讨论按通胀率调整最低工资. 成思危认为还需提高个税起征点,推进信用消费,让大家能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议提高居民财

成思危:教育中高层管理人要大棒和胡萝卜并用

9月13日中午消息,夏季达沃斯9月13日-15日在中国天津召开.经济学家成思危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对民众进行教育很重要,改变中层和高层管理人的理念需要大棒和胡萝卜并用. 要去改变中层和高层管理人过去的理念,成思危指出,要大棒和胡萝卜并用.从大棒的角度而言,政府要下一些指示,下命令:从软的角度而言,就是给他们提供培训,在不同的结构里,比如在上海.北京还有其他地方的机构里,给这些中层的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而且如果他们仍然是不愿意进行变革的话,"我觉得结果对他们来说肯定是不好的".(超彦) 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