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引领了中国商业数十年的企业,是不是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未来站在舞台中心的,又会是谁?
何处落子
“当这个时代来临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在《激荡三十年》这本书的扉页上,财经作家吴晓波[微博]如此深情写到。
这当然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商业时代,群雄并起、逐鹿天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然而,在马云[微博]、马化腾、李彦宏等“后起之秀”的冲击之下,华为、格力、联想等“前辈”们看上去正以飞快的速度老去。
尤其是在这个资讯泛滥的环境中,当红明星们的光环闪耀得几乎让人睁不开眼。诚如雷军[微博]所言,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以至于我们越来越多地悄悄探讨起这样一个严肃的命题:像海尔这样引领了中国商业数十年的企业,是不是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未来站在舞台中心的,又会是谁?
与此同时,我们的另一个担忧是,那些被风吹起来的“猪”,又能够飞多久、飞多远?他们能否如在过去的“激荡三十年”中创造奇迹的中国商业领袖们那般,再一次穿越波诡云谲的时间和空间,将自己的传奇延续到下一个三十年?
命运如此令人难以揣测,所幸的是,其并非无迹可寻。1898年,美国经济学家凡伯伦提出:“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进化的科学?”马歇尔也宣称:“经济学的圣地,应当在于经济生物学,而非经济动力学。”
同样的,商业和企业为什么不能进化?观察自然界的演进,能够生存下来的生物,并不一定是体积最庞大又或者最强有力的。所谓适者生存,竞争的最后,也许不是力量与力量的对抗,而是物种与物种的比拼。
在商业环境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分水岭正在于某一次不经意的演变。正如两军对垒的棋盘上,不论如何谋篇布局,令你不战而胜的,可能正是一次灵光闪现的落子。
综述:你的公司进化了吗
管理学家、《基业长青》作者吉姆·柯林斯曾指出,“人类历史上,一些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发明其实不是技术或产品,而是社会发明。作为20世纪的产物,现代公司也属于此类发明。”
作为一个新物种,“现代公司”无疑主导了上百年来全球商业的所有变局。而作为最成功的现代公司,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进化?
来自全球25家顶尖企业的启示
最近一百年,全球涌现过哪些最顶尖的、最赚钱的公司?
截止2013年12月28日,市值在1000亿美元以上,成立时间在1900年之后的非行政垄断型企业,有以下这些:
1911年 IBM 市值 1989亿美元 IT科技
1916年 波音 市值1028亿美元 航空航天
1921年 斯伦贝谢 市值1163亿美元 石油服务
1923年 迪士尼 市值1297亿美元 文化娱乐
1933年 丰田 市值1879亿美元 汽车
1956年 伯克希尔哈撒韦 市值2900亿美元 金融投资
1962年 沃尔玛 市值2524亿美元 商业零售
1963年 康卡斯特 市值1341亿美元 文化娱乐
1968年 英特尔 市值1266亿美元 IT制造
1969年 三星电子 市值1914亿美元 IT制造
1972年 SAP 市值1015亿美元 IT软件
1975年 微软 市值3095亿美元 IT软件
1976年 苹果 市值5107亿美元 IT科技
1976年 VISA 市值1392亿美元 金融服务
1977年 甲骨文 市值1678亿美元 IT软件
1978年 家得宝 市值1135亿美元 商业零售
1982年 沃达丰 市值1892亿美元 IT电信
1984年 思科 市值1159亿美元 IT制造
1985年 高通 市值1233亿美元 IT制造
1987年 吉利德科学 市值1149亿美元 生物制药
1995年 亚马逊 市值1827亿美元 IT互联网
1998年 谷歌 市值3714亿美元 IT互联网
1998年 腾讯 市值1125亿美元 IT互联网
1999年 阿里巴巴 市场估值1200亿美元 IT互联网
2004年 facebook 市值1411亿美元 IT互联网
——从以上25家全球顶尖企业身上,你能看到什么呢?
首先,如果从1900年开始做一个划分,绝大部分的欧洲顶尖企业都消失了,而美国的顶尖企业绝大部分仍然保留在榜单上。自从19世纪末以来,美国超过了欧洲,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立足于这个全球最大的本土市场,美国的新兴行业优秀企业能够通过规模优势,轻易地战胜其他地区的竞争者,获得成长为全球顶尖企业的优先入场券。而欧洲企业,在全球产业革命的大浪潮中,渐渐地就被边缘化了。
这说明,谁能够适应市场的变迁,谁就能够成就百年基业。
其次,这一百年来,再没有孕育一家顶尖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来自证券投资行业,VISA来自信用卡行业;再没有孕育一家顶尖的商业百货公司,沃尔玛来自连锁超市,家得宝来自连锁建材卖场;再没有孕育一家顶尖的传统媒体公司,康卡斯特来自有线电视行业;再没有孕育一家顶尖的化学制药公司,吉利德科学来自生物制药行业。而最近五十年来,再没有孕育一家顶尖的汽车、飞机、机械、石油和化工企业,在那些科技变革缓慢,市场成熟的行业里,行业格局已经固定,传统垄断巨头的存在,遏制了新生企业成长的空间。只有通过创新的科技产品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在全新开拓的蓝海市场,新生企业才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可能性。
而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机会,就是IT科技行业的变革浪潮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巨大蓝海。
一道必答题
也许你正在思考:何时是改变产品商业模式的最佳时机?如何让处于“失血”状态的企业能够迅速止血?如何着手准备迎接市场下一秒的反弹?
如果让你选择:A.寻求延续经营;B.探索转型升级之路。相信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A,创业容易守业难,坚持下去,会使你的企业得以延续。
公司倾向于“延续经营”本无可厚非。但不愿选择“进化经营”的理念,会让他们在危机中丧失壮大的机会。
全聚德是一家至今仍然活跃在中国餐饮业的著名公司。它创立于1864年,如今的年销售收入约1亿美元,这家公司仍然在努力“延续”。麦当劳公司起初几乎只卖汉堡包,但是如今在全世界经营着近3万家连锁餐厅,年销售收入约350亿美元。
不同的选择,结果却相去甚远。
“为什么伟大的经济奇迹没有催生伟大的公司?”这是吴晓波对中国企业的追问,周其仁也困惑为什么中国的经济成长了,企业却没成长?
我们或许可以从生物群落的基本演替规律来寻找答案:
一片气候适宜的废弃耕地,首先长出的是野草;过几年,灌木丛就会取代野草,占据统治地位;再过若干年,高大的乔木就会逐渐将矮小的灌木排挤出去;最后,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昆虫、动物就会逐步迁徙过来,繁衍、生存和竞争,形成一个比较复杂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
从野草到乔木的演变是非常自然的,因为野草、灌木和乔木这些植物需要争夺的都是土地、阳光、水等资源。野草率先占领阵地是因为它具有较为强大的繁殖能力;灌木繁殖能力虽然不如野草,但是由于它的寿命长,是多年生植物,通过岁月的积累,长大的灌木就会形成对野草的竞争优势;乔木的优势则在于它的高度,年头再长一点,乔木就会比野草和灌木获得更多的阳光资源,于是它自然成为新的植物世界的统治者。
从进化的角度看,缺乏伟大的、长寿的企业正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过程,而非一个悖论。
在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当一个行业进入了巨大的恐龙统治阶段时,产业的演化就到了最后的阶段,整个行业的发明创造速度降低到较低的水平,行业增长率也趋于平稳。因为通常来说,在行业增长率非常高的情况下,竞争强度就会相对下降,小的公司就会有机可乘。
中国具有伟大的经济奇迹、却没有伟大的公司,正是因为公司在寿命和规模上都没有发展到很高级的水平,这预示着中国经济的自然演替尚有很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