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棱镜门”事件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原雇员斯诺登向媒体披露了大量美国政府秘密监听计划文件。
“从此,世界各国政府真正开始重视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将“棱镜门”事件视为国家战略失控的象征。9月20日,惠志斌在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地区) Ucon中国信息安全用户大会论坛上作了题为《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安全管理》的演讲。
惠志斌提出,互联网时代还带来了社会运行、商业生态、政治制度、人类未来四个领域失控的危机。
“1994年,凯利在其《失控》一书中就指出了这个问题:城市进入数据化时代后,技术手段就已经无法控制真实世界了。无论是政府治理,还是企业管理,都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惠志斌认为,数据时代的到来,让城市安全管理的难度陡然上升。
据新华社2014年报道,惠志斌曾表示,在大数据和云环境下,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数据资源高度积聚,面临系统漏洞、攻击渗透、人为泄露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并且网络数据生成和传播更加智能实时,网络信息内容面临失察失控的风险,这关乎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国家的安全稳定。
“就好像一个人在街上被打了,不要说看清谁打了他,连哼的机会都没有。”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韩伟力2013年8月在接受《上海国资》杂志采访时,如此比喻“棱镜门”事件所暴露出的中国信息安全技术研究落后的窘境。
而在长期从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研究的惠志斌看来,数据开放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应对信息安全新挑战的城市管理措施。
“数据时代背景下,我认为真正有效的城市安全管理是建立在数据充分开放的基础之上,乍听上去似乎矛盾,但不开放的数据事实上会导致管理成本的上升。”惠志斌特意提到了从2015年起连续两年举办的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SODA)作为典型案例。
据《文汇报》报道,去年第一届SODA比赛启动时,组委会和上海市经信委曾担心公共数据一旦开放会危及信息安全,因此只选择了一个风险相对较低的大数据细分领域——交通数据。结果在几周之内,SODA吸引到超过2000名“数据极客”参与,不仅最终没有引发安全风险,参赛者们拿出的方案更是让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直呼“大开眼界”。
因此,在今年第二届SODA大赛中,组委会和上海市经信委提供了2000G开放数据,涉及信息安全、社会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等多个领域,希望基于开放数据来获取更多保障市民出行、饮食、居住环境等领域的数据可视化应用和解决方案。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