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经济舆情事业部
中国稀土行业在筹划期盼了十年之后,4月8日终于迎来了协会挂牌成立的日子。与挂靠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下的下属分会不同,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是隶属于工信部的国家一级行业协会。目前共155家会员单位,覆盖矿山、冶炼、分离、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此前,美国、欧盟、日本联合向WTO提出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的诉讼。网友指出,此间成立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无疑面临着诸多挑战。
协会半官方性质难以避嫌,能否在诉讼中取胜
网友普遍认为,由于挂靠在工信部,协会的半官方性质使得其在应对WTO的诉讼时多少会有些尴尬。如何在诉讼中证明我国稀土产业采取出口限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尤其是怎样才能证明不仅限制稀土的出口,同时还限制了国内稀土的生产与消费才是胜诉的关键。否则,仅仅以“我国拥有世界30%的稀土储量,却承担着全球90%的稀土供应量”,这样的理由来辩护是站不住脚的。而这,是需要协会今后着力解决的问题。
各利益牵涉方如何协商,整合能否顺利执行
在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筹备的这些年里,我国多地相继成立了地方稀土行业协会,但地方稀土企业集团旗下各企业在产权上仍旧是独立的,财务、人员和经营上各自负责;地方稀土企业集团实质上只是一个挂牌公司,充当管理和贸易公司的角色,并不具备实际的生产能力和统一经营权力。“整而不合”与“隔江而治”一直是我国稀土市场的态势。
网友举例,我国北方形成了以包钢生产的轻稀土为主的稀土阵地,南方则是以赣州为中心,多省市多企业各自开发的局面。除此之外,私采、滥挖的非法行为更是络绎不绝。这样的市场态势使稀土价格在去年上半年短短的六个月时间里,经历了5-10倍的涨幅,又在近三个月时间里下跌30%-50%。
对于主管部门负责人“整合方案并不一定按省来划分”的表态,不少网友转发赣州稀土协会秘书长赖兆添的观点:“目前整合政策在具体措施上还不完善,在监管上基层管理难于执行。”
环评未达标企业如何管理,环境欠账怎样解决
我国稀土开采付出的代价触目惊心,初步测算,仅赣州一地因为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矿山环境恢复性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亿元。2011年江西省全省稀土行业的年利润总和只有64亿元,而这一利润已居全国稀土行业首位。
上述语句在微博上两天内被转载千余次,这只是稀土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冰山一角”。有网友拿出另一组官方统计的调查结果,国有企业稀土开采的吨回收率仅为60%,大型的民营企业回收率只有40%,一些私采乱挖的矿山甚至只有5%。稀土资源一方面被大量浪费,另一方面由此引发了巨大环境问题。
有网友列举,北方稀土开采的龙头企业其环保审核至今仍未达标,而全国300余家的稀土生产企业,通过环评的只有56家,不足总数的六分之一。越来越大的尾矿堆放基地,大量注入地表而无法根除的硫酸氨,都是巨大的环境杀手。网友呼吁,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成立能否有效打击非法开采、生产、黑市交易、出口走私等违法违规行为,能否对稀土资源执行更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执笔:杨希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