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昨天看老罗和王自如辩论的视频看到很晚。今天上网一看,基本上都是喷的,喷双方的人都有。在这种情况下评论这件事情的压力是很大的,所以我也不想就谁对谁错发表什么观点,还
昨天看老罗和王自如辩论的视频看到很晚。今天上网一看,基本上都是喷的,喷双方的人都有。在这种情况下评论这件事情的压力是很大的,所以我也不想就谁对谁错发表什么观点,还是留给大家自己判断吧。
不过我想在这里讲讲zealer作为评测机构拿了四家 手机 厂商投资的事情。因为很多读者对投资和创业离得还比较远,所以我给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首先王自如在视频里一直在逃避的一个话题是他拿到的投资到底是财务投资还是战略投资,可能他在有意混淆这两个概念,所以在视频里又是扯媒体的投资又是扯互联网公司的投资,说都是一样的,但要么是他自己不懂,要么就是在有意隐瞒,因为这还真不一样。
一般来说VC、PE等机构的投资都是纯财务投资,只要他们觉得回报可接受,就会愿意找机会把股份卖掉套现退出。这种投资目的一般比较纯洁,就是赚钱。而商业公司的投资部投出去的钱一般以战略投资居多,而zealer的投资方都不差钱,综合考虑起来应该都是战略投资。在中国互联网的战略投资里BAT占了绝大多数。
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虽然只差两个字,但背后的含义却差很多。当投资者不图钱的时候,一般会要求一些 其他 的东西,比如流量入口、战略卡位等。这时候动机实际上已经不单纯了。据王自如所说,这些投资的手机厂商在zealer的董事会都没有投票权,所以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但战略投资根据目的的需要,有些权利只需要在股东会行使就可以了。
以腾讯举例,腾讯战略投资的很多公司都会明确要求不允许与360合作,这个权利是在股东会行使的,在董事会腾讯只需要派出观察员就可以了。我见过的就有因为想和360合作而与作为股东的腾讯闹得很不愉快的创业者。因为腾讯不差钱,要的只是先卡住位,别便宜了360;而创业者想为企业寻求更大的发展,在某些时候是会有利益冲突的。
所以回到zealer的案例上,手机厂商们行使权利时不需要天天要求zealer给自己出好的评测,给对手出坏的评测,追求这个意义不大,创业者一般也不会答应(主要还是因为「就给这么点钱就想操纵结果?」)。而是只需要在一些关键决策上进行战略卡位就可以了。这些投资方大多应该抱着这样的心态:你好不好我无所谓,只要未来别挡我的路就行了。
我认为拿战略投资需要非常非常谨慎,拿了哪家公司的投资,就相当于一次站队。所以前些时有位朋友想创业,当时360很想投他,我给他的建议是3BAT的钱都别拿,拿谁的钱就意味着要站队,最好去找VC拿纯财务投资。如果拿了360的钱,就意味着和腾讯、百度在未来不存在合作可能,甚至有可能辐射到和腾讯、百度关系密切的公司,那损失可就大了,所以一定要先想清楚。最后这位朋友选择了一家专业的VC,现在可以腾挪的空间就大了。
同时拿几家竞争对手的投资同样是个糟糕的选择。还是站队的问题,创业者拿战略投资除了拿到钱以外,更多的是想争取到投资方的资源,比如百度的流量、腾讯的游戏用户、阿里的商家等。但如果同时选择了多个战略投资者,而他们之前还存在竞争关系,就会让局面变得很尴尬。比如同时拿了BAT的投资,找阿里的时候,阿里就会顾虑如果开放资源,会不会最后便宜了腾讯和百度,最后的结果就是几个投资方因为各自的顾虑而谁也不肯开放资源。而这时候偏偏战略投资的条款里又规定了一些要保障的股东利益(比如不许和360合作),这就变成了一条套在头上的绳索。
所以zealer同时拿了四家手机厂商的投资,互相之间又都有竞争关系,站在我的角度来看,是一次非常失败的融资。这样的股权结构很容易导致后续的融资没有人敢接盘,所以麻烦还远不止现在这些。